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步履蹒跚能形容小孩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步履蹒跚四年级哪篇-步履蹒跚是几年级学的

#三年级# 导语《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原文

 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望望外公,外公头顶上本来也应该是墨绿色的天空,现在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

 “外公,伞歪了。”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上衣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的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擦吧!”

 “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

 “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包住了。”

 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的,一半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着的伞。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课教学中就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资源,创设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环境,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有效的、自主地获取知识,学生的主动参与面广。不满足于文本,体现了语文的外延。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学们有没有和大人同打一把伞?伞是向谁那边倾斜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倾斜的伞》看看在这把伞下有着什么动人的故事。

 2、教师配乐范读。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全班交流。

 3、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4、朗读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小声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感受一下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进雨中快乐的心情。应带者什么样的语气读?

 ▲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生评价。

 (2)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思考: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外公对“我”的爱?点拨:“爷爷笑而不答”的含义。

 ▲人物语气指导多媒体>师生评价。

 (3)第四自然段:回到家里我发现了什么?语气指导多媒体>

 ▲小组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4)第6自然段:理解、指导重音。齐读

 (5)第7、8、9自然段:自己练习读,感受一下丹丹对外公的爱。

 5、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那些词语或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谈谈自己的看法。(抓住“伞歪了”“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和两次描写外公的笑容处,让学生体会)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口吻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教学时,我只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对前后两个场景的描写,并通过想象再现两幅画面。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鬓发双白的老人和一个小姑娘同行。老人撑着一把墨绿色的伞,伞外向了小姑娘。老人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另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和一个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蹒跚。女青年同样撑着那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了老人。女青年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她似有所思。学生从当年外公把关爱更多地给予外孙女,到后来外孙女也把关爱更多地给予外公的画面中,体会到外公的之爱和“我”的爱老之爱都是一种亲情之爱,体会到这种亲情的至纯至真。感悟“倾斜的伞”所倾注的所传递的那种温馨的情意。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课文注意写了人物(特别是外公)的神态,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情感变化。写外公的神态,是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到多少年后的声音“微微颤抖”“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其神态可以看出其情感的变化时由当年施爱于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受到了爱的回报而激动。“我”则是有当年的“惊讶”“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心热”“不知不觉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在外公爱心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到的影响下有所感悟。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爱的力量,感悟不仅亲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而且应该推而广之,珍惜人间真情,使所有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步履蹒跚能形容小孩吗?

一般”步履蹒跚“不能形容小孩。

在实际应用中,”步履蹒跚“这个词较多被用于描述老人或因疾病、残疾导致步履不稳的情况,用于描述小孩走路跌跌撞撞在意义上个人认为并没什么不妥。当然,如果用“蹒跚学步”来代替基本就不存在什么歧义了。

对于孩子,刚一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孩子有一种胆怯的心理,有时不敢向前迈步,即使是向前迈步,步伐也不是很稳,给人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建议要带孩子加强锻炼,即使孩子的步履不稳,也要锻炼孩子大胆的向前走,这样孩子学会走路会更快一些。

形容孩子刚刚学走路的成语

1、蹒跚学步。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2、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3、踉踉跄跄。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4、颤颤巍巍。形容颤动摇晃。

5、磕磕绊绊。本义为走路不稳,总有障碍物阻碍,或腿脚不利落。引申义为办事不顺利,总有由人为或环境带来的麻烦。

6、摇摇晃晃。左右摇摆,不稳定。

7、东摇西摆。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步履蹒跚 (汉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