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下三分的解释是什么

2.找一部电视剧的名字

3.字数较少的文言文

4.四字成语不顾什么

5.出师表注音原文及翻译

今天下三分的解释是什么

奋不顾身和为非作歹的意思-奋不顾身的本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解释: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诗词名称:《出师表/前出师表》。本名:诸葛亮。别称:卧龙、诸葛武侯、诸葛孔明。字号:孔明。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出生时间:181年。去世时间:234年10月8日。主要作品:《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主要成就:隆中决策;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国;安定南中,五次北伐。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今天下三分”的详细介绍:

一、《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全文点此查看《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_、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背景

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刘备病,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三、注解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中道:中途。

崩殂:。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殂,亡。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结构助词。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内:朝廷上。

忠:忠诚。

士:将士。

忘身:奋不顾身。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气:志气。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以:因而。塞;阻塞。

忠:忠诚。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俱:全,都。

体:整体。

陟: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善恶。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付:交给。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评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指宫内和丞相府内。刑赏之法不同。郭攸之、费_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

遗: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很多的益处。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能:能干,有才能。

是以:因为这,因此。

众:大家。

举:推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军营、军队。

行阵:指部队。

和睦:团结和谐。

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

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

每:常常。

叹息:感叹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此悉贞良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报国的忠臣。

亲:亲近。

信:信任。

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苟:苟且。

全:保全。

于:在。

求:谋求。

闻达:闻名显达。

以:认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顾:拜访,探望。

咨:询问。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奋激。

许:答应。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故:所以。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

泸:水名,即金沙江。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兵:武器。

甲:装备。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还:回。

于:到。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告祭。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察纳:认识采纳。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深追:深切追念。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当:在时候。

临:面对。

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四、诸葛亮其他诗词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五、译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_、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六、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第一部分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第二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表文的第一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最后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第一部分重在晓之以理,第二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出师表》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

相同朝代的诗歌

《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苦寒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艳》、《气出唱》、《陌上桑》。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信息

找一部电视剧的名字

《书剑恩仇录》

清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带同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夜闯清廷禁宫。总舵主于万亭见过乾隆后,遭清兵毒手,前立下遗命,由年轻义子陈家洛接任总舵主之位,并要帮众誓必护卫拥戴这位翩翩风度的世家公子,红花会上下马上准备最隆重的接任大礼(千里接龙头),准备迎接陈家洛继位总舵主之位。

隐身于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李可秀家为西宾的武当派名宿陆菲青,随主人新迁浙江水陆提督前往江南的途中,遇上参加(千里接龙头)仪式,却被朝廷鹰爪困在三道沟客栈的红花会四当家文泰来与其妻骆冰,陆菲青出手相救,将他们荐至西北武林英雄铁胆周仲英处避难。

适逢周仲英外出,以陆菲青之师弟、武当派高手、卖身清廷的火手判官张召重为首的朝廷鹰爪尾随前来,周仲英之幼子不慎透露出文泰来等人藏身之处,激战之余,文泰来被捕,骆冰与红花会坐十四把交椅的余鱼同逃出。周仲英外出归来,恼怒异常,红花会众英雄赶来铁胆庄,因误以为文泰来被出卖,双方交手,混战一场。红花会新任总舵主陈家洛赶来以百花错拳胜周仲英,后得知周仲英之子只有十岁,才知错怪对方,握手言和。

为救文泰来,众英雄堵截镖行车队与为抢回圣物《可兰经》的回族人相遇,陈家洛出手相救,与人称翠羽黄衫的族长之女霍青桐彼此惺惺相惜,并肩作战,几经波折,终于为霍青桐取回圣典《可兰经》。

时陆菲青之女徒李沅芷扮男装前来助战,与霍青桐欢笑戏闹,陈家洛遂生怀疑,以为霍青桐心有所许,霍青桐知陈家洛误会,一时间难解释明白,告辞而归,临行前将自己珍藏的一把短剑赠送给陈,并言其中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文泰来已被张召重押走。红花会众人追至黄河边相救,却值清廷铁甲军路过此地,红花会众人被冲散。

红花会七当家武诸葛徐天宏与周仲英之女周绮一直斗咀,却危难之时遇在一处,互相照顾,彼此产生好感,在途中又救出被镖行捉住的周绮之母,于周仲英、陈家洛的主持下,暂订终身之约。

