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下一句
1.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乃复仇雪恨之乡
2.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故事
3.李白侠客行全诗赏析是什么?
4.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
5.?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燕赵?现在是哪里?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乃复仇雪恨之乡
自古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乃复仇雪恨之乡。李白很敬仰侠士的潇洒倜傥、快意恩仇。其《少年行》云:“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呼庐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在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兰蕙相呼喧,风光去处满笙歌。”此外,考李白生平可知,李白对于任侠思想不只是钦慕,而是身体力行。东游淮扬,散金济落魄公子,是其轻财好施;借钱葬好友吴指南,是其存交重义。(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故事
1、民族危机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刘琨和祖逖志于恢复汉家河山,谱写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篇章。晋阳经历战乱,已成空城,并州刺史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为汉族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而功败垂成,祖逖遗憾不下于岳飞。
2、南宋灭国,宋末三杰中张世杰随幼帝崖山战;恢复汉家河山之时韩山童率先起义,大江南北纷纷响应。张世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于平章山下。韩山童及其子韩林儿,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韩、刘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后元朝军队集中力量消灭其势力,掩护长江流域反元力量得以快速发展,明朝得以建立。
3、满清入关,明末族倾,阎应元江阴悲歌。阎应元字丽亨,汉族,直隶(河北)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七万五千人。
(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扩展资料战国时期燕文化的核心地区在北京与河北保定地区,赵文化的核心在现在的河北邯郸与山西东南部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有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小诸侯国,而这些小封国早在商朝时便存在,为当地的土著居民,代国是林胡人建立,中山国是鲜虞人的国度。
史记中提到的种、代地区是指汉代石邑县北部的恒山(又称常山因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称,是今天的曲阳县西北部的大茂山)以北的地区,包括现在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
这里曾为少数民族“代”政权的所在地。这里的人民性格倔强刚强,有习武之风,多行游侠之事不畏法。不从事农业商业。
而上谷至辽东地区则为燕国北郊,包括今天的张家口、北京密云、河北平泉县和辽阳市以及辽宁义县。
这里民风习俗与代地相似,民风彪悍,做事果断不瞻前顾后。《管子》记载“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可见在战国时期,燕赵民风彪悍多行游侠之事,重义气而轻生。
“任侠”的风俗对这里影响很大,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好养宾客的习惯,于是邯郸地,义以持重,而好气任侠为地域特征。
另,《战国策》有记载称赵国是“天下善为音,佳丽之所出也。”在现今河北地区仍传言邯郸出美女,原来古已有之,燕赵民风的形成主要是地缘政治和民族融合的原因。
百度百科-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
李白侠客行全诗赏析是什么?
《侠客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全诗鉴赏如下:
作品鉴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李白 古诗》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李白 古诗》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李白 古诗》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李白 古诗》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李白 古诗》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不远了。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李白 古诗”,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后”的梦话吧!
出处
《侠客行》——李白
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身为侠客纵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杨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閤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关键词注解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合纵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不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诗人李白如此爱剑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李白 古诗》就是在以这任侠意识为尚的背景之下创作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
《送董邵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和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易移,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翻译:燕赵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想去燕赵地区(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赵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还有像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了”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燕赵?现在是哪里?
意思:自古以来,人们便说燕赵一带多有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
这句话源出韩愈《送董邵南序》
“燕赵”往往是河北省的别称.其实,古代的 “燕赵”之地,还包括现在的京、津以及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南部的部分地区.
“燕赵”称这块土地,乃为表示其悠久的历史.据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载,“燕赵”在古时属冀州之地.春秋时 为燕、晋诸国,战国时为燕、赵、中山以及魏、齐等国.秦置上谷、渔阳、右北平、 代、巨鹿、邯郸、广阳、恒山等郡。
自汉代开始,正式命名为幽、冀等州;隋置幽州 总管;唐代始称河北道,宋分河北为东、西两路;元、明、清诸代,因首都设于北京,河北为京畿重地,元属中书省,明为北直隶,清置直隶省.燕赵大地北控长城,南界黄河,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态,自然、 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古老的燕赵文化,朴实豪放的民风,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
原文如下: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
燕赵之地古来就有许多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董先生来长安应进士科考试,连续多年不被主考官赏识,空有学识才干,忧郁地到(河北)这个地方去。我知道您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的。董先生要努力啊。
说起来像您这样不走运的,如果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珍惜的,更何况燕赵之士出于他们的本性呢!可我曾听说风气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您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先生要努力啊。
我由您的事有所感想。请替我凭吊望诸君的墓,并且留心观察一下当地的集市,还有过去(像高渐离一类)屠狗的人吗?替我向他们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