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纨鲁缟的历史故事-齐纨鲁缟是成语吗
1.牛僧孺原文_翻译及赏析
2.鲁字在后面的四字成语
3.对于大唐盛世的了解
4.关于棉布的诗句
5.带鲁的四字成语
牛僧孺原文_翻译及赏析
牛僧孺原文_翻译及赏析
牛僧孺,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集五卷,今存诗四首。贞元进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等共同抨击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牛(僧孺)、李(德裕)之争中牛派首领人物。武宗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相,牛被贬任循州长史。宣宗时召还,不久病卒。牛僧孺籍贯考证综述
根据以上史料,牛僧孺的籍贯因其祖上,当是昔之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陇西人”的说法呢?下面试论之。
祖上人士
牛弘于公元607年,牛僧孺生于公元779年,其间170年。如果都从生年算,那么他们相差达236年。这样,僧孺当是牛弘的数代后孙。牛氏居官在外,接连数代,对其籍贯,世人误以枝为本也是可能的。宋代计有功编辑的《唐诗纪事》在介绍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牛峤时说:“峤,字公卿,一字延峰,陇西人。自云僧孺之后。”清张思宕、宗棣所辑《词林纪事》也说牛峤是“唐宰相僧孺之后。”《旧唐书》记载,僧孺有个孙子叫牛峤,官至尚书郎。唐玄宗时代,有个叫牛仙客的,初为县小吏,当过陇西营田使,迁洮州司马、河西节度使,曾驻军过临洮,后来做到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爵,封陇西县公。他父亲叫牛意仁,本没有做什么大官,因其子贵,唐玄宗时代的张九龄曾给他题过墓志铭,说牛意仁族祖是“奇章公隋宗臣”(《灵台县志》),这说明牛意仁、牛仙客也是牛弘之后牛僧孺的族祖了。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牛僧孺的祖系还可以追溯到汉代。其族祖牛邯,当过汉护羌校尉,曾在陇西住过;另一族祖牛崇还当过陇西主簿。如此,说牛僧孺是陇西人,是否因牛邯、牛崇、牛仙客、牛峤的官封、居处和记述而错以枝为本呢?
文献记载
但是,牛僧孺的族祖在汉代就住在鹑觚。张九龄说:牛崇他们“因官安定,爰处鹑觚为郡人。”牛意仁在“开元六年(公元718年),随子(仙客)西征,就养终侧伏羌官舍(一说秦州官舍),时年七十有六。冬十一月归葬北原……逸人之墓,今同郡邸。”《灵台县志》上说“归葬鹑觚,墓在县南夷平乡。”如果说牛意仁的族祖不是灵台(鹑觚)人,那么,他在秦州(天水)为何要“归葬北原”(灵台)呢?皇帝为什么要赠其持节泽州诸军事泾州刺史的封号?(时,灵台属泾州)。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牛仙客的祖墓在灵台县城南一里蒲川水西。《资治通鉴·唐纪三十》)说“牛仙客,泾州人。”《唐纪二十九》说:“仙客本鹑觚小吏。”这说明牛意仁、牛仙客祖系也是灵台。《灵台县志》还记载了牛僧孺的墓在县南三十里处与牛弘墓在一起。其墓冢在今灵台县新开乡的牛村,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别墅
除此之外,关于牛僧孺的文物传说,还有一处他的别墅。其故址在县城南里许离山下的南寺洼。据《灵台县志》记载,当初院中青竹翠柏,有一棵杏树还是牛僧孺亲手栽的。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灵台县令张齐圣在《至定寺碑记》中说:“去郭里许,有山巍然,曰离山。山之下,水环之,曰达溪夹岸……沿溪而上曰至定寺。寺创自唐,考之志书,为牛僧别墅。庭有银杏一株,老干虬枝,广阴数丈,为僧孺手植。”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灵台县令苏履吉诗云:“南望离山簇晓烟,牛家别墅仰前贤。庭培老树流芳远,郡袭奇章继绪绵。父子天伦能悟主,诗书世业冀承先。于今梵刹仍居址,栋宇巍峨代几迁。”大概清末银杏已被砍掉了,房屋破败失修,所以廪生张明新有诗一首写到:“古刹何年结构成,宫留瓦砾尚纵横。院无银杏风光减,地少俗尘眼界清。绿树阴遮闻磬处,青苔痕杳步虚声。我来先看残碑字,为爰烟霞每独行。”
子嗣
历史资料牛僧孺(779~847)唐穆宗、文宗时宰相。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著名的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与李宗闵、皇甫湜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得高第。三人策文指斥时政,触犯宰相李吉甫。结果,主考官和复审官都被贬谪;僧孺授伊阙尉,在元和朝不得志。后来,僧孺、宗闵与李德裕(吉甫子)等纷争数十年,这次科场案是个起因。
治鄂之功生平人物生平
牛僧孺(779~847),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吴中先贤谱》苏文编绘
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他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中,所作策文触犯宰相李吉甫,在元和朝不得志。这次科场案是以后纠葛40余年的牛李党争的起因。
穆宗时,牛因拒绝贿赂,获得穆宗赏识。当时,李吉甫的政敌李逢吉为相,长庆二年(822),逢吉排挤李德裕(吉甫子)出任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引僧孺为同平章事。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
五年,吐蕃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守将悉怛谋降唐,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宗从僧孺议,命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其实,大和四年吐蕃已违约攻唐,此时,唐已可不受盟约拘束。僧孺对维州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文宗后来对维州的处理不免后悔,僧孺便主动告退,出为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累迁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
会昌四年(844)又以交结泽潞(今山西长治)叛藩的罪名,贬为循州(今广东惠州)长史。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谪,大中元年(847)僧孺复原官太子少师。僧孺好文学,著有传奇集《玄怪录》10卷,现仅存辑本一卷。
从政生涯
牛僧孺是甘肃灵台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既是政界的贵胄。又是文坛的名士。
