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乐观主义者是什么意思-盲目乐观麻痹大意
1.大学讲座听后感
2.疫情之下,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3.疫情之下,你身边的人出现了哪些心理问题?
4.学习常常粗枝大叶,需要怎么样改正呢?
5.安全生产讨论会的发言稿
6.《简单逻辑学》核心内容梳理
大学讲座听后感
大学讲座听后感1500字
大学讲座听后感1500字,在听讲座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悟,每个人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大学讲座听后感1500字的相关资料,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讲座听后感1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3、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大学讲座听后感2我局20xx年度的反恐维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反恐办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本系统工作实际,我们认真贯彻了"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主导思想,上下齐心,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排查、防范、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本系统的各项工作在稳定中有所发展和提高。现将我局开展反恐维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形成抓好反恐维稳工作的合力
在今年全县反恐维稳工作会议之后,我局迅速成立了由李绍良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商务局反恐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多次召开了由全局职工、商贸流通企业及部分外来投资企业参加的反恐维稳工作会议,在会上,传达了县反恐维稳会议有关精神,要求全体参会人员,特别是商贸流通企业要高度认识反恐维稳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把此项工作纳入企业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细化责任,并确定各企业负责人为企业反恐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反恐维稳负主要责任,要求建立健全反恐维稳工作组织机构,配备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商务部门在反恐维稳工作中,做到了突出重点,强化责任,转变作风,做好了矛盾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克服侥幸心理、盲目乐观、麻痹大意、警惕性不高心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对反恐维稳的组织领导,形成了抓好反恐维稳工作的合力。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反恐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今年奥运期间,我县公共安全、社会稳定进入敏感期,反恐维稳工作压力加重,维护稳定形势严峻。为确保奥运期间的稳定,我局进一步提高了对奥运会召开期间反恐维稳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清醒地认识"反恐维稳保奥运"的重要性,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反恐维稳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我局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强化了"四种意识"。即强化了反恐维稳工作是政治责任的意识;强化了反恐维稳工作要经常化的意识;强化了发展是硬道理、反恐维稳是硬任务的意识;强化了反恐维稳就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真正把工作做到前面,防患于未然,确保了奥运会期间全系统社会治安的稳定。
三、周密部署,深入排查,确保反恐维稳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按照县反恐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于20xx年7月25日、8月15日组织了由办公室、内贸科、外事科等科室人员组成的反恐维稳检查组,由副局长带队,对相关企业进行了检查。一是深入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严防犯罪分子混迹其中。二是到餐饮住宿行业、美容美发店等公共场所进行治安隐患排查,确保了企业在各自经营服务区域范围内不发生任何事故。三是到各加油站对经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奥运期间我县供油秩序良好,未出现强买强卖、哄抬油价等破坏正常经营秩序的现象。四是到外来投资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了企业的安保情况汇报及对我县安全工作的建议,并由检查组对企业进行了安全工作指导。
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一年来特别是奥运会间,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不存在破坏社会稳定的因素。同时,商务局确保做到领导24小时带班,确保了各种紧急情况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同时要加强同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了奥运期间无恐怖事件发生,安全工作想到前,作到位,查到位,措施到位,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安全的商务环境。
总之,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确保安全、确保稳定"的宗旨,确保了全年商务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将一如既往,严格按照县反恐办的要求,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师宗贡献力量。
疫情之下,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在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常态化下,青少年面临着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际关系方式等巨大变化。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由于心理耐性、应变能力弱,对应方式少,容易产生各种恐慌情绪,出现各种心理不适和不良情绪,甚至引起一些身体化症状。那么,疫情之下,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恐慌焦虑:面对疫病肆虐的新闻十分担心,紧张恐惧,过分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一旦身体不适就联系新冠肺炎;担心学校延期、网络教育可能影响正常学业,有可能导致毕业延期、就业延期。白天太紧张了,不想学习,晚上又浪费时间,产生罪恶的体验。
2.抑郁症绝望:因为疫病感觉人生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担心“万一感染了就麻烦了”,感觉自己和家人不能生活。自己和家人有明显的症状,担心治不好而绝望地崩溃了。
3.身体症状:虽然出现了奇怪的突发性头痛、呼吸困难、肠胃不适等身体化症状,但经过各种物理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的变化。
4.行为问题。家庭生活不规律,黑白颠倒,食欲不好。不能进行离线社交活动,青少年比较偏远,容易沉迷于在线社交。过度依赖电子媒体获取流行病信息,沉迷于网络视频,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影响睡眠。
5.家庭问题.长期在家生活,由于观念、工作和行为的不同,青少年和父母容易矛盾,容易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关注度增加,与家长敌对地增加,烦躁,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以上就是青少年在疫情期间,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家长引起重视!
