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懿的四句话

2.体现苏轼人生态度的诗句

3.关于男女互赠信物的诗句

4.古代送香囊的诗句

司马懿的四句话

羞愧难当下一句-羞愧难当是不是成语

司马懿的四句话

 司马懿的四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司马懿这个权谋家,军事家而他,其实就是一直被人称作“冢虎”。冢虎的意思就是藏伏在墓穴之旁的老虎,善见机而动,迅猛异常。司马懿的四句话

司马懿的四句话1

 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争霸,而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可最终却是三家归晋。司马家族成了最终的得利者。这其中司马家能从中崛起,乱中取利,司马懿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常说那是因为太能活,熬了曹家三代人,也熬了那些忠心护曹的名臣大将,最终才有机会夺权篡位。这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处世的智慧。虽然他是叛逆分子,不值得提倡,但一些运筹帷幄的智慧还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司马懿说:人不能怯弱,但不能不知敬畏。观司马懿一生就是南中胆大心细之人。无论是作为谋臣行使建议权,还是阴谋策划夺权,她都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因为他知道,一旦犯错,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必须一击即中。他敢于乱中取利,但从不莽撞。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如是,敢想敢做,但要有条不紊,计划周密。不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

 司马懿说:不要和愚蠢硬碰硬,学会向愚蠢低头。这也是他最后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那就是示弱。曹操父子都知道他是在有意示弱,所以既用他也防他,他就算有反叛之心,也始终没有机会反叛。而曹爽显然不够聪明,一味排除异己,却看不到真正的危险。所以高平陵事变才会一败涂地。我们不必跟愚蠢的人较劲,让他一下,当他得意忘形的时候,在发动我们的雷霆一击。

 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到的都是朋友。举目无敌,则无人能敌。不把对手当对手,而当成朋友,当成老师,学习他们的优点,充实和强大自己。认识并且发现他们的不足,自己规避的同时,也把它当作攻击他们的突破口。如此就能无往不利,百战不殆。

 司马懿说:败而不伤,伤而不耻。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凡成功人士,没有谁是一路顺风顺水的,大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最终才扬眉吐气。所以,失败并不可怕,更不要以失败为耻,一蹶不振。如果真的感到羞愧难当,那就知耻而后勇,卷土重来,一雪前耻。

司马懿的四句话2

  司马懿作为曹操的信徒,他曾说过4句话,只要听懂两句就能受用一生。到底是哪4句呢?

 曹爽当权时,曾架空过司马懿的职权,但司马懿没有选择和他对立,而是默默接受。这时司马懿的学生钟会就好奇司马懿为什么甘愿接受。而这也间接显现了钟会的野心。司马懿告诉钟会,“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这一句话说出了司马懿不是害怕曹爽,恰恰相反,他敬畏曹爽。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浮躁,多思考思考司马懿的这句话,对于对手,不要想着和他对立鱼网破,应该静待良机。

 曹爽看司马懿不敢和自己作对,于是更独断专行,不仅赶走郭太后,还架空小皇帝。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觉得曹爽实在欺人太甚。而司马懿却反问司马昭,曹爽和诸葛亮谁更厉害。司马昭回答当然是诸葛亮厉害,曹爽只是蝼蚁。司马懿告诉司马昭“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知道曹爽是愚蠢之人,即便现在权倾朝野,但真的能笑到最后?所以当和愚蠢的人对立时,没必要和其对峙。

 司马懿曾和杨修是竞争对手,在杨修被斩之前,司马懿主动向曹操要求和杨修见一面,他告诉曹操“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也正是这句话得到了曹操的认可欣赏。

 司马懿无论对谁都没有任何恨意,即便是诸葛亮,当他听说诸葛亮病逝后,很惋惜,甚至为之流泪。司马懿不会与任何人争斗,不争不抢就是他的性格。这也正告诉我们,要学会尊敬对手,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不断强大。

 司马懿曾多次败给诸葛亮,有次司马懿战败后,竟在帐内打五禽戏,他两个儿子见后吐槽不断,司马懿告诫他们“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司马懿的行为明确的解释了对失败要多点耐心,才能赢到最后。

 司马懿是有名的谋士,他的事迹对后人有非常大的启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职场都能受用。

司马懿的四句话3

  “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在曹叡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

 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

 钟会的.劝告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蠢蠢欲动,他希望司马懿能做些什么来和曹爽争斗,夺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

