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思-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思呢
1.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思
2.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
3.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思?
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思
欲穷千里目中的穷指的是,尽、极,使达到终点的意思。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常用来比喻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就要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
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
穷:尽,使达到极点。
穷 qióng
〈形〉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穷,极也。——《说文》
1.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2.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3.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4.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5.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a.极力追寻;b.尽力紧追)。~究。
“欲穷千里目”:意思是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朴素、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欲穷千里目的穷是什么意思?
尽,全部的意思.,就是目力所及的最远处。“穷”在古代汉语中经常用作动词,表示“穷尽”的意思,如“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在“欲穷千里目”这个诗句中,“穷”就是一个动词,词义是“穷尽”,它带的宾语是被“千里”间隔开的“目”。“穷目”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语,意思是“尽目力所及以远望也”,如:“极眺入云表,穷目尽帝州”(《代阳春登荆山行》),“穷目极望,不见所识”(苏轼《报李陵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