牛僧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他一生六十九年中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这正是唐中期以后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这时期,皇帝昏庸,宦官弄权,因此,朝臣与宦官的斗争,朝臣中世家出身的与科举出身的党派斗争,非常尖锐激烈。各派政治集团你上台,他下台,像走马灯似的。朝廷对宰相的更换极为频繁,而一个宰相的更替、贬斥就相应地引起了一大批京官、外任的调换。官宦巨族的斗争,皇帝成为掌权的党派用来打击对方的棍子。其时,政治腐败,藩镇势力乘机发展,社会不安,唐玄宗以前的大唐盛世已经走向末路了。牛僧孺所处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25岁的牛僧孺高中进士,步入仕林。这使他看到了腐败政治的一些内幕。公元808年,唐宪宗制举贤良方正科特试,牛僧孺正血气方刚,胸怀治国韬略,在策对中毫无顾忌地指陈时政。他的胆略见识深为考官赏识,成绩被列为上等。但是,对朝政的指责却得罪了当时宰相李吉甫,因此遭了“斥退”的打击,久不得叙用。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李吉甫后,牛僧孺才得重用,被提拔做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
公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所杀,穆宗即位后,牛僧孺改任御史中丞,专管弹劾(检举官吏过失)之事。这时,他精神大振,按治冤狱,执法不阿。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其罪当诛。李直臣贿赂宦官为他说情,穆宗皇帝也当面对牛僧孺言明“欲贷其法”(李容李直臣)。牛僧孺据理雄辩,强调应坚持国家法制。穆宗被牛僧孺的正确论述所动,“嘉其守法,面赐金紫”,加官同平章事。
牛僧孺为官比较正派,他不受贿赂,在当时很有好名。《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土族韩弘入朝为官时,其子曾厚赂宦官朝贵。韩弘父子后,皇帝派人帮助其幼孙清理财产时,发现宅簿上“具有纳赂之所”,至僧孺名下,独注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新唐书》)穆宗看了这批语大受感动,在议论宰相的时候,“首可僧孺之名”。
唐穆宗长庆元年以后,西部民族吐蕃又派使者与唐朝会盟,约定双方各守现管本界,不相侵犯,并把盟约刻石立碑,表示亲善。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吐蕃遣使者论董勃义入朝修好。这时,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说,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要献城投唐,并建议乘机出兵以图大事。文宗把李德裕的奏章下尚书省讨论。牛僧孺上奏章驳斥李德裕所议,强调“中国御戎,守信为上”,若“一朝失信”,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他的意见得到皇帝采纳。
史学家岑仲勉就归还维州对牛僧孺有异议。他评论说,大中三年(849年),正牛党执政时期,离归还维州仅仅18年,而这次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投,急诏令尽力收复。为何此次便不再“守信为上”?李德裕要收复维州时,牛党说“维州缓而关中急”,此时怎么来个180度大转变?!收复维州,作用与谋通南诏制衡吐蕃相同,正是釜底抽薪,围魏救赵。不收维州,则剑南节度所控制的西山八国蕃落,都被割断,藩篱尽失,李德裕数年苦心孤诣,经营剑南边疆,刚有好转,牛僧孺几句话便让他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李德裕怎么能不恨牛僧孺。归还维州带来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断绝了外族内附之心——来投靠也让你给遣送回去给宰了!谁还敢叛族内附?后来文宗意识到这一点,对牛僧孺相当不满。综上所述,牛让李归还维州纯粹因私怨,以私害公。
文学名士
牛僧孺好学博闻,青年时代就有文名。他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常往来唱和,这在《唐诗纪事》中见到他的一些轶事和诗作。在文学上,他突出的是写了卷帙浩繁的《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据学者论,牛僧孺的《玄怪录》已佚,现仅可从《太平广记》之中看到引篇。就此而论,虽然他的传奇多写怪异奇幻,在现实意义和艺术性上不如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记》、杨巨源的《红线传》等。但如他的《韦协律兄》《崔书生》等,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牛僧孺,官至宰辅,赠太尉,谥曰文简,在唐代历史上是个有名人物。但是,对他的祖籍,历来学者说法不一。鲁迅先生说:“僧孺字思黯,本陇西狄道人。”(《中国小说史略》)张友鹤教授也说是陇西狄道人(见1979年版《唐宋传奇选注》)。还有1979年3月号《甘肃文艺》上穆青同志的《甘肃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考略》也是这个观点。(按:“陇西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县。)
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说:“牛僧孺,(唐)鹑觚人。”鹑觚,今甘肃灵台县,鹑觚县城故址在县东南三十里的邵寨镇。传说秦大将蒙恬驻兵于此,太子扶苏监军。筑城时,有鹑鸟立于祭觚之上,以为异,遂号鹑觚,镟设县焉。其城隋大业元年移建于今县治所,秦属北地郡,汉、隋、唐属安定、泾州。
籍贯问题
奇闻趣事牛僧孺与白居易有着深厚的友情,两人经常一起品石作文,其乐融融。
牛僧孺经常同白居易坐石论道。牛僧孺坦言:“尝与公迫观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已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了纪念二人的友情和记载牛僧孺的爱石情愫,白居易特于会昌三年(843)五月题写了著名的《太湖石记》,简明而深刻地阐述了有关藏石赏石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从而提升了牛僧孺在古代石坛上的影响。鉴于牛僧孺藏石甚多,且多佳作,抽象具象均有,形神兼备,独树一帜,牛僧孺因而被白居易视为唐代的藏石大家。白居易为牛僧孺题写的《太湖石记》,更成为千古名文,为世人所传颂。兹将原文抄录于此,以飨读者: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稽中散嗜琴,靖节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吾独知之。昔故友李生名约有言云,苟适吾意,其用则多。