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那个“金镶玉”传国玉玺的故事及下落?

2.不废江河万古流全诗

3.杜甫的名言名句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杜甫具体讽刺的谁?

谁知道那个“金镶玉”传国玉玺的故事及下落?

湮没无闻与销声匿迹的区别-湮没无闻意思

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这就是金镶玉的由来。

之后经过不断的改朝换代,玉玺被各方诸侯争来夺去,玉玺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扩展资料:

传国玉玺的前身,就是是著名的和氏璧。公元前689年,有位叫卞和的楚国人,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珍贵的玉石,他知道这是无价之宝,就把它献给楚厉王。不想楚厉王认为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山石,看都没看,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脚。

武王即位后,卞和又带着那块玉石前来进献,武王大怒又带着以前的破石头来欺君,二话不说砍掉了他的右脚。文王即位后,又来了,文王就觉得比较奇怪,暗叹这人这么执着,可能真是宝物,于是下令切开看看,刚切开一角,就发现里面异光闪烁,果然是稀世珍宝。

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和氏璧,也成了“天下所共宝”,一直被收藏于楚国宫中。

三百年后和氏璧莫名其妙地流入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但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时,秦昭襄王却食言;于是有了“完璧归赵”的典故!

后来,秦始皇横扫天下,一统六合,和氏璧自然归于秦宫。秦始皇登基后,为显示皇权和空前的功绩,将和氏璧打造成了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表示自己当皇帝是受命于天!而玉玺也作为皇帝的象征,将一代代传下去!

秦始皇后,秦朝爆发了大泽乡起义,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传国玉玺自此传给汉朝。这方传国玺自此后就成了承天受命的象征,得之者欣喜若狂,以为“天命在朕躬”,就洋洋得意地宣称自己是名正言顺的正宗皇帝。

自称皇帝而没有得到它,就会自惭形秽,心里发虚,甚至被认为是冒牌货,充其量也只是“白板天子”。“传国玉玺”还有另一面,在创业者手里,被视为得天命的神圣之物,而到了末代子孙那里却又无一例外地成了国亡身的不祥之物。

它的辗转流传,易手换主,甚至成了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标志。据《汉书·元后传》记载,王莽撺汉,向汉孝元太后索要时,汉孝元太后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国宝被摔得缺了一个角。后来用黄金镶补着,但自此留下瑕痕。

再后来,大家熟知的三国故事中,长沙太守孙坚征讨董卓时。在洛阳城南甄官并中找到了这枚传国玺。最后落入曹操手中,而后曹氏魏国没落归于晋。从这以后传国玺不断易主。

一直到唐代,唐高祖李渊得到传国玺后,把玺改称为宝。传国玺最终在历史上失踪是在五代。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而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的皇帝就是李从珂。公元936年,当李从珂和后妃登玄武楼积薪自焚后,神秘的传国玉玺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从此之后,无论是宋朝,元朝,明朝,都不曾放弃对传国玉玺的寻找。传国玉玺作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也成为无数人寻找的目标,堪称华夏第一国宝。

拥有传国玉玺,则意味着是正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否则,就不能大张旗鼓的自称正统。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

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认为玉玺是伪造。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在街市叫卖,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后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皇太极灭了蒙古林丹汗,其后裔献出所谓元朝“传国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极之“传国玉玺”。

而乾隆时,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后来清末,此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历经千年,传国玉玺经历风雨无数,伴随着封建皇朝的灭亡,玉玺也随之消失了。

百度百科——玉玺

不废江河万古流全诗

不废江河万古流全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不废江河万古流原诗意思是:王、杨、卢、骆四位诗人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某些轻薄的人写文章讥笑他们,喋喋不休。你们这些讥笑别人的人早已销声匿迹、湮没无闻了;而四位诗人的诗,却像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一样,流传久远。

后两句诗,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而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杜甫(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名言名句

杜甫的名言名句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5、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9、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0、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1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不休。

 13、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14、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15、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7、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8、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9、朱门九肉臭,路有冻骨。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23、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6、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沾襟。

 2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0、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3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3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8、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3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0、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4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3、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4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6、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巾。

 4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4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9、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50、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5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52、江山如有得,山木更无私。

 5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4、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

 55、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们这些讥笑别人的`人早已销声匿迹、湮没无闻了;而四位诗人的诗,却像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一样,流传久远,绝不因为你们的诽谤而受到什么影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诗,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而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56、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5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5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59、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60、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6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

 6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7、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68、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身?

 69、人生七十古来稀。

 70、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1、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2、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7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7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两句杜甫具体讽刺的谁?

这两句诗讽刺的是写文章讥讽王、杨、卢、骆四位诗人的人。

这里的“尔曹”指上句中提到的“轻薄为文”之人。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原文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而某些轻薄的人写文章喋喋不休地讥笑他们。你们这些讥笑别人的人早已销声匿迹、湮没无闻了,而四位诗人的诗却像长江大河那样万古长流。

从释义可以看出,诗人讥讽的是那些写文章讥讽王、杨、卢、骆四位诗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