 但司马懿却不为所动,他以杨修为例好言教导钟会,不要重蹈杨修覆辙,“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一句话,就点出了司马懿不和曹爽一般计较的原因,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从司马懿反观我们自身,特别是对于年轻的90后、00后一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害人不浅,需要学一学司马懿这份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劲敌,不能急于鱼网破,而是要静待良机。

  不要和愚蠢硬碰硬

  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曹爽毫不顾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马昭忿忿不平地对父亲说,曹爽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在凌辱司马家,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但司马懿听了儿子一番言论却非常平静,他问司马昭:“这曹爽比诸葛亮如何?”

 司马昭回答道,“蝼蚁尔。”

 司马懿于是进一步告诉儿子:“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的这段话,又一次“真理”了,曹爽虽然通过小手段逼得郭太后移宫,欺主年少似乎能只手遮天,但屡次作的曹爽真的能笑到最后吗?

 司马懿再次告诉我们,当遭遇一些愚蠢的挑衅和下作的手段时,没必要睚眦必报,不要和愚蠢者为伍,因为多行不义者必自毙。

  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

  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一生最大的对手有二,年轻时辅佐曹丕时,最大的对手是杨修,然而在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判刑后,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

 曹操问他原因,司马懿是这么说的,“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司马懿诚恳的一席话,果然打动了曹操,也越发让曹操从心底欣赏他。

 秉承着这个为人处事原则,司马懿对杨修、诸葛亮等对手们都充满尊敬,甚至对害过他的人都不存恨意,在生时刻总能得以和解。

 诸葛亮病五丈原后,司马懿来到他生前所在的蜀军营帐,以水代酒敬孔明,眼中满含热泪,如果不是儿子提醒他身后是大魏的将士,司马懿甚至要跪下去祭拜。

 司马懿夸赞孔明,“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这水一般,虽然你我为敌六载,但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你一声,先生。”

 曹叡后,曹叡的男宠辟邪被打入狱中,司马懿是唯一一个去探望他的人,虽然辟邪总是为了曹叡给司马懿找麻烦,但司马懿仍然以大度之心,怜悯他对先帝的一片忠心,还为他带了一件衣裳,为他保全了最终的尊严。

 辟邪警示司马懿,曹爽年少轻狂、骤登高位,只怕他下半生也要身陷囹圄,他却回答说,“司马懿,不会与他人争斗”,谦恭内敛,不争不抢,正是司马懿在职场上的写照。

 司马懿对对手和敌人的尊敬,让我们看到他的胸襟和气量。

 要学会向对手学习,尊重对手、感恩对手,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自己更加强大,才能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败而不伤、败而不耻

  先要学的是善败

 在育儿上,司马懿也颇有一番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与诸葛亮对阵失败、被抢了陇上小麦后,魏军众将士都十分不满,明明魏军兵力是蜀军数倍,居然还输给了诸葛亮,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坐不住了,一起去司马懿帐内抱怨。

 去了司马懿的大帐后,只见司马懿和管家侯吉居然在打五禽戏,两个儿子顿时连连吐槽,司马懿倒是非常淡然,问儿子:

 “你们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斗气的?那些一心想赢的人,就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

 司马懿的一番话,立刻让两个儿子心领神会,明白了父亲按兵不动的用意,父子三人甚至一起打起了五禽戏。

 以“失败学”教育儿子,和现代父母恨不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做法截然不同。

 谁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却很少有人能正确面对失败,司马懿就告诉我们,要对失败多一些耐心,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司马懿的种种金句,细细品来对当代人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无论是人生还是育儿上,司马懿都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让人学到不少。

体现苏轼人生态度的诗句

1. 苏轼关于态度的诗句

苏轼关于态度的诗句 1.苏轼的诗句人生态度

苏轼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

2.苏轼一些豁达乐观的诗句、

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九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九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仓,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3.求表现苏轼一种坦然、乐观、豁达心态的诗句.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4.关于态度的诗句

1.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洪应明《菜根谭》

2.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诸葛亮《舌战群儒》

3.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方圆并用.————洪应明《菜根谭》

4.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篇》

6.不因喜怒举兵,勿以思怨用人.————《孙子兵法》

7.无求备于一人.————《论语》

8.齿刚则折,舌柔则刚.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子路《忍经》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弱.————老子《道德经》