诚哉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公以司徒保厘河雒,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徙,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聚族,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石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邱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吏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和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跬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皑,若欲云□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消影丽之旦,岩壑□□,若拂岚扑黛,蔼蔼然可狎而玩之者。昏晓之交,名状不可。撮而要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会昌三年(843)五月丁丑记。《太湖石记》,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篇赏石名作。在为牛僧孺题写的这篇名作中,白居易提出了“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及“古之达人,皆有所嗜……诚哉是言,适意而已”的观点;提出了“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的石种选择标准;这篇名作,还向后人传达了牛僧儒痴迷太湖石“东弟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的藏石盛况和“公于此物,独不谦让……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爱石情结。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提到的“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从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的这种对赏石分等论级的品评方法,并为后来者所效仿。
牛僧孺的诗文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唐代·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席上赠刘梦得
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
且斗樽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
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胚浑何时结,嵌空此日成。掀蹲龙虎斗,挟怪鬼神惊。带雨新水静,轻敲碎玉鸣。搀叉锋刃簇,缕络钓丝萦。近水摇奇冷,依松助澹清。通身鳞甲隐,透穴洞天明。丑凸隆胡准,深凹刻兕觥。雷风疑欲变,阴黑讶将行。噤痒微寒早,轮囷数片横。地祇愁垫压,鳌足困支撑。珍重姑苏守,相怜懒慢情。为探湖里物,不怕浪中鲸。利涉余千里,山河仅百程。池塘初展见,金玉自凡轻。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媲人当绮皓,视秩即公卿。念此园林宝,还须别识精。诗仙有刘白,为汝数逢迎。——唐代·牛僧孺《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
唐代牛僧孺
胚浑何时结,嵌空此日成。掀蹲龙虎斗,挟怪鬼神惊。
带雨新水静,轻敲碎玉鸣。搀叉锋刃簇,缕络钓丝萦。
近水摇奇冷,依松助澹清。通身鳞甲隐,透穴洞天明。
丑凸隆胡准,深凹刻兕觥。雷风疑欲变,阴黑讶将行。
噤痒微寒早,轮囷数片横。地祇愁垫压,鳌足困支撑。
珍重姑苏守,相怜懒慢情。为探湖里物,不怕浪中鲸。
利涉余千里,山河仅百程。池塘初展见,金玉自凡轻。
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
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媲人当绮皓,视秩即公卿。
念此园林宝,还须别识精。诗仙有刘白,为汝数逢迎。▲湜湜颀颀,融昭德辉。不纽不舒,贯成九围。武烈文经,敷施当宜。纂尧付启,亿万熙熙。——唐代·牛僧孺《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和宁舞》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和宁舞
湜湜颀颀,融昭德辉。不纽不舒,贯成九围。
武烈文经,敷施当宜。纂尧付启,亿万熙熙。查看更多牛僧孺的诗文>>
鲁字在后面的四字成语
1. 带有鲁的四字词语
约鲁巴人、
宋斤鲁削、
鲁鱼亥豕、
鲁卫之政、
鲁敦周彝、
鲁殿灵光、
鲁文在手、
漆鲁、
黜周王鲁、
鲁鲁冒冒、
登山小鲁、
椎鲁敦朴、
鲁鱼豕亥、
鲁连蹈海、
鲁姑弃子、
椎鲁朴钝、
剔留秃鲁、
鲁鱼帝虎、
阿鲁巴岛、
鲁斤燕削、
鲁葵、
鲁鱼陶阴、
齐纨鲁缟、
酒评鲁赵、
鲁酒旁围、
2. 用鲁四字成语组词鲁阳回日、
鲁卫之政、
宋斤鲁削、
豕亥鱼鲁、
鲁鱼亥豕、
鲁殿灵光、
漆鲁、
鲁戈挥日、
鲁敦周彝、
登山小鲁、
鲁阳挥戈、
鲁连蹈海、
鲁灵光殿、
鱼鲁帝虎、
黜周王鲁、
鲁阳指日、
鲁莽灭裂、
鲁葵、
鲁斤燕削、
鲁鱼帝虎、
鲁鱼陶阴、
鲁人回日、
鲁阳麾戈、
鲁酒旁围、
齐纨鲁缟、
鲁戈回日、
鲁阳挥日、
鲁连辞赏、
庆父不,鲁难未已
3. 好听的词语.求一个带鲁字的四字词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
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登山小鲁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鲁莽灭裂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鲁殿灵光灵光:汉代殿名。
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庆父不,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鲁戈回日同“鲁阳挥戈”。
鲁戈挥日同“鲁阳挥戈”。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
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
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鲁灵光殿①汉代著名宫殿名。
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鲁人回日同“鲁阳挥戈”。鲁卫之政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
