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无尾的故事-无头无尾是个成语吗
1.以历史,时间为本体,写一句话,例如:历史是张纸,时间是只笔。
2.莫里斯·皮亚拉的人物生平
3.上古遗址挖出的坩埚证实了神话中的什么事情?
4.《聊斋志异》里哪个故事最吓人?
以历史,时间为本体,写一句话,例如:历史是张纸,时间是只笔。
历史是无头无尾的故事,时间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
历史是时间的记载,时间是历史的铭刻。
历史是春天里偶尔才会被人注意的草芽,时间是冬天里会被人感叹的融雪。
历史是风带来的消息,时间是雨带走的气息。
历史是深刻的,时间是假设的。
历史是不经意间天地遗留的一点尘埃,时间是无所谓的宇宙开的一个玩笑。
历史是兵戈铁马中不断前行的马车,时间是斜风细雨里小巷执伞的姑娘。
历史是时间带来的回忆,时间是历史存在的象征。
历史是我走过的足迹,时间是我正经历的现在。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时间是永不停留的。
历史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时间是我们前进的障碍。
历史是一场游戏,时间是游戏的始终。
历史是惆怅的,时间是悲伤的;历史是华丽的,时间是开心的。
历史带给时间伤痕,时间留下历史血迹。
历史是历史之所以历史,时间是时间想当然时间。
莫里斯·皮亚拉的人物生平
皮亚拉自幼喜爱画画,1944年,他考入大学学习建筑,以为可以借此继续绘画,但他的绘画天才遭到老师的否定,这对皮亚拉的打击很大。在毕业后一段时间,皮亚拉渡过了非常艰苦、窘迫的时期。为了谋生,他做过探视医生,给洗发水做过代理商。他钟爱绘画,但他的作品不被人们承认。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皮亚拉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1943年,少年皮亚拉在教区合唱团结识了米舍利娜(Micheline),两个人都是合唱团成员。1949年,皮亚拉与米舍利娜结婚,米舍利娜陪伴着皮亚拉渡过了这段最艰苦的岁月。
在这个时期,皮亚拉迷上了**,他跟新浪潮一代的许多导演一样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拍**完全源自对**的爱。1951年,他用自己积攒的钱买了一架摄像机,开始尝试业余纪录片拍摄。此时的皮亚拉被早期**深深地吸引了,尤其是卢米埃尔那些记录20世纪初人们生活、工作的纪录片。在这个时期,皮亚拉先后拍摄了生活纪录片《去东贝的伊莎贝拉们》(Isabelles aux Dombes,1951),滑稽纪录片《可笑的表情》(Drôles de bobines,1957)和家庭纪录片《家庭阴影》(L’Ombre famillière,1958)等。跟基耶洛夫斯基相似,纪录片的拍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皮亚拉的**观。1955年到1956年间,皮亚拉曾尝试当一名戏剧演员,虽然他接触到了米歇尔·维托尔(Michel Vitold)、于戈·贝蒂(Ugo Betti)等知名演员和编剧,但皮亚拉的表演和写作都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
1954年,皮亚拉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结识了克洛德·贝里(Claude Berri),两个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好朋友。这是皮亚拉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一场友谊,两个法国新**史上重要人物的命运被改变了。皮亚拉成了贝里家的常客,贝里的家人把皮亚拉看成自己的家人。皮亚拉对家庭关系的思考以及后来**中的故事和角色都来自与克罗德·贝里家族交往的经历,贝里的父亲从事皮货生意,这不得不令人想起《为了我们的爱》中那个皮货商父亲的角色。贝里的姐夫和妹妹后来都成为皮亚拉最忠实的合作者。
两个同样热爱**的人脑子里充满了幻想,他们彼此鼓励并决定合拍那种“自由、轻松、日常、直接”的**。1962年,他们把这个愿望实现了,两个人合作(皮亚拉导演、贝里编剧并主演)拍摄了第一部剧情片《雅尼娜》(Janine,1962)。在这部短片中,贝里当时的女朋友埃弗利娜·凯尔(Evelyne Ker)也扮演了角色。尽管后来与贝里分手,埃弗利娜并没有中断与皮亚拉的合作,在《为了我们的爱》中,她成功扮演那个濒临崩溃的的妈妈。
