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治通鉴》110:谷永直谏成帝过失,成帝大怒

2.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汤如何把夏朝取而代之?

3.有名人名句的古诗

4.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和大禹这个人物的存在?

5.夏朝统治者有什么政绩

6.《孟子?离娄章句上》

《资治通鉴》110:谷永直谏成帝过失,成帝大怒

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殷鉴不远,在夏之后

学习内容: 谷永直谏成帝过失,成帝大怒

华译谷永为凉州刺史,到京师奏事完毕,准备回去。皇上派尚书问谷永,有没有什么进言。谷永说:

“臣听说,王天下、有国家者,祸患在于有危亡之事,而拯救危亡之言却不能上达。如果拯救危亡之言能够上达,那商朝就不会灭亡,周朝不会兴起,历法正朔也不会三次改变了。夏、商将亡的时候,路人皆知,当时的天子,却晏然以为自己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没有人能危及他的地位。(夏桀当时的话:‘天上有太阳,就像我统治万民。太阳会亡吗?如果哪一天太阳亡了,我才会亡。’)所以,他的恶行广布而不自知,大命将倾而不醒悟。《易经》说:‘危者有其安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危机出现,有安定它的方法;灭亡的征兆显示,也有使它保全的方法。)陛下如果能放宽言论尺度,倾听群臣的意见,让群臣不用害怕因言获罪,让那些像草木一样卑贱的臣子,也能毫无顾忌地向您陈述,那就是臣子们最大的心愿,也是社稷长久的福气了。

学以致用

01,看白话文的《资治通鉴》总是有点不得劲,为什么呢,总感觉少了一股气

白话文啰嗦,表达一个意思要好几个字,或者好长一段话,费劲

02,最近与身边的朋友聊天,老家的表兄弟,表姊妹等,告知他们,小孩子多认字,多识字,从繁体字开始,一个字一个字来。 另外配合“吟诵”的方法,这个真是太好了,可惜我们小时候没这个机会,所以现在看起来费劲

03,有智能手机,电脑,现在字也忘记写了,还有好多字都不认识了。现在只能用抄写黄帝内经,或者易经原文的方式来练习

华译“去年九月,出现黑龙,九月三十日,又发生日食。今年二月二十七日,流星下坠。二十八日,又发生日食。六个月之间,重大的天象变异,就发生了四次,而且集中在两个月份。夏、商、周三代的末世和春秋的乱世,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臣听说,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为妇人与群恶沉湎于酒,秦朝之所以只历二世,十六年而亡,是皇帝活着的时候太奢侈,丧葬的时候又太丰厚了。而这两个毛病,陛下兼而有之,请听臣陈述一下它的后果:

华译“建始、河平年间,许氏、班氏家族显贵,权倾朝野,显耀四方,女宠至极,可以说是已经无以复加了。而今天后起之人(指赵氏姐妹和李平),更是十倍于当年。废弃先帝法度,听用她们的言论,任意任命官员,或释放王法当诛的罪犯,让她们的亲属越来越骄横,授以他们威权,纵横乱政。负责治安和纠举的官员,也不敢管他们。又利用掖庭监狱,大肆陷害忠良,所施行的刑罚,比纣王的炮烙之刑还残酷。其灭绝人性,只不过是为赵氏、李氏快意恩仇。那罪证确凿的,反而被赦免;清白官吏,却被治罪。监狱中关押的,大都是无辜之人,却在严刑之下,招供认罪。赵、李两家甚至替人放债,分享利息,接受财物报谢。被他们关进监狱的人,活着进去,尸首出来的,不可胜数。所以日食一再出现,以昭示他们的罪行。

华译“王者一定是先弃绝了自己,然后上天才会弃绝他。如今陛下放弃万乘之君至高无上的尊贵,却喜好去做那市井人家私蓄田产、蓄养女婢财物的贱事。厌弃皇帝的尊号,微服出行,给自己取一个匹夫的名字。尊崇一些轻佻无义的小人为自己的私客,数次离开皇宫,不分昼夜,群小相随,乌集杂会,醉饱于吏民之家,乱服共坐,沉湎戏狎,混杂无别,游宴无度。皇上昼夜都在外面游荡,而典门户,奉宿卫之臣,却手执干戈,守着没有皇帝的空宫,公卿百官,都不知道皇帝在哪里。这种情况,已经好多年了。

