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

2.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

3.太平天国疆域最大的时候有多大?

4.太平天国为什么那么多人

5.曾国荃怎么灭的太平天国 怎么评价曾国荃

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

尔铁桶江山-铁桶江山造句

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顺流而下,一路上势如破竹,于5 月30日直抵南京雨花台,自此拉开了天京之战的序幕。洪秀全急忙派人催促李秀成回援,当时李秀成正在攻打上海。此后太平军不断战败,天京城陷入危机之中。在洪秀全严旨督促下,李秀成只得放弃苏州,率领主力援救。

然而,李秀成也没能改变天京的战局,他率领十多万军队在雨花台与清军交战,双方激战四十多天,太平军没能突破清军防线。李秀成率军进城,李世贤退秣陵关,这场救援天京之战以失败告终。在当时,李秀成麾下的这支军队是实力最强的,他都没能成功,也就意味着天京城再无外援。

李秀成进城后,发现城内的情况非常不妙,由于清军的长期围困,城内的粮食供应已经非常困难,天京城实际上已经陷入“里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境地。李秀成于是来到天王府,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也就是从天京突围,转战其他地方,以图东山再起。然而,洪秀全却勃然大怒,严厉斥责了李秀成。

李秀成并不甘心,说了一大段话,将现实情况一一说明,可没想到洪秀全咆哮道:“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此时的时间大概是1863年底、1864年初左右。

几个月后,天京城彻底陷入无粮的境地,李秀成又来奏报,“合城无食,男妇者甚众,恳求降旨,应何筹谋?”洪秀全当即下旨,“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所谓的“甜露”就是野草。1864年5月30日,洪秀全发布了最后一道旨意,“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两天后,洪秀全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有人说是病,有人说是自杀。一个半月后,天兵没来,清军来了,他们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国至此覆灭。那么问题来了,洪秀全为何拒绝李秀成的建议呢?其实从洪秀全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出他完全“走火入魔”,丧失了一个正常人的理智,大概他真的把自己当作上帝的儿子!

对于洪秀全的言语,李秀成留下不少记载,洪秀全曾骂李秀成,“尔怕,朕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天下太平一统”。李秀成很无奈,他总结道:“天王言天说地,并不以国事为由”,“天王之事,俱是拿那天话责人”。从这些话,我们不难判断,洪秀全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他已经完全陷入了自己的“神话”之中。

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

在天京之战后,太平军被围困在天京城内,日子不好过,这时李秀成向洪秀全建议从天京突围出去,寻求生路,然而洪秀全不仅拒绝了他,还骂了他一顿。因为这时的洪秀全早就没了早期那会的勇猛,他习惯当土皇帝了,一直沉迷在自己的“上帝”理论中。

太平天国运动算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以洪秀全为***的这场起义,从一场小小的农民运动逐渐席卷了几乎整个中国,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可是好景不长,洪秀全思想的狭隘性逐渐显现出来,天平天国运动慢慢落入下风。

1862年,这时洪秀全的势力已经不那么强了,曾国藩带领湘军顺势而下,一举进攻天京城,这把天京城内的“土皇帝”洪秀全吓坏了,让各路人马全部赶回天京城,尤其是李秀成。但是李秀成回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这种战局,天京城逐渐变成了“里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局面。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李秀成建议洪秀全另起炉灶,让城别走,也就是从天京突围,这洪秀全一听,气了,我当好好的土皇帝,好不容易不要奔波了,你现在又让我逃亡。没过多久,天京城几乎彻底没了粮食,李秀成又向洪秀全提出建议,这时洪秀全仍然没有改变主意,说:“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这“甜露”也就是野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洪秀全当了土皇帝后逐渐“走火入魔”,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上帝的儿子,已经逐渐失去了本心。

太平天国疆域最大的时候有多大?

