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下一句接什么比较好-"高屋建瓴"
1.成语使用不当高屋建瓴
2.今夕是何年的上一句
3.故园东望路漫漫全诗
4.形容环境古朴优雅的诗句
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解释
成语使用不当高屋建瓴
1.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B.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了. 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D.每天到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选择D 理由: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 ,此处搭配不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 ,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分析:A中的“忍无可忍”指要忍受的没法忍受.它表达主观上想要忍受却实在是忍不住了.往往用于指人的情绪方面.此处指疼痛,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海战术之能事倍功半 . 分析: B 中的“对实现机场净空”的“作用”很小,故表意不是一个方向,不恰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分析: A中的“无出其右”指某方面没有人能够超过他.此处很显然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听、说、读、写这些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要求,应该说是(具体而微)的. B.为我们的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人,为我国人民革命(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C.她的眼睛里面仍然蒙着一层泪,但是想起同学们近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从她内心的深处涌出了一丝微笑. D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分析:具体而微:各部分大体具备而规模较小.选A 6.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次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纳粹势力(灰复燃). C事情已经过去了27年,27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但我不相信他会忘掉我,忘掉中国. D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分析: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略称沧桑. 噤若寒蝉: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选 D . 7.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贪污犯和行贿人相互勾结,订立了(攻守同盟),企图蒙混过关. B 、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C 、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学习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的. D 、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终于因为种种丑闻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分析: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 , 在战时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在常用来比喻当事人相互串通互不揭发. 讳莫如深: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记》“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后用来比喻被团团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选C 8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恪尽职守:比喻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答案:C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 .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 .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 D .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答案: B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 .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D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答案: D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 B .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令人陶醉. D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转瞬即逝了. 情有独钟: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白驹过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答案: C 解析:青山绿水,本无生命,也不是艺术形象,无所谓生活与否,与“栩栩如生”无关.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D .中国 8 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 ,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孜孜不倦: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天伦之乐:指泛指家庭的乐趣. 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答案: C 解析:天伦之乐专用于家庭内部骨肉亲情的乐趣,师生并非亲生骨肉,不能适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的是 A2010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B.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C.楼房鳞次栉比.... , 公路平坦通畅, 河流重现清澈, 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春节期间, 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答案: B 解析:责无旁贷本身已经包含责任在里边,和后面的“责任”重复,构成语病. 1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 ,人民安居乐业. B .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 著作等身....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 .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沸沸扬扬: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答案: B 解析:此项中的“沸沸扬扬”是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里用来形容新生活,不合适.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五·一”小长假期间,到小平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 B .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泄千里.... ,不可收拾. C .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 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形容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一泄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答案: B 解析:一泄千里适用于文笔、乐曲好,为褒义,或者价格猛跌,不适用于球赛的溃败.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百色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 ,便可大饱眼福. 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答案: C 解析:抑扬顿挫适用于声音的高低,不适用于情节的起伏. 1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 ,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 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 C.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D.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揠苗助长:把苗拔起, 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急于求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 答案: C 解析: C 项的本意是“不言而喻”“毋庸置疑”“毫无疑问”,错用为贬义词不可理喻. 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 .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 D .举世瞩目....的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 30 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答案: C 解析:戛然物质专指声音的突然停止.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 、在农村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 ,胆大的就盲目发展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 、岳阳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 D 、拓展的岳阳楼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答案: D 解析:相敬如宾限用于夫妻之间.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B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持之以恒: 长久坚持下去. 答案: B 解析:这里应该用“事半功倍”,但误用了其反义词“事倍功半”,意思刚好相反,故不通. 2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 B .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 ,让人惊叹. C .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 ,共叙别后之情. D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恪尽职守:比喻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莫可名状: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答案: C 解析:萍水相逢为陌生人相见,与老同学矛盾. 2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成都 A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B .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 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答案: D 解析:乐此不疲中的乐是指爱好,不是指快乐.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2009 年 11 月 26 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 B .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 ,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 C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摆在娄底人民面前的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 D .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者一定的位置. 答案: B 解析:首当其冲的“冲”不是冲刺的冲,是“受到”的意思,和灾难联系在一起.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 C .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 ,我们受益不浅.” D .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 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答案: C 解析:抛砖引玉为自谦之词,不适用其他人. 2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 ,离开了座位. B .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 ,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C .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 D .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黯然神伤: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憨态可掬:形容天真而显傻气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 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令人发指: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答案: C 解析:强词夺理是贬义词,不适用于表扬人. .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 .千百年来,这里的渔民与珊瑚礁友好相处,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C .米妮津津有味.... 地看着一扇玻璃上的美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 .(津津有味:特别有滋味,形容味道好.) D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把本来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穿越错.) 答案: C 解析:津津有味的意思是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倡创新教育都不应该为了作秀.. ,而应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 B. 专家认为食盐补碘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搞一刀切... ,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无碘盐的供应. C. “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 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广州老城区的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答案: D 解析:妙笔生花的意思是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8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校园安全事件,因此,校园安全必须警钟长鸣.... . B 、 " 珍借生命,爱护生命 " 与我们息息相关.... . C 、在 " 辉煌共和国 " 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 35 个先进集体和 500 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D 、中国******民大众,以高屋建瓴....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警钟长鸣:长期保持警惕.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答案: C 解析:读书日活动和悲壮没有关系. 29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B. 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 C. 比比皆是:比一比到处都是. D.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答案: C 解析: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在困难面前,我们如果能够从容乐观地看待生活,就能心安理得....地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B .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 ,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C .四周万籁俱寂.... ,一瞬间,一只鱼鹰的身影画着优美的曲线,掠过水面. D .我对这小小的生灵肃然起敬.... ,同时又生出几分惭愧.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答案: A 解析:心安理得和鼓起勇气没有关系.