时间不长,克洛德·贝里就比皮亚拉早一步进入了职业**生涯。1963年开始,贝里获得了一些片约,在夏布洛尔(Claude Chabrol)、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 Georges Clouzot)的**中饰演一些角色,并于1966年与米歇尔·西蒙(Michel Simon)联合指导了第一部剧情长片《老人和孩子》(Le Vieil Homme et l’enfant,1966)。此时的皮亚拉则获得了土耳其政府资助的拍摄项目,拍摄一些反应土耳其人日常生活的纪录片(1963-1965)。在拍这些纪录片时,皮亚拉开始思考生活、真实与**之间的关系,并正式用摄影机像他崇拜的卢米埃尔致敬。这些早期的纪录片捕捉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瞬间,他们的快乐、失落和痛苦。
1960年,皮亚拉离开米舍利娜,与科莱特(Colette)在一起。科莱特是继米舍利娜之后对皮亚拉最重要的女人。两个人一起渡过了分分合合的 6年时光,这也是皮亚拉**走向成熟的6年。在这个时期,皮亚拉拍摄了短片《真爱存在》(L’Amour existe,1961)并在威尼斯**节获得了最佳短片奖。当他在土耳其拍纪录片时,科莱特一直陪着他并且负责录音工作。两个人彼此相爱,但最终科莱特拒绝了皮亚拉的求婚,嫁给了一个商人,这使皮亚拉一度陷入无尽的痛苦。然而正是这种痛苦让皮亚拉写出了缠绵伤感的自传体小说《我们不能白头偕老》,更让他拍出了同名影片《我们不能白头偕老》(Nous ne vieillirons pas ensemble,1972)。
这部**是皮亚拉**上中最具个人色彩的一部。如果不了解皮亚拉这段爱情经历,很难深入理解影片的人物和叙事。剧中的主人公让(Jean)和卡特琳娜(Catherine)就是现实中的皮亚拉与科莱特,让的妻子弗朗索瓦丝(Francoise)就是米舍利娜。影片中卡特琳娜陪着让在土耳其拍纪录片并负责录音,弗朗索瓦丝在让痛苦的时候陪伴他,这些事实都来自皮亚拉、科莱特与米舍利娜之间的真实经历。米舍利娜和科莱特这两个女人一直鼓励和支持默默无名的皮亚拉,并在他的**生涯中一直支持他,直到成名。
《我们不能白头偕老》结尾时,卡特琳娜一个人在海水中游泳的镜头,就是皮亚拉第一次认识科莱特的地方——威尼斯丽都岛。晃动的海水,清冷的色调,在这个感伤而优美的结尾段落里,皮亚拉一个字也没有说,实际上这是皮亚拉对科莱特“最难忘的回忆”。皮亚拉想说的话都写在那部小说结尾处:“我整个人浸没在黑暗中。我辗转反侧,无法像往日那样入眠。所有的一切都变成另一番景象。我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将柯莱特从记忆中抹去,但我深知,真爱永在却可遇而不可求……”[7]除此之外,为了纪念这段爱情,皮亚拉还将他后来创建的独立**公司命名为“丽都”(Films Lido),以纪念这段经历。在成为一个坚定的美学实践者之前,皮亚拉首先是一个敏感、有亲合力和情感丰富的人。
1966年,皮亚拉结束了在土耳其的拍摄,与科莱特分手,一个人回到马赛,参与法国电视台的“法兰西日志”(Les Chroniques de France)系列纪录片的拍摄。这些拍摄为他将来的**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很多影片外景都来自这个时期的纪录片。尤其是为了拍摄梵高的纪录片,皮亚拉来到了梵高临前生活的小镇Auvers-sur-Oise,拍摄梵高最后生活、绘画的地方,这次经历给他理解梵高奠定了基础。皮亚拉以画家的视角在梵高曾停留、生活和绘画的地方感受和呼吸到梵高的神态和样子,这对他“捕捉真实的梵高瞬间”、以绘画创作的方式构思影片《梵高》(Van Gogh,1991)提供了最初的灵感。
1968年春天,法国20世纪最风云动荡的春天,莫里斯·皮亚拉拍摄了他的长片处女作《裸露的童年》(L’Enfance nue,1968)。该片源于皮亚拉给法国社会援助部门拍摄的一个儿童纪录片。克洛德·贝里的妹妹阿莱特·朗曼(Arlette Langmann)读了剧本后,支持皮亚拉把它拍成剧情长片。贝里也支持他并把剧本给特吕弗看,特吕弗当时也听说了这个跟自己经历相似但比自己年长的导演,看过剧本非常喜欢并决定支持皮亚拉。于是,贝里和特吕弗联合制片、阿莱特撰写脚本和剪辑,皮亚拉开始了他“采集美学”**实践。拍第一部**时,皮亚拉已43岁。