华译“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钱财枯竭,就要反叛,人民反叛,君上就要灭亡。所以明君圣主,爱养基本,爱民养财,不敢奢靡穷极,驱使人民,就像祭祀一样谨慎敬畏。如今陛下轻易就夺取人民的财富,毫不爱惜地驱使民力,听信谗臣之言,放弃地势高而宽敞的初陵,改作昌陵,劳役之苦好比乾溪,费用之大堪比骊山(楚灵王驱使人民在乾溪修建宫殿,百姓不堪其苦反叛,楚灵王自缢而。骊山是秦始皇的陵墓),靡敝天下,五年不成,才放弃又回归延陵。百姓的愁苦愤恨,上冲云霄,饥馑频仍,四散逃荒,饿在道路上的,以百万人计!官府粮仓,没有一年的存粮,百姓家里的存粮,十天半月都支撑不了,上下都匮乏,要赈济也没粮食。《诗经》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商朝的鉴戒,不用看太远,就看夏朝末世是怎么灭亡的就是了。)我盼望陛下追观夏、商、周、秦那些亡国之君,看他们是怎么失去天下的,作为镜鉴,来考察自己的行为,如果发现陛下不是和他们一样,那就是我妄言,我愿意伏诛以谢罪!

华译“汉朝兴起,至今已经传了九世(柏杨注:一世刘邦,二世刘盈、刘恒,三世刘恭、刘弘、刘启,四世刘彻,五世刘弗陵,六世刘贺,七世刘病已,八世刘奭,九世刘骜),一百九十多年了,而以嫡子继承父皇帝位的,只有七位,他们都能承天顺道,遵守祖先法度,有的成为中兴之主,有的也能治国安邦,而到了陛下,违道纵欲,轻身妄行,正当盛年,却没有生子之福,而有危亡之忧,各种有失君道、不合天意的行为,也太多了!为人后嗣,守人功业,到这个地步,岂不是太辜负先祖了吗?方今社稷、宗庙祸福安危之机,全在陛下。陛下如果能昭然醒悟,专心返回正道,以前的过错全部改正,新的德行能够彰明,则天象灾异可以消失,天命去就还可恢复,社稷宗庙还可保全,希望陛下再三留神,深思我的话。”

华译皇上性情宽厚,喜好文辞,但是沉溺于宴乐,这是太后和诸位舅舅日夜忧虑的事,但是至亲之间,又不好明说,就推谷永出头,用天变灾异来警告他,他们再去劝皇上采纳谷永的言论。谷永知道有内应,就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每次上书言事,皇上都对他很礼敬。但这一回奏书递上去,皇上大怒。卫将军王商秘密通知谷永快跑!皇上派御史去逮捕谷永,临行交代说:“如果他已经过了交道厩(离长安六十里,靠近延陵),就放过他,不要再追了。”御史没有追到谷永,回来了。皇上的怒气也消了,自己后悔不该派御史去抓谷永。

学以致用

04,谷永这份奏折讲的真到位,差不多把汉成帝骂的狗血淋头,但是呢,他居然没事。

这就是汉成帝一个很复杂的心里现象。

他心地还是很宽厚的,被人骂了很气愤,等过了一段时间,又能够原谅别人。然后就一直处在感情线上摇摆

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倒还好说,这种性格的人很正常,天底下这种人也多的是。古代,现在都有

可是,他毕竟坐在了天下第一的位置上,他既然有宽厚的性格,却又搞得道路饿殍百万,皇宫内的掖庭居然成了黑监狱。 很奇怪,很复杂,但就是这样存在了

他不杀谏诤之臣,又管不住皇亲国戚,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也不知道怎么关注坏人,然后,他又坐在全国人民的中央,最后全国人民都为为他的行为买单