疫情之下,你身边的人出现了哪些心理问题?
疫情之下,我身边的朋友出现了以下心理:问题
1.恐慌焦虑:面对疫病肆虐的新闻十分担心,紧张恐惧,过分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一旦身体不适就联系新冠肺炎;担心学校延期、网络教育可能影响正常学业,有可能导致毕业延期、就业延期。白天太紧张了,不想学习,晚上又浪费时间,产生罪恶的体验。
2.抑郁症绝望:因为疫病感觉人生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担心“万一感染了就麻烦了”,感觉自己和家人不能生活。自己和家人有明显的症状,担心治不好而绝望地崩溃了。
3.身体症状:虽然出现了奇怪的突发性头痛、呼吸困难、肠胃不适等身体化症状,但经过各种物理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的变化。
4.行为问题。家庭生活不规律,黑白颠倒,食欲不好。不能进行离线社交活动,青少年比较偏远,容易沉迷于在线社交。过度依赖电子媒体获取流行病信息,沉迷于网络视频,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影响睡眠。
5.家庭问题.长期在家生活,由于观念、工作和行为的不同,青少年和父母容易矛盾,容易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关注度增加,与家长敌对地增加,烦躁,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学习常常粗枝大叶,需要怎么样改正呢?
学生常常粗枝大叶,试试这些方法吧!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学生,因为粗心而出现简单低级的错误,影响学习的成绩,降低学习的兴趣。这些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谓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只要分析统计这些错误,就可以发现这些错误的相似之处。
粗心具有偶发性,如果有学生会经常出现,那么这一常见的心理现象的背后就肯定存在必然因素。
一、没有看清楚,就动笔而引起的“粗枝大叶”。
在读题或列式过程中,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看错数字,写错符号,写错单位等等,这一类的错误是由于学生对相近、相似的数字或符号不够敏感,常常把“+”看成了“÷”,把90看成60,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符号的错误。因为这种视觉错误还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中出现阅读时多字漏字,朗读串行、翻错页码、写字轻重不一等,从而造成粗心。
二、定势思维引起的“粗枝大叶”。
定势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学生在学习时的定势思维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例如在计算680÷68=10这些口算题后,碰到计算450-45时,会因为定式思维,把题算成450-45=10。如果没有定势思维的干扰,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可以算对得!因此我们第一次学习的知识要点必须准确,因为“第一次”对大脑的刺激是最强大的。如果知识有遗漏或理解错误,就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纠正,千万不能让那些错误的思路重复到3次以上,否则容易养成错误的定势思维。
三、情绪不稳引起的“粗枝大叶”。
学生的情绪因为年龄小而不够稳定,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盼望自己的成绩优秀,都希望计算时又对又快。由于学习目标上的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碰到计算简单就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情绪,最终导致错误。在计算8÷2-2÷8=?时,看到这个题目,觉得非常简单,把结果算成0。这样就把题算错了,产生的错误原因就是急于求成,麻痹大意。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过于紧张、焦虑、盲目乐观、应变能力弱等都有可能造成特定心理环境下的粗心。我们要帮助学生客观看待自己的学习能力,接受现在的学习成绩,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次考试,这样就可以缓解学习上的巨大压力。
四、责任心不强引起的“粗枝大叶”。
当代孩子在父母长辈的过分宠爱下,自理能力很差,责任心不强,导致孩子做事马虎。学习中出现的粗心现象正是孩子不良生活习惯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摈弃以往过于保护孩子、包办一切等不当的教育方式,从生活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井然有序地生活,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孩子多做细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耐心。做事马虎,经常丢三落四,时常忘记带笔记本或作业,那么孩子的房间、书桌肯定凌乱不堪,常常为找某样东西而把房间翻得一片狼藉。
“粗枝大叶”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用小贴纸把错误制作成“粗心贴纸”,将经历的错误都记录在贴纸上,要写清楚犯错误的时间、地点、场合,犯了什么类型的错误,然后把“粗心贴纸”放进“粗心档案袋”里,隔一段时间就翻翻,以警示自己不要粗心。
经常粗心,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精心诊治。
1、重视学习细节。
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事,我们不会认真对待它,也就粗心大意了。例如说做作业时,很多学生会认为写错别字、抄错数字是小事一桩,自己注意点就行。因为不够重视,所以会常常出错,而且同样的错误反复的犯。要想改变,就要在学习时对自己说:这次作业对我太重要了,我一定小心谨慎,一定不可以粗心。
2、培养辨析能力。
很多学生学习的时候,注意根本无法集中,在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错误,审题出错,列式有误,计算粗心。我们应该在平时学习时,找出容易混淆、出错的符号、数字、基本概念或公式,用各种形式的区分记忆。例如如果容易把“+”和“×”看错,容易把“6”和“9”写错,就用彩笔把它们分别写在两个卡片上,认真辨析这两个数字、符号的差别,用眼睛看看,大声读一读,用心写一写,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不要每次都说:“啊!这次都怪我公式记错了。”记错是因为你的基本概念和推导过程并不够清楚。只有多做一些基本概念或公式的相关试题,在做题过程中去深刻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或公式。
