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其道而行之,顺其道而一以贯之

2.唐朝因此衰亡,宋朝借鉴教训,反其道行之,为什么结局殊途同归?

3.有关韩信的典故

4.跪求所有的成语,有解释的!可以打印的!

5.卫鞅欲变法文言文

6.关于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子有什么?

反其道而行之,顺其道而一以贯之

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是必诛之的意思吗-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是必诛之

在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开场不久,男主角作为普通玩家,跟人山人海的其他玩家一起驾车闯关,无奈游戏难度似乎太大,第一关费尽心力怎么也闯不过去。偶然间有一次他驾车失误,把前行变成了倒车,却没想到意外闯出了一条路,顺着桥下暗道顺利达到目的地。这个**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由此联想到平时生活中很多事,也许都必须克制一根筋蛮干的倾向,而是要懂得“反其道而行之”,有时倒车反而是前进,勇于“退步”才能带来真正的进步。

比如对待失眠问题。看新闻报道,全国竟然有三成左右的成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障碍,这个数据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曾有好几年时间,我也一度被失眠折磨得痛苦不堪,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就渴望好好放松睡个好觉,第二天才有精力继续奋斗工作。却没想到越是想要好好睡觉、快快睡着,神经越是绷得紧紧的放松不下来,越是努力入睡越是睡不着,翻来覆去折腾到天亮,疲惫不堪地去上班。第二天晚上情况依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越是强迫自己赶快入睡越是活睡不着。

我现在知道,人的身体天生拥有植物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两套系统。睡眠其实是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而我们的主观意志则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我们越是用主观意志强迫自己入睡,越是会干扰到植物神经系统的自然正常放松,从而导致失眠。这个道理就像《头号玩家》中那位男主角一样,越是开车一味猛冲,越是无法通关,而唯有克制本能反应,洞察游戏底层逻辑、灵活机动地采取倒车策略,反而能轻松打通游戏关。-

这个策略用到对治失眠问题上,那就是要充分尊重人体神经运行的自然规律,晚上躺在床上尽量放松身心,越是不要想着睡着,甚至抱着“就是一夜失眠到大天亮又能怎样”的破釜沉舟的心态,越是会自然而然享受一夜安眠;而我们越是主观努力想要逼迫自己睡着,越是会好心办坏事,越努力越紧张、越紧张越失眠。

还有对待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情绪感受问题,也要懂得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很多人对待自身情绪感受往往出于本能反应,就像周星驰和徐克共同导演的《西游除魔篇》中姚晨扮演的那位护国大法师一样,她的秘诀就是所谓的“随心随性大法”,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想干啥干啥,”这可能也是我们很多人对待自身生活及工作的基本态度,其核心做法就是无意识随着大脑即时情绪感受及动态想法观念变化的河流而随波逐流、载浮载沉。今天开心高兴就激情满满、认真工作、好好努力上进;而万一哪天情绪莫名低落、或者脑中忽然蹦出渴望大吃大喝的想法,那么下班后立刻就去大吃大喝,把原本计划好的白天认真工作、下班跑步锻炼的计划瞬间抛之脑后,开始放纵享乐、浑浑噩噩混日子。长期过着这种“随心随性”的生活,每天无意识地被大脑即时变化的情绪感受及想法观念牵着鼻子走,做事没长性、起居无规律、情绪感受变化快,生活过得一团糟,到头来还自认为自己缺乏自制力,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往后余生也就是这个不求上进的怂样子。

事实上老天爷设计的我们每个人的天性,都是无法直接控制自我当下情绪感受及大脑内的意识想法观念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能被大脑中不停动态变化的情绪感受及想法观念牵着鼻子走,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自主采取积极行动,从而间接改变当前情绪感受及大脑想法观念。