05,看《资治通鉴》时常会代入一个角度,企业,老板这个角度,? 虽然老板不是皇帝,但是呢, 有些老板无形中使用的行为有点类似于统治者的行为。不光是老板,就是一家之主也是这样的。

所以,我看成帝的行为路径,就在思考一些问题:

1,他老子有过错,没教好,或者没有留下教育规划,如果是一般的王子到还好说,但是作为太子,那不得重点规划 (但这是后来者的说法, 那种体制下,太子能不能登顶还是个问题)

所以,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故事当中找到能反思的点,用来教育当下

2,比如,你已经在创业了,未来要不要小孩接班?? 要不要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接班?

即使职业经理人接班,也得观看20年左右

海底捞的张勇,用内部大学培养自己的员工,在上市之后发表一个通告,将要选出以为掌舵手,将要用15年的时间来评估选拔。?

这个15年,还不包括前期的十几年的统一培养。 你看培养一个人多不容易,培养一个事业的接班人更难,所以,你想做大一点的事业,得一开始就要有这个意识。

也有可能你没想过要做大事, 但是,万一你一不小心把手头上的事做成了事业,并且做大了怎么办。

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汤如何把夏朝取而代之?

商场,是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汤是以武力而夺得天下的先例,使 *** 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姿多彩。它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一、暗扩势力,决心灭夏

夏朝奴隶制国家距今约4000多年,是世界上古老的奴隶制国家之一。夏朝从禹开始,到桀灭亡,传14世,17王,有400多年的历史。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是夏人统治的中心。这个国家的范围,北到山西的长治,南达河南伊水流域,西到陕西华山一带,东至山东河济之间。据推测,夏朝的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

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强盛起来,由夏的属国演变为足以与之抗衡的对手。商汤即位并迁徙部族统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后,就立即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大计。

商汤,子姓,名履,灭夏后称为武汤、成汤或成唐,甲骨文中称太乙、高祖乙,是商王朝的建立者,著名军事家。汤原是东方商族部落的首领。始祖契,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因此为族号。汤又称为汤、天乙、大乙、高祖乙。汤身{九尺,合今1.98米,是个大高个子,英俊魁伟,仪表堂堂,才干出众。

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黄河下游是一个洪水经常为患的地区,大禹治水时,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商族在早期经常迁徙居地,所以从契到汤,经过了十四代,八次迁徙,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奴隶劳动之上的。奴隶不仅从事家内杂役,而且成批地被奴隶主赶到农田里去种地和放牧。少康流亡有虞氏部落的时候,还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成田是方圆10里的土地,一旅众是500个奴隶。奴隶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支柱。可是,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可以随意把他们关进监狱,施以重刑,甚至把那些不愿为他们作战的人,当作祭祀品杀。

夏朝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逸的生活。夏启整天沉湎在饮酒、歌舞和打猎中。传说启创作了名叫《九韶》的乐舞,这可能是一个大型的音乐舞蹈曲子。启的儿子太康更是荒*无度,到洛水北岸打猎游玩接连几个月,结果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起兵专政,直至少康攻灭寒浞,才中兴夏朝。

夏朝末年,社会冲突更加尖锐。国内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国王孔甲好方鬼神,事 *** 。夏朝开始走下坡路。到夏桀即位,他更暴虐无道,荒* *** ,敛无度,万民甚苦。说到这里,我们来讲一个关于夏桀的小插曲。

据说桀是个美男子,力大无比,他能够一个人抓住野牛、老虎这样的凶猛野兽,一只手就能把铁链拧断。但他却长着一颗虎狼之心。为了稳定局势,他采用武力手段镇压那些敢于反抗的部落。有一次,他派大军去镇压有施氏,有施氏赶紧把一个叫妹喜的美女献给桀,桀于是撤了兵。还有一次,桀又派人去讨伐岷山氏,岷山氏赶紧送给桀两个美女,才避免了战争的灾难。桀非常宠爱妹喜,为了哄她开心,桀命令人挖了一个大酒池,里面可以行驶船只。池子里面灌满了酒,号称酒池。桀还让三千人在酒池边像牛一样喝酒,规定他们一听到鼓响就要仿照牛的姿势喝酒,称为牛饮。