10.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礼让金》

11.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菜根谭》

12.不与人争者,常得多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吕本中《官箴》

13.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淡然恬然,方不与世忤.————吕坤《呻吟语》

14.愚者喑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庄子《庄子.天地》

16.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愚若愚焉耳.————李哲《焚书.卷三》

17.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18.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李白《相各歌辞.梁甫吟》

19.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老子《道德经》

20.谋无常形,以诡诈为道,变化之妙,可谓万千.————曹操

21.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也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鬼谷子》

22.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法》

23.益者三友.友直,友凉,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论语》

24.误交真小人,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纪晓岚《训大儿》

25.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2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杜甫

2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30.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1.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

32.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一切绪烦恼,皆从不忍生.莫之大祸,起于斯须之不忍.————王安石

33.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荀子

34.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论语》

35.信,国之宝矣,民之所凭也.————冯梦龙《东周列国传》

36.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范仲淹《范正公文集》

37.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洪应明《菜根谭》

38.德者,事业之基.————洪应明《菜根谭》

39.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岳飞

40.公则无不明,正则无不达.————王阳明

41.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42.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3.心,是身体的主宰.天子以天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天下混乱;诸侯以国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国灭;平凡人

身体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受.————孔子

5.苏轼作品里表明其人生态度的名句

苏东坡《三老语》

苏轼《东坡志林》:“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pan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以余观之,三子者与蜉fu蝣you朝菌何以异哉?”

翻译:

曾经有三个老人碰到一起,有人问他们多大年纪了,其中一个老人说:“我也不记得我有多少岁了,只记得小时候认识一个叫盘古的人。”另外一个老人说:“每当沧海变成桑田的时候,我就拿一个竹筹记录一次,现在已经积满十间屋子了。”第三个老人说:“我曾经吃了一个蟠桃,把桃核丢在了昆仑山下,现在这枚桃核长出的树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在我看来,如此长的寿命与朝生夕的浮游、朝菌有什么区别呢?表明了苏轼对人生的价值观念,人应该珍惜生命,三个老人再怎么吹,和整个宇宙比起来还是很渺小,不值得一提,所以人生短暂,该好好珍惜。

关于男女互赠信物的诗句

1.古人朋友之间有互赠的习俗,举例诗句

簪子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

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周宣王的姜后有“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荒疏国政,姜后为了规劝他,就退去发簪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难当,从此励精图治。

《鼓吹曲词·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表达不会做小三的决心。香囊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

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红楼梦》中,黛玉送给宝玉一个香囊,后来误会他送给了别人,赌气把正做的一个剪了,却不知宝玉已将它贴身佩戴。恋爱中的小女儿情态跃然纸上。

罗裙裙子,在文学著作以及影视作品里,经常看见关于裙子的句子。尤其是那一句“石榴裙下……”,几乎已成不朽名句。

古代的女子,都喜欢在裙子上面做装饰,以承托爱情。罗帕罗帕是较为私密的东西,古代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

“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的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露齿的尴尬,又平添了几分娇媚,让人怜爱之意顿生。玉如意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

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

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钗子著名词人,辛弃疾在《祝英台近·晚春》中言:“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钗不仅是单一的装饰物,亦代表着寄情。

古时候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时,再 合在一起。手镯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如“跳脱”等。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也有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镯送给他留念的桥段。玉佩“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的象征。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

所以古代高雅从容的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互赠习俗很多,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2.古代,一般男女定情信物,一对一对的那种,是哪些信物呢

男子对女子 1、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后抑郁而终。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

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隔矣!” 生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

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

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3、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

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4.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

3.关于男女幽会的诗词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频日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杀。说着暂分飞,蹙损一双眉黛。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出自:《宴桃源》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只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

出自:《征部乐》 年代:宋 作者: 柳永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

出自:《清平乐》 年代:宋 作者: 晏几道

一声鸡,又报残更歇。秣马巾车催发。草草主人灯下别。山路险,新霜滑。瑶珂响、起栖鸟,金镫冷、敲残月。渐西风紧,襟袖凄冽。遥指白玉京,望断黄金阙。远道何时行彻。算得佳人凝恨切。应念念,归时节。相见了、执柔荑,幽会处、偎香雪。免鸳衾、两恁虚设。 。

