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意思

2.仿照岳阳楼记写一篇文言文

3.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4.岳阳楼记的文下翻译

5.岸芷汀兰下一句

6.岳阳楼记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意思

皓月千里后面一句-皓月千里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着酒杯,沐浴着微风,内心喜洋洋的。

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以物喜”一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句话是对览物而喜的概括也是对后面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铺垫。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赏析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

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仿照岳阳楼记写一篇文言文

1. 仿写岳阳楼记

登金茂大厦记

———仿写《岳阳楼记》

公元一九七八年春,中国改革开放。越二十余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予乃登金茂大厦,俯瞰申城。但见浦江蜿蜒、高楼林立,顿时百感交集,故以作文记之。

余观夫申城胜状,在东海之滨。临东海,首长江。黄浦东流,贯穿全市。朝晖夕阴,浩浩荡荡。此则申城之大观也,今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江苏,南极浙江。中外名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蓝地绿,万里无云。商旅皆行,群贤毕至。路旁树木,郁郁青青。登斯厦也,则见繁华都市,环境优美,绿荫丛中,满目英豪,感极而乐者矣。

至若申城夜景,倍感撩人。浦江两岸,灯火通明。天光远影,广阔无际。光如白昼,交错变幻。灯光绿荫,映带左右。高楼对立,交相辉映。此景何及!登斯厦也,则有心旷神怡,天高无比,凭栏眺望,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余尝求吾少年人之心,或同二者之为,何哉?朝气逢勃,快乐无际。居草原之广,则仰观宇宙之大。处小巷之幽,则俯察花草之清。是广亦乐,幽亦乐。然则为何常乐焉?其必曰:“少年人如朝阳。”噫,携同窗,天天向上,永攀高峰。

2. 仿照岳阳楼记写一篇什么什么记

赏析一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提到他,总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记》,他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儿的山,没有嶙峋怪石,没有岩绝壁,这儿的水,不是惊心动魄之水。山,逶迤起伏,布满了茂盛的绿荫,幽深秀丽,静静地绵延环绕;水,犹如一条回旋曲折的银色飘带,潺潺而下,泠泠悦耳;还有一亭,四角翘起,像鸟一般,悄然飞临在这细水旁,多么柔和寂静的景色啊。

《醉翁亭记》开头这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里,产生了愉悦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扰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

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 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看散文中人事的叙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它所描写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社会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响的英雄行为,而是比较平凡的、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散文中描写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辖下,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个片断,呈现的是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无限的快乐,不禁心旷神怡,宽辱皆忘,一切人世间的荣辱,烦恼都置之脑后,以至于忘自己“饮少辄醉”,尽兴畅饮。

结果,周围歌声缭绕,人们起坐喧哗,而他却“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欲起而不能了,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欧阳修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抒发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

他的真挚的感情溶汇在景、事中,更使文章显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在仕途宦海中颠簸数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从天圣八年(1030),年仅23岁的欧阳修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尽心竭力,积极协助范仲淹革新内政,终于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贬滴。

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实现,而在贬于滁州之后,却有了可喜的政绩,这对于奔波劳碌,疲惫不堪的欧阳修来说,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给了他极大的抚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安详的生活。这儿,禽鸟因山林而乐,人们因太守游而乐,而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他处在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愉快,舒适安闲,不由便醺醺然了。

欧阳修苍颜白发,颓然坐于众之间,眼睛微闭,眼前的景物是优美的,人是欢欣的,欧阳修也被这和谐的气氛所笼罩,陶醉了。 欧阳修以“醉翁”自称,旷达自放,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在这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

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赏析二诗情画意,秀丽多姿 ——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优美的意境。

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

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

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

3. 仿写岳阳楼记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林晟甫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文化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始建于公元200年前后,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

主楼三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

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

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所建时的形制。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1988年1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

