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我该怎么?

2.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下联有哪几种对法?

3.为什么说"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4.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什么要说是“十年”呢?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我该怎么?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英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是《弟子规》里又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那么,到底是谁错了,仇怨要不要报,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我们先来看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最早出自战国时代,秦昭王时期,秦王三十六年,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被人陷害,魏齐怀疑他通齐卖魏,将他打的半。后来在郑安平的帮助下得以潜逃,于是范雎离开自己的家乡游说秦王。

他的才能得到秦王的赏识,从客勤一路高升直至相国。秦王四十六年,掌权后的范睢,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郡守。

从范睢受辱濒临亡到报仇雪恨整整过去了十年时间,从他的报复手段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仇恨在他心里从来就没有被遗忘。有人说他恩怨分明,算是吧,毕竟对于帮助过他的郑安平和王稽,他是有回馈的。

但是他却并不是真正的君子,长平之战他使用反间计让赵括代替了廉颇,确有功劳,可他却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而他看人的眼光也不准,他所举荐的郑安平和王稽先后背叛了秦国。范睢也因此失宠,不得不辞归封地。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听起来很励志,却不是一个好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坚忍,但盲目报仇,盲目报恩,嫉贤妒能,却是不可取的。对于往日的仇人不必过于怀恨在心。对于报恩也不能盲目,应知人善任,

得人恩果千年记,得人花戴万年香。所以报恩要长。但报恩方式有很多种,胡乱举荐,德不配位,只会反受其累。怨欲忘,报怨短。也不是让你大度到什么都不计较。而是不要让仇恨蒙蔽了双眼。儒家讲: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学会宽恕别人,也是对自己的救赎。不用背着太重的包袱前行。司马懿有句话说得好:我这一生所见,从来没有敌人,只有老师和朋友。如果以报仇论来看司马懿,他何止等了十年。但他的眼里并不不是只有报仇。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下联有哪几种对法?

出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对句1:小人泄怨半日难熬。

对句2: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对句3:小人报仇刻不容缓。

对句4:丈夫立世百怨宜解。

对句5:弟子学艺三载有成。

为什么说"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不是刻意去告诉别人,你和别人有仇有怨,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你就可以去等待时机,忍耐下去,然后等时间成熟了,再去报仇..试想想,如果一点恩怨就让你去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字面理解)的姿态去对待,对于你个人形象都是一个坏的影响,这样能把你拉向"小人"..

所以不能简单的只看字面的意思,而要理解这句话内在的含义...这句话的目的在于摆脱对方的纠缠和其制造的麻烦,而不在于日后的报复...而且可以作为作为忍的动力和理由...

也应把握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行为界限.

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度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

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

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

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一时之忍换取一世的不受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什么要说是“十年”呢?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所以要说是“十年”,是因为起于一个典故:当年范雎和魏齐都在魏国任职。魏齐怀疑范雎卖国,于是用鞭子抽打他,差点要了人命,后来范雎逃出生天,投奔了秦国。通过游说,借助秦王杀掉了魏齐,距离当年鞭打之辱整整十年。所以有了这一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魏齐在魏国担任相国一职,可谓春风得意。又一次魏王排遣他的门生范雎出使齐国,由于两国交好,而且范雎也有才能,很得齐王的赏识。

这个时候有人污蔑范雎私通卖国,魏齐想也没想就命人将范雎拖出去鞭打。范雎假装去,逃过一劫。

逃出去的范雎九一生,在内心里默默地记住了这笔仇恨,誓要报。他于是出走秦国,利用秦国的势力为自己报仇。

功夫不负有心人,范雎在秦国很受秦昭王赏识。于是他像秦昭王进言魏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魏齐的存在,杀掉了他,魏国实力就会被削弱。

于是秦昭王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只要讨魏齐的人头。魏王害怕,只能照做。无奈一代忠臣魏齐只因十年前的一个小小的失误被迫自杀。

范雎被鞭打那年是秦王三十六年,一雪前耻的那年是秦王四十六年,正好是十年,所以由十年的说法。这里的君子指的是范雎,意指要报仇雪恨之人。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大丈夫报仇要坚韧不拔,学会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