出自:《塞孤》 年代:宋 作者: 柳永

长安紫陌春归早。亸垂杨、染芳草。被啼莺语燕催清晓。正好梦、频惊觉。当此际、青楼临大道。幽会处、两情多少。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

出自:《迎春乐》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4.古代男女之间定情信物都有啥

古代的情侣中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两个人的定情信物,一块玉佩、一束秀发、一个香囊、甚至是童子用来玩乐的竹马,都可以成为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而且,每样定情信物都有它合理的解释。

玉佩通常是文化人之间表达情意的信物,表现的是一种温润悠远、节制有礼的情爱。当然了,这个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否则在物资匮乏的古代你是买不起一块玉佩的!香囊是情侣之间最常用的信物,因为在先秦时,香囊是年轻人每天随身佩戴的物品,所以恋人之间也会方便地把它当做礼物进行互换,很方便的呦。

5.请问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有哪些

红豆 出门顺风栽杨柳 清明前后,谷风习习,柳条依依,柳叶如眉,不禁想起温州鼓词艺人吟唱的“出门顺风栽杨柳,回家金杏满树红”的俚语。

温州人素有外出务工经商的习惯,每年清明前后,春和景明,便打点家生伙出门做生意,家人邻里预祝他顺风顺水在外地发达赚银,广进财源。像杨柳那样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立业,叶茂枝盛,待到秋后回家时,门前屋后金杏满枝硕果,红红似火。

这虽是一句古老的吉祥讨彩的祝语,却应验当今数百万温州能人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至越洋过海在外国创业之身,像杨柳那样随土而安、异域生财。数不尽的温州村、温州城正是温州人出门顺风栽杨柳的写照,更是温州人的骄傲。

杨柳,不仅是温州人的吉祥物,也是中华民族借以咏吟胸臆、寄托心志的具有诗情画意的素材,侧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 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

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到隋唐两宋更盛。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风。

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

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

被误归李白名下的《忆秦娥》词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陵就是指这座销魂桥。离人在此桥折柳话别,难禁热泪。

现代常闻于歌坛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古人也有为被送客者所折的柳条而惋惜、抱怨的。唐敦煌曲子词中《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偏心,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去那人抛,恩爱一时间。”

词人借用扬州长江岸边任人攀折的柳枝为命运悲惨的歌伎呼号。这人折去,那人随手抛掷,恩爱只在一时之间,何等势利,可谓维妙维肖。

以上摘句,都透露出伤感与凄惨的情调。还是北宋欧阳醉翁的《阮郎归》词:“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写得活泼。

把沐浴春光的少女赏春时的欢快心情写得十分诱人,显得欣喜。他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透露恋人的期待。

其实,我们温州的“出门顺风栽杨柳”最有春风得意,事业必成的信心。随土而安,比依恋故土更有出息,充满阳光。

说起依恋故土,也难怪中国人多情。因为中国人几千年来过着农耕生活,那种植根于农业生产眷恋故土,思乡怀归的情蕴特别浓郁。

早在2500年前周代的《诗经·小雅·采薇》的最后一章,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这位长期参加征战的老兵,解甲归田回忆刚出征时,门前那婀娜摆拂的柳枝依依眷恋地像与他执手牵衣不忍松手。

通过柳条依依的物象成为惜别的意象,以至升华为对故土家园眷恋的意境,真切动人。唐人王之涣七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句,为杨柳叫屈,并不是它不知春,不发芽,只因为玉门关在春风不度之处啊!也侧面反衬征人在边塞的艰苦环境。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用杨柳写恋人惜别更具深意。南宋陆游重暮之年重游沈园,故地遗踪勾引起对已恋人唐婉怀念,有“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咏叹。

沈园老柳,鉴湖老翁相对而泣、催人涕下。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柳丝长,玉骢难系”的曲词,依依柳丝虽是相思所托,但也无法系住张生的马。

经曲折追求而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又遭离别,怪不得莺莺“遥望十里长亭,顿时减了玉肌”。 杨与柳原是同科异属的植物,我国历来杨柳连称。

她不仅垂垂飘摆的枝条其甚柔情蜜意,更有柳絮杨花惹人产生无限情愫。南朝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记载:“谢太傅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东晋太傅谢安雪日出题,他的兄长无奕之女道韫用随风飘舞的柳絮来形容白雪,形神兼备,神妙无比,成千古佳话。