太平天国 ?

sponsored links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应写作太平天--,囗中王)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现南京)。

南京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於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於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赞同;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太多了,还有地图

李秀成自述之:天朝十误

计开天朝之误有十。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建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应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七、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能,不能保国。

八、误主不问政事。

九、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十、误国不用贤才。

十一、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

------《李秀成自述》

我所知道的“天朝十误”!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在广播中也听了一些,正面反面的说法都很多。但我想我的历史书籍读的不少,至少在大多数人中是多的,我自己坚信这一点。所以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来说说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后,忠王李秀成被俘,在狱中写下了数万字的自供状,据说其中包括一篇总结太平天国失败教训的〈天朝十误〉,这篇东西我没有看到过,因为李秀成的自供状属于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不是谁都能看到的。所以我想根据我的归纳,说说我心中的“天朝十误”:

一.权力集中之误。在永安,洪秀全被推为天王,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分别被封为东南西北翼王。其中杨秀清拥有最高的军事指挥权,节制其他四王。在这里,我不知道当年洪秀全处于什么考虑,把军事大权交给了杨秀清,而不是握在自己手中。开始阶段,由于南王冯云山德高望重,西王萧朝贵可以假借“天兄”临界。杨秀清尚不可能大权独握,可随着南王,西王的相继牺牲,到1853年攻占南京时,东王杨秀清已经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了,天王倒像个摆设,也难怪杨秀清有“想法”,实在是一开始就留下的祸根。

二.定都地址之误。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天国的都城。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但实际上这又是天国的失策之举。按照当时有人提议,不应该着急定都天京,而是应该北上继续讨伐清政府,至少应该攻下河南,以洛阳为都城,与清政府南北相望,然后一举灭亡清朝!以当时天平天国的实力,做到这一点不是什么问题。据说天王洪秀全很赞同这个观点,但东王坚决反对,并且以“天父下凡”来警告众人不得对定都天京有反对意见。这实际上是个巨大的错误,南京虽然是几朝古都,但在这里定都的,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是些小朝廷。偏安一隅,错过了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

三.孤军北伐之误。定都天京后,天国相继北伐,西征。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朝,这是必须的。但是北伐军孤军深入,最后全军覆没,就是个巨大的失误了。北伐军总共2万2千多人,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从天京出发,一路所向披靡,打到天津附近,给清政府遭成了极大的恐慌。咸丰皇帝命自己的叔叔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调集各路大军围剿北伐军。此时北方已经是冬天,北伐军几乎全部是两广的南方战士,而且军粮给养都已断绝。而天京派出的援军又被清军打败,最后导致北伐失败,全军覆没,林,李二位将军也被俘就义!北伐是件大事,而作为军事中指挥的杨秀清,竟然只派了那么点力量去单独完成,真是不可思议。无论是林,李2将军,还是那2万多士兵,都是天国的精锐。他们的覆灭,无疑的天国的巨大损失!

四.互相残杀之误。在占领“小天堂”后,太平天国统治阶级内部也逐渐腐化,并且矛盾重重。东王杨秀清大权独揽,越来越不把天王放在眼里。而且东王为人刚愎自用,对待事情往往简单粗暴,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但东王的野心却在一天天的膨胀,直到发生了他假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天王一方面答应他,另一方面急调北王,翼王,和燕王(秦日纲)回京勤王。翼王由于远在江西督战,未能及时回来,先回的北燕二王却借机兴风作浪,他们不仅仅是除掉东王,而且打开杀戒,惨杀无辜的东王下属。甚至最后攻击天王府。虽然最后被天王铲除,但是这场变乱给天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五.逼走翼王之误。天京变乱后,石达开回天京主政。一时间人心安定,加上翼王的能力,天国有中兴的希望。然而此时的洪秀全有犯了个巨大的错误,就是怀疑一切。也许的杨.韦之事给他留下了太大的阴影,他任用自己的2个哥哥为安王,福王来监视石达开。安,福二王不仅事事刁难翼王,甚至到了要加害翼王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翼王不得不做出了率部出走的下策。翼王的出走,带走了十几万精锐军队,从此,太平天国中兴的梦想破灭了。

六.一意孤行之误。应该说,翼王的出走,实属被逼无奈。翼王的错,错在之后的一意孤行。翼王率部出走后,天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悔不迭。他马上撤掉了他的2个哥哥,并且数次派人回请翼王,其中言辞恳切,看的出,洪天王是真心的悔过。洪秀全虽有错,但毕竟已成心悔过,而且作为一朝的天子,他所作出的回请翼王的姿态,已经是很可以了。他不仅改封石达开为“义王”,而且承诺以后军国大政都以石为主。但石达开此时却一意孤行,拒不接受天王的道歉,顺着分裂的道路越走越远,最后终于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自己也惨遭!