在开封,为救因黄河决口而受灾的难民,徐天宏设计与众英雄一同抢了清朝大军的粮饷,发给百姓。余鱼同与众人失散以后,与李沅芷一同探得文泰来已押往杭州,便设法留下记号,红花会众英雄遂直奔杭州。陈家洛游西湖之时,与一自称东方耳的人相识,和赵半山夜探巡抚衙时,却见乾隆皇帝驾临,即是自称东方耳之人。陈家洛大惊,被乾隆的贴身待卫发现,陈遂请东方耳与其共游西湖。西子湖上双方听曲谈心,颇为惬意;后双方比武,御前侍卫龙骏暗器输于红花会三当家千手如来赵半山,诸圆、白振为红花会二当家无法道长的剑术击败,乾隆恼羞成怒,叫来大军,岂料杭州是红花会的根据地,人数众多,连军营中许多人都是红花会成员,乾隆只好悻悻而归。

陈家洛得空回老家祭扫父母之坟,却意外遇见在这里偷偷扫墓的乾隆,乾隆再三请陈家洛放弃江湖生涯,入朝为官,陈断然拒绝,双方约定互不伤害。

陈家洛赶回杭州,众人强攻提督府,在一蒙面人的指引下找到关押文泰来的暗室,但张召重设置种种机关,行动终告失败。镇远镖局总镖头威震河朔王维扬押送回部求和送来的玉瓶至杭州,被徐天宏设计获得,并以此和上次进攻提督府捉来的李可秀小妾作为条件,让陈家洛与文泰来相见,李可秀被迫答应。

陈家洛与文泰来见,从文泰来处得知乾隆是自己的亲哥哥,物证在陈家洛的师父天池怪侠那里之时,张召重返回,二人出奇不意,点中穴位,将其击倒,文泰来遂假扮张召重而出,被李可秀识破,陈家洛只好独身而返。

徐天宏设(卞庄刺虎)之计,让王维扬与张召重比武,张召重因前一天受挫于陈家洛、文泰来二人,比武失手,败后用计重伤王维扬,欲将之活埋。陈家洛率众豪杰赶至,将其活捉,此时陆菲青与其师兄、武当派掌门人马真赶来,马真向众人求情,并保证不容张召重再为非作歹,最后将张召重带走。

强敌一去,众人再攻提督府,李可秀及御前侍卫欲用炸药将众人一网打尽,藏身于李府中的金笛秀才余鱼同奋不顾身,以身体阻住火药线,救出文泰来及众人,自己却被烧伤,面目皆坏。

陈家洛等一不做二不休,又借(花船点状元)之机,设计使名妓玉如意将乾隆引至家中捉住,囚在六和塔中,软硬兼施,情威并用,与乾隆一同订下驱清复明的大计。只有赶来刺杀乾隆的天山双鹰夫妻二人决不相信皇帝,不参加盟誓。

红花会众人来至天目山,看望养伤的文泰来、余鱼同,并为徐天宏、周绮举行婚礼。李沅芷几次与余鱼同交往,对他一往情深,岂料余鱼同暗恋骆冰,对她毫不理睬。李沅芷追至天目山,误至徐、周洞房,众人虚惊一场。

为反清复明,众人四散联络人手。余鱼同为避李沅坐船独行,遇上关东三魔及仇人言伯干等,几次遇险,仗机警逃出,亏得李沅芷假扮他引开众人,才得脱险。他为情所苦,自觉对不住结义兄弟文泰来,又负李沅芷一片痴情,遂于宝相寺出家为僧。

三魔与言伯干寻仇,认出余鱼同,正要出手,文泰来赶至,大显身手,击毙言伯干等数人,但余鱼同心意已决,不辞而别。

陈家洛为给回部送信,单骑匹马赶往西疆,途中遇见人称香香公主未知是霍青桐之妹,为其美丽所吸引,香香公主也爱上了陈家洛。二人赶至回部,适逢清廷征西大将军丁兆惠派使来下战书,陈家洛力折使者,为回人争光;香香公主自告奋勇,前往清军中下战书。陈家洛与香香公主在清军中遇见张召重,几乎被擒,困于沙漠之中,幸文泰来等人赶到,及时抵住张召重的进攻。