3、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培养学习的细心和耐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都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核查抄写的数字和符号。哪怕是在草稿纸是计算也要做到整齐清晰。所有的计算过程一定要明了,计算结束时要自觉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养成计算后验算的好习惯。
改掉粗枝大叶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我们对认知规律加深了解,持续地努力,粗心的缺点是可以改掉的!
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
“简单又基础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掌握的知识,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透彻吗?
“审题出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平时做题有力求一遍做对吗?
安全生产讨论会的发言稿
关于安全生产大讨论的话题,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改进,以下几点只是我在工作中对安全生产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从思想上我们应该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性、重要性、紧迫性。
对于安全工作要站在顾全局的层面上,应该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对于安全工作不能盲目乐观,不能骄傲自满,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放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警惕性。我们还要把对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治理和预防上,不能事后抢救,忙于救火。我们要自足于自身岗位,深化管理人员和下属设备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杜绝违章作业、无票作业等违规违纪现象。
其次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现场作业时安全措施和其他措施的实施情况,对于登高、滑落等在危险地点工作要事先对危险地点进行检查和危险点的查看,加强安全工作的事实,交代危险点机预控措施。
同时要坚持召开班前会、班后会,继续坚持“三讲一落实”活动,加强班组的安全活动管理,对工作班人员安全教育要继续深化,同时落实人员的监督责任、技术责任、现场管理责任等一系列责任。 再次我们需要从设备本身出发,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修缮、预防、检修等各个方面工作要加强管理。以下是#2炉侧设备出现的问题:
1.#2炉侧检修电源箱内动力保险规格型号不确定,有100A、150A、200A等,有的同一个检修电源箱内会同时出现不同型号的动力保险,这样不仅仅是增加的检修电源箱电源三相不平衡性,同时动力保险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保护作用,对检修电源箱的上级开关也造成了一定的用电压力和用**响,减少了检修电源箱的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设备管理部、发电部应该出台相应的动力保险使用规范,对更换保险型号和规格要进行规定,从而提高检修电源箱的安全使用性。
2.#2炉配电段内盘柜后部的操作保险座老化,无法发挥其有效的支撑和安装作用,在运行人员执行操作过程中由于用力过猛等其他外界因素也可使其操作保险座损坏,至其失去相应的作用,可能致使人员的触电的危险。
3.磨煤机6KV开关有时会出现合不上的情况,由于开关比较老旧,操作比较频繁,对开关也有一定的影响。要加强检修质量和检修过程的管理。
4.送风机油站2台电机由于在封闭的环境中,造成了电机长时间在高温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由于高温运行的情况下出现电机烧损和轴承损坏的情况发生,在机组检修时对其进行重点处理。
5.对于空预器主副电机,给煤机电机,清扫链电机等重要负荷的小电机进行及时的检修和更换,不能出现由于电机事故发生导致的磨煤机断煤时间的发生。
6.电除尘高频柜问题,由于外部环境比较恶劣,加之设备本体通风过滤设备的不完善,内部控制板的积灰比较严重,要加强对设备的积灰清理和检查。
7.#2炉C浆液循环泵电机开关出现过合不上的情况,原因在于开关内部合闸滚轴出现了部分的磨损情况的发生,磨损情况发生在于C浆液循环泵启动和停止频繁,导致开关内部件损坏。
20xx-x-xx
安全生产大讨论发言稿有人说生命如歌,有人说生命如树,有人说生命如花?那么,我要问,生命因何而激越?生命因何而常青?生命因何而绚丽呢?我的回答是生命缘于安全才会激越、常青、绚丽,安全是生命之根,安全是生命之魂。
对于一个人来说,安全意味着能平平安安活到老,享有快乐人生;对一个家庭来说,安全意味着幸福、美好;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安全意味着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安全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注重细节安全。
古语告诉我们:“患积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都是讲小事不可忽视,小事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和大堤相比,可以说细小得微不足道,但就是因为这细小得毫不起眼的却能使大堤出现“管涌”,细小的“管涌”不易被察觉,就是被人们察觉了,也会被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而不被重视,天长地久,就使大堤崩溃了。
在我们这样的生产企业里,安全问题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不注重小事,忽视细节而导致的事故曾发生过多起。仔细分析那些案例,究其原因均是忽视小事酿成的恶果。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认为安全操作规程与己无关。在工作中表现为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床,不按规定使用工装工具,工作服穿戴不整齐,工作帽戴得不规范,以致酿成大祸。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牢记在心,我们是时时讲、周周学,月月喊,安全规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安全记录是厚厚一大叠,对于安全工作,可以说人人都认为十分重要,但往往一到工作中,有的人就抱着侥幸心理,干起活来就把安全放到了一边,尤其是对安全工作中的小事更是掉以轻心,满不在乎,如有的职工因不系安全帽带,被扣罚奖金,不但认识不到错误,还叫屈喊冤,说什么这是小事,纯属小题大做。诸如此类的小事,在我们身边仍然经常出现。