投笔从戎的意思简介-投笔从戎的意思简介怎么写
1.班超投笔从戎翻译
2.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观后感300字)
3.我要几个成语典故,格式:时间,人物,故事简介(最短),比喻什么。急的!
4.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简介
班超投笔从戎翻译
原文:《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班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搬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 曾经给官府里当雇工写字,养活家里的人。时间很长,工作很劳累。有一次他停止工作,扔掉笔叹了一口气说:“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大的志向,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立功,以博取封侯的地位,怎么能长久和笔砚打交道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无知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皇上听到了此事,便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观后感300字)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观后感300字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班超投笔从戎是怎样的典故?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的一些主要国家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西汉末年,西域有五十多个国家。王莽当政的时候,西域诸国又跟汉朝断绝了关系,服从了匈奴。东汉建立以后,西域诸国都想跟汉朝恢复关系。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车师、鄯善、焉耆〔yānqí〕等十几个西域国家的国王,都把儿子送到洛阳来作抵押,表示愿意做汉朝的藩属,请汉朝设置西域都护保护他们。汉光武帝觉得自己的政权刚刚才稳定下来。腾不出力量去管西域方面的事,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汉明帝即位以后,北匈奴出兵骚扰汉朝,汉明帝于永平十六年派大将军窦固带兵去讨伐匈奴。窦固重用青年将领班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班超字仲升,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爱好劳动,有口才,读了很多书,但是不喜欢深刻钻研,总想在军事方面能为国家做出些贡献。
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召去做校书郎,班超和他母亲也一起跟着到了洛阳。因为家里贫穷,班超只好到衙门里去帮公家抄写公文信件,挣点钱来贴补家用。可是班超不甘心自己的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地度过,他想为国家驰骋疆场,建立战功。有一天,他抄完了一件公文,突然把笔投向砚台边上,叹口气说:“男子汉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应当效法西汉傅介子那样杀敌报国,学习张骞那样立功异域,争取封侯才对,怎么能够老是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旁边的人听班古代风景画鉴赏超这么说,心想:这个穷小子,饭还吃不饱,志向倒不小哩。他们斜着眼看看班超,发出了一阵冷笑。班超不禁长叹一声,轻轻地自言自语地说:“唉!小人怎么能够知道壮士的远大志向呢!”
永平十六年,班超投笔从戎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他投到大将军窦固门下,跟着窦固出兵去攻打匈奴。班超作战勇敢,多次打了胜仗。有一次,窦固叫班超率领一支军队去进攻伊吾卢。班超打败了匈奴的军队,占领了伊吾卢,把匈奴军队一直追击到蒲类海。窦固觉得班超很能干,报请汉明帝批准,任命班超为假司马,并且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带着三十六名军士出使西域,去联络西域诸国,巩固对匈奴的胜利。从此,再次通西域的任务,就由班超承担起来了。
班超等一行三十六人,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首先到了鄯善。鄯善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西域一个比较大的国家。鄯善王听说他们是汉朝的使者,开始的时候对他们很恭敬,招待得十分周到。没过几天,态度忽然一变,对他们显得十分冷淡了。班超对自己的随从说:“鄯善王对咱们的态度变了你们觉察到了没有?我看这一定是匈奴的使者来了,所以鄯善王举棋不定,不敢对咱们太亲近了。俗语说,聪明的人在事情未发生以前应当有所觉察,何况现在已经看得见苗头了。咱们应当早有准备才对!”说完,班超把服侍他们的鄯善侍者叫来,诈唬他说:“告诉我,匈奴使者来了几天了?如今住在哪儿?”都善侍者见班超气势汹汹地逼问他,心里十分害怕,连忙回答:“已经到了三天了,他们的营地离这儿三十里路。”
班超把鄯善侍者关在一个小房间里,然后把自己带去的三十六名军士全都召集起来,跟他们一起喝酒。大伙儿喝得正来劲的时候,班超突然站起来,激昂地对大家说:“弟兄们!你们跟我来到西域,目的是想要立大功,求富贵。可是如今匈奴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咱们的态度就变了。如果咱们不采取对策,部善王很可能把咱们抓起来,送给匈奴,到那时候,恐怕咱们的尸骨也回不了家乡啦。你们看这怎么办好?”三十六名军士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如今到了危急关头,我们都听您的,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趁着黑夜对匈奴人发动火攻,使他们摸不清咱们有多少人。他们一乱,咱们就能把他们全部收拾掉,消灭了匈奴的使者,鄯善王才可能对咱们汉朝友好。”众人一致赞同班超的意见,连忙分头去准备。
天刚刚黑下来的时候,班超领着大伙儿出发了。当时正好刮大风,班超叫十个人拿了鼓,埋伏在匈奴使者的营房后面,跟他们约定说:只要看到火起,就使劲敲鼓,大声叫喊。其余二十六个人都拿了刀枪弓箭,埋伏在正门两边,一见匈奴使者冲出来,就截住厮杀。一切布置停当,班超叫人放火。火顺着风势蔓延开来,鼓声、喊杀声立刻响成一片。匈奴人惊慌失措,四散逃命。班超冲上前去,手起刀落,杀了三个匈奴人。二十六名埋伏着的军士,也跟班超一齐奋勇冲杀,一共杀匈奴人三十多个,烧一百多个。
