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的典故现实事例-大义灭亲的典故
1.大义灭亲的典故
2.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
3.大义灭亲意思并造句
4.“大义灭亲”出自哪里?“大义灭亲”历史典故介绍!
5.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事件有哪些?
大义灭亲的典故
大义灭亲的典故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于西周时间,一位石蜡的父亲派自己家人处决了自己的儿子,听着好吓人,虎毒还不食子呢,怎么那么很心呢,这不人家这位父亲心中有大义,亲自高密,坑自己儿子,还杀他。他儿子叫石厚,这个儿子也不省心跟随了一个杀掉自己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卫国的国君的州吁。
此人上台后国人不服,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开始攻打接壤的郑国,连个当时的宋国,同时联合了当时想讨好的陈国和蔡国,组成了四国军队,结果从夏天到到秋天,夏天还包围了郑国的国都,楞是打了五天没有个结果,顶多秋天的时候打败了郑国的步兵,抢了一些庄稼,撤了回去。
事情的背景
这个成语大义灭亲,早在州吁被卫庄公疼爱时,石蜡说你这个皇帝那,你要好好教育他,不然他骄,奢,*,逸必然走上邪路,你要是想让他当太子就早早定下来,要是不立,你还宠他,早晚是个祸害,他爹卫庄公就是不听,同时,石蜡也说自儿子石厚别跟这个犊子州吁来往,这个石厚也不听。
后来州吁夺了王位,被石蜡算计,说你呀想名正言顺,你要去周天子那 一趟,这个州吁满口答应问,怎么才能见周天子,他说你呀要去陈国,让陈桓公引荐,就行啦,你想呀,你杀了陈国的外孙,自己当国王还有你的好,于是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去了就被扣了,这都是石蜡的安排。
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
为了国家纲纪,杀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世人敬仰。
恃宠骄横的三皇子
故事发生在春秋初期的卫国。卫庄公先娶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庄姜美貌,但没有生育,所以庄公又娶陈国女子厉妫为妃,不久便生下一子,取名“晋”。厉妫的妹妹戴妫陪嫁庄公,也早生一子,取名“完”。不幸姐妹俩生了儿子后相继去世。庄公便将晋完交由庄姜抚养,自己又宠幸上一个年轻的宫女,生下一子,取名“州吁”。
三个儿子渐渐长大。与两位老实本分的哥哥不同,州吁自小性格暴戾,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棒。庄公对他十分溺爱,他更恃宠骄横,为所欲为。大夫石碏劝庄公说:“臣听说爱护子孙的最好方法,是教育他懂得道义和行事做人的规范,太过宠爱,就会骄横,骄横必生祸患,请主公三思!”卫庄公听了不以为然,对石碏的劝告一笑置之。
石碏的儿子石厚偏偏是州吁的铁哥们,整天在一起飞鹰走狗,惊扰百姓。一天,他们又闯了祸,石碏将石厚鞭笞五十,反锁在家。石厚仗着有三公子撑腰,竟**而出,干脆住到州吁家去了。
杀兄篡位
过了五年,庄公去世,太子完立为桓公,石碏也告老还乡。桓公对弟州吁的骄奢*逸十分生气,常加呵斥,州吁一怒之下竞奔往他国。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天子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登基。卫桓公要去洛邑参加吊唁仪式与登基典礼。州吁感到机会来了。经过一番策划,由石厚率领几百名敢队员埋伏城外,待卫桓公一行刚出城门,州吁收聚的一批卫国的亡命之徒即蜂拥而上,发动突然袭击,将卫桓公杀。州吁由此夺得君位。公子晋闻讯连夜逃奔邢国。
落入圈套
州吁品行不端,又弑兄夺位,无法得到大臣拥戴。为了慑服人心,他答应逃亡在外的郑庄公弟段的请求,发起卫、宋、陈、蔡联盟,发动讨郑战争,但人心依然不服。万不得已,只能让石厚去向父亲石碏请教。
石碏回答说:“人心不服,原因很多,但诸侯的名位正当与否,天子的册命是根本,州吁如能获得周桓王封赐,问题自然解决了。”