殊不知,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不被人注意的小事造成的。从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起事故都经历了一个从隐患到苗头再到征兆的变化过程。同样,在各种事故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事故都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别看有些隐患小,如果不及时进行排除,就有可能发展成大隐患,酿成大事故。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安全工作没有小事。安全工作中的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体现。明白了大与小的厉害关系,就会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有了事故及时排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安全生产无小事,谁忽视小事,谁放松小事,谁就要受到惩罚,谁就要吃苦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安全工作中,一些事故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忽视某些细枝末节,致使“小毛病”发展为大问题,“小漏洞”酿成“大悲剧”最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在工作现场不戴安全帽、安全通道堵塞,对生产设备不按规定进行检修等小事,往往是悲剧发生的根源。随手乱扔,一个燃烧的小烟头就有可能酿成巨大的火灾,不戴安全帽,也许是一个小小的螺丝帽就可能引起悲剧的发生。因此,安全工作要善于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才能筑牢安全大堤,为职工的生命与健康提供坚实的保证。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已深切地感悟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懂得了安全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永保安全呢?只有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点滴细节,、摒弃那种“小事没关系”、“小事不碍事”等错误思想行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一颗安全之树,用实际行动让安全之树常青常绿,就能让安全跟随着你我,就能让幸福陪伴着你我。
党群工作部:xxx
20xx年xx月xx日
安全生产大讨论发言稿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话题,特别是在岁末年初谈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安全生产我有以下的感受和建议:
一、 改变安全例会的内容和形式。
要求所有安全例会都要进行讨论,并且对讨论时间和参会人员发言要求均做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可以就安全例会中的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进行辩论。
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且重在“落实”。
将培训工作落实到个人,立足岗位,增强技能,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培训工作要斗硬,可定期进行竞赛,对优异者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培训力度和热情,使广大职工的工作技能和思想觉悟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 开辟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活动。
如:每个月内逐级部门整理上报一个安全问题或认为有价值的安全建议。如:开辟了“安全大家谈”栏目,鼓励大家踊跃投稿。如:在公司网站开辟了“安全发言箱”栏目,任何人登陆公司网站均可进入发言,或者是“安全建议直通车”,其内容不公开只有指定人员才能看。如:公司可征集安全警句、格言、提示等,对于征集到的具有明显警醒意义的安全警句、格言、提示等,通过群发的方式将之发到每一名员工的手机上。如:对提出有关 “安全生产”方面高质量提案或建议的员工,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奖励。
四、对明年的安全工作早作计划。
明确明年的工作思路,细化明年的各项工作方法。干工作要有计划,过程可控,效果要好,把力求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将明年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落到实处。
无论我们是通过网络、规章制度、还是大家讨论这种互动的方式,一切活动的宗旨都是为了形成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实现安全生产的预控、可控和能控。
《简单逻辑学》核心内容梳理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作出结论。
Reference: #01 全神贯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主观事实是指,由个人亲身经历的或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
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理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就如我们举例中的猫,我们称之为简单观念。与简单观念相对应,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
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作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错误观念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Reference: #02 确认事实 , #03 观念与其对象 , #04 留意观念的本源 , #05 观念联系事实
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 这个过程实际上与我们确认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须寻其根源——客观事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
我们的最终目的: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仅仅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是不够的,它还应该用来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