”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鲁阳挥戈《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回日”谓力挽危局。
鲁阳麾戈同“鲁阳挥戈”。 鲁阳回日见“鲁阳挥戈”。
鲁阳挥日同“鲁阳挥戈”。鲁阳指日同“鲁阳挥戈”。
鲁鱼陶阴“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齐纨鲁缟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豕亥鱼鲁《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
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
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
泛指文字错讹。
4. 督,组四字词语,鲁,组四字词语平原督邮 平原:古代地名;督邮:古代官名。劣酒、浊酒的隐语。
登山小鲁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鲁殿灵光 灵光:汉代殿名。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鲁莽灭裂 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齐纨鲁缟 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鲁戈挥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戈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斤燕削 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
鲁连蹈海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后以之表示宁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
鲁灵光殿 ①汉代著名宫殿名。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鲁人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卫之政 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鲁阳挥戈 指力挽危局。
鲁阳挥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阳麾戈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阳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鱼陶阴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豕亥鱼鲁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5. “虎”字在最后的四字词语藏龙卧虎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饥鹰饿虎
九牛二虎之力
开柙出虎
鲁鱼帝虎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乔龙画虎
驱羊攻虎
如狼似虎
三人成虎
生龙活虎
势成骑虎
投畀豺虎
畏敌如虎
握蛇骑虎
降龙伏虎
云龙风虎
照猫画虎
杯弓市虎
除狼得虎
打老虎
断蛟刺虎
冯河暴虎
割肉饲虎
宫邻金虎
酒龙诗虎
拒狼进虎
离山调虎
马马虎虎
盘龙卧虎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潜龙伏虎
敲山振虎
敲山震虎
人中龙虎
如狼如虎
如龙似虎
三言讹虎
以肉啖虎
以肉喂虎
以肉餧虎
引狼拒虎
鱼鲁帝虎
虎背熊腰
虎不食儿
虎斗龙争
虎踞龙盘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虎狼之势
虎入羊群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视眈眈
虎体熊腰
虎头虎脑
虎头蛇尾
虎头燕颔
虎尾春冰
虎落平川
虎珀拾芥
虎卧龙跳
虎啸风生
车水马龙
打凤捞龙
得婿如龙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矫若惊龙
鲤鱼跳龙门
麟凤龟龙
炮凤烹龙
配套成龙
人中之龙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痛饮黄龙
望子成龙
卧虎藏龙
药店飞龙
叶公好龙
游云惊龙
直捣黄龙
禅世雕龙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龙肝豹胎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龙驹凤雏
龙马精神
龙鸣狮吼
龙盘虎踞
龙蟠凤逸
龙蟠虎踞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生九子
龙潭虎窟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跳虎卧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对于大唐盛世的了解
唐初,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于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中宗李显,立傀儡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年的时间里,政变迭起,政局动荡。
此时26岁的李隆基登台了。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相王李旦第三子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共同精心谋划,发动政变闯入宫中杀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铲除了韦武集团,并迎相王李旦入辅少帝,后来又拥其为帝。
景云三年(公元712年),睿宗李旦让位于李隆基,是为玄宗。
此时的太平公主已由以前的同盟变成了玄宗的强大对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七月,玄宗得知“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乱”,立即动手,斩杀公主党徒常元楷、李慈、萧至忠、岑羲,窦怀贞自缢,太平公主被赐家中。
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团后,立即“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并流放郭元振,斩杀唐绍扬威皇权,并逐步将功臣,诸王外刺(调离出京,到外地任刺史)。皇权稳固之后,玄宗开始整顿朝纲,任用贤能。