比如今天早起上班感觉不开心、没干劲,或者跟同事闹了点小矛盾,觉得内心纠结,不想工作,干脆浑浑噩噩混一天算了。每当心中这种消极懈怠的情绪想法泛起时,我们应当第一时间采取不逃避、不压抑、亦不沉溺的方针,对当前消极情绪感受保持全然接纳及清醒觉察的同时,又不陷溺其中,手上采取积极行动,专心投入当前事务处理,慢慢的随着时间推移,外部积极行动就会无形中间接改变自我内在消极心态感受,你的内心就会变得积极上进、充满激情干劲。

作为笔者来说,我经常按照上述做法实践,每次都屡试不爽。每当我情绪消沉、不想工作、想着浑浑噩噩混日子时,只需诱导自己先动起来再说、先干五分钟再说,干着干着,内在消极情绪感受就会受到外在行动的无形影响,从而顺其自然也变得积极上进起来。

还有日常看书学习、跑步锻炼等积极上进的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我们原本计划趁着周末读书学习,或者趁着晚上下班去跑步锻炼,而真到周末或晚上下班,内心却忽然冒出大吃大喝、或者放纵躺平的念头想法等,这些实属正常,适当的休息放松当然是必须的,但我们也要警惕不要陷入自我懈怠、自我催眠的心理陷阱之中。如果是真的打算看书学习、跑步锻炼之类,那就最好按照原定计划去执行,刚开始我们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想要放弃、想要放松享乐之类,但只要坚持读书五分钟、坚持运动五分钟,慢慢的随着外在积极行动,你的内在情绪感受也会随之发生积极变化。

除了以上所说,作为社会动物,生活中对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影响当然是人际关系了。马克思老人家就说过,我们每个人均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周围所有人的发展决定了你自己的发展。当然反过来说,你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和决定了周围人的发展。

开创了个体心理学的伟大心理学家阿德勒先生也曾指出,“人际关系是人的一切幸福之源,亦是一切痛苦之源。”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或极端,但还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我们每个人生来只能活在这人间,生老病、成住坏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发生在这人间,而所谓“人间”,最简单最直白也是最深刻的解释就是“人与人之间”。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是离群索居的“独行侠”或“隐士”,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离不开跟家人、朋友、同事、同学及各种各样的陌生人打交道。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放纵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的本能欲望,“随心随性”地沉溺于自我无止境欲望的满足,乃至把他人都当成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那么到头来只能遭到他人疏远、乃至唾弃,没人愿意跟这样“放纵欲望、类似畜生”的人打交道。而如果我们懂得反其道而行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希望获得快乐享受,别人也希望获得快乐享受;你希望获得荣誉尊重、别人也希望获得荣誉尊重;你希望获得物质利益,别人也希望获得物质利益;你希望避免痛苦折磨、别人也希望避免痛苦折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比受有福”,先为他人及社会承担责任、干好工作、付出心血、奉献价值,你自然而然就会收获相应的价值回馈、物质回馈、荣誉回馈乃至最珍贵的爱的回馈。

就拿笔者自己举例,我生活中最真心对待的人就是我老婆,我感觉自己发自内心地关心她、爱护她,我也顺其自然感受到她对我的爱也是真心的、亲切而温暖、有着抚慰人心的非凡力量。同样的道理,我在单位努力上进工作、贡献价值,单位领导同事也能看到我的努力及成绩,从而给予我相应的价值回馈及荣誉激励。还有我对待同事亲切友好,别人自然也愿意亲切友好地待我。而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某些同事,我看见其就会发自内心地反感,尽量不和其打交道,当然人家看见我估计也会非常反感,人性都是相通的吧。

当然,人本质上不是为了外在利益、荣誉及各种回馈而活着的,否则那就太功利、太没劲了吧。人本质上是为了修炼这一颗真心而活的,人生不带来、不带去,唯一敝帚自珍的也就是通过一生磨砺而持续洗练自心、净化自心,让自己在离开人世时,能够做到心中无愧、心中无悔、心中无垢、心中无惧,圆满澄澈、了无牵挂,就像王阳明先生临终前所言,“我心光明、夫复何言!”是非成败转头空,唯有真心永相随!

