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稼穑艰难-不知稼穑之苦
1.古文悯农原文翻译
2.《先秦散文·尚书·无逸(周书)》原文鉴赏
古文悯农原文翻译
悯农原文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翻译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作品概述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词句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作品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名家点评
范摅《云溪友议》:初,李公(绅)赴荐,常以《古风》求知吕光化,温谓齐员外煦及弟恭曰:“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由仁爱中写出,精透可怜,安得与风月语同看?知稼穑之艰难,必不忍以荒*尽民膏脂矣。今之高卧水殿风亭,犹苦炎燠者,设身“日午汗滴”当何如?
吴乔《围炉诗话》:诗苦于无意;有意矣,又苦于无辞。如“锄禾日当午”云云,诗之所以难得也。
徐增《而庵说唐诗》:种禾偏在极热之天,赤日呆呆,当正午之际,锄者在田里做活,真要热……及至转成四糙,煮饭堆盘,白如象齿,尽意大嚼,那知所餐之米,一粒一粒,皆农人肋骨上汗雨中锄出来者也!公垂作此诗,宜乎克昌其后。此题“悯”字,自必点出,若说得透彻,则“悯”字在其中矣。
吴瑞荣《唐诗笺要》:至情处莫非天理。暴弃天物者不怕霹雳,却当感动斯语。
贺裳《载酒园诗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理原不足以碍诗之妙。如元次山《舂陵行》、孟东野《游子吟》、韩退之《拘幽操》、李公垂《悯农》(即《古风》)诗,真六经鼓吹。
李锳《诗法易简录》: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豳》之变风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二诗说尽农民遭剥削之苦,与剥削阶级不知稼穑艰难之事,而王士禛(《唐人万旨绝句选》)乃不入选,但以肤廓为空灵、以缥渺为神韵,宜人多有不满之论。
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于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
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
《先秦散文·尚书·无逸(周书)》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尚书·无逸(周书)》原文鉴赏
周公曰:“鸣呼!君子所其无逸②。先知稼穑之艰难③,乃逸④,则知小人之依⑤。相小人⑥,厥父母勤劳稼穑⑦,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⑧,乃谚既诞⑨。否则侮厥父母⑩,曰: ‘昔之人无闻知(11)!’”
周公曰:“鸣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12),严恭寅畏(13),天命自度(14)。治民祗惧(15),不敢荒宁(16)。肆中宗之享国(17),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18),时旧劳于外(19),爰暨小人(20)。作其即位(21),乃或亮阴(22),三年不言(23);其惟不言,言乃雍(24)。不敢荒宁,嘉靖殷邦(25)。至于小大(26),无时或怨(27)。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28),不义惟王(29),旧为小人(30)。作即其位(31),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32),不敢侮鳏寡(33)。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34),生则逸(35),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36)。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37),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38)。”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39),克自抑畏(40)。文王卑服(41),即康功田功(42)。徽柔懿恭(43),怀保小民(44),惠鲜鳏寡(45)。自朝至于日中、昃(46),不遑暇食(47),用咸和万民(48)。文王不敢盘于游田(49),以庶邦惟正之共(50)。文王受命惟中身(51),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鸣呼!继自今嗣王(52),则其无*于观(53),于逸,于游,于田(54),以万民惟正之共。无皇曰‘今日耽乐’(55)。乃非民攸训(56),非天攸若(57),时人丕则有愆(58)。无若殷王受之迷乱(59),酗于酒德哉(60)!”
周公曰:“鸣呼!我闻曰:古之人猷胥训告(61),胥保惠(62),胥教诲,民无或胥诗张为幻(63)。此厥不听(64),人乃训之(65)。乃变乱先王之正刑(66),至于小大(67)。民否则厥心违怨(68),否则厥口诅祝(69)。”
周公曰:“鸣呼! 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乃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70)。厥或告之曰(71): ‘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72)。厥愆(73),曰‘朕之愆!’允若时(74),不啻不敢含怒(75)。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76),不永念厥辟(77),不宽绰厥心(78),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79),是丛于厥身(80)。”
周公曰:“鸣呼!嗣王,其监于兹(81)!”
