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翻译-舳舻千里翻译
1.形容豪华的船的成语?
2.形容“船只很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3.舻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4.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形容豪华的船的成语?
1. 形容“船在海上“寓意好的成语有哪些
顺风驶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
顺风行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借水推船:谓趁势行事。
2. 形容船很多的成语
舳舻千里
读音:zhú lú qiān lǐ
释义: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出处:《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3. 形容轮船的成语
形容轮船的成语
水涨船高 一帆风顺 乘风破浪 一夜扁舟
整船待发 全速行驶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随风飘荡 桅杆高立 彩旗飘飘 笛声阵阵
见风使舵 头尾相接 浩浩荡荡 汽笛声声
奋力划桨 撑杆掌舵船行水面
4. 形容船只很多的成语
成语:
1、车载船装
[chē
zǎi
chuán
zhuāng]
形容数量很多。
2、舳舻千里
[zhú
lú
qiān
lǐ]
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3、千帆竞渡
[qiān
fānjìng
dù]
指许多条船在水中竞争着渡过。
4、百舸争流
[bǎi
gě
zhēng
liú]
舸:大船。许多大船争着在江面上行驶。
5、千帆竞发
[qiān
fān
jìng
fā]
形容事物蓬勃向上,生机勃勃地向前进发,也形容蓬勃发展
成语:
1、帆樯如云
[fān
qiángrú
yún]
形容舟楫盛多
2、千里不绝
[qiān
lǐ[bù
jué]
形容事物连接千里
3、首尾相接
[shǒu
wěi
xiāng
jiē]
事物(情)的头和尾连接到一起
4、鳞次相比
[lín
cì
xiāng
bǐ]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同“鳞次栉比”。
5、 鳞次栉比
[lín
cì
zhì
bǐ]
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造句:
1、宁静的港湾里停靠着许多船只。
2、风暴使很多船只沉没在大海中。
3、过往船只纷纷停泊在港口以期躲避即将来临的台风。
4、江面上大雾弥漫,有很多船只被迫停止了航行。
5、在风浪中,很多船只很容易偏离航向。
5. 形容船的词语或者成语有哪些
撑岸就船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乘顺水船 比喻顺势行事。
船坚炮利 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及溺呼船 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
见风使船 同“见风使舵”。
借水推船 亦作“借水行舟”。谓趁势行事。
李郭同船 见“李郭同舟”。
楼船箫鼓 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契船求剑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
水长船高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顺风使船 顺着风势驾船。比喻趁着有利条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借机行事。
顺风行船 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顺水放船 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
6. 用四字成语形容轮船的样子
车载船装、上了贼船、顺水行船、泥船渡河、及溺呼船、草船借箭、船骥之托版、破釜沉船、逆风撑船、权同船合命、楼船箫鼓船的四字成语
、虚船触舟、南船北马、借水推船、洗脚上船:水涨船高、回船转舵、契船求剑、移船就泊、船坚炮利、看风行船、撑岸就船、移船就岸
7. 形容轮船的词语
乘风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 处
宋·李洪《偶作》:“乘风破浪非吾是;暂借僧窗永日眠。”
例 句
我们各族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建设四个现代化。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劈波斩浪 破浪乘风 扬帆起航 急流勇进 高歌猛进 长风破浪 披荆斩棘
反义词
裹足不前 垂头丧气
8. 形容船的四字成语
船的四字成语
:
水涨船高、
船坚炮利、
借水推船、
及溺呼船、
洗脚上船、
撑岸就船、
契船内求剑、
车载船装容、
泥船渡河、
破釜沉船、
船骥之托、
回船转舵、
逆风撑船、
楼船箫鼓、
草船借箭、
南船北马、
虚船触舟、
移船就泊、
顺水行船、
移船就岸、
上了贼船、
看风行船、
同船合命、
乘顺水船
9. 形容“船只很多"的成语有哪些
不胜枚举、不可枚举、不可胜数、数不胜数、车载船装
一、不胜枚举 [ bù shèng méi jǔ ]
解释: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出自: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翻译:似乎这些话,不可以列举。
二、不可枚举 [ bù kě méi jǔ ]
解释:枚:个。不能够一个个地列举。形容数量、种类极多。
出自: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翻译:似乎这些话,不可以列举。
三、不可胜数 [ bù kě shèng shǔ ]
解释: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出自:春秋.墨子《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者,不可胜数。”
翻译:百姓之道疾病而亡的人,数也数不过来。
四、数不胜数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自:《论学习共产主义》:我们决不能像旧学校那样,用数不胜数的,九分无用一分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
五、车载船装 [ chē zǎi chuán zhuāng ]
解释:形容数量很多。
出自: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爷大吃一惊,‘你小子打发出这号话?你娘母子的票子,车载船装哩?’”
10. 形容“帆船”的成语有哪些
1、一帆风顺yī fān fēng shùn
[释义]: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造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人已挂了。
[出处]: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2、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造句]:远眺海面上有一艘帆船,正乘风破浪急速前进,画面煞是好看!
[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3、顺水推船shùn shuǐ tuī chuán
[释义]: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造句]:我不如顺水推船,来他个借刀!
