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龃龉的意思

2.龃龉与龌龊的区别

龃龉的意思

龃龉不合-龃龉不合造句

上下牙齿不相对应,比喻意见不合。

一、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明徐渭《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龃龉,张吻讼所苦。”

二、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

1、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龃龉之虑矣。”

2、清李必恒《铙歌·役者讴》:“辇粟陟砠,山石龃龉。”

三、不相投合,抵触。

1、唐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

2、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

四、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於常文,则龃龉为瑕。”

2、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然记者以此属于圣人无毁誉之下,义终龃龉,疑是两章而脱其‘子曰’字。”

3、明归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4、苏曼殊《<梵文典>自序》:“﹝梵文﹞音韵既多龃龉,至於文法,一切未详。”

五、不顺达。多指仕途。

1、《新唐书·王求礼传》:“然以刚正故,宦龃龉。神龙初,终衞王府参军。”

2、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出而龃龉于仕,坎壈其身,几陷入于深文。”

3、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夏侯孜相国未偶,伶俜风尘,蹇驴无故坠井。每及朝士之门,舍逆旅之馆,多有龃龉。时人号曰‘不利市秀才’。”

六、谓别离。

1、宋王安石《酬冲卿见别》诗:“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

2、宋苏轼《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龃龉与龌龊的区别

龃龉与龌龊的意思不同。

龃龉的意思:

1、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比如成语:龃龉不合。比喻两个人的思想不统一,意见不合。

2、表示不平整;参差不齐。

3、同时也暗指某些人、某些事情不投机,别扭。比如咱如果说两个人性格不合的话,就可以说,两个人的性格龃龉。

4、表示不协调的意思,指办事情不顺畅。同时“龃龉”这个词语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事业仕途不顺达。

龌龊的意思:

1、是不干净,脏。

2、形容人品质恶劣,思想不纯正。

3、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

现在更多的是用“龌龊”这个词语来形容某一个人的品质恶劣和思想不纯正,人性肮脏的一面。

唐代孟郊的一首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它的意思就是: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这里的龌龊就是指心中的小气量。

龃龉与龌龊的例句:

一、龃龉

1、送到各局过审后的剧本,情节、台词会有删补,补配音后,和情节很容易有龃龉生硬的感觉,吐槽自然就来了。

2、无论是对手足深情的正面展示,还是对手足龃龉的反面剖析,追求手足关系的敦睦乃灌注其中的本质内容。

3、大多数人看见的都是他们以为会看见的,或者想要看见的,而屏蔽掉与头脑中之现实相龃龉的事物。

二、龌龊

1、下决心干卑鄙的事,又害怕龌龊,卑鄙的东西总是浮在龌龊的东西上面,那该怎么办呢?

2、表态的十数人不管以往对不对路,私下有无龌龊,此时是声诚心更诚,主辱臣,何况是主公的灭家大仇,不力报焉为臣子。

3、说实话,他对情事懵懵懂懂的,只知道看着这个女孩子很顺眼,没有一点龌龊的想法,这小子有点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