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思的名句

2.你喜欢的人在恋爱中,你会不会表白 ?

3.随声附和的意思

4.看见中的经典句子

哲思的名句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原句-随声附和的理解

哲思名句摘抄如下。

大多数的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使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碍人类的崇高向上--梭罗

灵魂中最深的孤独,是伴随着清醒而来--消失宾妮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柴静

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莎士比亚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李白

你喜欢的人在恋爱中,你会不会表白 ?

中秋假期时,看了第五季《奇葩说》,其中有一个辩题很有意思,叫《你有一个很喜欢的人,但是 TA 在恋爱中,你会不会表白 ?》

这个辩题的正反方很有趣,像是班级的一场辩论,正方是坏男孩派,坚持表白,喜欢就去做,把自己意思传达到位,让女生做选择;反方则是好学生派,坚持等待,不打扰女生,等她分手再表白,等不到分手等离婚了再表白;还不行,就强身健体,耗他老公再去表白,许你清风明月。

两位现场呼声都很高,但是最后大家还是选择了「坏男孩」。马薇薇顺便总结了下, 果然人人都爱坏男孩。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

记得六七年前,我跟一个男生朋友讨论过类似的话题,他问,有这样两种男孩:一个是有一点点坏的好男孩,一个是有一点点好的坏男孩,女生更喜欢哪种?当时我选择了后者,理由估计是和大多数女生一样,坏男孩更有情调、更有人格魅力、更放荡不羁,但更深层次原因,说不上来。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原因没在恋爱里找到,在职场里找到了。

刚参加工作,我还秉持着一些「三好学生」的品德:处处为别人着想、像孔融让梨一样谦虚、有机会也尽量让给别人……但这样的好品德,并没有给我带来好结果。我总是参与不了有价值的项目、进入不到好的团队。我很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从小到大,只要我这样做,就会得到表扬,就会有人夸懂事。为什么在职场就不管用了呢?问题出在哪里?

又观察一阵子后,我发现,社会的运转逻辑跟学校完全不一样。学校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如果本身就是个好学生,表现得再谦虚一点,那更是为你的人品加分。而社会呢,虽然没有狮子老虎,但这依然是一个丛林,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当一个动物散发着 loser 的味道,就会有「猛兽」来吃了它。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如果你表现得谦虚,别人会怎么想呢?一是如果你不说你想要什么,没人会知道,也没人有兴趣猜你的心思;二是即使别人知道了,你不争取,别人就会默认你对它不够渴望,不太想要这个机会。因为如果你想要,就说啊,争取啊,做给他看。这是社会逻辑。也就是职场里不存在谦谦君子,只有你想要不想要。

而这些,坏男孩早就知道了。

学校是个以成绩论好坏的地方。「好」的标准相比较简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照着做,就可以得到掌声和认同。

而「坏」呢,需要忍受嘲笑、误解、失败,这些痛苦非一般人能承受,而他们早早就经历过了。所以他们知道了,什么是这个社会的规则,什么是规则之外的后果。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则来,就不会有人带他玩;如果他没玩好,就会有人看不起他。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残忍的现实和真实的人性。

光看到现实是没有用的,只有在这样的境地里做点什么,才能走出来,只是走出来有点难。但总有些优秀的「坏」男孩,就会鼓起勇气,重新走出黑暗。从孤立无援的悬崖中,重新长出生根的能力。于是他们又拥有了一种置之地而后生的勇气。

「坏」男孩身上的那股魅力,是一种扎根于现实的真实感,以及挑战权威与规则的勇气。

「坏」活在黑夜的角落里,而「好」活在白天的人群里,白天是无法懂得夜的黑与寂寞。所以好学生想不到,也不需要想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但是这些都需要进入社会后一项项补课。毕竟出来玩,迟早要还的。

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教育的原因,想搞明白一些事情,重新反思之前我受到的教育、我所处的境地,以及曾被「灌输」过的一些理念。

最近看到一本书挺有启发,叫《学校在窗外》,作者是一个老师,他在学校教了二三十年书,实在不忍现有的教育,就写了这本书。他说, 孩子到学校,最主要的事便是学会与世界真正联结。 这也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他在《自卑与超越》里写到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合作。

而现在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切断了这种联结,把学生从真实的世界里隔离出去,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情景里,学习极其抽象化的、被包装好的 「套装知识」 。这种学习,「就像组团旅游,三日之内游遍希腊罗马。但旅游者只能游走在虚拟的观光街道上,以及瞻仰象征昔日辉煌的古迹,无法贴近地去观察有真实生命的希腊罗马」。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好」学生进入大学或者社会迷茫的原因,因为世界跟自己想象得不一样了,以前大家都在一个赛道,终点就在那,谁跑得快就行;现在不是,目的地不唯一了,你想往哪跑往哪跑,关键在于你对新的社会规则有多了解,以及你到底有没有勇气能跑出来。只可惜,这段学习已经没有人再教了。

所以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如果没有认识到真实的世界,我们就无法客观对待一切,也没有办法从真实的世界活出来。《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这种力量从刚才提到的辩论中,也能清晰对比出来。

那位「好」学生说,反正现在表白了,她也不会答应,所以就耐心等她吧。而且表白了也会让她痛苦、纠结,卡在中间左右为难。他的潜在想法是,我相信我等待她就会感动,等她分手了就会选我吧。就像我在职场初期的想法,「我都谦让好几回了,这次该轮到我了吧?」