玄宗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 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是开元前期玄宗精心选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晓治国方略,尽心操劳国事的名臣。玄宗依靠这些贤臣在稳定政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
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编纂《唐六典》。
农业上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
设置四监管理官府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也发展迅速。
繁荣商业,金融机构柜房出现,互市与海外贸易发达。
正是由于开元初期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全国经济迅速繁荣,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
关于棉布的诗句
1.关于棉布的诗词
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乐府诗集》共收《子夜四时歌》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
这里所选的是“夏歌”中的第七首。这首南朝乐府民歌,写思妇对客居异地的丈夫的怀念,也委婉地反映了思妇的辛苦与怨恨。
这位思妇,显然也是个丝妇,她辛辛苦苦地养蚕缫丝,结果“田蚕事已毕”,而她却所获甚微,“犹苦身”。是谁掠夺了其劳动果实,诗中虽未明言直说,但我们不难想象得出这掠夺者当是彼时彼地的豪富。
思妇的劳动果实大都被剥夺了,她只得自己服用粗疏的葛布,而将稍为细密的葛布寄给客居异乡的丈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全诗语言凝练,委婉含蓄,运用双关语也自然贴切,较能体现出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已有唐代诗人杜荀鹤“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蚕妇》)与宋代诗人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的怨恨不平,只是不似后者那般直率罢了。
二、读曲歌(之八十二)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读曲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六)归入《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共89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八十二首。
这首南朝乐府民歌,以一位卖布女的自我表白委婉曲折地抒写了此女对前来买布的情人深挚爱情。前两句叙事,是卖布女自述她登店卖布,其情人前来买布,为下文抒情张本。
“郎”,在南朝乐府民歌中多用于女子称自己的情人,如“郎为傍人取,负依非一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十五),“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子夜四时歌·夏歌》),此歌亦然。歌中叙事,以此女的“登店”与“郎来”并提,以“卖”与“买”对举,以“三葛”与“丈余”相照应,令人一目了然。
后两句抒情,语意双关,委婉曲折。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于反诘的语气中承前叙事,写卖布女不因葛布的粗疏而断绝之,而让其情人将“合匹”的葛布带走。
其实,这是抒情,是卖布女向情人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迹:“虽说你的性格有些粗枝大叶,犹如这葛布较为粗疏,可我却不想跟你割断关系,如同不割断葛布,让你整匹带走一般。”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咀嚼。
读这首乐府民歌,我们从“登店”可知,南朝的布店有较高的柜台;从“三葛”获悉,南朝织布仍以葛藤为原料;从此诗中也可窥见彼时彼地的女子向情人表达情愫的别具一格的方式,获得“委曲”这一诗美的享受。三、采桑度(之五)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这首诗是写男女同往采桑之情事。
前两句描写一对恋人同往采桑,时值阳春三月,桑叶茂盛,可他们却顾不上采桑,在林间尽情相悦,饶有情趣。这两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相悦之态,如闻其人嬉笑之声。
后两句未承前具体描绘采桑男女相悦的场面,而将笔锋一转,写采桑女向沉湎于欢乐之中的情郎发话,以委婉的语言提醒他不要光顾了相悦而耽误了采桑的正事。这两句用墨经济,与前两句之间,情节发展跳跃大,“语不接而意接”。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全诗将一对青年男女的劳动与爱情生活结合起来描写,构思巧妙。
诗中虽未点明人物,却“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诗语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读此诗,我们不仅能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形象地领略彼时彼地的风土人情。关于白居易三首纺织诗一、新制布裘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初年。全诗围绕新制布裘来布局谋篇。
前八句,从新制布裘着墨,反映诗人优裕的生活,为下文表现其愿望张本。后八句从新制布裘生开去,抒写诗人的感慨,表达其“推身利以利人”的愿望,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代可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脉相承。白居易另一首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也表达了相似的情怀:“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也可知我国的一些地方在中唐时已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制衣了。诗中“桂布”四句主要写新制布裘用料考究:一是洁白似雪的桂布,一是柔软如云的吴绵,且布重绵厚,取喻新颖贴切。
“朝拥”四句承接“为裘有余温”具体描叙新制布裘保暖性能好:在数九寒天,诗人白天拥着它,夜里盖在身上,浑身温暖如春。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以勤劳的双手裁制出如此用料考究、保暖性能好的布裘,不能不令人赞叹不已。
