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地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2.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是什么意思

3.“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意思

福地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福地洞天-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福地开头的四字成语有:福地洞天。

1、福地洞天是一个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福气深厚、幸福美好的地方。其中,“福地”指的是福气、好运,而“洞天”则指的是仙境、神奇美丽的地方。

2、在文化和宗教信仰中,洞天常被认为是隐匿着仙人、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的特点。因此,“福地洞天”这个成语形容了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饶,让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3、此外,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福气深厚、生活境遇优越。当用来形容一个人时,意味着此人福泽深厚、享有幸福美满的条件。

4、福地洞天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神奇的仙境或仙山,被认为是仙人或神仙居住的地方。福地洞天通常被描绘为美丽宜人的地方,有清澈的溪流、翠绿的山林、奇花异草和灵泉等。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与仙人相遇,学习仙术和修行,以求长生不老或获得精神的升华。

5、在中国的文学、诗歌和传说中,福地洞天经常被提及,许多文人墨客也以其为题材创作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书中的花果山就是一个福地洞天,孙悟空在那里得道成仙。其他著名的福地洞天还包括蓬莱仙岛、方丈山、昆仑山等。

成语解释技巧

1、考察典故背景: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典故或历史故事,了解其背后的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通过了解典故的情节、人物或事件,可以帮助揭示成语的象征意义和隐含信息。

2、分析比喻和象征:许多成语是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特定的意义,需要将其转化为抽象的概念或人物形象进行理解。通过分析成语中的比喻和象征元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是什么意思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意思是花果山是能得福的地方,水帘洞的洞室可以通达上天。

该对联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洞府被称作“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在道教神话中,“福地洞天”就是对神仙和真人栖息的名山的称谓。

扩展资料:

《西游记》开篇中写道:

在东胜神洲,有一国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在原著中,花果山乃孙悟空的出生地,在花果山称王称霸,并与妖界大神通者结为兄弟。大哥牛魔王称平天大圣,二哥复海大圣蛟魔王,三哥混天大圣鹏魔王,四哥移山大圣狮驼王,五哥通风大圣猕猴王,六哥驱神大圣禺狨王。为花果山原型,后人都是据此推测而已。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意思

意思是:花果山是能得福的地方,水帘洞的洞室可以通达上天。

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洞府被称作“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在道教神话中,“福地洞天”就是对神仙和真人栖息的名山的称谓。古人虽然认为神仙可以升天,但大多数还是居住在地上的名山之中。早在战国末期,燕国与齐国的方士就声称,东海中有蓬莱、瀛洲、方壶三座神山,西方有昆仑、阆圃两处仙居,分别是东王公与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托名西汉东方朔著的《十洲记》里所记载的山,据说,在这些名山幽谷中,隐居着神仙,藏着天书和灵药。后来的道士就多到名山幽谷修道炼丹,这些道教名山渐渐成了信徒的圣地,慕之者纷纷入山学道。

到了北宋,张君房编道教类书《云笈七籖》,始将全国的道教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合称“洞天福地”。所谓“洞天”,取“别有洞天”的意思,即谓洞中别有天地,以指神仙居住的奇妙。

扩展资料

《西游记》第一回内容梗概: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百度百科--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