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是什么意思-得陇望蜀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
1.“得陇忘蜀”是什么意思?
2.得陇望蜀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3.得陇望蜀 出自那里?什么意思
“得陇忘蜀”是什么意思?
得陇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释义: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近义词
1、欲壑难填
[yù hè nán tián]
出处
《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
释义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2、贪得无厌
[tān dé wú yàn]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类无期。”
释义
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3、贪心不足
[tān xīn bù z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释义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得陇望蜀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整理的得陇望蜀的意思及成语故事,欢迎阅览。
成语:
得陇望蜀
拼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释: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常用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举例造句: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成语典故:
在汉军不断的攻击和劝降下,隗军渐有叛降的将领,隗嚣见形势窘困,派大将王元入蜀向公孙述求救,自己则带着家属,投奔西城守将杨广。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命令吴汉、岑彭包围西城,耿弇、盖延包围上部,自己动身返回洛阳。月余之后,杨广身亡,隗嚣的处境更加危急。又捱过了几个月,王元、周宗带着蜀军五千,突然赶到西城,登高大呼:“百万大军来到!”汉军大惊,还未排好战阵,王元就冲入包围圈,把隗嚣接到冀县去。汉军粮食耗尽,撤兵返回关中。于是,安定、北地、天水、陇西诸郡,又倒向隗嚣。建武九年(33),隗嚣财力人力消耗殆尽,处境每况愈下;而且又病又饿,只能以大豆和米,熬成稀饭充饥,终于愤恨而。隗嚣部下拥他的少子隗纯为主,据守在落门(在今甘肃甘谷)。一年后,来歙率军攻克落门,隗纯和诸将投降,只有王元单身入蜀,投靠公孙述为将。
光武帝从陇中东返时,留下一函给围攻西城的岑彭说:“如两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带兵南下去攻下西蜀。人心苦于不知足,才平定陇右,又想着蜀地。”从此,“得陇望蜀”就成为讥讽人心没有厌足之时的成语。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其“中兴”大业的;这也是历代王朝更迭时,无数次兼并战争的内在动力。
得陇望蜀(东汉建武六年(30),刘秀率兵平西北。部将岑彭与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孙述派兵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鄞(今甘肃天水),刘秀留盖延、耿弇率兵围之。布置好之后,刘秀便移驾东归。临行前他曾写信给岑彭,说:“如果攻下两城,就可以率兵南下攻蜀,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每一发兵,头须发白。”后来人们把“既平陇、又望蜀”概括为“平陇望蜀”或“得陇望蜀”,比喻人心不知足。
得陇望蜀 出自那里?什么意思
出自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得陇望蜀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é lǒng wàng shǔ,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扩展资料:
典故: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
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得陇望蜀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