不过真相就像那个「坏」男孩说的那样,「你觉得她分手了,就一定会选择你吗?不一定吧。女孩身边的选项也许一直都很多。」因此「坏」男孩说,既然恋爱只是结婚前的一个测试,测试是不是真的适合结婚。那么当我表白后,我只是为她多了一个选项而已,至于选不选,她自己做选择。

所以在这个辩题里,如果我们理一下谁更理性、客观时,会发现是「坏」男孩。他客观认识到了「恋爱」的作用以及自己的位置,恋爱不就是一段结婚的测试嘛,又没有完全绑,每个人都是「活」的;而自己呢,对于这个女孩子真的那么重要吗?不见得,也许只是众多选择的一个。那怕什么,反正失败了就失败了。

这种对现实的不同认知,也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假设不同:

「好」学生的假设是你是 不 OK 的,你需要照顾,面对我去表白这样的难题,你是解决不了的,你会很痛苦,所以我不去表白;而后者的假设是我相信你是 OK 的,你有选择的自由,并且有能力处理这样的难题,所以我去表白。

如果长久来看,「坏」男孩的这种人生态度,会让关系里的彼此活得更舒服一点。没有无谓的猜测和假设,他只是相信: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境地下, Ta 都有选择的自由,以及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

愿每个「坏」男孩都能继续洒脱、纯粹下去,每个「好」学生也能长出勇气,扎破幻想的泡沫,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自己。

随声附和的意思

随声附和的意思: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读音:suíshēngfùhè。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近义词:随波逐流见风使舵吠影吠声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耳软心活吠形吠声。

反义词:独具匠心独出心裁各抒己见独持异议各持己见。

随声附和造句。

1.我也不会象人家那样随声附和,假意关切。

2.随声附和上级的意见,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诀窍。

3.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5.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意见,不宜随声附和,做个盲从者。

看见中的经典句子

1、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知道和感觉到是两码事。

3、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4、失败感比口含硬币还苦。

5、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6、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7、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8、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

9、对人认识有多深,呈现有多深。

10、还是少说少问为妙,免受羞辱。

11、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

12、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13、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14、她接受这些,就像接受四季来临。

15、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

16、看这个人的眼睛,就知道真不真诚。

17、我这个年龄经历的所有事都特别淡。

18、因为你对我温柔,我才懂得对别人好。

19、许多事情,是因为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20、没人跟你过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21、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22、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23、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

24、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口号就度过去。

25、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26、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27、人们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28、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29、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30、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

31、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他,然后遏制他。

32、这样的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在于不安。

33、我们都痛恨用马赛克压在人脸上的丑陋和不尊重。

34、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35、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

36、唯有完人才能向罪人扔石头。 但是,完人是没有的。

37、别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发生的东西。

38、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就活在命运之中的必然与自由。

39、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40、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这就是错的方式。

41、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要蔑视。

42、除了课本,只看过言情小说,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

43、最重要的是,能以“别人可能是对的”为前提来思考一些问题。

44、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忍受。

45、很多事不用问值不值得,只用问,它对你来说,是不是有如珍宝。

46、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47、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48、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49、为什么许多人都选择屈服?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50、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51、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52、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53、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

54、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55、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56、做一个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我们有信心相信让明天更美好!

57、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58、一个不关注真相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追求真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

59、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60、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只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61、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62、自卑的一个极端就是自负,对吧?中国也是这样,中国是一个自卑情结很重的国家。所以自卑的极端是自负。

63、现实人生就是这样,大多时候乏善可陈,我只愿在万人如海中安心地过下去,那里处处有让人震动和狂喜的东西。

64、生与,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65、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66、电视节目习惯把一个人塑造为好人,另一个是坏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67、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68、已经知道有些人承受的东西是他人无力改变也无法体会的。唯一能做的是得到别人允许后,陪伴于此。跟你一起,试图感受你的感受。

69、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的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多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70、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71、当一个人的本能要求他逃避或是还手的时候,他能留在原地、忍受着攻击的前提是,有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并且深信对方会回到游戏规则中来。

72、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73、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74、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75、这些早就干枯失血的花瓣给我一个刺激,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

76、有的人他没有承受能力,别人骂他,或者对待他不好,他承受不了,所以他必须反应,本来是不想打人,但因为受不了就必须打人。他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心里不自由。

77、柴静忍耐着,没有流露出不满。她脸上扑着粉,不,说挂着霜更像一些。她仍表现出很有涵养的样子,但是,当一个人表现得很有涵养,其实是传递着不以为然的意思。

78、说实话,他的坦率让我绝望。一个过于主动甚至积极坦白自己内心阴暗面的人,往往会让原本想去挖掘他内心弱点的人感到尴尬和一丝不安。他甚至都不为自己辩解一句。

79、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80、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81、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这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82、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这就是尊严。

83、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做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84、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是有一个共有的规则存在。

85、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心灵的过程是一个可怕的过程,可怕在哪?可怕就在于思想本身,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它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

86、人性里从来都不会只有恶与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最后一夜,“血红的眼睛”睁开,人的脸也许在背后挣扎闪了一下,没有来得及尖叫,就在黑色的漩涡里沉下去了,**一瞬间反噬其身。

87、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88、水无所起止,只知流淌,但总得流淌。山高月小,它要滴落,乱石穿空,它要拍岸,遇上高山峡谷,自成江河湖海。此刻这水正在平原之上,促急的劲儿全消,自顾自地缓下来,一个温柔的转弯推动另一个温柔的转弯,无穷无尽,连石头都被打磨得全是圆润结实,就这么不知所终,顺流而去。

89、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90、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