战斗结束后,班超派人把鄯善王请来,叫他看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王一看,吓得面色煞白,话都说不出来了。班超和颜悦色地开导他,叫他不要跟着匈奴反对汉朝,要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部善王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并且决定把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
班超把这一事件的经过向窦固报告,窦固很是高兴,立即替班超向汉明帝请功。汉明帝听说班超这样足智多谋,胆大心细,也很高兴,下令奖励班超,提升班超为军司马,命令他继续完成通西域的重大任务。
古代文人窦固向班超传达了汉明帝的决定,让他出使于阗〔tián〕,还准备拨出更多的士兵归他指挥。班超只要原先的36个人,多了不要。他说:“人多了,如果遇到意外事件,行动反而不方便,有36个人就足够了。”
于阒在鄯善西面,国势比较强,由匈奴使者监护国政,在那一地区称霸。班超等人到了于阗,向于阗王转达了东汉朝廷的友好愿望,希望他和汉朝结成友好关系。于阗王因为害怕匈奴,对班超等人十分冷淡。有个巫师向于阗王出坏主意说:“大王千万不能和汉朝通好呀!不然的话,神明就会发怒。汉朝使者有匹好马,不如向他要来杀了祭神,神明会保佑大王的。”于阗王派大臣向班超要马。班超已经掌握了这一情况。他表示同意,不过提出要巫师亲自来取马。巫师果然神气活现地和大臣一起来牵马。班超二话没说,当场斩了巫师的头,打了大臣几百鞭子,责备于阗王不讲友好。于阗王早已经听说班超在鄯善的所作所为,这会儿感到十分害怕,就杀了匈奴使者,表示愿意和汉朝友好。班超用好言抚慰于阗王,并且送了许多礼物给于阒王和他的大臣们。
班超率领三十六名军士,继续出使西域诸国,先后又和疏勒、车师等国结成了友好关系。他还发动这些国家的兵马,去进攻那些还跟着匈奴敌视汉朝的国家,用巧妙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使得西域五十多国全都归附了东汉。班超自己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负责监视匈奴,保护西域诸国。这样,从西汉末年起被阻塞了几十年的东西交通大道,又重新畅通了,汉族地区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又继续在那丝绸之路上频繁地展开了。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简介
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找了个替人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大丈夫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之后他当上了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扔下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扩展资料:
一、文学常识
投笔从戎: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匈奴对鄯善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候,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二、相关人物简介
1、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百度百科-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那班超的投笔从戎有什么故事呢?我这里为大家带来了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后汉书·班超传》
投笔从戎的意思
扔掉笔去参军。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戎,军队。
成语点拨
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我们应像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我们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用投笔从戎造句
1)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2)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3)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4)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5)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6)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7)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8)1939年初春,日军第5师团的枪声响彻涟水上空,涟水县城沦陷,义愤填膺的陈廷儒决定投笔从戎、弃文从武。
9)__翔的父亲当年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官校,加入了抗日的行列。
10)投笔从戎,既文且武;捐躯报国,虽犹生。
11)天波府上下来了一大帮人,都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这个小祖宗投笔从戎。
12)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潘康时,竟将歌词中的“大清深仁厚泽十余朝,列圣相承无异舜与尧”,修改为“大清篡窃已历十余朝,列代相承无异金与辽”。
13)父亲为了抗日救亡,保家卫国,抛家舍业,毅然决然投笔从戎。
14)花家世代书香门第,就是在战争年代,花老爷子投笔从戎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儒将!但是到这一代的一儿一女却是让花家上下没少折腾。
15)随着擂台结束,陈杨两家的下线也开始了行动,将这些少年破除陈规,勇赴边疆的形象,塑造的堪比班定远投笔从戎、祖逖中流击楫。
16)1944年8月上旬的一天,八路军胶东到山东省文登县葛家乡李家庄村招兵,15岁的鞠文业和同村10多个小伙伴投笔从戎。
17)无奈何,左宗棠只得投笔从戎,自领一军,向浙江杀去,并在十余年后,功成名就。
18)燕颔虎头,男子定登将相颔在颏颐之间,骨肉丰满稍起者,如燕颔也。
19)求爱被拒后胡饮冰藉以投笔从戎救国救难为借口,扔下未婚妻秦香萍离家出走了。
猜你喜欢:
1.成语典故投笔从戎
2.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3.弃笔投戎典故
4.投笔从戎的对对子
5.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谁知道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扩展资料