霍青桐识破清军阴谋,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却被父兄和部所疑,忍辱负重,调兵遗将,终于大败清军。

胜后,霍青桐带病出走,途遇关东三魔,险遭污辱,幸得师父天山双鹰赶到救出。陈家洛此时方知李沅芷女扮男装,后悔自己辜负了霍青桐的一片芳心,与香香公主一同追赶,途中先后遇见狼群和张召重、关东三鹰、霍青桐,众人为抗恶狼暂时联手。陈家洛用霍青桐赠送他的短剑杀狼时,碰巧解开了其中的秘密,遂和霍青桐、香香公主逃出狼群,躲入迷城古洞,并得了一套奇高的武功。

陈家洛师父袁士霄为消灭群狼,设置一土城,用牛、马等将狼群引入城中。陈家洛用新学武功打败张召重,将其投入狼群之中。其间余鱼同得知师父马真被张召重所害,脱下袈裟誓为师父报仇,李沅芷借其报仇心切,设计陆菲青从中撮合,二人终于订下终身。

陈家洛从师父处取得有关乾隆身世的秘证,南下福建少林寺,欲了解义父被逐出少林的原因,经过连场比试,凭借武功与机智,弄清了全部事实真相。

周绮身孕在身,留在福建生产;陈家洛和其它英雄赶往京城。此时回部全军覆没,香香公主被拭擒,乾隆欲据为已有,香香公主宁不从。陈家洛与乾隆相见,以国家利益为重,答应帮助劝说香香公主;香香公主含泪答应了陈家洛,后发现乾隆并不真想反清复明,遂自杀示警,陈家洛伤心之余,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进入皇宫,险被毒。众英雄大开杀戒,天山双鹰与红花会十当家章进身亡,最后捉住乾隆。

霍青桐正欲杀之为父、兄、妹及族人报仇时,安徽巡抚方有德突然怀抱婴儿出现。原来他与侍卫火烧福建少林寺抢得周绮之子来京向乾隆报功。他以婴儿性命相威胁,众人不忍见婴儿于非命,遂放弃杀乾隆之念,活捉乾隆之私生子福康安出宫,迫使乾隆不与红花会为难。

众人赶至香香公主之坟,打开后只见一滩碧血,香香公主的尸体已化作一缕香魂,陈家洛挥毫题上(香冢)二字,并作铭(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而后凄然而去,与红花会众英雄前往西疆栖身。

字数较少的文言文

1. 求10篇 字数较少的 文言文 原文 翻译 字的解释

是不是要这样的内容,网上有啊.只是要自己整理一下.

片段文言文翻译

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d~y,=-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译文一般情况下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2、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U平公曰:“善哉!”P{fYY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Bj

译文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兴的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得好。”

3、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土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土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aa/Yv

译文动筒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说:“孔子的弟子有名的有七十二个人。”动筒于是就问:“有名的七十二个人,几个是成年的,几个是未成年的?”博士说:“书上没有记载。”动筒说:“先生读书,怎么能不知道

2. 求10篇 字数较少的 文言文 原文 翻译 字的解释

精短文言文汇编目录:1、治驼;2、张佐治遇蛙;3、义士赵良;4、砚眼;5、孝丐;6、县令挽纤;7、唐临为官;8、孙泰;9、神童庄有恭;10、蛇衔草。

1、治驼原文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

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于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矖(xi)焉。

驼者随直,亦随。其子欲诉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何异于此医哉!另一个版本:昔有医人,自诩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以一置于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

驼者随直,亦随。其子欲诉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何异于此医哉!注释1、媒:自我宣扬。2、延:请。

3、鸣:告发。4、诩:夸耀。

5、矢:箭。6、业:职业。

7、昔:以前。8、使:让。

9、但:但是。10、索:要。

11、直:笔直。12、以:用。

13、置:安放。14、于:在。

15、践:践踏。16、亦:也。

17、欲:想要。18、为:做。

19、异:不同。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吹嘘能治驼背,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铁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笔直了。”

有个人相信了他的话,就让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践踏它。

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活!”现在官府当官的,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呢?2、张佐治遇蛙原文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