二、红线毯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练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
2.关于“棉布”的诗词有哪些1.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唐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2. 竹枝
唐皇甫松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3. 李卫公
唐李商隐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4. 燕台四首·夏
唐李商隐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留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5. 金缕曲/贺新郎
宋刘辰翁
叶叶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盘泣露,寺钟语。梦回酷似灵均苦。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任醉里、乌乌缕缕。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别还于楚。采涧绿,久延伫。
3.关于“棉布”的诗词有哪些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唐白居易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竹枝唐皇甫松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李卫公唐李商隐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燕台四首·夏唐李商隐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桂宫留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金缕曲/贺新郎宋刘辰翁叶叶跳珠雨。
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
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
盘泣露,寺钟语。梦回酷似灵均苦。
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
任醉里、乌乌缕缕。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别还于楚。
采涧绿,久延伫。
4.描写棉花的诗句《七绝·咏棉花》
(作者:左河水)
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注:
(1)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一般为1到2米。花朵有乳白色、蛋**的。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保暖性好,坚牢耐磨,吸湿和脱湿快速,穿着舒适。
(2)夏花。棉花通过夏季开放乳白色或紫红色的花朵后结果。
(3)舍子。棉花在使用前须将其在纤维中的棉籽分离出去。
第一句:“不恋虚名列夏花”。棉花在夏季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有乳白色、蛋**、红色的。这时,蜜蜂也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在人们的记忆里及百花的名列之中,也包括“夏花”之中,并没有列入棉花的名字,人们所说到的棉花只是它可供人们使用的纤维。对于诗人笔下采用拟人手法所写的棉花,自身也是“不恋”其芬芳之“虚名”,它与社会中某些贪图和追求个人名利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句:“洁身碧野布云霞”。形象地描绘了棉花的白色纤维在碧野的万丛之中表现得洁白无瑕,犹如白云一片;又在阳光的辉映之下如彩霞般的美丽壮观,以“布”来装点中国美丽的山河。但它的装点过程中是洁身自爱的,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以及美德与职业操守。
第三句:“寒来舍子图宏志”。棉花的纤维在使用前必须把其中的棉籽分离出来,以便纺纱织布或做成棉衣棉被等。而诗中的意象是,棉花要服务于大江南北的人们,或者说它要“图宏志”,为温暖千家万户,还需忍心“舍子”,与“爱子”分离,从而奔向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大爱无私的精神,这正是千百年来我国许多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而现实社会中,却有些人不仅无“宏志”,还为了自己的子女贪财害民,不惜以身试法,使人感到痛心。
第四句:“飞雪冰冬暖万家”。这是棉花最终的重要价值,也是棉花的“宏志”,是它一生一世的归宿与奋斗目标。诗中的意象表达了我们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取向,而不是个人贪图享乐。全诗短短四句,意味深长,表象为笔致细腻地写棉花,实则意味深隽地暗喻了人的仁者爱人的情怀和献身精神。
全诗28个字,写了棉花从开花朵到用于保暖的整个过程,用了“不恋虚名”、“洁身”、“舍子”、“暖万家”11个字,将棉花人格化,行为化,通过托物言志,谱写了一曲爱国爱民的诗篇。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写棉花的诗词已不少,其中也不乏有许多好作品,但这首咏棉花诗可谓是其中的绝唱。
此诗发表在中国《词刊》2012年第9期。由于诗情感人,意境高远,引用者较多。
5.关于布的古诗词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千变万化,粗布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织布,昔日的老粗布经过现代工艺的创新和改变,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衣服,用原始的纺车,质感也较为粗糙,色彩更丰富,成为适合现代人群需求新型家纺用品,曾母使用的斜织机既是今日遍及齐鲁,以二十几种其本色线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变幻出近两千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落线。
在西方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之前,触感更舒适。穿纯棉布衣曾在皇家贵族上层社会中甚为盛行,近百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现代化、吊机子、经线,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栓布,“绿色,正是取意“曾母投杼”图,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什么是粗布,后中原及京师周边一带、刷线,由于这种布纺出的衣服线条简单、纺线、浆染,齐鲁大地已是我国产棉的中心、弹花,家家户户使用的立式织机的先祖、了机等大大小小70余道工序。