语言和观念的匹配仅仅是沟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一步是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如果命题本身表达得含混晦涩,我们就会面临双重问题。因为我们必须先找出命题本身的含义,然后才能作出真假判断。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有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
Reference: #06 将观念付诸语言 , #07 有效沟通 , #0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 #09 避免闪避式语言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本体真相的对立面是虚假的幻象。
逻辑真相,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的真相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命题的定义:一个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
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逻辑问题。当人们撒谎时,脑子里其实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地欺瞒篡改。
对真相的本质的理解就顺理成章地称为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意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仰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世界中的现实情况,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
Reference: #10 真相
Reference: #01 基本原理
Reference: #01 基本原理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当你陷入了不确定的泥潭时,也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或许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这里所体现的原理是: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
Reference: #02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Reference: #01 基本原理
这就是说,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当我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Reference: #03 万物终有其根源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动力因: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与工具原因。工具原因从属于主要原因,但是不可或缺的。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
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
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论”来进行分析。
Reference: #04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 #05 区分原因
一场论证实际上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命题,而那些命题又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术语。 论证是逻辑活动,任何特定的论证都是推理过程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的下一步是更加仔细地考察命题,确切地说,就是考察直言命题。
一个命题可能在形式上是直言命题,但实际上它所表达的内容仍然可能不对。
Reference: #07 直言命题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所属的最相近的类,是众多在某方面有共同点的事物的集合体。特殊的不同点是用来将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从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Reference: #06 定义术语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使一个普遍命题成立要满足以下条件:(1)它所陈述的事物是真实的;(2)适用于整个类别。
当我们讨论一个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时, 我们的关注点在逻辑学上称为命题的“量”。 单称命题和全称命题是对立的,它的特点是其所表述的事物是单个的个体。
Reference: #08 普遍命题
前提是一个支持性命题,它是一个论证的起点,包含着推理的出发点所依靠的基础事实。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它在前提的基础上得出,并为大家所接受。
Reference: #01 建立一个论证
只要我们能够保证结论包含的范围完全落在前提的范围之内。在不能作出确定的结论时,我们可以作出可能的结论。换句话说,这个从特称到全称的过程,必须是谨慎的。
Reference: #02 从全称到特称 , #03 从特称到全称
一个命题,是某种可真可假的论断的语言表达。从语法上看,每个命题都包括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主项,是我们所要言说的对象,而谓项,则是我们对此对象所说的一切。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Reference: #04 断言
肯定命题在观念之间搭建桥梁,将不同的观念联结起来;否定命题则相反。全称性否定命题完全隔断观念之间的联结(“没有一个哲学家是永远正确的”);特称性否定命题则是部分隔断(“一些纽约居民不读狄更斯的作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Reference: #05 否定命题
当用命题将一个观念(主项)同另一个观念(谓项)相联结时,它是人脑所作出的最基本的比较的语言表达。我们所说的“判断”是一种精神活动,它通过观念的联结使我们可以对所处的客观世界作出连贯的陈述。
要对比任何两个事物的关键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少,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性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它揭示了事物本身的特性。如果一个主要特性被遗漏,那么即使有大量相似的其他特性,也不能作出可靠的比较结论。