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

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购以放生。

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斤,遂被害。

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

一讯即吐实,罪,所夺之金归商。注释1、金华:古地名,今浙江金华市。

2、郡守:郡的长官。3、挈:提。

4、从:跟随。5、斤:斧头。

6、导:引路。7、并:同时。

8、清渊:深水。9、市:到市场上去。

10、汤:热水。11、适:去到。

12、前导:在前面开路。13、焉:在那里。

14、未几:不久。15从之:跟随。

16、哀之:感到哀伤。17、异之:感到奇怪。

译文金华县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许多青蛙在道路旁鸣叫,而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有冤要说似的。张佐治觉得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又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

一直走到了一田边,只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张佐治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

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便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向集市路上遇见两个人的肩上背着箩筐,筐中有青蛙,都在哀鸣着。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

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个放生池。

’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

我的仆人在我后面不远,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把他们杀了,抢走了所有银两。”张佐治听后立刻回县里,逮捕那的两人。

不久,便人赃俱获。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判他们罪,并将他们抢夺的钱财归还给商人。

3、义士赵良原文赵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

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 *** 也,痛不欲生。

义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径自诣(yì)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 *** 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jǐng)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注释1、垢:脏。2、询:问。

3、索:寻找。4、眈眈:瞪着眼。

5、仆:跌倒。6、疾:痛恨。

7、燕人:河北一带的人。8、 *** :欺侮与侮辱。

9、儆:警告。译文赵良,是河北一带的人。

漂泊在江湖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头垢面 ,看起来非常悲伤。

赵良问她怎么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痛不欲生。赵良怒不可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寻找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侮辱没有过错。

3. 古代字数较少的“赋”

以下这首张衡的《归田赋》是大赋转向小赋的标志性作品。

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4. 求一篇少一点的古文

唉,字少好对付,要什么类型的呢?

我最喜欢聊斋了,我选一篇吧。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而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表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5. 求10篇较短的文言文及解释、、

1.孔门师徒各言志 原文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希望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袍,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过得安逸,让所有朋友信任,使年轻的人怀念。”2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文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4.班超投笔从戎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5.宗悫乘风破浪 原文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⑹。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⑺贼,贼十余人皆披散⑵,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⑻以文义为业,炳素[10]高洁,诸子群从⑶皆好学,而悫独任气⑷好武,故不为乡曲⑸所称。译文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故而默默无闻。

6.祖逖闻鸡起舞 原文初,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

6. 求关于人物的文言文,字数越少越好,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并请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如果你认为正文与标题不般配,那么你准备拟什么题目呢?2。

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中“引”是“拉”的意思,该“友人”有涉嫌打人之嫌,难怪元方赶快“入门不顾”,结合全文,你能猜想“父友”该时该地的想法吗?3。 陈元方能以礼说服“父友”,并能指出他不知礼的实质性错误,可称得上知礼;可在“父友”“惭,下车引之”要向元方致歉时,元方竟“入门不顾”。

对此,你认为“父友”做得对,还是元方做得对?请选择一种观点,并简要为你的观点辩护几句。4。

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5。“陈太丘失信、友人失礼、元方失礼”,有人说本文中全写了几个丧失礼义之人,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6。“父友”是先怒后礼而元方先礼后怒,两者都有“怒意”,其“怒意”相同吗?7。

元方持的“礼”与“父友”持的“礼”是否相同?8。“父友”的发怒是何声色?元方的发怒又是何声色呢?9。

如果“父友”不“对子骂父”说什么“非人哉”而只是一般的责怪陈太丘,那么你认为“父友”的做法是否就恰当了呢?10。 如果“父友”不骂陈元方的父亲“非人哉”,那么陈元方可能会怎么做呢?请你猜想两个以上结局。

11。本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参考答案:1。

“陈元方斥‘父友’”或“陈元方护礼”。 2。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竟那么知礼,“父友”自愧不如,想拉元方过来向他认错且夸赞他。绝对不是想要打元方。

3。a、“父友”做得对。

因为他虽然先前是责怪错了,然而谁能保准不出错,他可贵在知错即能在晚辈面前表示改正,委实不简单。 b、元方讲礼做得不尽完美,按如今中小学生守则去衡量欠妥当,但我们还是要说这可以原谅。

因为陈元方毕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他的思想认识要逐步修养才能完善,他还是个未曾很好发展的人。答a或b均可。