《裸露的童年》促成了皮亚拉与阿莱特的合作,当时她只有20岁。她一直给皮亚拉做剧本和剪辑工作,成为“皮亚拉部落”第一个忠实伙伴。在 35年的**生涯中,皮亚拉相继指导过伊莎贝拉·于贝尔(Isabelle Huppert)(《露露》1980)和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女警察》,1985)等法国新演员,也是他在1983年发现了桑德琳娜·鲍奈尔(Sandrine Bonnaire)这个出色的演员并让她走进了**界。曾与皮亚拉合作过两个重要男演员是西里尔·科拉尔(Cyril Collard)和杰拉尔·德帕迪约(Gerard Depardieu)。英年早逝的西里尔·科拉尔是全才,小说、音乐、摄影、表演和导演,在拍摄《为了我们的爱》时被皮亚拉发现。但科拉尔的命运应验了影片中皮亚拉送给这一代人富有启示色彩的那句台词:“你们就是悲哀!”科拉尔为放肆的私生活付出了代价,在1992年自导自演了自传体**《狂野之夜》(Les Nuits fauves,1992)之后于艾滋病,成为法国**界最悲哀、也最有警世意义的传奇。而德帕迪约是皮亚拉最喜欢的男演员,他主演过4部皮亚拉**,包括获得金棕榈的《在撒旦的阳光下》。皮亚拉临终前,是德帕迪约陪在他的身边,德帕迪约跟皮亚拉聊到了他跟儿子吉尧姆(Guillaume Depardieu)之间的矛盾,皮亚拉听他讲完后只说了一句话:“你不应该那样对待孩子!”这是皮亚拉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皮亚拉的个性,他生前曾在法国**界数敌无数,包括与克洛德·贝里的绝裂,但在生活中和**里,皮亚拉对新一代**人却仁慈得像个父亲,而他的**无可争议地成为这代人最珍贵的遗产。
在传统**观念上看,《我们不能白头偕老》是一部“无头无尾”的爱情故事,影片没有交代让和卡特琳娜的前史,也没有明确的结局,仅仅是在他们之间发生过的一些“片段”,这些片段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甚至在叙事上没有前后承接关系。两个人刚刚吵架,分手,下一个段落又合好如初。如果以好莱坞经典剧情片的画面分析,我们会在皮亚拉**中找出有许多“无效画面”,甚至在符号学的“意义聚合体”(le paradigme)上找不到被提供的集合,看上去像一个导演拍摄的源初样片(没有经过剪辑的)。因此,泰松才认为皮亚拉与新浪潮那种追求“个人化的写实叙事”有区别(尤其是特吕弗、夏布洛尔和侯麦)。皮亚拉以拒绝叙事的个人化、拒绝画面语言的个人化来建立他的“个人化风格”,这就是丰塔内尔所说的 “不可控的形式”。
皮亚拉性格暴躁,喜怒无常。为了捍卫自己的**观,他养成了了许多固执、甚至不可理解的习惯。对于皮亚拉来说,捍卫这些规则就等于捍卫**,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他从不让步,皮亚拉将这比喻成“卡住生活的喉咙”,他也因此树敌无数。这是个无法让人理解的人。
皮亚拉始终要求实景拍摄,而且百分之百的实景,即小说或剧本中故事发生的真实地点、季节和当天的时间。拍摄《我们不能白头偕老》时,他一定要带剧组到他与科莱特去过的那些地方拍摄,那些街道、酒吧和公园,包括旅店的具体房间,他甚至在米舍利娜家里拍摄了曾在那里发生的几场戏,这些条件无疑是非常苛刻的。皮亚拉不用“非生活光源”,如果没有光,演员就在全黑的背景里表演(《撒旦的阳光下》中多尼桑与撒旦见面的那场戏是个例外),从不给画面加色,从不用剪辑手段改变时间顺序(比如不用闪回),很少用配乐,除了生活中真实的音乐外很少出现配乐(一般在开始和结尾时配乐,《为了我们的爱》中间出现一小段配乐)。
对于这些拍摄方式,皮亚拉有自己的解释:拍摄本身就是体验和建立真实的过程,拍摄的瞬间即包含着现实中那些不可控的偶然因素,“一部影片的拍摄就是我们尝试攫取现实的瞬间。在拍摄的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些事情,否则这部**就是失败的。”
这导致每次拍摄都像一场战斗。制片、编剧、演员,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皮亚拉的敌人,丰塔内尔说,“皮亚拉没有经历过一次平静而顺利的拍摄” ,人们根本不能理解他。在拍摄《我们不能白头偕老》时,男主演让·亚纳(Jean Yanne)不同意皮亚拉对让这个角色的处理,他不愿意扮演一个懦弱、时而凶悍和自私的角色,而拒绝在镜头前演流泪的戏。影片拍摄三周,制片人和演员就联合在一起针对皮亚拉,甚至动了换导演的念头。在拍摄《为了我们的爱》时,桑德琳娜·鲍奈尔(饰演女儿苏珊)和艾弗利娜·凯尔(饰演母亲贝蒂)之间发生了摩擦,而皮亚拉偏袒年轻的桑德琳娜,这导致在拍其中一个母女争吵的戏时,凯尔突然煽了桑德琳娜一个耳光,这在剧本中是没有的,凯尔成了这段戏的临时导演,然后她栽倒在床上哭泣。皮亚拉没有叫停,而是让这一幕继续演完。凯尔要求退出拍摄,最后还是被皮亚拉挽留了。可是由于对皮亚拉不满,凯尔又在皮亚拉临时加入的家庭宴会那场戏上煽了皮亚拉(饰演爸爸罗热)一个耳光。