因此,本文所倡导的“反其道而行之”,本质上就是建议我们要懂得顺应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及人心的变化规律去生活,朝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去努力;而不能无意识地放纵自我,在本能欲望激发和诱惑下,“随心随性”地去“随欲逐流”,那么到头来就会像**《头号玩家》中的第一关一样,你越是随心随性地猛冲猛打、激情冲刺,越是在做毫无意义、既浪费心力、又于己于人皆无益的无用功!

唐朝因此衰亡,宋朝借鉴教训,反其道行之,为什么结局殊途同归?

“重内轻外”最直接的变现肯定就是重视朝中大臣而忽略了边疆的将士。宋朝历代的帝王都推崇的是“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特别的高,待遇特别的好。就连边关作战的将士都是文人,相反在前线作战的将士没有了调兵遣将的权力。

有关韩信的典故

韩信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刺我;不能,出胯下。”(《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土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赵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率二十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汉书·韩信传》)

点评: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两妇人”,实无虚言。

跪求所有的成语,有解释的!可以打印的!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神通):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或各自拿出本领互相竞赛。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落网,带动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不相知的人既是生活一辈子,仍然如同刚刚认识;相知的人即使相处很短,也如同老朋友一样。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很高程度后仍需继续努力。

百闻不如一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一次。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版版(板板)六十四:比喻呆板、固执,不知变通。

板上钉:比喻事情已定,不能改变。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还了自己,自食其果。

半瓶(子)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只略知一二。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比一时,此一时:表示情况已与过去不相同。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闭塞眼睛抓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毕其功于一役:形容急于求成。

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应付办法。

病急乱投医: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乱想办法。

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不到黄河不心:比喻不大目的不罢休。也比喻到了五路可走的境地仍不心。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不敢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不费吹灰之力:形容做是很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就不能增长对那坚实的见识。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要再一个树上吊: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骄狂无知。

不知者不罪:因事前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罪。

拆东墙补西墙:比喻勉强应付。也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物代替旧人旧事物。

唱白脸:扮演反面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却不去行动。

唱空城计:比语言使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也比喻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也可形容肚子饿。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炒鱿鱼:比喻被解雇,撤职。

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砸。

秤砣虽小压千斤: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吃一堑qian4,长一智: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待遇。

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也指行动出乎意料。

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思想上没有框框,敢作敢为,勇敢大胆。

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船到江心补漏迟: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目标。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碍了。

打官腔:指说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回避,公开说明。

打破沙(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却没有收获。

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做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一家人,因不相识而发生冲突争端。

大气候:比喻出现在大范围内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大象的鼻子——能屈能伸。

打肿脸充胖子: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单丝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独木难成林: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是佛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站在正义方面,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反之亦然。

吊胃口:有好吃的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钉(丁)是钉 ,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定心丸:能使情绪、思想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余地。

东隅已逝,桑榆已晚:早年的时光流逝,如果珍惜时光,发奋图强,晚年并不晚。

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低劣的建筑工程。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

二一添作五:借指双方平分。

防患于未然:灾害或事故未发生之前就采取防范措施。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不能立即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风马牛不相及:本指齐楚相距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疑惧。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覆巢无完卵:比喻灭门之火,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别人做能力达不到的事。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割(杀)鸡焉用宰牛刀:比喻办小事情不用花大力气。

胳膊拧ning3(扭)不过大腿: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

胳膊肘往(朝〔外拐:比喻不向着自家人而向着外人。

恭敬不如从命:客套话。多用在别人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很重要。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作招牌,实际兜售劣质的货色。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正)冠:瓜田李下是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就会成功。

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过**: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回顾。

过干瘾: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过五关,斩六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恨铁不成钢:比喻对人要求严格,希望他变得更好。