注释 ①无逸:《无逸》是《尚书》中的一篇,旧说为周公所作。周公见成王渐长,恐其安于逸乐,乃作《无逸》。无逸,意为不要贪求安逸享受。 ②呜呼:叹词,表示庄重欲使成王注意的语气。君子:殷周时对统治者的通称。所:语助词。 ③稼穑:种谷叫稼,收割叫穑,泛指农业劳动。 ④乃逸:意为然后再考虑享受,王念孙说:“乃逸二字衍文。” ⑤小人:一般庶民。依:隐衷。 ⑥相:看,观察。 ⑦厥:其,代词。 ⑧乃逸:只考虑如何享受。 ⑨谚:应作喭,粗暴之意。诞:放肆无礼。 ⑩否则:否通丕,丕则,乃至于、那就的意思。 (11)昔:从前。无闻知:意为不知道安逸享乐。 (12)昔在:汉人引作在昔,是古人追述古事之词。中宗:即殷王太戊,汤的玄孙,商的第七代君主。(13)严:庄严。恭:谨慎。寅畏:敬畏。 (14)天命自度(duo音度):度量自己所行之事是否合于天意。 (15)祇惧:敬慎小心。祗(zhi音旨):敬。 (16)荒宁:荒废纵乐,殷周间常用语。 (17)肆:故,因此。享国:享有其国,即在位之意。 (18)高宗:即武丁,殷之贤君,是殷朝第二十代国君。 (19)时:与实同。旧:与久同。 (20)爱:于是。暨:与。 (21)作其即位,犹言及其即位,作,及,等到。 (22)或:有。亮阴(an音安):或作谅阴、谅暗、梁暗,帝王居丧之意。一说亮,信。阴,默。亮阴,心怀诚信、态度沉默之意。 (23)三年不言:三年不问政事。 (24)雍:和谐,喜悦。 (25)嘉靖:安定。殷邦:殷国。 (26)小大:小民和大臣。(27)时:是。或:有。 (28)祖甲:武丁之子,商代的第二十二代国君。(29)不义惟王:祖甲有兄祖庚。武丁本要立祖甲,祖甲认为不应废长立幼,逃往民间,祖甲认为做国王是不义的。 (30)旧为小人:久在民间为平民。 (31)作其即位:及其即位,即祖庚后,祖甲即位。 (32)保:爱护。惠:给人民以恩惠。庶民:平民。 (33)鳏(guan音关)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34)自时:即自是。厥:之。 (35)生则逸:生下来就耽于享乐。 (36)惟:只。耽乐:沉溺于享乐。之:语助词。从:追求。 (37)罔:无。或:语助词。克:能够。 (38)四三:三四的倒用。 (39)太王:古公亶父,文王的祖父。王季:文王的父亲,名季历。 (40)克自抑畏,能够谦虚谨慎,指对事业小心谨慎。 (41)卑:贱。服,事。卑服,从事卑贱的劳动。 (42)即:完成。康:指居室。功:事。 (43)徽:善。柔:温和。懿:美。恭:敬。 (44)怀保:安抚爱护。怀:和。保:安。(45)惠鲜:爱护。惠:爱。鲜:善。 (46)昃(ze音仄):太阳偏西。 (47)遑:闲暇。暇:空闲。 (48)用:以。咸和:和谐。 (49)盘:乐。田:同畋,田猎。游:远游。 (50)以:使。庶:众多。邦:国。正:正税,指正常的赋税。共:一作供,献:奉。 (51)受命:接受大命,指即位为君。惟:语助词。中身:中年。文王享年九十七岁(见《礼记》),故受命之后,又享国五十年。 (52)嗣王:继承大业的王,指成王。 (53)观:通欢,欢乐。*:恣纵无节制之意。 (54)逸:安逸。游:游玩。田:田猎。 (55)皇:一作兄,通况。无皇曰,“今日耽乐”,不要比方着这样说,“今天且尽情地先欢乐一下。” (56)攸:听。训:教训。 (57)若:顺。 (58)时:同是。丕则:于是。愆(qian音千):过失。 (59)殷王受:即殷王纣。(60)酗(xu音绪):酒醉行凶。于:语助词。德:有吉德和凶德。酗于酒德:在酗酒情况下做出了种种恶行。 (61)猷:一本作犹,还。胥,互相。(62)保惠:爱护帮助。保:安。惠:爱。 (63)诗张为幻: 诗(zhou音州)张:欺诳。幻:诈惑。 (64)此厥不听:即不听此。厥:之,语助词。 (65)人乃训之,臣民就会顺着他的意思行事。训:同顺。 (66)正:政。刑:法。 (67)小大:指小则和大法。 (68)民否则厥心违怨:人民乃至于心里就会违逆和怨恨。否则:即丕则,乃至于。违:不从。 (69)诅祝:即诅咒,咒骂。祝:通咒。 (70)迪哲:通达明智。 (71)厥:其,指上面所说的四王。或:有人。 (72)皇:作兄,即况字,有益义。 (73)厥衍:如果有了过失。 (74)允若时:确实象这样。允:诚信。若:如。时:是。 (75)不啻:不但。 (76)则若时:义同允若时。 (77)辟:君。厥辟(bi音壁):其为君之道。 (78)宽绰厥心:心胸宽大。绰:缓也。 (79)怨有同:同,聚合。 (80)丛:聚集。是:此。 (81)嗣王:指成王。监:同鉴,鉴戒,察看。兹:此,指这番话中的道理。
今译 周公说:“呜呼!君子可是不许贪图安逸的。要先知道农业劳动的艰难,然后再考虑享受,那末就懂得了人民内心的痛苦。看看那些小民,他们的父母勤劳耕种,他们的子孙不知农业劳动的艰难,只考虑如何享受,于是粗暴不恭,而又放肆无礼。乃至于欺侮轻视他的父母,并且说:‘从前的人不懂得安逸享乐!”’