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百度百科—班超
百度百科—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
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十六年,皇帝派遣他与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
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
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
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怕。
扩展资料:
1、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一家子都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
他勤奋好学,思路敏捷,颇有口才,且胆识过人,在班超三十岁时,他的家庭遭到意外事变。正当哥哥发愤编著《汉书》的时候,有人向皇帝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班超为了替哥哥辩明冤屈,向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并无毁谤朝廷之意。明帝将班超召进京城做了兰台今史,并对班超的口才和学识有了深刻印象。
班超的字非常漂亮,年轻时就经常被朝廷雇佣,抄写文书。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的边疆地区,还控制了西域,割断了西域各国同汉朝的联系。此时的他已经是博览群书、胸怀韬略、小有名气的史学家了。一天,班超正在抄写文书,忽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将来,难道就这样在抄写文书中度过吗?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把笔扔到地上,感慨道,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就应当有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至少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关为国出力,怎么能像现在这样,整日和笔墨纸砚打交道呢?
班超的一席话,遭到了同事的讽刺和嘲笑,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班超心想,一般的人是不会理解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的思想的,既然自己认准了目标,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
公元前73年,班超的机会来了。东汉政府决定出击匈奴,恢复和西域地区的友好关系。班超跟随大将军窦固出征匈奴,在军中任假司马。这路大军出酒泉塞,西北至天山,大败匈奴呼衍王,并攻占了伊吾庐。班超在战斗中初露锋芒,他的军事才能深得窦固赏识,立下了大功。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孤立匈奴,恢复汉朝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在窦固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出使西域的使者。班超带领着一支由三十六人组成的使团,先到达了鄯善国。鄯善国王友好地接待了班超及其随员,表示鄯善愿意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可是,几天后,班超发现鄯善国王开始有意疏远自己了,他警觉起来。通过观察,班超推测匈奴也向鄯善派来了使团,而且鄯善国王已经倾向于匈奴了。于是,他十分机智地请来了接待汉朝使团的鄯善官员,两人一见面,班超就突然很严厉地问道,匈奴使团来到鄯善几天了,你们偷偷地把他们安排在什么地方?这位鄯善官员一听,以为机密已经泄露,只好把详细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果然被班超料到了,匈奴派来了一个一百多人的使团,住在离汉朝使团驻地三十里处。鄯善国王看到匈奴使团人多势众,无奈地准备和匈奴结成友好关系,从而疏离汉朝。
班超闻听此言,立即召集自己的随员们商议对策。班超说:“现在匈奴来了一百多人的使团,鄯善国王正准备和匈奴建立友好关系,如果他们达成共识,我们必将无葬身之地,大家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随员们都说:“班大人,我们要生就生在一起,要就在一起,你说应该怎么办,我们万不辞。”
班超想了想,鼓动大家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也只有一个办法了,先下手为强。我们今天夜里就突袭匈奴使团的驻地,把他们全部杀掉。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才会和我们汉朝建立友好关系。”
众人一致同意了班超的决议,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当夜,班超率领这三十多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匈奴使团的驻地。班超一马当先,一路砍杀,冲进了匈奴使者的大帐。一时间,匈奴人的大营里,火光冲天,鼓角齐鸣。等匈奴使者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大多数匈奴人的脑袋都搬了家。转瞬间,匈奴使团被班超和他的随员们消灭得一干二净,而班超一行则无一伤亡。
第二天,班超不露声色地去见鄯善国王。鄯善国王此时已经知道匈奴使团被汉朝使团消灭的事了。这样,导致鄯善和匈奴结下了仇怨,鄯善只有心塌地地依附于汉朝了。从此,鄯善国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班超前前后后在西域共活动了三十多个年头,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汉朝终于和西域五十余个国家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他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业绩。班超被封为定远侯,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宏伟愿望。
班超弃文从武,使班氏一族在班彪、班固、班昭这些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之外,又出了一位大将军,是著名的武将。而他当初放下书本,投身疆场的故事,也就是“投笔从戎”这个成语的来历。
我要几个成语典故,格式:时间,人物,故事简介(最短),比喻什么。急的!