4。a、体现小孩子玩耍天性。

b、那么小的孩子竟那么知礼是聪明。 c、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护礼而失礼作了“他还小”的隐性说明。

d、与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相照应。5。

陈太丘过了约会时间才离开,可谓守信。友人错怪以后能屈己准备认错也可算是知礼。

元方以礼斥“父友”也是知礼,虽然他还有不知礼之处,但他毕竟是个发展中的人。 6。

“父友”之怒是失之偏颇的勃然大怒。元方的发怒是年幼不尽知礼的发怒。

7。元方持的是晓事明礼;“父友”持的是知错改过之礼。

两者都是正礼。8。

“父友”的发怒是勃然大怒,声震瓦舍。 元方的发怒是泄怒,理智、冷静。

9。还是不恰当。

因为只是语气上、态度上让人感觉稍微好受一点点,但无礼的本质是相同的。10。

a、还像文中结局句。因为“父友”自己失信,对子怪父失礼,陈元方必然奋起还击。

b、末句则可拟为“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乃去。

君即行尚能赶上。不然,等家君归,君乃往问违约缘由,可乎?’”因为陈元方虽然聪明,可没有被强烈 *** ,就可能会只作一般的解释性说明。

11。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

四字成语不顾什么

1. 什么然不顾四字成语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掉臂不顾

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堕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顾前不顾后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顾头不顾尾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悍然不顾

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不顾大局

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不顾前后

比喻毫无顾忌。

不顾活

顾:顾念,考虑。连生也不考虑了。形容拼命蛮干,不顾一切。

不顾一切

什么都不顾。

奋不顾命

犹奋不顾身。

奋身不顾

犹奋不顾身。

忿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同“奋不顾身”。

愤不顾身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临危不顾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破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2. 什么然不顾四字词语

悍然不顾 [hàn rán bù g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贬义

出 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身、破人家;悍然不顾。”

例 句

1. 听说自己的父亲连连遭人奚落,他操起门后的闩门桩,气急败坏地向人群冲去,~。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不顾一切

反义词

顾虑重重

3. 形容什么也不顾,一个劲往前走的四字成语,要贬义词

横行无忌 héng xíng wú jì

解释: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举例造句: 他倚了夫家之势,又会谄媚太后,得其欢心,因便骄奢*佚,与太平公主一样横行无忌。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五回?

拼音代码: hxwj

近义词: 为所欲为、蛮横无理、为非作歹

反义词: 奉公守法、安分守己

歇后语: 小卒子过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坏人

英文: run amuck

出师表注音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注音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出师表注音原文

出(chū)师(shī)表(biǎo)

先(xiān)帝(dì)创(chuànɡ)业(yè)未(wèi)半(bàn)而(ér)中(zhōnɡ)道(dào)崩(bēnɡ)殂(cú),今(jīn)天(tiān)下(xià)三(sān)分(fēn),益(yì)州(zhōu)疲(pí)弊(bì),此(cǐ)诚(chénɡ)危(wēi)急(jí)存(cún)亡(wánɡ)之(zhī)秋(qiū)也(yě)。然(rán)侍(shì)卫(wèi)之(zhī)臣(chén)不(bú)懈(xiè)于(yú)内(nèi),忠(zhōnɡ)志(zhì)之(zhī)士(shì)忘(wànɡ)身(shēn)于(yú)外(wài)者(zhě),盖(ɡài)追(zhuī)先(xiān)帝(dì)之(zhī)殊(shū)遇(yù),欲(yù)报(bào)之(zhī)于(yú)陛(bì)下(xià)也(yě)。诚(chénɡ)宜(yí)开(kāi)张(zhānɡ)圣(shènɡ)听(tīnɡ),以(yǐ)光(ɡuānɡ)先(xiān)帝(dì)遗(yí)德(dé),恢(huī)弘(hónɡ)志(zhì)士(shì)之(zhī)气(qì),不(bù)宜(yí)妄(wànɡ)自(zì)菲(fěi)薄(bó),引(yǐn)喻(yù)失(shī)义(yì),以(yǐ)塞(sài)忠(zhōnɡ)谏(jiàn)之(zhī)路(lù)也(yě)。