谢道韫从此获才女美名。嗣后,人们写杨花柳絮的诗词便大批涌现。

其中素推东坡居士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最为有名。此词首句“似花还似非花”,词中写“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结句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学士以杨花比人,十分贴切,比他的同僚章质夫词高出一筹。

苏词之前,杨花之名不甚好听,被比作朝三暮四的女人,谓之“水性杨花”。东坡替她平反、正名,还她纯真重义、幽怨多情的女儿本色。

杨柳定会谢他! 踏“杨柳岸”,吟“晓风残月”,让我们舒展想像的翅膀,驰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天空,让杨枝柳絮随我们一起陶冶性情、怡悦心胸,提高生活质量,其乐无穷。

6.最适合情侣互赠的诗集 有哪些 推荐一下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的我觉得蛮好的 推荐这首给你 挺经典的 给情侣之间的印象会很深刻

那推荐你 海子的爱情诗集 读起来 真的有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感觉 情侣听了 会感觉很温暖 如果您满意我的答案采纳下我把 谢谢

古代送香囊的诗句

1. 关于送香囊的诗句

关于送香囊的诗句 1. 关于“香囊”的诗句有哪些

1、《满庭芳·山抹微云》——宋代秦观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译文: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

2、《谒金门·罗帐薄》——宋代陈克

红地团花金解络。香囊垂四角。

译文: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3、《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元代白朴

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

译文:看着香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默默地流泪,湿透了衣纱。

4、《定情诗》 ——魏晋繁钦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就是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5、《古挽歌》——唐代于鹄

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译文:仙童怀中抱的是什么东西,是夜明珠和香囊。

2. 描写香囊的诗句有哪些

1. 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2. 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白朴《木兰花慢 感恩囊悼双文》

3. 泉暖涵窗镜,云娇惹粉囊。----杜牧《华清宫三十韵》

4. 玉皇归觐,半空遗下,诗囊酒佩。----冯伟寿《玉连环》

5. 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李贺《恼公》

6. 无力涂云母,多方带药翁。符因青鸟送,囊用绛纱缝。----李贺《恼公》

7. 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李涵《感讽六首》

8. 妇人携汉卒,箭箙囊巾帼。不惭金印重,踉锵腰鞬力。----李涵《感讽六首》

9. 周公大圣接舆狂。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李颀《杂兴》

10. 老大服犁锄,解佩付镕铄。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苏轼《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11. 桂楼椒阁木兰堂,绣户雕轩文杏梁。屈曲屏风绕象床,萎蕤翠帐缀香囊。----王琚《美女篇》

12. 谓言大义不小义,取易卷席如探囊。----杜牧《郡摘独酌》

13.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秦观《满庭芳》

14.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白居易《东林寺白莲》

15.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白居易《牡丹芳》

3. 关于“香囊”的诗句有哪些

1、满庭芳·山抹微云宋代: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

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

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

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2、《定情诗》 魏晋 繁钦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3、《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宋代 张孝祥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译文: 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年轻力壮谱写春秋。小乔刚刚出嫁,紫罗香囊犹未焚解,不朽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

4、《蕙香囊》 宋代 欧阳修身作琵琶,调全宫羽,佳人自然用意。译文:全身心弹奏着琵琶,调试着琵琶的全部音准,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弹奏。

5、《木兰花慢 感香囊悼双文》 元代 白朴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记恋恋成欢,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译文:看着腰间的香囊不知道说什么,只能默默流泪湿透了衣纱。想起相恋时的愉快时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来,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4. 香囊的寓意请问朋友送香囊的意思是什么啊

将古代生活呈现于今天,总是充满神圣感和仪式感,让我们这些后人称羡,香囊便是一桩. 古代人阔袍长袖,轮廓宽大粗放,就需要一些细节上的讲究.香囊在精制、美丽之外,就挽了一个很考究的结.今天的服饰多以简约为第一要义,香囊的佩带,自然无法找到可以依赖的对应物.其实,女子穿长裙,腰际可以挂一件有缨络的香囊.只是现代人大都缺乏温润的心境. 香囊又叫香袋,也叫荷包.起初是辟邪之物,“五月绣香袋”曾经是全国各地的风俗.到了后来,香囊的风情完全在男女情事上.通常概念中,香囊是定情之物,它所传达的情感密码,因其所绣的不同形象而多种多样,含蓄且优美.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情事的隐语,鱼喻男,莲喻女.这样看来,诗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实际上是一首艳诗.这样的诗篇,再配上鱼莲香囊,缠绵的效果就出现了.。