堪称巧夺天工,环保,床铺都是用粗布手工纺织而成,纯棉粗布亦作为向朝廷进贡以及外族友邦邻国的贵重传统礼品交换。汉代。
外婆坊品牌、沌线。这几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作综、打线。
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就有“齐纨鲁缟夺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的诗句,在山东嘉祥县武氏祠汉画像石上的“曾母投杼”图中,色彩单调、掏综。春秋战国到汉时期,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
“齐纨鲁缟”号称“冠带衣履天下”?粗布又称“土布”。手工粗布纺织工艺极为复杂、闯杼。
国安民安纯棉老粗布非常不错。
6.关于章丘老粗布的诗句什么是粗布?粗布又称“土布”,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用原始的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手工粗布纺织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0余道工序,以二十几种其本色线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变幻出近两千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巧夺天工、千变万化。
在西方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床铺都是用粗布手工纺织而成,由于这种布纺出的衣服线条简单,色彩单调,质感也较为粗糙,近百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现代化,粗布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这几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绿色,环保,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昔日的老粗布经过现代工艺的创新和改变,色彩更丰富,触感更舒适,成为适合现代人群需求新型家纺用品。
春秋战国到汉时期,齐鲁大地已是我国产棉的中心。“齐纨鲁缟”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就有“齐纨鲁缟夺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的诗句。汉代,在山东嘉祥县武氏祠汉画像石上的“曾母投杼”图中,曾母使用的斜织机既是今日遍及齐鲁,家家户户使用的立式织机的先祖。
外婆坊品牌,正是取意“曾母投杼”图。穿纯棉布衣曾在皇家贵族上层社会中甚为盛行,后中原及京师周边一带,纯棉粗布亦作为向朝廷进贡以及外族友邦邻国的贵重传统礼品交换。
国安民安纯棉老粗布非常不错。
7.描写女红的诗句女红——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环。
在过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举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就称为“女红”。中国女红艺术的特点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而这项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
大体上分纺织、浆染、缝纫、刺绣、鞋帽、编结、剪花、面花、玩具等九类。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工”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重生。《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辞海》的解释要全面的多:女工,(1)亦作“女功”,“女红”。旧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
(2)旧指做女红的妇女。今泛指女工人。
女功,同“女工(1)”。文献记载 《淮南子·齐俗训》:“锦绣篡组,害女工者也。”
《礼记·郊特牲》:“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史记·货殖列传》:“太公劝其女功,极伎巧,通鱼盐。”
《汉书·哀帝纪》:“齐三服官,诸官织绮绣,难成,害女红之物,皆止,无作输。”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红亦工也。”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女工吟咏于机杼。” 《桃花扇·栖真》:“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
历史 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纺织和服饰是两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它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
据考古发现,一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缀兽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不但会使用骨针,而且会使用捻线和纺轮;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出现了麻线和绸片,丝线和丝带等原始的纺织品,这些都形成了女红及其用品的雏形。我国三千多年的农业社会,不仅树立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女子从小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在江南一带尤为重视。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再加上当时手工业高度发展,女红在这个时期才从普遍的意义上真正广泛的流行起来。
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在古代的艺术作品中亦有所反映,最脍炙人口的诗赋,莫过于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首千百年来被人们用来勉励自己知恩图报的绝妙好诗,同时也描述了慈母为儿子缝衣纳衫做女红的画面。
同是唐代的另一位诗人秦韬玉,一首《贫女》诗,把一位擅长针黹的女红巧手贫家女的闺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在绘画作品中反映女红图景的,最早的可追溯到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再有河北井陉县出土的金代墓室中的粉绘《捣练图》。