今夕是何年的上一句
今夕是何年上一句:
不知天上宫阙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_百度汉语
[作者] 苏轼
[全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园东望路漫漫全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全诗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诗意: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到天上去
7、琼(qi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借用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润物细无声全诗
润物细无声全诗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潜(qi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全诗对仗 。
形容环境古朴优雅的诗句
1. 关于优雅环境的诗句
关于优雅环境的诗句 1.描写优美环境的诗句
描写环境优美的诗句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15、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8、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1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形容环境美好的诗句
1:深院花香莺对语,楼台直上彩云间。金鸡啼颂小康篇。
2: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3: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持钱买花木,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白居易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6: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7:人人满面红光,放声歌小康。
8:赋税全除多德政,千年不遇好时光。
9: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1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12:《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13:丰收进庄,金银入仓。
14: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5: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16: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
1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1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0:楼房鳞栉连超市,道路蜿蜒跨水塘。
21: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
22: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
2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24: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杜甫
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30: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31: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3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3:《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3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3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37: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38: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3.古诗词中展示优美环境的诗句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作者: ~闪闪~ 2007-4-8 23:46 回复此发言 -------------------------------------------------------------------------------- 2 描写春天的诗句50个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25、繁枝。
4.求形容优美环境的诗
古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天晴,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又是一派明媚的风光。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走上山路。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阳开放。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5.形容环境优雅,比喻人间仙境的诗句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都、令稽为三吴。
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珍宝。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这里指西湖。 巘(yan)小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
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
装饰:这里指大宫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
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
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 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 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
“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 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
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 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
6.描写环境优雅的古诗
松联佳话
澳门松山寺有一副对联:
松风送抱,正荡胸怀,近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
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嫣阁钟声。
座落在澳门的松山寺山青水秀、松柏连绵、环境优雅,这副联语的作者采用互相映衬、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松风山雨、镜海莲峰、青洲嫣阁等的生动描绘,将松山寺周围的景色描绘的维妙维肖,活灵活现,有如一幅瑰丽的图画。
由于松竹的品格相似,人们在联语中常常将松竹合用,比如: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竹韵松涛清自远;
风台月榭悄无言。
方志敏也曾在卧室中自题一联,借青松翠竹以抒怀:
心中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此外,还有一个松联佳话:传说有一天,苏轼和黄庭坚在松树下弈棋,忽然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一时无以为对,忽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树下垂钓,马上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解释
这道题我会!上学的时候学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意思是: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呢?——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完整的原文是这样的: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我给大家把翻译也放出来了,便于大家理解: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如果只看文章的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咏月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熙宁九年(1076),苏轼知密州已有两年。时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幕府掌书记,兄弟六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苏轼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见《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小引,《苏轼诗集》卷十四),通宵欢饮,豪兴大发。望月思亲,赋词放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坡仙”旷逸的情性和深邃博达的人生思考。
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惆怅,全词充盈着奇特想象和俊逸浪漫气息。牵人神魂,沁人心脾。词的意境显然受李白诗的影响,但又有所新发。“明月几时有”两句从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同时又暗用此诗“皎如飞镜临丹厥,绝烟灭尽清辉发”诗意。明月清辉逼人,美酒香醇醉人,东坡不禁奇想联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正是《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赞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而词人倜傥潇洒之丰神亦尽在这一问之中。进而词人以谪仙自居,意欲“乘风归去”,词境较李白《把酒问月》更为空灵蕴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词情一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融化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句,借用李白诗中洒脱不羁形象和清朗空明意境,舍却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的精神面貌。琼楼玉宇,乘风奔月,月宫高寒,无一不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被词人信手拈来表现其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写尽了“欢”,也写活了“醉”。
下片写思亲,仍扣“月”而行,情绪略转低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流转,斯人不眠。苏轼与苏辙手足情笃。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谢表》《东坡集》卷二十五)。但来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遥,晤面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不能自已。“无眠”者,与客长饮之苏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亲普天下“无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会有多少羁旅游子辗转反侧、忧思无眠呵!月圆而人未圆,不由苏子不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间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可是,何以总是在人们离别时刻而常圆呢?倒像故意令人难堪似的。此一问,婉转真挚,体验独到,足见怀人之深之切。“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又反,词情再作跌宕。词人运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旷达洒脱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后顺理成章,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结束全词。只要“人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总还能心心相印,共赏圆月;只要“人长久”,今虽不聚,总会有团圆之日。至此情绪一宽,圆月的光辉似乎也更为清朗可爱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