宫(ɡōnɡ)中(zhōnɡ)府(fǔ)中(zhōnɡ),俱(jù)为(wéi)一(yì)体(tǐ),陟(zhì)罚(fá)臧(zānɡ)否(pǐ),不(bù)宜(yí)异(yì)同(tónɡ)。若(ruò)有(yǒu)作(zuò)奸(jiān)犯(fàn)科(kē)及(jí)为(wéi)忠(zhōnɡ)善(shàn)者(zhě),宜(yí)付(fù)有(yǒu)司(sī)论(lùn)其(qí)刑(xínɡ)赏(shǎnɡ),以(yǐ)昭(zhāo)陛(bì)下(xià)平(pínɡ)明(mínɡ)之(zhī)理(lǐ),不(bù)宜(yí)偏(piān)私(sī),使(shǐ)内(nèi)外(wài)异(yì)法(fǎ)也(yě)。

侍(shì)中(zhōnɡ)、侍(shì)郎(lánɡ)郭(ɡuō)攸(yōu)之(zhī)、费(fèi)祎、董(dǒnɡ)允(yǔn)等(děnɡ),此(cǐ)皆(jiē)良(liánɡ)实(shí),志(zhì)虑(lǜ)忠(zhōnɡ)纯(chún),是(shì)以(yǐ)先(xiān)帝(dì)简(jiǎn)拔(bá)以(yǐ)遗(yí)陛(bì)下(xià)。愚(yú)以(yǐ)为(wéi)宫(ɡōnɡ)中(zhōnɡ)之(zhī)事(shì),事(shì)无(wú)大(dà)小(xiǎo),悉(xī)以(yǐ)咨(zī)之(zhī),然(rán)后(hòu)施(shī)行(xínɡ),必(bì)能(nénɡ)裨(bì)补(bǔ)阙(quē)漏(lòu),有(yǒu)所(suǒ)广(ɡuǎnɡ)益(yì)。

将(jiānɡ)军(jūn)向(xiànɡ)宠(chǒnɡ),性(xìnɡ)行(xínɡ)淑(shū)均(jūn),晓(xiǎo)畅(chànɡ)军(jūn)事(shì),试(shì)用(yònɡ)于(yú)昔(xī)日(rì),先(xiān)帝(dì)称(chēnɡ)之(zhī)曰(yuē)能(nénɡ),是(shì)以(yǐ)众(zhònɡ)议(yì)举(jǔ)宠(chǒnɡ)为(wéi)督(dū)。愚(yú)以(yǐ)为(wéi)营(yínɡ)中(zhōnɡ)之(zhī)事(shì),悉(xī)以(yǐ)咨(zī)之(zhī),必(bì)能(nénɡ)使(shǐ)行(xínɡ)阵(zhèn)和(hé)睦(mù),优(yōu)劣(liè)得(dé)所(suǒ)。

亲(qīn)贤(xián)臣(chén),远(yuǎn)小(xiǎo)人(rén),此(cǐ)先(xiān)汉(hàn)所(suǒ)以(yǐ)兴(xīnɡ)隆(lónɡ)也(yě);亲(qīn)小(xiǎo)人(rén),远(yuǎn)贤(xián)臣(chén),此(cǐ)后(hòu)汉(hàn)所(suǒ)以(yǐ)倾(qīnɡ)颓(tuí)也(yě)。先(xiān)帝(dì)在(zài)时(shí),每(měi)与(yǔ)臣(chén)论(lùn)此(cǐ)事(shì),未(wèi)尝(chánɡ)不(bù)叹(tàn)息(xī)痛(tònɡ)恨(hèn)于(yú)桓(huán)、灵(línɡ)也(yě)。侍(shì)中(zhōnɡ)、尚(shànɡ)书(shū)、长(zhǎnɡ)史(shǐ)、参(cān)军(jūn),此(cǐ)悉(xī)贞(zhēn)良(liánɡ)(sǐ)节(jié)之(zhī)臣(chén),愿(yuàn)陛(bì)下(xià)亲(qīn)之(zhī)信(xìn)之(zhī),则(zé)汉(hàn)室(shì)之(zhī)隆(lónɡ),可(kě)计(jì)日(rì)而(ér)待(dài)也(yě)。