听了石厚的回报,州吁犯难了:天子原来册封的是卫桓公,自己弑兄夺位,如何向天子去说,石碏又提议说:“陈侯颇受天子信任,一向朝聘不缺,关系亲密。您如能亲自去陈国央求陈侯代向周天子通报,或许能解决册封问题。”
州吁闻言大喜,马上张罗玉帛礼品,准备择日亲自拜访陈国。石碏知道后,抢先修血书一封,派心腹连夜送往陈国。
卫桓公完与公子晋都是陈国女子所生,陈侯自然亲近完、晋,厌恶州吁,接到石碏的血书,正合心意,马上暗暗作好准备。这天,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陈侯令太庙相见。州吁、石厚上得殿来,只听一声令下,两厢甲士涌出,将州吁、石厚二人一举擒获。陈侯取出石碏血书当殿宣读,将二人分别拘押起来。
杀自己的亲儿
石碏接到陈侯送来的信,马上分头通知各位大夫朝中相见。卫国百官听说老大夫相招,纷纷前来,开启陈侯书信一看,方知州吁、石厚已被拘禁于陈国,只等卫国大臣公议如何处决。暴君被除,百官自然高兴异常,一致认为州吁叛君谋命,罪在不赦;石厚仅是从犯,老大夫石碏定国有功,功过相抵,可免一。石碏却说:“身为大臣者,自当以公正无私为先,石厚不,如何警策后世乱臣贼子?老夫自当亲自处理,以无愧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于是大伙公推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另派家臣杀了石厚。卫人又去邢国迎回公子晋,立为卫君,即宣公。
卫国老臣石碏,不能容忍儿子石厚参与州吁弑君夺位的罪行,派家臣赴陈国将其处,真正实践了“大义灭亲”的壮举。他将名垂千古,为人们所敬仰!
大义灭亲意思并造句
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你知道有哪些大义灭亲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 句子 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义灭亲的 造句 ,供大家参考。
一、大义灭亲含义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二、大义灭亲 典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且享受过程。
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三、大义灭亲造句
1、他执法不徇私情,大义灭亲地把儿子送入法庭。
2、历史上那些能大义灭亲的人物,都是令人敬佩的。
3、大人你大义灭亲,我就人神共愤。
4、一个称职的干部,要有大义灭亲的无私精神。
5、以她的刚烈性子,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犯了罪,她也会大义灭亲的。
6、当她知道丈夫干的是贩毒勾当,便决定大义灭亲,向公安局报案。
7、大义灭亲春秋时期,在东周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小公国。
8、为了社会的公义,检方希望嫌犯的家人大义灭亲,出面指证。
9、国法公平不可失,所以宁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
10、这次因为他父亲大义灭亲出面作证,才能定他的罪。
11、日为维护正义,大义灭亲,与月展开连场血战。
12、他今天虽然大义灭亲,出庭指证父亲犯罪的事实,但内心必然十分痛苦。
13、大义灭亲之写书颜真卿之就义开卷有益。
14、这位局长在处理儿子犯罪的案件时大义灭亲,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15、历史上大义灭亲的 事迹 不胜枚举。
大义灭亲意思并造句相关 文章 :
★ 大义灭亲同义词是什么及造句
★ 大义灭亲同义词有哪些及造句
★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
★ 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什么
★ 大义灭亲同义词和反义词有哪些及造句
★ 大义凛然的意思和造句
★ 敝帚自珍的意思和造句
★ 义愤填膺的意思和造句
★ 义正词严的意思并造句
★ 恩断义绝的意思和造句
“大义灭亲”出自哪里?“大义灭亲”历史典故介绍!
