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是什么意思

2.油光可鉴的拼音是什么

3.油光可鉴的意思和解释

4.藤野先生课后词语解释

鉴是什么意思

油光可鉴的鉴的本意是什么-油光可鉴的鉴的意思

鉴的意思: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看;审察;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视察的能力、见识。

读音:jiàn

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

组词:明鉴、鉴谅、鉴定人、龟鉴、油光可鉴、鉴澈、郗鉴爱、丙鉴、引以为鉴、鉴影度形、伦鉴。

例句

1、逆向工程是对一个已存在系统的分析处理,以鉴别它的组成部分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以高层抽象性来构建一个系统的框架。

2、在这种情况下,鉴别和分离各种各样的逻辑类形式非常耗时的。

3、我们在这些矿业公司的附近工作,来鉴别并保护这些非常敏感的区域。

油光可鉴的拼音是什么

读音:yóu guāng kě jiàn

油光可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鉴:照。语出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词语辨析:

1、举例造句: 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的蓬蓬的,油光可鉴。 ★吴组缃《山洪》五

2、拼音代码: ygkj

3、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扩展资料:

油光可鉴的出处《朝花夕拾》简介: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百度百科-油光可鉴

油光可鉴的意思和解释

油光可鉴的意思为物体表面非常光滑、润泽,可以反射出光线,闪闪发光;形容非常光亮、润滑,可以作为镜子使用。

1、油光可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非常光亮、润滑,可以作为镜子使用。这个成语的字面含义是“油光闪闪,可以用来照镜子”,其中“油光”形容物体表面光滑、润泽,“鉴”是镜子的意思。

2、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中,有一位名叫车胤的车夫,他非常用功读书,每天都会读到深夜。由于没有钱买灯油,他的脸和手总是沾满灰尘和油污。

3、有一天,车胤偶然得到了一本宝贵的书籍,他非常高兴,决定用他仅有的钱买了一瓶油,把书中的文字照亮,以便更深入地阅读。车胤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官员,并且被人们尊敬和敬仰。

4、他的学识和成就被人们传颂,人们甚至说他“油光可鉴”,意思是他的学识和智慧如同明亮的油光一样,可以照亮别人的心灵。这个成语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比喻性的词语,用来形容物体表面光滑、润泽、明亮,可以作为镜子使用。

5、在现代汉语中,“油光可鉴”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它可以用来形容各种物体表面非常光滑、润泽,具有镜面般的效果。例如,可以形容一件衣服的表面非常光滑,穿在身上看起来就像一面镜子;也可以形容一辆汽车的车漆非常光亮,像镜子一样反射出周围的一切。

6、油光可鉴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表或精神状态。当一个人的皮肤非常光滑、润泽,或者精神状态非常明亮、照人时,人们可能会用“油光可鉴”来形容他们。“油光可鉴”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使用频率比其他成语要低,但是在文学、诗歌等领域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藤野先生课后词语解释

藤野先生课后词语解释如下:

1、烂熳(lan man):“烂”是鲜明,“熳”是美丽。这里是颜色鲜明而美丽的意思。现在写作“烂漫”。

2、油光可鉴:“鉴”是照的意思。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4、斗乱:飞腾纷乱。斗,同“抖”。

5、客:在异国他乡。

6、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现在写作“模糊”。

7、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8、不逊:无礼。逊,谦逊。

9、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10、犹言:如同说。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