臣(chén)本(běn)布(bù)衣(yī),躬(ɡōnɡ)耕(ɡēnɡ)于(yú)南(nán)阳(yánɡ),苟(ɡǒu)全(quán)性(xìnɡ)命(mìnɡ)于(yú)乱(luàn)世(shì),不(bù)求(qiú)闻(wén)达(dá)于(yú)诸(zhū)侯(hóu)。先(xiān)帝(dì)不(bù)以(yǐ)臣(chén)卑(bēi)鄙(bǐ),猥(wěi)自(zì)枉(wǎnɡ)屈(qū),三(sān)顾(ɡù)臣(chén)于(yú)草(cǎo)庐(lú)之(zhī)中(zhōnɡ),咨(zī)臣(chén)以(yǐ)当(dānɡ)世(shì)之(zhī)事(shì),由(yóu)是(shì)感(ɡǎn)激(jī),遂(suí)许(xǔ)先(xiān)帝(dì)以(yǐ)驱(qū)驰(chí)。后(hòu)值(zhí)倾(qīnɡ)覆(fù),受(shòu)任(rèn)于(yú)败(bài)军(jūn)之(zhī)际(jì),奉(fènɡ)命(mìnɡ)于(yú)危(wēi)难(nàn)之(zhī)间(jiān),尔(ěr)来(lái)二(èr)十(shí)有(yǒu)一(yì)年(nián)矣(yǐ)!?

先(xiān)帝(dì)知(zhī)臣(chén)谨(jǐn)慎(shèn),故(ɡù)临(lín)崩(bēnɡ)寄(jì)臣(chén)以(yǐ)大(dà)事(shì)也(yě)。受(shòu)命(mìnɡ)以(yǐ)来(lái),夙(sù)夜(yè)忧(yōu)叹(tàn),恐(kǒnɡ)托(tuō)付(fù)不(bù)效(xiào),以(yǐ)伤(shānɡ)先(xiān)帝(dì)之(zhī)明(mínɡ),故(ɡù)五(wǔ)月(yuè)渡(dù)泸(lú),深(shēn)入(rù)不(bù)毛(máo)。今(jīn)南(nán)方(fānɡ)已(yǐ)定(dìnɡ),兵(bīnɡ)甲(jiǎ)已(yǐ)足(zú),当(dānɡ)奖(jiǎnɡ)率(lǜ)三(sān)军(jūn),北(běi)定(dìnɡ)中(zhōnɡ)原(yuán),庶(shù)竭(jié)驽(nú)钝(dùn),攘(rǎnɡ)除(chú)奸(jiān)凶(xiōnɡ),兴(xīnɡ)复(fù)汉(hàn)室(shì),还(hái)于(yú)旧(jiù)都(dōu)。此(cǐ)臣(chén)所(suǒ)以(yǐ)报(bào)先(xiān)帝(dì)而(ér)忠(zhōnɡ)陛(bì)下(xià)之(zhī)职(zhí)分(fēn)也(yě)。至(zhì)于(yú)斟(zhēn)酌(zhuó)损(sǔn)益(yì),进(jìn)尽(jìn)忠(zhōnɡ)言(yán),则(zé)攸(yōu)之(zhī)、祎、允(yǔn)之(zhī)任(rèn)也(yě)。

愿(yuàn)陛(bì)下(xià)托(tuō)臣(chén)以(yǐ)讨(tǎo)贼(zéi)兴(xīnɡ)复(fù)之(zhī)效(xiào),不(bù)效(xiào),则(zé)治(zhì)臣(chén)之(zhī)罪(zuì),以(yǐ)告(ɡào)先(xiān)帝(dì)之(zhī)灵(línɡ)。若(ruò)无(wú)兴(xīnɡ)德(dé)之(zhī)言(yán),则(zé)责(zé)攸(yōu)之(zhī)、祎、允(yǔn)等(děnɡ)之(zhī)慢(màn),以(yǐ)彰(zhānɡ)其(qí)咎(jiù)。陛(bì)下(xià)亦(yì)宜(yí)自(zì)谋(móu),以(yǐ)咨(zī)诹(zōu)善(shàn)道(dào),察(chá)纳(nà)雅(yǎ)言(yán),深(shēn)追(zhuī)先(xiān)帝(dì)遗(yí)诏(zhào)。臣(chén)不(bú)胜(shènɡ)受(shòu)恩(ēn)感(ɡǎn)激(jī)!

今(jīn)当(dānɡ)远(yuǎn)离(lí),临(lín)表(biǎo)涕(tì)零(línɡ),不(bù)知(zhī)所(suǒ)云(yún)。

二、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