“大义灭亲”出自哪里?“大义灭亲”历史典故介绍!我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可能会经常在剧情中看到“大义灭亲”这四个字。在古代,特别是皇室贵族中,的确会经常发生大义灭亲的事情,为了夺嫡兄弟相残的事件数不胜数。例如唐朝初期就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不惜弑杀大哥李建成还有李元吉,最后李渊禅位李世民成功继位。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的典故,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杀伐果断,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最初的出处么?这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曲折故事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左丘明所著的《左传·隐公四年》有这样的一句话:“子从弑君之贼,国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义灭亲。”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原来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士大夫石碏所说,因为自己的儿子参与了“弑君”事件,故而说出了上面的话“大义灭亲”。
卫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很小的国家,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从第一代国君康叔封立国之日算起,这个小国家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907年,直到公元前254年,被魏国所攻灭。
在长达907年的历史中,卫国的存在感其实并不强,但是在卫武公时期,卫国一度非常强盛。在周平王东迁洛阳的时候,曾经出兵勤王讨伐犬戎。
根据《国语·楚语》的相关记载:“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正是在卫武公的励精图治之下,卫国在春秋初年,国力一时鼎盛,成为诸侯之首。
但是一个好国君,却未必是一个好父亲,卫武公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将自己的治国本事交给自己的儿子卫庄公。卫庄公在位期间,宠信自己的小妾以及她所生的儿子州吁,最终导致了卫国的巨变。
在卫庄公后,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完继承了王位,是为卫桓公。两年之后,卫桓公因为州吁骄横奢侈,就罢免了他的职务,州吁便逃离了卫国,结识了郑国的共叔段,便与之结盟,想要发动军事政变来取代自己的国君。
共叔段与州吁经历极为地相似,都是各自国君最宠爱的小儿子,但是国君之位并没有落到自己的身上,因此,两个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刚开始的时候,共叔段想要借助州吁的势力来推翻哥哥郑庄公的统治,失败之后,两人将目标放到了卫国,密谋通过弑杀卫桓公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于是,州吁与共叔段便召集了许多卫国的流民,想要利用这些人发动突然袭击,置卫桓公于地。在众多的流民之中,就有卫国的士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
在公元前719年,州吁成功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为了投桃报李,州吁在继位之后,联合宋国、陈国、蔡国等四国替共叔段攻打郑国,然而无功而返。
州吁在弑君篡位之后,特别喜欢打仗,不能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因此他很不受卫国人的拥护。同年的九月,受州吁力邀出山辅助自己的石碏,偷偷地联合了陈国国君陈桓公杀州吁,并拥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在州吁伏诛之后,石碏的儿子石厚也被人抓住。石碏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国。
石碏诛杀石厚这件事情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因为有人希望石碏原谅自己的儿子石厚,毕竟首恶已经伏诛,再多杀其他人已经无济于事。但是石碏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还是杀了石厚来避免其他人有类似的想法。
或许按照某些人的观点来看,石碏的做法未免有点不近人情,都说“虎毒不食子”,诛杀自己的儿子,导致自己后没人送终,这是一件很令人忌讳的事情。但是于国于家来说,石厚都是应该受到处罚的。
我们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人犯了错,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石碏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大家说是吗?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事件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的行为有很多,大多都是为了因为亲人违反了道德法律,而不得不杀掉。以证清廉。就像是春秋时期卫国庄公后,卫恒公上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桓公篡位,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除掉他俩。
当时被众人说道为大义灭亲。但是,还有一个著名的大义灭亲,却是乌龙了。就是唐高宗在位的时候,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任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高政是太子典膳丞。当时的太子是李贤,后来李贤被废,高政也受牵连。高宗李治就把高真行叫来,让高真行把他的儿子领回家好好教育一下。高真行也是人如其名,真真是特别的行。回家叫来自己的哥哥高审行,还有哥哥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高璿。三个人拿着武器埋伏好了,等高政一进门。
高真行首先跳出来大吼一声,一刀砍到高政的脖子上。然后高审行又补一刀,刺进了高政的肚子。最后高璿拿人头,一刀把脑袋砍下来。三个人合力杀了高政之后还把尸体扔到大街上去示众,为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我高家满门忠良,大义灭亲。结果高宗知道这事之后很不高兴,把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贬为渝州刺史。
这就是适得其反了,这个大义灭亲也使得自己的官位不保。牵连他人。所以,没有任何的意义所在。也是后人评价高真行愚蠢的话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