横挑鼻子竖挑眼:比喻百般挑剔。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为和平。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于批评一种因循守旧的思想。

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画皮难画骨: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其内心却很难。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机不可失,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

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剔。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那人对付别人的方法反过来对付那人。

疾风知劲草: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最坚强。

吉人自有天相:好人自有上天保佑(遭遇危险活困难时的安慰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给别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按:听取各方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否则就会造成错的判断。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揭盖子:比喻揭开矛盾或问题。

解扣子:比喻揭开思想疙瘩。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出的麻烦,还得谁去解决。

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所处的环境便利或条件优越而先得到利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客观环境对人影响很大。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外表很华美,里面却一团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志坚决,能克服一切困难。

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

拒人以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坚决地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悔。

君子之交淡如水: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侃大山:吹牛、说笑话,没有目的的聊天。

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可望而不可即: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解脱。也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行动做出回应。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烂船也有三斤铁: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成分。

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趁机捞到好处。

捞世界:指外出闯荡。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指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促张罗。

临阵磨枪: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稀奇古怪的人和事都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4:经常运动着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留尾巴:比喻做事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喻只要基础和根本还在,暂时遭受挫折和损失无伤大体。

露lou4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让人知道的事。

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喻一方有情,另一方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会带来益处。

冒天下之大不韪wei3: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大不韪:最大的不是。

没辙儿:比喻没办法,无可奈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假象迷惑对方已达到目的。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磨洋工:泛指工作懒散拖沓。

磨工夫:耗费时间。

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自己经尽力,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大丈夫不轻易掉泪。

泥菩萨过江(河)——自身难保: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宁ning4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安。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的工作;或其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赔了夫人又折兵:想占便宜,却受到双重损失。

捧着金饭碗要饭: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生存。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热情或兴致。

破罐子破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加改正,任其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祸。

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轻,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一个极小的部分就影响到全局。

墙倒众人推:比喻一个人在失势或受挫折的时候,周围的人趁机嘲讽、打击他。

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地或本单位不吃香,而在单位外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步入在外地受欢迎。

敲门砖: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工具。

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庆父不,鲁难不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茕茕qiong2孑jie2立,形影相吊:无依无靠,很孤单。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它的未来。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太出名了就会招来麻烦;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思考。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有时表示自己陷入被动局面时的无奈。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比喻人和事的永恒、伟大。

如入无人之境: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能因此得到好处。

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在变化,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

上台阶: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声常常可能远远大于实际。表示自谦。

三十六计(策),走为上计(策):事情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家村:指偏僻的小山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没有恒心,经常中断。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敏捷利索。

三月不知肉味: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而忘记了其他事情。也形容几个月没吃肉。

杀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局势将要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插针)之地:形容极其贫困。

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论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就不见了;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定。

身在曹营心在汉:

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了胜利。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才能成为出色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指培养人才不易。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个人的言行总是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他。

事实胜于雄辨:

树倒猕猴散:靠山一倒,随从就一哄而散。

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至清则无鱼:表示对人或物不要要求太高。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四两拨千斤: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好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有力的人。

抬轿子:比喻为别人的利益奔走效劳或奉承吹捧。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

泰山不让土壤: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计算别人,没想到别人也在计算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qi1: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

天上不会掉馅饼:白占便宜的事实不会有的,提醒人们别上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并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压迫者都是一样坏。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比喻有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比喻有些灾难的发生,实现是无法预测的。

天字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最强的。

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偷鸡不成蚀把米: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缺一个重要的条件了。

万变不离其宗: 尽管形式变化多端,但其本质或目的没变。

王顾左右而言他: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了。

位尊而无功,丰厚而无劳:

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忍让,儒家待人接物的准则。现形容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结合好。

窝里斗: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或冲突。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无可奈何花落去: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泛指怀念已经逝去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事情的发生,总有个原因。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手段都使得出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事情就不上门。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五十步笑百步:喻自己和别人缺点相同,只是程度轻些,却毫无自知地讥笑别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下台阶:(设法)摆脱困境。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