[出处]:《窦娥冤》
形容“船只很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有:舳舻千里,川流不息,车水马龙,接踵而来,车载船装。
1.读音:
舳舻千里:zhú lú qiān lǐ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车载船装:chē zǎi chuán zhuāng
接踵而来:jiē zhǒng ér lái
2.释义:
舳舻千里: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川流不息: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车载船装:形容数量很多。
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造句:
步行街里热闹非凡,游人川流不息。
上海真是个繁荣的大都市,公路上有川流不息的车辆。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他部,以救倒悬也。
下班的人潮,川流不息的路人,车水马龙的街道,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谱成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惊愕交响乐”。
舞榭亭台,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灿烂的灯光与柔和的夜色交相呼应。
舻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舻 拼 音 lú? 部 首 舟 笔 画 11 五 行 火 繁 体 舻 五 笔 TEHN [舻]基本解释
〔舳~〕见“舳”。
[舻]详细解释〈名〉
舳舻。大船
舻舳舻也。从舟卢声。一曰船头。——《说文》
舳舻千里。——《汉书·武帝纪》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苏轼《前赤壁赋》
[舻]百科解释舻,汉字,常用作“舳舻”。 更多→ 舻
[舻]英文翻译Henashi
[舻]组词 舳舻 峻舻 艟舻 回舻 云舻 衔舻 行舻 仙舻 舳舻千里 舳舻相继 更多舻组词 [舻]相关搜寻 舻组词 舻成语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在课文中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在文章中有很多的名句。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苏轼赤壁赋赏析《赤壁赋》是宋朝大作家苏轼的一篇著名作品,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是“罪人”,宋神宗规定他“不得擅去安置所”,“不得签署公事”,应“思过而自新”。他的处境、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他政治上最失意苦闷的一个时期,当同时又是他创作上丰收的时期,他前后写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念奴娇)等著名作品。
文章刚一开头,作者就用秀丽的字句,简明的笔法,写出了时间和自然风光,使人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赋的起首三句从“壬戌之秋”到“游于赤壁之下”,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作者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景,从“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动作上,已经表现出愉快的心情,接着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写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样欢快的语调,“白露”点明是秋天,“横江”点明地点是在江上。表现出了在清风明月之间,架舟行驶江面所引发的快感:“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此时的泛舟感受,也就是东坡词里的“我欲乘风归去”的心情。至此,苏轼出游的乐趣到达了高潮。
读此段文字,我们好像也成了作者的客人,坐在苇叶般的小船上,有着同样的飘飘欲仙的感觉。特别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句,其中“徘徊”二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天上的满月,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
紧接着下一段,作者又描写游人怎样“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有清风,有明月,有山景,有水波,手握酒杯,对酒当歌,朋友们敲着船舷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的大意是“桂木做的棹呵,木兰做的桨,桨儿摇击着水里的月光,逆流而上,波影俱动,面对这良辰美景。我心怀悠远,遥望伊人在天的另一方”。什么叫“空明”?一轮明月,映在水中,水中之月,就是“空明”,什么叫“流光”?月光照到水面,随着水波流动,就是“流光”。棹桨拍打着水中月就是“击空明”,小船在荡漾着月光的江面逆流而上就是“溯流光”。眼前的美景引起游人的游兴,主人和客人又都是风流人物,对景怎能不怀人呢?
接下来作者又写道:“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客人吹箫伴奏,“其声呜呜然”。先是笼统地写箫声“呜呜”,是那样的低沉、沉闷。“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里用了四个“如”字,箫声好像有无限的忧怨,无限的思慕,好像在低声哭泣,又好像在诉说自己的衷肠,这里既写出了箫声,又反映了吹箫者的心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此处是用粗细来形容声音的高低,怎么“如缕”呢?这是用线来形容声音细微而长,将断不断的样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里是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本来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现在客人吹出这样的箫声,苏轼必然要问为什么?这就引出了对人生、对宇宙看法的大问题来,情节发展极为自然。
文章写道:“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愀然”是写苏轼忧愁的面部表情,还写了一个动作——“正襟危坐”。原本“扣舷而歌”比较随便,现在听了这箫声,整了整衣襟,端正地坐着,不像刚才那么悠闲自在了。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的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曹操的诗不少,为何只想到这两句?作者来到孙、曹交兵的赤壁,自然联想到是曹孟德;月明之夜,自然联想到“月明星稀”这句诗。此处有借孟德之诗,写眼前之景。
下面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曹操是“固一世之雄”,而你我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何况我们这些“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人物呢?所以只好把悲伤的感情寄托在箫声之中了。这里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客人的议论,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
最后一段,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作者向客人指出,世界上的事物如同眼前的江水和明月一样。江水日夜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江水实际上并没有消失:月亮有圆有缺,而月亮实际上并没有亏损。因此,“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我们若从不变的观点来观察,那么万物包括你我,都是无穷无尽的,你何必“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呢?
苏轼的回答,反驳了客人的虚无看法,阐明自己从宇宙的变化中看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地存在着,给予人生以积极意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是我们所有的,“虽一毫而莫取”。那么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有江上的清风,东山之上的明月,听到的是风声,看到的是皎洁的月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作者这种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是健康的、乐观的。比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为达观,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精神相类似。
苏东坡的这一番话把客人说服了,于是在文章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客人转悲为喜,相视而笑,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写菜肴果品全部吃光,杯子盘子一片狼藉,反映了高兴的心情。于是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由于心情舒畅,睡得香,等到睁开眼睛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总而言之,本文的景色描写,客人和主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都浑然一体,胜意迭出,文辞优美。特别是文中那段富有哲理的谈话,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说理文,它通过生动的形象,用水的流逝,月的盈亏,以及风声月色,讲出变与不变的道理,在抒情中带说理。
苏轼用清风、明月、江水、小舟、歌诗描绘了一幅诗意十足,含意深远,意境优美的赤壁夜游图。使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
这篇文章上半部主要是写景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下半部由景生情,以情入理,情景交融,情与理相得益彰。因此,《赤壁赋》既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抒情散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