他这个人非常好色。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夏桀这个好色之徒。再加上妹喜长得美若天仙,所以,夏桀整天就沉迷于荒*的生活之中。

他宠爱有施氏之女妹喜,为她营建琼宫瑶台。妹喜爱好听裂帛之声,他就叫人找来许多丝布,供妹喜撕裂以求其一畅。后来桀还在国都外面修建了一座长夜宫,他进去之后,经常几个月都不出来。由于桀整天只知道享乐,根本不过问政事,就有很多大臣请求他不要这样。有一个叫终古的大臣,曾经多次向他进谏,但没有结果,在失望之余,终古就逃出国都,投奔了商族部落。

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逢的臣子,听到老百姓的愤怒声音,觉得大势不妙,便对桀进行劝告,要他节省用度,不然就会亡国的。夏桀不但不听,反而把关龙逢杀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进谏了。而坏人则成天逢迎献媚,围着他转并给他出些主意让他高兴,自己也乘机捞些好处。长期下去,夏朝越来越腐败。

夏桀以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当时民众咒骂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意思是说你这个日头何时才沦亡啊,我们情愿同归于尽。夏桀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可是,各部落对他更加离心离德。形势发展到这种状态,夏朝的灭亡就难以避免了。这就给商汤灭夏造成了有利的机会。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商汤决心灭掉夏朝。

正当夏朝势力日渐衰落的时候,商国开始强大起来。商国是夏朝的属国,据说其始祖是帝喾的小儿子,名字叫做契。契因协助大禹治水出了很大的力,舜为了表彰契的功绩,n他姓子,并将商这个地方作为契的封地。后来,子契就在封地建立了一个小国家,叫商国。当夏桀做夏王的时候,汤在商国掌管国事。商汤看到夏桀荒*无度,凶狠残暴,人民都生活在苦难当中,就暗暗下决心要推翻腐败的夏朝。商汤观察形势,见夏朝已经被夏桀折腾得国力虚弱,国民离心,就想乘此良机,联合对夏桀有仇恨的小国攻打夏国。为了将来进军方便,他把王都迁到了亳(在今河南郑州附近),当时,商国不仅畜牧业发达,和各友邻的小国关系都很好。

夏桀不知怎么听说了汤在商国勤政爱民,和睦邦交,准备进攻夏国的事,于是夏桀就设计把汤骗到了夏国,软禁在夏台(位于今河南禹县,又称钧台)。商国的右相伊尹设法营救汤,送去了很多珍宝及十名美女给夏桀。夏桀见了美女和珠宝,原先的怒气早到了九霄云外,认为商国还是臣服于自己的,于是,就把商汤放回去了。

商汤里逃生,更增加了对夏桀的仇恨。俗话说,放虎归山,必成后患。他在夏国被囚禁了一个时期,对夏王朝的腐败情形更加了解。回国后,他不仅更坚定了诛灭夏桀,拯救人民的决心,并且更加努力地加快了伐夏的准备工作。

通过几年积蓄力量,一是剪灭夏之方国,二是与诸侯结盟,商汤的力量才壮大起来,并最终导致昆吾氏伐商。昆吾,《史记·殷本纪》云:当是时,夏桀为虐政*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同时,《史记·殷本纪》又云: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可见,昆吾应是夏之诸侯国中的一个大国,并且与夏桀的关系最为密切。昆吾氏既与商同为夏之方伯,昆吾氏伐商,必是代表了夏桀的意志。这说明此时商汤的力量已大到足以威胁到夏桀的统治地位。