4. 仿写岳阳楼记作文

岳阳楼记风景再造

高二 | 写景 | 1093字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到了那连绵小雨繁密而又不绝时,数月天气都不会放晴。雨丝如同银针从天上掉落,狠狠地刺入大地,扎入旅人彷徨的心灵。这时的风如同灰色的猛兽,在天空、大地、湖面上奔腾怒号,鼓动着黑暗的巨浪,从远处看去,海水如同连接着天空,以破竹之势吞噬着河岸。原本迸发着热浪的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难道是被那浊浪排空之景给吓着了?夜晚,如同绝美缎带般的灿烂星河也不知流向了何处,难道是被这阴风怒号之声给阵住了?那踊跃着的兽脊似的山岳,也因充斥着天空的阴暗隐没了形体,整个世界不论白天黑夜都处于一种压抑、沉闷、恐怖的气氛之中。商人和游客也没法前行,船上的桅杆站不住身板而倒下,船桨划不动铁水而断折。登上岳阳楼,看到这样的景色,人们恐怕会感到被贬离国都,凭栏而望,思乡之情化作泪水混含着惆怅。人们担心他人议论自己,惧怕他人批评指责,这种心情就如同阴云之上有把巨大的铁锤,悬悬欲坠。怀着这份心境,望向四周,满目凄凉。听风,观潮,感慨万千,不禁长叹而涕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而到了春天,春风和暖,如同温润的丝绸溜过树梢,日光明媚,如同希望的种子洒向大地。湖面没有一点波纹,安静地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天,倒映着岳阳楼,使人不禁生疑:水中,可是有另一座亭台楼阁?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湖水与天色相接,一股翠绿浩浩汤汤地奔腾而来!沙洲上的鸟时而振翅高飞,时而停息于树,发出的啼鸣有如佩环,清脆地敲击着游人的心房。美丽的鱼在水中自由畅游,给这一碧万顷之景添上了几处斑斓的妙笔。岸边与小洲上的花草,青葱、翠绿,幽幽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钻入肺腑,洗涤着不安与污浊。是夜,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天幕是一片深沉的蓝,皓月当空,清辉泻千里,举头仰望,仿佛可以在那轮明月中瞥见亲人的笑颜,自己脸上也浮上欣慰的笑容。湖面上倒映着细如碎金的月光,水波缓缓流动,带动着那抹金色舞动起腰肢。而无风时,水中静默的月影像是沉入水中的玉璧,又如一只璀璨的眸子,与星河之上的月亮遥遥相望。晚归的渔家收着渔网,唱起了丰收的欢歌,而不远处的渔父也不由自主跟着附和,自然与人融于一起,这样的快乐哪里有尽头?!登上岳阳楼,游人们自会感到心旷神怡,忘掉了荣辱,在清风的微拂中把酒对月,欢饮达旦,一片祥和喜悦之景。

5. 仿写《岳阳楼记》400字作文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

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

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

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

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

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

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

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

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

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

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

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

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

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

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

6. 求一篇跟 《岳阳楼记》相似的中考文言文阅读 附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登斯楼也 斯: ②则有心旷神怡 怡:

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然”字。(3分)

满目萧然(《岳阳楼记》) 然:

吴广以为然(《陈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32393432涉世家》) 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然:

8.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答:

八.(一)(7分) 6.(2分)①斯:这,这个。 ②怡:愉快、愉悦、和悦 7.(3分)①……的样子 ②对(的)、是(的)、正确 ③这样 8.(2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国中文言文 , 诚信 , 哲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 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鉴赏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字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7篇诗文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明代·冯梦龙《欧阳晔破案》

欧阳晔破案

明代 : 冯梦龙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国中文言文 , 赞颂 , 写人 , 故事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宋代·司马光《陶侃惜谷》

陶侃惜谷

宋代 : 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国中文言文 , 寓理 , 故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宋代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辞赋精选 , 国中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写景 , 抒情爱国

岳阳楼记的文下翻译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了下来,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的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注释

1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超过,过了。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皆。

乃:于是。

增:扩大。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记叙。

2

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际 涯 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览:看。

异:不同

3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

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隐没。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感:感慨。

4

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芷:一种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临:迎着。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5

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以: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岸芷汀兰下一句

郁郁青青。在《岳阳楼记》中有“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岳阳楼记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岳阳楼记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如下: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原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原文: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原文: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原文: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