Reference: #06 比较
以比较为基础,一个最普遍的论证形式是类比论证(类比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关系)。
论证概要:A具有特性R、S、T、U、V、W、X和Y。B具有特性R、S、T、U、V、W、X和Y。A具有特性Z。所以,B也具有特性Z。这个结论不是必然的,但是它是极有可能的。
Reference: #07 比较和论证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
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这个原则已经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下一个问题是论证的有效性。只有结构正确的论证才能有效。
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
联言论证(A·B A·B。所以,A 所以,B)
选言论证(AvB AvB AvB AvB。A B -A -B。所以,-B 所以,-A 所以,B 所以,A):命题的两个部分是相互排斥的,它们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
Reference: #08 正确论证
条件论证[肯定前件形式(A→B。A。所以,B)或者否定后件形式(A→B。-B。所以,-A)] :包含“如果……那么……”结构的论证。条件命题,像一个联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是个真正的复合命题。前一个命题被称为“前件”,后一个命题被称为“后件”。条件论证的要点是大前提A→B告诉我们如果A(无论它是什么)成立,那么B也必然成立。
在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条件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条件论证的可靠与否取决于你对论证中前提与结论的了解程度及它们的****。如果论证的因果关系十分脆弱,就此下结论就是草率的。注意,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
Reference: #09 条件论证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符号模式:每一个M都是P。每一个S都是M。所以,每一个S都是P。
Reference: #10 三段论
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或者是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正确的内容取决于作为前提的命题真实与否。如果我们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一个有效的论证(结构合理)也只能给我们带来错误的结论。
Reference: #11 前提的真实性
虽然前提的真实性是得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但也不是充分条件。如果前提不能有效地支持结论,它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寥寥。
Reference: #12 前提的相关性
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像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因为价值的评估永远会受到挑战。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价值命题都不稳定。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
无效(结构缺陷)的论证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它阻断了论证各部分之间的正确联系,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段论结构:中项是大项。小项是中项。所以,小项是大项。
命题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称的还是特称的。在结论中,量必须以更绝对的方式反映出来。这就是说,出现在结论中的某项的量,无论是关于主项的还是谓项的,都不能超越前提中同项的量。
命题的质,指的是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如果论证中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否定的。
大小前提都是否定:两个否定前提的影响相当于一个不周延的中项。论证中,一个不周延的中项不能起到有效联结大项和小项的作用,所以两个否定前提同样不能起到联结作用。
肯定前提、否定结论:
Reference: #16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 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 大前提) 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 通过小前提到结论) 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 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结论的真实性已经包含在大前提中。论证只是把它形之于外。可以说,演绎论证是解析过程,因为它把普遍的事实还原成了它的组成部分。
归纳论证的前提则是一个由特称命题组合而成的系列证据。这些证据是得出一个关于它们共性的可信结论的基础。但是,是什么促使研究者为某个特别的现象努力搜集证据? 是假设。假设是关于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科学推测。
整个科学的帝国建立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
归纳推理的目的是对大量的事物作出可信的一般性结论( 即有高度可能性) 。
所以研究者所要做的就是: 以整体中的某一部分为样本来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样本范围的大小决定了它的代表性。
Reference: #17 归纳论证
让我们来做个小结: 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 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它使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
在评定论证正确性的过程中,第一步要确定的是,我们所要评定的论证是否是一个真正的论证。换句话说就是,论证的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都体现出来了吗?
一旦确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论证后,要立刻把目光投向前提。首先,最重要的,前提是正确的吗?
