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教学《先秦诸子选读》

2.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3.人生应该追求什么?/、

4.商业伦理道德自考教材?

5.最后一个字带一的成语

如何教学《先秦诸子选读》

慎终如始的例子-慎终如始的事例

一、不要脱离了文本讲授和学习这个基础,或者说不要把这门课程上成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

思想史课程。

撇开文本的讲授和学习去讨论先秦诸子的思想、文章以及它们的现代价值,诸如孔子的

思想如何如何、庄子的思想如何如何、《论语》的文章如何如何、《庄子》的文章如何如何

等等,尽管可能会轻松一些,却不足以使学生养成古文阅读和分析的基本功,不足以使学生

打好今后在这一方面长效发展的根底。所以,我建议老师们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

和分析文本,来体会诸子言论及文章的妙处,来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来品味他们多

彩的性情和个性。以丰富和提高学生在阅读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

动,老师们自然会辛苦一些,可是学生则会长期受益。

二、不要把这门课程上成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课。

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原创性、最深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

长与发展、对个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对社会人生中的很多重要问题有非凡的洞

见,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所以,从一个方面来说,这门课程,只有落脚到对文化传统

的体认上,才能够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才能够加强他们对中华文

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才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思考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从另一个方面来

说,这门课程,只有落脚到人的成长与发展、落脚到人的立身处世、落脚到人如何因应种种

社会人生问题上,才足以显示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诸子的最高价值。处理

好这些方面的问题,就能够建立起这门课程的独特优势。比如,学习《论语》的选文,可以

启发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学会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地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等;

学习《孟子》的选文,可以启发学生自信向善、树立高尚的人格等;学习《庄子》的选文,

可以启发学生珍重生命、善于因应人生的困境、善于增强生命的韧性、不断克服自我的局限、

追求更高更博大的境界等。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这门课程应该立足于张扬先秦诸子具有正面启发和引导意义的

一面。从总体上说,先秦诸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其中也有一

些消极或者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比如儒家有一些不利于科技发展的思想,法家则有

极端专制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倾向等。在高中教学阶段,这些问题暂时没有必要向学生介

绍。本教材在选文和编写的过程中已经注意了这一问题,这里提请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

留意。

三、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做相关性的

思考。

比如学习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学

说,可以引导学生省察自己有哪些做到了、有哪些还没有做到;学习了孔子关于“学”的思

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看看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吸收;学习

《庄子》一书中河伯和北海若的寓言,可以引导学生以北海若那蕴蓄深厚、博大而不自满的

境界来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这些思考,不一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地开展,比如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边就这一类的问题写作思考札记等等。

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养成一种反省自我的习惯,学以致用。

还可以把对先秦诸子的学习,跟学生面临或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比如,学习孔子

的义利观,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社会上时有出现的以黑心棉被、假药假酒、劣质奶粉等牟利的

不良现象,反思孔子义利观的现代价值;学习《老子》“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一章,

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那些做事情即将成功,却由于不能“慎终如始”而终归失败的例子,来加

以思考。这种训练,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正确、深入看待种种社会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