这时商部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有名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输工具。商部落传到成汤当王的时候,已经很强盛,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很大进展,经济力量逐步超过了夏朝。已经由夏的属国演变为足以与之抗衡的对手。商汤便采取积极措施准备灭夏。他首先任用了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和地位低下而有才干的人,他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吾等夏朝属国。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商汤回到商国,派人去劝说那些受夏朝控制的小国归顺商国,反叛夏朝,又消灭了那些一意孤行跟随夏朝的小国;同时,商汤在国内对百姓更加爱护,加强商国对国民的号召力,以便在攻打夏桀时得到国人的支持,听从他的号令。

二、兴师诛桀,建立王朝

当时夏王朝总体力量仍然大于商部族。在这种情况下,商汤不马上正面进攻夏王朝,而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的方针,为最后决战创造条件。

他把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这不仅翦除了夏桀的一个羽翼,也还大大提高了政治威望。继而他又集中兵力逐次灭亡了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支柱,即实力较强的昆吾。这样商汤就完成了对夏桀的战略包围。在完成对夏桀的战略包围后,商汤对最后决战仍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几经试探和权衡方才做出决定。俗话道,百足之虫,而不僵。立国近400年的夏王朝,即便已面临灭亡之时,但仍具有相当的实力。当商汤在伊尹的建议下停止向夏桀纳贡以试探其反应时,夏桀即调动九夷之师,准备讨伐商汤。不久传来了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商汤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贡奉。这次,夏桀的指挥棒完全失灵了,九夷之师不起,有缗氏公开反抗。各诸侯谁也不听他的指挥,商汤见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果断下令起兵。

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一一列举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

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战前誓师后,商汤简选良车70乘,必6000人,联合各方国的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队在鸣条(今河南洛阳附近)一带展开生决战。

在作战过程中,汤首先在政治上采取了争取民众和诸国的政策,又得到了贤臣伊尹、仲元等的辅佐,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了彻底嗣飨蔫畹哪诓壳榭觯商汤大胆派z伊尹数次打人夏桀内部,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在军事战略上,他在贤臣伊尹、仲元的有力辅佐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后一举攻克夏邑。具体地说,他实施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创造性开展用间活动。

为了彻底察明夏桀的内部情况,商汤大胆派遣伊尹数次打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谋,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做到知彼知己,然后有针对性实施自己的战略方针。

第二,先弱后强,由近及远,翦除夏桀羽翼,完成对其战略包围。

当时夏王朝总体力量仍然大于商部族。在这种情况下,商汤不马上正面进攻夏王朝,而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的正确方针,为最后决战创造条件。他把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这不仅翦除了夏桀的一个羽翼,也还大大提高了政治威望。继而他又集中兵力逐次灭亡了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支柱,即实力较强的昆吾。这样商汤就完成了对夏梁的战略包围,打通了最后灭桀的道路。

第三,正确选择和把握决战时机。

在完成对夏桀的战略包围后,商汤对最后决战仍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几经试探和权衡方才做出决定。俗话道,百足之虫,而不僵。立国近400年的夏王朝,即便已面临灭亡之时,但仍具有相当的实力。当商汤停止向夏桀纳贡以试探其反应时,夏桀即调动九夷之师,准备讨伐商汤。商汤视情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稳住夏桀,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不久传来了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商汤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贡奉。这次,夏桀的指挥棒完全失灵了,九夷之师不起,有缗氏公开反抗。只有到此时,商汤方才认为伐桀的时机完全成熟,于是果断下令起兵。

据说,在即将准备功打夏桀时,商汤全身披挂,在几个武士护卫下,登上高台大声说道:诸位将帅、武士们,我并不愿意兴兵打仗,实在是因为夏桀罪恶累累,是上天命令我去消灭他。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听天命,而放纵了夏桀。现在,就连夏国的臣民也对夏桀恨之人骨,他的命令己不被夏人听从。所以我必须去讨伐他,拯救苦难中的夏民。你们要同心协力,听我的话,完成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到时我将重重赏赐你们。你们要相信,我是不会食言的。如果你们不听我的命令,不努力作战,我就要重重惩罚。