周公说:“鸣呼!我听说:早先殷王中宗,严肃认真,心怀敬畏,检查度量自己所行之事是否合于天意。敬慎小心地治理人民,不敢荒废政事而纵情享乐。因此中宗在位,七十五年。高宗实在是一个长久在外过着劳动生活的人,于是常和小民在一起。及其即位,有丧守孝,三年不问政事;他是不言,言则和悦。他不敢荒废政事而纵情享乐,殷都被治理得很安定。大臣和小民,无有怨言。因此高宗在位,五十九年。祖甲认为废长立幼而做国君是不义的,逃往民间长期为平民。及其即位,于是就能理解人民的痛苦,能对平民爱护施予恩惠,不敢欺侮鳏夫寡妇。因此祖甲在位,三十三年。从此之后所立的国王,生下来就耽于享乐。生下来就享乐,不懂得农业劳动的艰难,听不到平民的劳苦,只是追求过分的享乐。从此之后,也没有能够长寿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四年。”
周公说:“呜呼!我的曾祖父太王和祖父王季,他们对事业都是谨慎小心。文王从事于卑贱的劳动,完成了家庭的劳动和田地里的劳动。文王心地善良温厚,态度美好谦恭,他安抚爱护小民,施恩惠到无依无靠的鳏寡之人。从早晨到太阳偏西,都来不及抽空吃饭,都用以和谐万民。文王不敢沉溺于远游、田猎,使许多邦国只贡献正税。文王受命继承诸侯之位是在中年,他在位五十年。”
周公说:“呜呼!继承大业的王,则不能无节制地过分欢乐,享受,游玩,田猎。使人民只贡献正税。不要比方着这样说,‘今天且尽情地先欢乐一下。’这不是所以教训人民顺从天意的作法,这种人于是就有了过错了。不像殷王纣那样迷乱,酗酒行凶做出种种坏事。”
周公说:“呜呼!我听说,古人犹互相训告,互相爱护帮助,互相教诲,民众就不会有欺诳诈惑之事了。你如果不听这些话,臣民就会顺着他的意思行事。就变乱了先王的政治、法令,起先是小的,渐渐地也改变了大法。人民乃至于心里就会违逆和怨恨,口里以至于咒骂。”
周公说:“呜呼!自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以至周文王,这四个人通达明智。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说:‘小人怨你骂你!’那么会更加谨慎自己的言行。如果有了过失,应该说,‘是我的过失!’如果确实这样,人民不但不敢含怒,而且还会拥护你。如果不听这些话,人家或者诳骗你说,人民怨你骂你,你就相信他。确实像这样,就不会去想想为君之道,不能使心胸宽大,就会乱罚乱杀无罪的人,人民就会异口同声地怨你,把仇恨都集中到你的身上。”
周公说:“呜呼!成王啊,你要把这番话中的道理,引为鉴戒啊!”
总案 《无逸》是《尚书》中的一篇。旧说是周公所作。从文字看,可能是史官记录周公的重要谈话。周武王姬发后,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姬旦(即周公)摄行治理天下之事。及至周公东征,平定东方之后,雒邑建成,周朝天下日趋巩固,这时周公把政权归还成王。周公恐成王安于荒*享乐,不知稼穑之艰,荒废政事,于是在归政时对成王作一番谆谆告诫,告诫成王要懂得稼穑艰难,勤于国事,以先王为榜样,不要安于逸乐,荒废政事。
这篇文章通过对殷、周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阐明了“无逸”的重要性。文章记述得真实生动,以“无逸”为纲,“据题抒论”,感情充沛真实,富有情感和感人的力量。文字简朴,语意深沉,例证周详,真实具体,对比鲜明,颇有感人力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