七.分封不均之误。翼王出走后,天国形势严峻,清朝重新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威胁天京。这时候,洪秀全破格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包括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人。此时天王的族弟洪仁旰从香港来到天京,天王封其为“干王”,总理朝政。干王虽然有才华,但是他全无资历功劳,一下被提为王爵,自然引起了带兵大将的不满。为了缓和矛盾,洪天王分别封陈玉成(前军主将)为英王,李秀成(后军主将)为忠王,杨辅清(中军主将)为辅王,李世贤(左军主将)为侍王,来缓和矛盾。但是,他恰恰没有封右军主将韦俊!韦俊是被杀的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本来就害怕被株连而惶惶不可终日,这次没有被封,自然又加深了他的恐惧。终于他经不住曾国藩的引诱而变节降清。韦俊的变节,是天国军事上的巨大损失!他不仅带走了大量骨干军队,而且此后对天国的危害真是太大了!

八.狗尾续貂之误。随着军事上的实力,洪秀全为了振奋军心,开始大肆的封王,据说一工封了2700多个王,最后连常用的汉字都不够了,甚至出现了“狗王”“猫王”。。

这么多的王,互相不服指挥,给军事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后来分了等级,像英王,忠王这样的都是2等王,以后的3等,4等都要听他们调遣,但终归是人心浮动!而且这些人一旦封王,首先就是建王府,娶王娘,进取心大大减少,造成太平军战斗力下降。很多小王甚至思想动摇,背叛天国,像苏州的纳王,比王为投降清军,而了主持军务的慕王谭绍光,献城投降,给天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九.将帅矛盾之误。后期的太平天国,是矛盾重重的。洪氏王族与带兵将领之间,各个将领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天王总怀疑将领,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将领。而各个大将之间,像英王和忠王之间,也有微妙的矛盾。1862年英王陈玉成的兵败身,就与忠王以及其他各路军队的坐视不救有很大关系。而英王的,使天国的天塌了一半!

十.坐吃山空之误。到了天国后期,曾国藩的湘军以及其他各路清军已经围困天京。由于长江上游军事要地的不断丧失,天京已经一无粮饷,二无救兵。这时,李秀成向天王提出“让城别走”,离开天京而去江西,因为在江西,还有侍王李世贤的几十万大军,去江西开辟新天地,也许会有中兴之日。但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失去了进去心。他不仅断然拒绝了忠王的建议,还指望“天父天兄”派出“天兵天将”来救他?甚至说“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朕睡紧都坐得江山”!看来,洪天王到此时已经恍惚了。天王恍惚,天国自然也就完了。

太平天国的覆灭,从一开始好象就是注定的。它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起义,虽然用了“拜上帝教”这个新时代的外衣,但从骨子里说,还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虽然中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也不失为一场伟大的起义。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这些人身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英雄气概,是当之无愧的!他们从无名的秀才,农民,烧炭工人,一跃成为反抗腐败清政府领袖,在面对凶残敌人时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不是平常人可能拥有的!凭借这个,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纪念吗?!

太平天国为什么那么多人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后的六年中,不过牺牲4千余人。

然而内讧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杨秀清及亲信6千余人,两个月总共杀了文武官员2万人。

后来又利用石达开来天京靖难,凌迟处韦昌辉,将其尸体寸磔,割成许多块,每块皆二寸,挂在各处醒目的栅栏处,标上“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的字样,真是厉害之至。“洪杨之变”导致了十几万人被杀。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只有2.3亿人。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其中4000万人于战争中,这是何等的残酷。到1911年全国才恢复到3.4亿人。

扩展资料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杨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2日凌晨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幕府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抵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金陵城外。其后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韦昌辉尽杀翼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兵锋直指湖北。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 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 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平天国

曾国荃怎么灭的太平天国 怎么评价曾国荃

 曾国荃

 曾国荃与哥哥曾国藩都是清朝末年政坛著名人物,两人在灭亡 太平天国 方面为清廷贡献巨大,而他们率领的湘军也功不可没,那么在灭亡 太平天国 方面,曾国荃做了什么?