这时只见商军兵强马壮,军威赫赫,而夏国的军队久不上战场,平日又没有进行严格的训练,军纪涣散,无心作战,所以两军刚一相遇,夏军的防线就被突破。夏国的军队不经一击,四散溃逃。夏桀看到大势己去,便灰溜溜地带着儿个护从,逃出战场,向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逃窜,商汤带领部队紧追不舍,终于在南巢将这个作恶多端的暴君俘获。商汤本想杀夏桀,以平民愤;但转念一想,自己一向以宽厚仁慈著称,要是杀了桀,民众会对他有别的看法,况且对现在已成了阶下囚的夏桀杀也无益,留着又何妨?于是,商汤就把夏桀囚禁在南巢,自己班师回亳城了。不久夏桀病于此地。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夏王朝宣告灭亡。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就这样,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强盛的统治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一一商朝建立起来了。

汤开国的故事,人民广为传颂,《诗?商颂?玄鸟》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其中有一段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天命燕子生了汤,受封殷土日益拓广。上帝命令英武的汤王,治理天下管好四方。成汤应时发出号召,九州岛进人商朝封疆。商朝先君秉承天命,国运长久安然无恙。

有名人名句的古诗

古今诗词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45.竹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81.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

98.战士军前半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99.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明,王慕)

10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10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10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103.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10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10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10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0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10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09.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

1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11.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1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1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1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11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

117.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苏轼)

11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曼殊)

1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12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2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2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25.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唐,杨敬之)

12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杜牧)

127.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12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2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13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

13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13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13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13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

13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37.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13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139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40.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4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4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143.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4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幸苦为谁甜。(唐?罗隐)

14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4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147.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14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149.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

150.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

151.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

152.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唐?花蕊夫人徐氏)

153.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

15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15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5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5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

15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15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16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6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6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16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6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宋·苏轼《蝶恋花》

16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16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

169.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唐·李白《蜀道难》

170.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71.鱼在深泉鸟在云,从来只得影相亲○唐·项斯《赠别》

172.螟蛉有子,蜾蠃负。○《诗经·小雅·小宛》

173.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宋·陈与义《早行》

17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17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76.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民歌《敕勒歌》

178.乱鸦投落日,疲马向空山○唐·刘长卿《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

17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引渔歌

18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8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182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晋·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8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8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8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186.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宋·王诜《蝶恋花》

187.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宋·汪元量《湖州歌》

18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

18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唐·王维《鹿柴》

19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9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9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9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194.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绝顶:○唐·贾岛《宿山寺》

19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苏轼《前赤壁赋》

19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197.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杨鸥不惊。○宋·王质《长扁相思》

19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9.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隋·杨广《失题》

20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边合:环绕在村外。○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和大禹这个人物的存在?

夏朝应该是有的,因为周时的诗经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明是有夏存在的。竹书纪年里说“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说明夏的少康有权力“使”商候去干一件事,那么应该能说明夏应该有类似封建制的王朝制度。

大禹也很有可能是存在的,因为从商开始有夏王室的杞国一直祭祀大禹,另外竹书纪年有说"益干启位启杀之",应该能间接的说明有大禹。

另外,如果有考古证据,就可以证明一定存在;但是如果没有考古证据,并不能证明一定不存在。

再另外,关于顾的说法,有一个问题是,秦暴政也是越往后世越多的,后世不断编造新内容加到秦上,但是发现后世编造了内容,也并不能从逻辑上证伪秦暴政的存在。

夏朝统治者有什么政绩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

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即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夏启在位十年后去世,其子太康继立。太康治国无方,追求奢侈*乐的生活,由此发生太康兄弟五人争夺王位的斗争,在太康的孙子相统治期间,东夷的后羿趁夏朝内部王权之争夺取了统治权,夏朝自此中断了四十年。

相的儿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少康后,其子予即位。予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兴的局面。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后,到孔甲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逐渐走向崩溃。

、夏桀即位后不思进取,骄奢*逸,挥霍无度,日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一些正直的大臣向他进谏,他却厚颜无耻地将自己比作太阳。百姓得知后,纷纷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而这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

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为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孟子?离娄章句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曰:“昔昔。”

 曰:“昔昔,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哺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哺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