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先秦诸子的现代价值。

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爱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常常想和她探讨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答,她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预闻政事?意思是母鸡打鸣那是家门不幸啊,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可以干涉国家大事?因此,无论唐太宗怎么问,她都三缄其口。那么,长孙皇后是不是一个只关心柴米油盐,对政治一无所知、不感兴趣的人呢?当然不是。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第一,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个少年英雄,在他当秦王的时候,和父亲李渊一起东征西讨,建立了赫赫战功。李渊集团最大的几个对手窦建德、王世充等,都是李世民拿下的。功劳大了,他的野心也就膨胀了,不甘心只当秦王,他想当皇太子,进而当皇帝。在野心的驱使下,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父亲唐高祖李渊的矛盾与日俱增。在这种宫廷危机的紧张氛围中,长孙氏怎么办呢?她谨小慎微,非常卖力地孝敬李渊,讨得他老人家的欢心,同时委曲求全地拉拢李渊身边的妃嫔,和她们搞好人际关系。这有什么用呢?其实这等于在李渊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这样一来,李渊和其他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尽收于李世民的眼底。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长孙氏在李世民获取敌方情报方面立了大功。第二,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与父亲、兄弟的矛盾已经白热化,要兵戎相见。李世民亲自上阵,长孙氏则在秦王府鼓舞将士,勉励他们奋勇杀敌。在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玄武门之变一举成功,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长孙氏也因此成为皇后。第三,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励精图治。他唯恐自己做得不好,常常虚怀若谷地跟大臣们说: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提出来,要直言己见。臣子中魏徵做得最好。魏徵是个有名的谏臣,给李世民提意见是他的职责,而且他说话直截了当,经常让太宗下不来台。有一天在殿廷上,他终于把唐太宗惹恼了。唐太宗回到后宫后怒气难平,越想越气,觉得自己颜面尽失,自言自语道:会当杀此田舍翁!就是说,我一定要把这个乡巴佬给收拾掉!长孙皇后听到这句话之后,不言不语,娉娉婷婷转身进屋,不一会儿穿着厚重的朝服走出来,对着唐太宗行跪拜之礼。朝服那可是皇后在重大场合穿的大礼服啊。唐太宗吓了一跳,忙问:皇后为什么要对我行此大礼呢?长孙皇后说:妾闻君明则臣直。如今魏徵敢于直言进谏,说明您是个非常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特意向您表示祝贺!唐太宗听了龙颜大悦,同时也明白了皇后的用心:皇后这是在劝谏自己,做皇帝要有气度,胸怀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哪能为了一点小事就要呢!第四,长孙皇后是一个很贤德的人,但是由于太操心,身体又不好,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了。她病入膏肓的时候,无论皇帝还是太子都十分着急。病笃乱投医,太子承乾出主意说: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想要赦免,再多度一些僧人,为她祈福延寿。可是长孙皇后说: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表示坚决反对。弥留之际,她对唐太宗说:您千万不要重用外戚,现在我娘家人都已经当官了,可是您千万不要让他们当位高权重的大官,慎勿处之权要。为什么呢?因为自古外戚干政没有好结果,您要真对我好,真对我娘家好,就别给他们干政的机会。她还说,我之后,千万不要厚葬。我活着的时候,作为一个女人,无益于天下;了,怎么能让国家浪费资财在我的葬礼上呢。真是一个简朴而又识大体的皇后典范。通过这样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并不是真的对政治漠不关心。其实她对政治深谙其道,所作所为极其到位,但又有分寸。所以当她闭上双眼时,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在内宫失去了一个好帮手!从此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太宗还特地在宫内建造了一座塔,登塔瞭望,可以看到皇后所葬之地昭陵,用这种方式寄托他的哀思。那我们就再举一个女人的例子。这个女人和武则天就有可比性了。她也曾深得唐太宗的喜欢。她姓徐名惠,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徐惠从小号称神童,五个月会说话,四岁熟读《毛诗》、《论语》,八岁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就在武则天进宫前后,徐惠也被征召入宫封为才人。这个经历不是跟武则天很相像吗?而且起点也一样,都是才人。徐才人进宫之后,知书达理,而且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她看到唐太宗在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家蒸蒸日上后,有点志得意满了。她觉得此风不可长,就给太宗上书,说: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意在劝谏唐太宗戒骄戒躁,保持革命本色。革命的路还很漫长,打江山难,守住江山更难,希望皇帝能善始善终。在她身上一下子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唐太宗非常欣赏。没过多久,徐才人就升为徐婕妤,从五品升到三品了。徐婕妤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很快又变成充容了。充容是九嫔之中的一个名号。嫔是二品,所以徐惠又从三品上升至二品。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徐充

人生应该追求什么?/、

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的很空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其实我们要的很简单,我们要的只是幸福。幸福是什么,他没有具体的概念,也许是一种感觉,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物质,我觉得两者都不可少,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但是,精神上的富有,显得更重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意念是神奇的,只有精神富有,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人要有物质追求,生活的质量才有保障,但不可以为物质所迷惑,物质的背后是对理想的执著。我们只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人,活的洒脱点,人生时刻面临困境和挑战,敢于面对生活的波浪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时刻追备着,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为我们深爱的和深爱我们的人好好活着----

人生追求?

这要看一个人的精神素质和修为了。

举俩个例子:

第一,想金庸小说里的周伯通,你觉得他有什么人生追求呢?我可以说是: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只要有酒和好吃的菜,还有好玩的武功,一切可以被小孩子视为珍爱的玩具的东西他都喜欢,这些东西都可以说成是他的人生追求,那你就说他没本事、无能吗?