1.篝火狐鸣(陈胜、吴广 )
gōu huǒ hú míng
〖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2.高山流水 (余伯牙、钟子期)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赵高)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鸡鸣狗盗(食客助孟尝君逃跑)
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匡衡)
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荆轲刺秦)
tú qióng bǐ xiàn
〖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破釜沉舟(项羽)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无一还心。”
8.请君入瓮( 来俊臣)
qǐng jūng rù wèng
〖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9.江郎才尽(江淹)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出处〗《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10.乐不思蜀(刘禅)
lè bù sī shǔ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1.煮豆燃萁(曹植)
zhǔ dòu rán qí
〖解释〗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12.纸上谈兵(赵括)
zhǐ shàng tán bīng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13.再衰三竭(曹刿论战)
zài shuāi sān jié
〖解释〗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木牛流马(诸葛亮 )
木牛流马源于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的典故。
15.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形容的世界)
shì wài táo yuán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16.投笔从戎(张骞)
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7.卧薪尝胆(勾践)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8.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这个典故大多人都是知道的,讲的是纵横家之鼻祖王诩的两个弟子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斗计故事
19.投鞭断流(苻坚败于淝水之战)
tóu biān duàn liú
〖解释〗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20.退避三舍(晋楚割据重耳的故事)
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1.望梅止渴(曹操)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2.草木皆兵(符坚败于淝水之战 )
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3.完壁归赵( 蔺相如)
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4.暗渡陈仓(韩信之计)
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25.拔山扛鼎(项羽)
bá shān gāng dǐng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6.悬梁刺骨(苏秦、孙敬 )
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27.罄竹难书(隋扬帝 )
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奢侈,大兴土木,征战连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早在炀帝..."罄竹难书"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砍尽竹林制成竹简,也难写完。比喻罪恶太多,无法写完。罄:空,尽。竹:指竹简。书:写
28.怒发冲冠(盗跖、蔺相如)
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9.毛遂自荐(毛遂 )
máo suí zì jià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30.老骥伏枥(曹操 )
lǎo jì fú lì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1.口蜜腹剑( 李林甫)
kǒu mì fù jiàn
〖解释〗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2.鞠躬尽瘁(诸葛亮 )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为止。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而后已。”
33.黄袍加身(赵匡胤 )
huáng páo jiā shēn
〖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34.孺子可教(张良 )
rú zǐ kě jiào
〖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张良是秦朝末年人。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隐藏起来。
有一天,张良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烂烂的。那老人看见张良,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张良下桥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 张良跪在地上给他穿上鞋。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啊! 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上,但老人已经先到了。他责备张良来晚了,叫他五天后再来。第二次,鸡一叫张良就赶到桥上,但老人又先到了。这次老人大发脾气,叫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来了,等了一会儿,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兴,送给张良一本书,并告诉说,读了这部书大有用处。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部兵法书,他日夜攻读,后来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统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记·世家第二十五》)
35.金屋藏娇(陈阿娇 )
jīn wū cáng jiāo
〖解释〗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36.七步之才(曹植 )
qī bù zhī cái
〖释义〗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37.洛阳纸贵( 左思)
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
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字太冲,山东临淄人。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先是学习书法,后有专攻琴术,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他的父亲左雍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呢!”
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的一手好文章,并且以辞藻壮丽而小有名气。这时,左思的妹妹左芬因品貌出众、才学过人,被晋武帝选昭入宫,左思也就随全家来到京城洛阳。目睹京都的壮观繁华,左思萌动了写《三都赋》(三都,指魏、蜀、吴三国的都城)的念头。此后,左思一直为这篇《三都赋》而苦思冥想,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在室内、厅前、走廊甚至厕所里,到处都挂上纸笔,每得佳句,便随手记下。这样,整整经过了十年,《三都赋》终于完成了。起初,不为时人所重,后经黄埔谧、张华等名流推荐,于是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以至洛阳纸价也昂贵起来。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38.韦编三绝(孔子 )
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39.多多益善(韩信 )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40.焚书抗儒(秦始皇)
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41.好大喜功(汉武帝 )
hào dà xǐ gōng
〖解释〗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42.梦笔生花(李白 )
mèng bǐ shēng huā
〖解释〗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43.老马识途(管仲 )
lǎo mǎ shí tú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4.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
yī gǔ zuò qì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简介
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找了个替人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大丈夫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之后他当上了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扔下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扩展资料:
一、文学常识
投笔从戎: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匈奴对鄯善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候,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二、相关人物简介
1、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2、兄长班固简介
班固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百度百科-班超投笔从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