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厉兵秣马的意思解释

2.成语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厉兵秣马的故事

3.厉兵秣马的拼音和意思

厉兵秣马的意思解释

厉兵秣马成语的意思-厉兵秣马的意思是

释义: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读音:lì bīng mò mǎ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郑穆公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例句:随着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吵野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近义词

披坚执锐

释义旁宴: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读音:pī jiān zhí ruì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译文: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升启喊、状语;含褒义。

例句:农夫的生活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忙得不得开交。这还只是平时的生活,一有战争,还人人“披坚执锐”,“士国城漕”。

成语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厉兵秣马的故事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厉兵秣马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成语厉兵秣马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任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被郑国的烛之武说服,不再攻打郑国,而是与郑国结盟,并留下将领杞子等三人驻守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如今真是天赐良机啊!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现在由我们掌管,如果你现在派兵来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的都城。”秦穆公收到消息后,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极力反对,他劝秦穆公千万不要做这种背信弃义的事,而且如果秦军出兵,必会遭到晋国军队的截击,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但秦穆公认为机不可失,根本听不进去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帅领兵出征,讨伐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的队伍之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说:“你们此去凶多吉少,晋军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截击你们,看来我得准备去崤替你收尸了。”

 长途跋涉之后,秦军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正巧郑国的商人弦高途经滑国,得知秦军准备偷袭自己的国家后,他假称自己是郑穆公的派来接待秦军的使者。他对秦军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特地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另一边,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火速报告了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见他们已经打包好了行李,磨好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准备做秦军的内应,便派皇武子跟杞子说:“很抱歉,没有能够好好地款待你们,现在贵国的军队来了,你们可以回去自己的国家了。”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便匆匆逃走了。

 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已经无法偷袭了,怏怏地说:“如今内应已经没有了,讨伐郑国也没有什么希望了,我看还是回去吧。”于是,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崤地时,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得知讨伐郑国无果,而且还被晋国全歼,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骞叔的劝告。

厉兵秣马的拼音和意思

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厉兵秣马,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也作“秣马厉兵”“砺戈秣马”。

这则成语意思是把兵器磨快,把战马喂饱,形容做好战备,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成语寓意

厉兵秣马这个典故阐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涵义,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弦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弦高只是郑国一个以买卖为生的普通商人,但当他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的国家时,毫不犹豫地冒着破产和被识破而杀头的双重危险,把自己用来做生意的牲畜送给秦军,拖延秦军进攻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