5. 香囊在古时候代表什么

赠送香囊表衷情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说,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荷包)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鱼是中国传统的隐语,有期重性事融治的意思。我曾看到一幅香囊传物的照片,极为复杂精致,最上处是绿荷托红莲,下连色彩斑斓、摇头摆尾、妆甚愉悦的鱼,鱼的身体边缘衬有水纹,水纹之下是五色串珠缨络。鱼喻男,莲喻女。那首著名的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其实是一首艳诗。唐代女诗人薛涛在与诗人元稹分手之后有一首哀怨之作《鱼离地》:“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这样的诗篇上面,应该压着一个剪断的鱼莲香囊,睹物思往情,凄艳的效果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平面设计的方案。

侗族有一种香囊很有意思,比起鱼莲荷包这样的弯弯绕来说,就显得朴实、直接:心形或葫芦形的绣囊下面,坠着圆滚滚的小人,献给情郎,寓意为“我为你生娃娃”。在电视风俗节目中看到过丢荷包的镜头,花红柳绿的少数民族姑娘丢出了这样的荷包,脸上现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罕见的羞色。

香囊故事和传说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唯有临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复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伊人的浓爱只留下眼前这只香囊!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八十年过去后,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没有人再能为玄宗解开这只小小的香囊了,说不清楚是爱还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环谁人能解得开呢? 《晋书 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如今的人们通常在每年端午节前后给孩子们佩戴香囊,以求驱虫、避邪、保平安!

6. 古人朋友之间有互赠的习俗,举例诗句

簪子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周宣王的姜后有“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荒疏国政,姜后为了规劝他,就退去发簪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难当,从此励精图治。《鼓吹曲词·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表达不会做小三的决心。

香囊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红楼梦》中,黛玉送给宝玉一个香囊,后来误会他送给了别人,赌气把正做的一个剪了,却不知宝玉已将它贴身佩戴。恋爱中的小女儿情态跃然纸上。

罗裙裙子,在文学著作以及影视作品里,经常看见关于裙子的句子。尤其是那一句“石榴裙下……”,几乎已成不朽名句。古代的女子,都喜欢在裙子上面做装饰,以承托爱情。

罗帕罗帕是较为私密的东西,古代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的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露齿的尴尬,又平添了几分娇媚,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玉如意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钗子著名词人,辛弃疾在《祝英台近·晚春》中言:“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钗不仅是单一的装饰物,亦代表着寄情。古时候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时,再 合在一起。

手镯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如“跳脱”等。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也有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镯送给他留念的桥段。

玉佩“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的象征。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所以古代高雅从容的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互赠习俗很多,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7. 古代男女带的香囊里各有什么啊

清代人物型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

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古代的香囊是用来做药用的,用来提神。也有用来做香料来的,因为其香适合很多人的喜欢..后逐步改为香料

关于现代的用法是放在衣柜上做防蛀用,因为可以保留其香气,(香薰)也有用来清晰房间的,保持室内空气充足而有香气。就是放在一小火在上面蒸发气氛。也可以把过期的香水放在上面燃烧也可以的。

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说,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荷包)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鱼是中国传统的隐语,有期重性事融治的意思。我曾看到一幅香囊传物的照片,极为复杂精致,最上处是绿荷托红莲,下连色彩斑斓、摇头摆尾、妆甚愉悦的鱼,鱼的身体边缘衬有水纹,水纹之下是五色串珠缨络。鱼喻男,莲喻女。那首著名的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其实是一首艳诗。唐代女诗人薛涛在与诗人元稹分手之后有一首哀怨之作《鱼离地》:“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这样的诗篇上面,应该压着一个剪断的鱼莲香囊,睹物思往情,凄艳的效果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平面设计的方案。 侗族有一种香囊很有意思,比起鱼莲荷包这样的弯弯绕来说,就显得朴实、直接:心形或葫芦形的绣囊下面,坠着圆滚滚的小人,献给情郎,寓意为“我为你生娃娃”。在电视风俗节目中看到过丢荷包的镜头,花红柳绿的少数民族姑娘丢出了这样的荷包,脸上现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罕见的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