象牙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

项公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小巫见大巫:相比之下,一个远比不上另一个(含讽刺或风趣的意味)。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意都能心领神会。

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力量不够。

水中捞月——一场空。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喻内部虽有分歧,争议,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迅雷不及掩耳: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也值得引为警戒。

言必信,行必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比喻高雅不通俗的文艺作品和通俗的普及的文学作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戏曲不同对策。

一锤子买卖: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一刀切:比喻用划一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含褒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非常险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鄙的心去猜测品德高尚的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只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含贬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

一不做,而不休: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开始时多做做好,为后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形容思念的心情很迫切。

一碗水端平:比喻对相关各方一视同仁,不偏向任何一方。

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生的憾事。

一问三不知:不管怎么问,都说不知道。

一蟹不如一蟹: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整体或全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算数。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喻在某件事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就害怕。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方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言论来反驳对方。

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有地方或机会施展。

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多用于坏的方面)。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人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智慧的人在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失败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故意找借口诬陷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欲速则不达: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远水救不了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卫鞅欲变法文言文

1. 卫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原文: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译文: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之刑,一周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但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人而已。

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

孝公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

商君害怕受诛,想返回魏国。秦人不许他出境,说:“商君的法令很严厉。”因此不能出境,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2. "卫鞅变法"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 "卫鞅变法"的文言文翻译如下: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又劝我杀了公孙鞅,难道不是糊涂了吗?”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2. 原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3. 商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

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B小题2:A小题3:B小题4:(1)① 何况贤明的国君,每个(希望)等到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②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被法律限制;贤能的人更改礼制,不才的人被旧礼制拘束。

(3分)③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或:法令在民间施行了满一年,到国都说初行的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人数以千计。

(2)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小题1:中意,这里讲做使动用法,使我们君王中意。

小题2:A均为通过、经由的意思;B介词,在/介词,从;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D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自己的或他们的。小题3:“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 用户 2017-10-29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3";。

5.

小题1:B小题1:B小题1:A小题1:1、理论上驳斥保守派,取得了秦孝公的支持。

2、徙木立信,取得百姓信任。3、太子犯法,处罚了他的师傅,确立了国法的威严。

小题1:(1) 况且有超出常人行为的人,本来就被世俗非议(2) 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效法旧的制度(3)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赏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搬。 小题1:易:改变小题1:例句中的“因”与B都是“通过,经由”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对一点给1分,大意对即可小题1:(1)高,非,被动句各1分(2)强,法,故各1分(3)定语后置,怪,莫各1分。

6. 商鞅变法

原文: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知 也。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译文:卫鞅想要变改法制,秦国贵族不高兴。

卫鞅就对秦孝公说道:“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

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卫鞅说:“平庸的人守旧的习俗,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

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

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

秦孝公说:“好。”委任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每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九家检举,若不检举,十家一起治罪。

不告发犯法作乱的处以腰斩的刑罚,隐藏犯法作乱的与投降敌人的同样受罚。为私事争斗,各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从事工商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收为官奴。皇室宗亲贵族没有军功的,不赋予属籍称谓。

各以差次名田宅犹言各以等级占有田宅、臣妾、衣服。拥有功勋的人得到荣誉地位,没有功劳的人即使拥有财富不给予分享成果。

法令已经具备,还没有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

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

事后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

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不守法。”

要将太子绳之以法。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将他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

第二天,秦国的百姓都服从新法。开始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又说来新法如何方便。

卫鞅说:“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

此后,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新法。聪明的方法。

臣司马光认为:“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

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远远少于失去的,这岂不令人痛心!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

关于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子有什么?

1、破釜沉舟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2、空城计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3、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4、凤尾裙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售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就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

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且精心修饰了一番,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

5、逆向思维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

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