 曾国荃怎么灭的 太平天国

 1862年5月底,总指挥曾国藩带着九弟曾国荃进围天京。曾国藩将自己的指挥部设置在雨花台,命令彭玉麟率水师驶进河口,堵天京城的水路出口。坐镇苏州的忠王李秀成会同侍王李世贤、护王陈坤书等十三王领军四十万,号称六十万,三路来救。天京城外,遂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几十万人互相厮杀,每日都有上千人离开人世。曾国藩的湘军极是凶悍,顶着太平军的如海如潮的攻势,血拼了五个多月。到了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寒冷。 诚如曾国藩的幕僚王运所说:“太平军向来罕打惨烈的肉搏战,平时不过倚仗大炮的声势震吓对手,等对手稍微恐惧,便发动冲锋。而且,太平军的将领骄横不得人心,自己又惜命怕,总体来说,后期的太平军没什么优秀将领,军队全是乌合之众,作战力远不能与金田起事之初相比!”果然,李秀成眼见解围无望,匆匆于26日下令撤军,转而进军长江北岸,希望借此调动湘军,以减轻天京的压力。 可是,李秀成所部太平军,经过天京城下长长几个月的厮杀,已成疲兵,竟然没能攻克一座安徽以北的城池,遑论牵制天京城下的湘军?而李秀成远离了自己的基地苏州,戈登的“常胜军”即从常熟杀出,连克昆山、太仓、阳新、江阴,于1862年底占领了苏州。

 苏州既失,天京遂成孤城。李秀成只好停止北伐,杀入天京,苦劝洪秀全弃城远走,他日徐图再起。已经过惯了帝王生活的洪秀全拒绝接受现实,切责李秀成说:“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 洪秀全不走,等待他的将是坐困待毙的结局。但是,洪秀全命好,天京尚未失守,他已于该年6月1日寿终正寝离开人世。洪秀全已经升天拜会上帝,众人便于6月6日拥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登基”。洪天贵时年16岁,是为幼天王。 1864年7月19日,湘军一鼓作气,用炸药炸裂了天京城墙,汹涌而入。李秀成率千余将士护幼天王出逃。由于湘军的濠垒层层叠叠,在一连串的左冲右突过后,君臣走散。李秀成英雄失路,于一座破庙中被俘。幼天王则在将士护卫下辗转到达了浙江湖州,与堵王黄文金、辅王杨辅清、干王洪仁等人会合。这时候的太平军,已如晨晓残星,光景难再。清军进围湖州,太平军支撑不住,四散奔逃。这次,护卫幼天王出逃的是干王洪仁。 洪仁和幼天王一路窜遁,到了江西东南部石城的杨家排,中了清军的埋伏。洪仁和尊王刘庆汉、昭王黄文英等人被擒杀于南昌。幼天王孤身逃脱,在荒山老林中胡乱游走,最后,也于10月25日被清军擒获。

 怎么评价曾国荃

 送挽联称他:“易名兼胡、左两公,十六言天语殊褒,恩数更惊棠棣并;伤逝与彭、杨一岁,二三子辈流向尽,英才尤痛竹林贤。”清朱孔彰在《中兴将帅别传》中评议曰:“中兴拨乱,忠襄之勋烂焉。” 与彭玉麟的恩怨:彭玉麟、曾国荃,一个是湘军水师最重要的将领,一个是湘军陆师最重要的将领。在威名赫赫的湘军中,两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按理说,两人在的领导下,应该和衷共济才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刚直著称的彭玉麟曾经三次请求曾国藩诛杀其老弟,给曾国藩造成过巨大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