当然不能,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一定价值,不在于你为世界为祖国做多少贡献,而在于你是否对得起你来这世上一遭。

第二,想董存瑞炸碉堡,他用自己的生命来回报祖国回报人民,有人说他伟大,说大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却还有人说他是傻子呢!你信不信?用自己的身体去顶着炸药包炸敌人的领地,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所以我说,任何事都有两面,主要还是看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就像我很久以前的一起,记得那次父亲有事,让我去工商银行帮他取点钱,在回来的路上我见到了一个包,里面抱着很多钞票,我当下决定去找路边的警察厅里的警察,将包裹交给他们,我还记得那位警察说:真没见过你这么呆的女孩子!路旁的行人大致也说着同样的话。

但只要我心里高兴,认为我值得这么做,为何要去管别人怎么说呢?

所以我说,人生追求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发现的,你一时兴起所觉得的一个追求是不会长久的。

要知道,希望和失望往往就萌生和泯灭在一瞬。

好了,洋洋洒洒写了一大串,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你自己慢慢琢磨吧。

商业伦理道德自考教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商业伦理道德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商业伦理的道德观念对企业而言,商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途径去解释它,传播它。如果让一个专心于经营的企业家去阐释和应用这个繁琐的理论来教化自己和员工,便显得颇不现实。那么,如何让企业对这个生僻又看似无意义的字眼产生浓厚兴趣呢?这是个大难题。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多数企业家都开始重视“企业文化”这个近乎现实一些的课题的建设。我们便从这里找到了契机。

作为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价值、利益、善与恶等判断的伦理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从中国传统哲学汲取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是大多中国企业家所采用的做法。他们自儒、道、释的学说中,提炼适用于自身企业特征的论点,借以发挥——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元素,儒、道、释的哲学追求总体上是积极和向善的,它们在历朝历代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文化对当代企业商业伦理观念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企业经营的影响最为深刻,这除了历史文化禀赋之外,更有企业家对儒学和企业经营法融合的兴趣的原因。例如,仅是《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名句便感染和启发了许多人。细想之,确如此。制定商业计划,要遵循人之所需,尊重市场所需,自己都不能信赖的产品,何以销售与他人呢?制定用人制度、对外公关策略,要循人才之需要,社会之需,自己都不满意的岗位制度,何以让他人称道?经营中的方方面面,皆如此理。所以,很多人借此句演绎出“换位思考”、“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等等这样时代理念。

当然,我们身边的反面的案例也比比皆是。譬如在某些地区的中小餐饮店有这样一种说法:自家做的饭菜家人一般都不会食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其深知饭菜加工的卫生环境之恶劣,深知掺杂的配料是如何之劣质。既然如此,何又售予他人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道教文化对当代企业商业伦理观念的影响。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是说做事要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即始终要谨慎从事。这是老子的智慧的杰作,也常作为企业家经营的座右铭。

“慎终如始”一种责任的态度,它要求企业始终不能违背经营的一般道德要求——承诺给消费者的、给员工的、给社会的,要恪守如初。企业的初始心愿一般都是积极美好的,他们并不希望通过舞弊来获得利润,然而在过程中受到了不断的磨砺和诱惑时,有些人放弃了正直,有些人则恪守如初。的确,市场运动规律是复杂的,甚至令人难以捉摸,但能坚守自己的正直信念,坚持承诺严格履行,终究会赢得胜利,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反之,那些一直向社会炫耀自己的“诚信”和“实力”的企业,如果不能给社会同样的答复,终会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再来看看管理界传播得十分热门的“舍得”理念:“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这是佛家精神的经典体现。

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商业中,“舍”就是付出、投入,是对社会的贡献、,“得”是成果、产出,是社会的认同。所以,“舍得”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企业家常用来权衡价值的指导思想。不懂得取舍,企业就会变得脆弱——王石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缺钱对民营企业并非坏事,因为资金有限,不允许你盲目投资,不允许你犯大错误。如果你的战略目标不清楚,又没有控制能力,钱多了反而是坏事。我常对那些为缺钱而发愁的企业说,恭喜你呀!你犯不了大错误。”

