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凤梅 四千岁唱段的 歌词

2.我的家乡吕剧

3.鞭打芦花改编自哪个

申凤梅 四千岁唱段的 歌词

羞愧难当豫剧-羞愧难当的解释

歌名:收姜维选段

歌手:申凤梅

编剧:李苏、华而实

作曲:未知

歌词:

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听山人把情由细说端详。

想当年长坂坡你有名上将,

一杆枪战曹兵无人阻挡。

如今你年纪迈发如霜降,

怎比那姜伯约血气方刚。

虽说你今一天打回败仗,

怨山人我用兵不到你莫放在心上。

这封信你牢牢带在身上,

四更天夺天水三路佯攻一路智取那马遵他难防。

攻破城立刻就把姜母去访,

一定要保护她合府安康。

见姜母交书信把好话多讲,

你就山人我敬慕非常。

把姜母搬回营安然无恙,

不用杀不用战管叫他自来降

扩展资料:

申凤梅演唱的这段是戏剧《智收姜维》的选段,《智收姜维》是一部豫剧戏曲,后来是李鸣导演的一部戏曲类**,于1981年中国上映。

戏曲背景: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用诈城之计,攻夺北魏的天水关。天水关太守马遵果然中计。一个职位低微的牙将姜维识破诸葛亮之计,最后,姜维被困在风鸣山下。诸葛亮晓以大势,耐心说服,并接来家眷使姜维合家团圆。

我的家乡吕剧

我爱吕剧

大家可能想不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各种戏剧中,惟一吸引我的竟是吕剧,这让人感到很惊讶。不过,这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我喜欢吕剧,是因为我们村里的吕剧迷特别多,而且每年都要唱戏。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之间,地点就在我们村的旧学校里。戏台后面原是教室,此时成了化妆室。上小学时,我总爱跑去看,一场同样的戏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当时,虽然看不懂演的是什么,但那豪华的场景、鲜艳的服装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像每次去主要是为了看那些衣服、头饰,去看热闹,而不是去听戏。

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去看戏不再只是为了看场景看服装,主要是听戏。你看,帷幕一拉开,只见一个个姑娘莲步轻移,环佩丁当。这时,我会目不转睛地看个够。常演的吕剧有《李二嫂改嫁》、《王二小赶脚》、《墙头记》、《龙凤面》、《双蝴蝶》等。印象中,剧里的人物个个清秀美丽,形象动人。记得一位戏剧家曾说过,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我感觉,吕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是它与我们农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差不多每一出吕剧都是根据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编写成的,因而具有朴素真实的特点。人们歌唱它,演奏它,总是有感而发的,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应当说,这便是吕剧的魅力所在。吕剧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而吸引了我。

我喜欢吕剧的另一个原因是,爷爷是演了几十年吕剧的老演员,我从小耳濡目染。我很敬佩爷爷,他不但能唱出男女不同的声音,还能够唱出感情。有时,唱着唱着,他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现在,爷爷虽然已年迈,但唱上几段还蛮有滋味。平时走路,他还不自觉地显露出演戏时的姿势。因为经常听爷爷讲述,并常跟他去看戏,所以,我对吕剧更加喜爱了。

吕剧是我们山东的地方剧种。吕剧人美、舞美、曲美,极具表现力,我想,这大概是吕剧拥有成千上万吕剧迷的根本原因吧。但愿心爱的吕剧久唱不衰,永远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2 我的家乡在山东,那里是著名的吕剧之乡。

广袤坦荡的中原大地滋养了豪迈奔放的地方戏——吕剧,《穆桂英挂帅》、《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等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家喻户晓,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等著名的吕剧表演艺术家妇孺皆知。家乡人有个习惯,爱听戏。像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二人转一样,河南豫剧也拥有不少的热心听众 。我们从小听着家乡戏长大。在那个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电视机还未走进农家小院,收音机是农家人的亲密伙伴。听着戏干活,爽!听着戏吃饭,香!听着戏休憩,美!听着戏入眠,甜!总而言之,家乡戏就是家乡人的家常饭,不吃饭,饿得慌,不听戏,闷得慌。

小时候,有月亮的夏夜,小伙伴们吃了晚饭,相约来到大街上,玩够了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便来到村西头的大杨树下,开始演戏。我们最喜欢演的是《姊妹易嫁》选段,这出戏演的是素花、素梅是姊妹俩,素花自幼与牧童毛纪订婚,长大后,因嫌毛纪贫穷,竟在迎娶之日,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前去完婚。素梅激于义愤,并感毛纪忠诚,愿代姐出嫁,在上轿时,她知毛纪已得中状元。此时素花羞愧难当,后悔不己。此剧于一九七九年底由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拍成彩色影片,又与一九七九年参加全国建国三十年献礼演出,获一等奖。清风中,杨树沙沙作响,池塘一片蛙鸣,夜空星星闪烁,地上的我们在欢唱。原汁原味的家乡戏,甜美了清苦的日子,灿烂了童年的梦!

离家十四年了,久违了乡音,久违了家乡戏!记忆中,那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家乡戏,从爬满丝瓜秧、开满太阳花的农家小院飘出来,随着袅袅炊烟,滑过柳梢头,落入心坎里,如花香沁人心脾,似甘霖滋润春野……

鞭打芦花改编自哪个

豫剧《鞭打芦花》由河南省著名戏剧家石磊改编并导演。

一、详细介绍

《鞭打芦花》讲述的是二十四孝中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为了家庭的完整与和睦,即使受到继母的刻薄对待也默默隐忍。甚至在继母遭到驱逐时向父亲求情,最终获得了继母的真心对待。闵子骞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的孝道精神。

豫剧《鞭打芦花》属“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讲一家五口:父亲闵德仁,母亲李氏,及他们的三个孩子。大儿子闵子骞非李氏亲生,但他生性孝顺,侍奉继母如同生母。

后来继母连生二子,便开始嫌弃子骞,常无事生非,挑拨离间。继母李氏等到天气寒冷做冬衣时,用上好的棉絮为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做棉衣,给子骞用的却是芦花,所以大儿子常常冷得难以支持。

直到有一次,父亲外出驾车领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去邻村会诗友时,子骞被寒风一吹战栗不止,要求暂且回去,父亲一怒之下抽了他一鞭子,闵子骞的衣服破裂,露出了芦花,父亲方才明白李氏如此虐待子骞。

回家后责骂了妻子李氏并将她赶出门外,并请岳父来调解。李氏羞愧难当,呆立不语。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泣着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宁愿为继母求情。

父亲为其赤诚感动,便作罢。继母因此痛改前非,如亲生之子般对待闵子骞,从此一家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