在我们确定前提的正确后,下一步就要检查前提与所要得出结论的相关性,然后确认论证结构合理与否。它是否能在前提和结论之间搭建起合乎逻辑的桥梁?如果论证的目的是推出随之而来的必然结论,如果它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个论证就失败了。而在目的是推出可能性结论的论证中,结论中事实的可靠性取决于论证中构成前提信息的可靠程度。
最后一步,论证的力量取决于它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Reference: #18 评定论证
在构造一个论证时,首先要注意的还是老生常谈的两个要素: 前提和结论。仅仅是命题,论证不会自动建立起来。在你的命题中,必须要有一部分( 前提) 作为另一部分( 结论) 的支持信息。假设你很清楚你想得出什么样的观点( 结论) ,我们先来看前提。
前提的真实性。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
前提的力度。一个真实的前提并不能保证它对所要证明的结论直接有效。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一个论证中,即使几个前提的相关度都很强,都能有效支持结论,最好还是不要同时全部使用。限制前提的数量使你的论证重点突出,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个由来已久的忠告: 了解你的听众。关于这个问题,你最好记住,虽然逻辑学是一门科学,但它同样是一门艺术。一个论证有双重的目的: 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服听众接受。为了成功做到后者,在论证时,我们必须选择适合于听众的方式。这就是逻辑学艺术性的由来。
Reference: #19 构造一个论证
极端怀疑论者宣称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中度怀疑论者勉强承认这个世界上或许有真相存在,但是他坚持,即使真相存在,人类也没有能力探知它。真相如果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能通过实践去检验,那它还是不存在的。
Reference: #01 怀疑论
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所知有限,不能作出确定的判断,那就应该尊重事实。否则我们作出的结论就是不负责任的。而逃避性不可知论者将某些可以解决的无知同样视为是不可逾越的。
Reference: #02 逃避性不可知论
玩世不恭者习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事物作出悲观的预计,而盲目乐观主义者则恰恰相反。
Reference: #03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眼界狭窄实际上是在削弱推理过程的有效性。
Reference: #04 眼界狭窄
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Reference: #05 情感和论证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寻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Reference: #06 推理的原因
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击败你的对手。
Reference: #07 论证不是争吵
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Reference: #08 真诚的局限性
逻辑,生于常识,但又高于常识。逻辑思维的出现以及对非逻辑思维的避免,都根植于常识的某一面。
Reference: #09 常识
在讨论条件论证时(形式A→B),我们知道有两种有效的形式: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A→B。-A。所以,-B
Reference: #01 否定前件
A→B。B。所以,A
Reference: #02 肯定后件
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就会产生中项不周延谬误。
Reference: #03 中项不周延
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要使论证有效,它必须且只能有三项。如果论证中某个项在使用时存在多种不同的含义,错误就变得难以发现。
Reference: #04 偷换概念
窃取论题谬误试图避过整个论证的过程。造成这种谬误的原因是缺乏真实前提为结论提供充足的支持。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换句话说,它不能自相矛盾。
经验之谈:尽可能地少用假设。
Reference: #06 虚假假设
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当中, 如果你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
Reference: #07 稻草人谬误
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在评价给定的实践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实践本身,而不是它的历史。
Reference: #08 误用传统
先例独立决定未来的行为。 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 在决定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Reference: #10 民主谬误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它造成的后果是,你可以庆祝你战胜了对手,但这恰恰是你所没有做到的——至少在逻辑上。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听众视听的能力。
Reference: #11 对人不对事
真相不能以强制的方式传播。
Reference: #12 压制理性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无须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作出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Reference: #13 滥用专家意见
我们在纵容一种关于精度的假象,似乎只要质量被量化了,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它。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例如爱、美丽、善良、公正、自由、和平,等等。
Reference: #14 质的量化
你所犯谬误的根源如下: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这并不必然成立。
Reference: #15 以出身论英雄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
Reference: #16 止于分析
这种谬误发生于当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而没有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我们散漫的态度。
Reference: #18 分类错误
它是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Reference: #19 混淆视听
当不能对某个论证作出合理反应时,我们会用这种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强有力的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Reference: #20 以笑饰非
这种谬误发生的表现为,故意忽略或者低估手头上的问题,只是把焦点放在论证的外围问题或者是无关的问题上,通过这样来直接影响听众的情感,试图赢得他们的同情。
Reference: #21 以泪掩过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反对论证,并不能因此证明其为真。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
Reference: #22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这里我所说的两难陷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的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Reference: #23 两难陷阱
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之前,这并不足以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判断。如果我们只能得到这么多信息,那么我们能得出的最好结论是,先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后发生事情的原因。
Reference: #24 以先后论因果
当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所讨论问题的严重扭曲。
Reference: #25 情感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的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仅仅看到目标是不够的,但那经常是我们所关注的全部。
Reference: #26 功利误导
结论是必然要达到的。论证——人类推理的语言学称谓,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如果我们论证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那是将论证的庸俗化。认识到有些问题目前在我们认识能力范围以外,暂时无法解决是一回事,但是接受这样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的结论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是在用推理来破坏推理的内在目的。
Reference: #27 避免结论
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的简单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同样是不合逻辑的反应。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者的特点。
Reference: #28 简化推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