除此以外,企业家们还通过“精益求精”等一些古训演绎为当代质量观,并提出“质量重于泰山”,随之又依照这个理念制定出关于质量方面相关的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推广;再者,企业家还循着传统文化思想的路线,按照“举贤才”的观念,便制定出一些列以“尊重人才”为目标的表现形式,即制度、态度、行为准则等。

这样一来,对构建和谐的商业伦理体系大有帮助。

商业伦理的道德观念对企业而言,商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途径去解释它,传播它。如果让一个专心于经营的企业家去阐释和应用这个繁琐的理论来教化自己和员工,便显得颇不现实。那么,如何让企业对这个生僻又看似无意义的字眼产生浓厚兴趣呢?这是个大难题。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多数企业家都开始重视“企业文化”这个近乎现实一些的课题的建设。我们便从这里找到了契机。

作为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价值、利益、善与恶等判断的伦理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从中国传统哲学汲取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是大多中国企业家所采用的做法。他们自儒、道、释的学说中,提炼适用于自身企业特征的论点,借以发挥——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元素,儒、道、释的哲学追求总体上是积极和向善的,它们在历朝历代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文化对当代企业商业伦理观念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企业经营的影响最为深刻,这除了历史文化禀赋之外,更有企业家对儒学和企业经营法融合的兴趣的原因。例如,仅是《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名句便感染和启发了许多人。细想之,确如此。制定商业计划,要遵循人之所需,尊重市场所需,自己都不能信赖的产品,何以销售与他人呢?制定用人制度、对外公关策略,要循人才之需要,社会之需,自己都不满意的岗位制度,何以让他人称道?经营中的方方面面,皆如此理。所以,很多人借此句演绎出“换位思考”、“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等等这样时代理念。

当然,我们身边的反面的案例也比比皆是。譬如在某些地区的中小餐饮店有这样一种说法:自家做的饭菜家人一般都不会食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其深知饭菜加工的卫生环境之恶劣,深知掺杂的配料是如何之劣质。既然如此,何又售予他人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道教文化对当代企业商业伦理观念的影响。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是说做事要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即始终要谨慎从事。这是老子的智慧的杰作,也常作为企业家经营的座右铭。

“慎终如始”一种责任的态度,它要求企业始终不能违背经营的一般道德要求——承诺给消费者的、给员工的、给社会的,要恪守如初。企业的初始心愿一般都是积极美好的,他们并不希望通过舞弊来获得利润,然而在过程中受到了不断的磨砺和诱惑时,有些人放弃了正直,有些人则恪守如初。的确,市场运动规律是复杂的,甚至令人难以捉摸,但能坚守自己的正直信念,坚持承诺严格履行,终究会赢得胜利,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反之,那些一直向社会炫耀自己的“诚信”和“实力”的企业,如果不能给社会同样的答复,终会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再来看看管理界传播得十分热门的“舍得”理念:“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这是佛家精神的经典体现。

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商业中,“舍”就是付出、投入,是对社会的贡献、,“得”是成果、产出,是社会的认同。所以,“舍得”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企业家常用来权衡价值的指导思想。不懂得取舍,企业就会变得脆弱——王石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缺钱对民营企业并非坏事,因为资金有限,不允许你盲目投资,不允许你犯大错误。如果你的战略目标不清楚,又没有控制能力,钱多了反而是坏事。我常对那些为缺钱而发愁的企业说,恭喜你呀!你犯不了大错误。”

除此以外,企业家们还通过“精益求精”等一些古训演绎为当代质量观,并提出“质量重于泰山”,随之又依照这个理念制定出关于质量方面相关的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推广;再者,企业家还循着传统文化思想的路线,按照“举贤才”的观念,便制定出一些列以“尊重人才”为目标的表现形式,即制度、态度、行为准则等。

这样一来,对构建和谐的商业伦理体系大有帮助。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最后一个字带一的成语

1,众多非一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汉·王充《论衡·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2,以防万一

防止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3,合二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清·袁枚《新齐谐·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4,心口不一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5,表里不一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6,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后汉书·胡广传》:“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7,知行合一

即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本体是良知

明代王守仁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命题。

8,万不耐一

耐:通“能”。一万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形容人才极其难得。

汉·王充《论衡·超奇》:“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多有;著书表文,论说古今,万不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