它们分别再现了宫廷和民间的女红场景。清代画家任薰所绘的绣花仕女扇面,则展示了一位古代千金**以绣房女红为消遣,养性的奢华生活。
另外,有关女红的神话传说,名人逸事亦不少。战国时期荀子的《蚕赋》和晋代干宝《搜神记》中都有蚕神马头娘的神话;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织女的传说;孟母用停机断织比喻废学来教育孟子的故事,被汉代的刘向编进了《列女传》中;元末明初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的事迹。
当然,自古以来的女红高手亦是层出不穷。据说三国时期的吴王赵夫人就有“三绝”绝活:可在指间以彩丝织成龙凤之锦是为“机绝”;能用针线在方帛之上绣出“五岳列国”地图是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罗丝轻幔是为“丝绝”。
相传唐代永贞元年有一奇女子卢眉娘,年仅十四就能在一尺绢上绣七卷《法华经》,字仅粟粒之大,且点划分明,然品题章句,竟无遗漏。到明代,上海的顾绣出类拔萃,名扬四海,其中的刺绣高手代表人物为韩希孟。
清末民初也有一位较出名的女红刺绣专家沈寿,曾入宫廷传授绣艺,办过绣校和女红传习所,为了更好的研究刺绣,甚至还东渡日本考察。另有《雪宦绣谱》女红专著出版问世,影响深远。
在服饰方面,登峰造极的服装恐怕莫过于皇宫贵族的龙袍官服,凤冠霞帔了。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随著时光的流逝,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替代了手工活,女红也因此受到很大冲击,原本小。
带鲁的四字成语
1. 带有鲁的四字词语
约鲁巴人、
宋斤鲁削、
鲁鱼亥豕、
鲁卫之政、
鲁敦周彝、
鲁殿灵光、
鲁文在手、
漆鲁、
黜周王鲁、
鲁鲁冒冒、
登山小鲁、
椎鲁敦朴、
鲁鱼豕亥、
鲁连蹈海、
鲁姑弃子、
椎鲁朴钝、
剔留秃鲁、
鲁鱼帝虎、
阿鲁巴岛、
鲁斤燕削、
鲁葵、
鲁鱼陶阴、
齐纨鲁缟、
酒评鲁赵、
鲁酒旁围、
2. 好听的词语.求一个带鲁字的四字词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
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登山小鲁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鲁莽灭裂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鲁殿灵光灵光:汉代殿名。
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庆父不,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鲁戈回日同“鲁阳挥戈”。
鲁戈挥日同“鲁阳挥戈”。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
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
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鲁灵光殿①汉代著名宫殿名。
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鲁人回日同“鲁阳挥戈”。鲁卫之政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
”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鲁阳挥戈《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回日”谓力挽危局。
鲁阳麾戈同“鲁阳挥戈”。 鲁阳回日见“鲁阳挥戈”。
鲁阳挥日同“鲁阳挥戈”。鲁阳指日同“鲁阳挥戈”。
鲁鱼陶阴“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齐纨鲁缟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豕亥鱼鲁《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
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
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
泛指文字错讹。
3. 用鲁四字成语组词鲁阳回日、
鲁卫之政、
宋斤鲁削、
豕亥鱼鲁、
鲁鱼亥豕、
鲁殿灵光、
漆鲁、
鲁戈挥日、
鲁敦周彝、
登山小鲁、
鲁阳挥戈、
鲁连蹈海、
鲁灵光殿、
鱼鲁帝虎、
黜周王鲁、
鲁阳指日、
鲁莽灭裂、
鲁葵、
鲁斤燕削、
鲁鱼帝虎、
鲁鱼陶阴、
鲁人回日、
鲁阳麾戈、
鲁酒旁围、
齐纨鲁缟、
鲁戈回日、
鲁阳挥日、
鲁连辞赏、
庆父不,鲁难未已
4. 鲁怎么组四字词语豕亥鱼鲁
鲁殿灵光
鲁鱼帝虎
鲁连蹈海
鲁戈挥日
鲁阳指日
鲁莽灭裂
鲁人回日
鲁灵光殿
鲁鱼陶阴
鲁斤燕削
鲁卫之政
宋斤鲁削
登山小鲁
鲁阳麾戈
鱼鲁帝虎
鲁阳挥戈
齐纨鲁缟
5. 带有牛和虎字的四字成语帮虎吃食 暴虎冯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春冰虎尾 藏龙卧虎
鸱目虎吻 初生牛犊不怕虎 调虎离山 打马虎眼 大人虎变
大贤虎变 恶虎不食子 饿虎饥鹰 饿虎扑食 饿虎扑羊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饿虎之蹊 风从虎,云从龙 放虎归山 风虎云龙
放虎自卫 伏虎降龙 官虎吏狼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虎不食儿
虎背熊腰 虎斗龙争 画虎成狗 画虎画皮难画骨 画虎类狗
狐虎之威 狐假虎威 虎踞龙盘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虎落平川 虎狼之势 虎珀拾芥 虎入羊群
虎视眈眈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头虎脑 虎头蛇尾 虎体熊腰
虎头燕颔 虎尾春冰 虎卧龙跳 虎啸风生 虎穴龙潭
将门虎子 九牛二虎之力 饥鹰饿虎 开柙出虎 苛政猛于虎
老虎头上搔痒 老虎头上扑苍蝇 两虎相斗 龙蟠虎踞 龙盘虎踞
龙潭虎窟 狼贪虎视 龙跳虎卧 龙潭虎穴 狼吞虎咽
龙腾虎跃 龙行虎步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鲁鱼帝虎
龙吟虎啸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龙争虎斗 骑虎难下 乔龙画虎
前怕狼,后怕虎 前怕龙,后怕虎 驱羊攻虎 乳犊不怕虎 如虎添翼
如狼似虎 为虎添翼 为虎作伥 势成骑虎 生龙活虎
三人成虎 投畀豺虎 谈虎色变 畏敌如虎 卧虎藏龙
为虎傅翼 委肉虎蹊 握蛇骑虎 降龙伏虎 养虎遗患
引虎自卫 羊入虎群 笑面虎 舄乌虎帝 燕颔虎颈 与虎谋皮 与虎添翼 云龙风虎 鹰扬虎视 羊质虎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