皮亚拉就这样在拍摄的过程中攫取了许多“瞬间”,这来自于无数的争吵、误解和敌视,而恰恰这些瞬间成为皮亚拉**中最珍贵的东西。让·亚纳在拍摄时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竟会因这样一个让他反感的角色而获得1972年戛纳**节最佳男演员奖。《为了我们的爱》中,凯尔与桑德琳娜争吵和皮亚拉最后出现在宴会上的两场戏都成为公认的经典段落。
皮亚拉,一个**人,在坚持自己的美学与个性的同时,从不放弃对“现实”投入关怀、同情,他是个顽固的、易怒的和不妥协的导演,也是一个宽仁的、坦诚的独白者,这就是他“从起初就存在的灾难”。
临终时,皮亚拉有好多计划没有实现,他成名晚却结束的早,是“没有童年和晚年的导演”。时代在渐渐消化皮亚拉的遗产,在他生命的最后瞬间,他已不能写字,不能说话,许多曾与皮亚拉结怨的人前来探望他,对他说着冰释前嫌的话。即便如此,这些人中也没有皮亚拉自认“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克洛德·贝里。皮亚拉后,法国**界对他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得以更多地了解这个孑孑独行的导演。
上古遗址挖出的坩埚证实了神话中的什么事情?
作为中国上古神话,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一样,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中国人的三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一回就引用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然而,女娲补天究竟是真实故事,还是虚构传说?令人震惊的是,辽宁一座上古遗址,挖出了1500个炼铜坩埚,发现女娲炼五色石的场地,证实了这一千古传说,女娲补天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过!
东汉之前,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是两个独立的传说,东汉王充在《论衡·谈天篇》中,将女娲补天的原因解释为共工怒触不周山。因此,共工怒触不周山,并非女娲补天的背景原因。
那么,女娲补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淮南子·览冥训》的解释是“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列子·汤问》中的解释是“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但不管如何,女娲补天是为了救世,有大功于国家。
既然如此,史料中的女娲如何补天的呢?古代奇书《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等都有记载,在描述女娲补天时,各种文献记载尽管有一些差别,但都提及了两点,即: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艺术源于生活,神话传说也有真实原型,因此想要确定女娲补天的真实性,那么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的这两点!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还真发现了这两点,至少也算高度相似。
1981年,在辽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地区,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上古遗址(后命名为“牛河梁遗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经过挖掘,考古专家有了很多惊人的发现,其中在一座金字塔上,考古专家发现了1500个炼铜坩埚,展现了5000年前女娲炼五色石的场景。
在牛河梁遗址中,有一座金字塔式巨型建筑遗址,整个建筑土石结构,中央部分为夯土土丘,土丘外围包砌石,中央土丘直径40米高16米。在土丘四周,分布了30多座石冢群址。由于整体观察,这就犹如埃及金字塔,所以就被专家称之为牛梁河遗址金字塔。
在这座金字塔的平台上面,考古专家有了令人不解的重大发现:1500个炼红铜的坩埚,每一个坩埚约有1尺多高,锅口约有30厘米。为何在这么高的地方炼铜,而且为何在牛梁河遗址中炼铜(附近没有铜矿)?按照正常理解,如此大规模炼铜,那么应该在铜矿附近设立基地,而且怎么也不应该在如此高的地方炼铜,这对运输极为不利,牛梁河先民为何如此不智?
其实,单看这1500个炼铜坩埚的诡异场景,很难将之与女娲炼五色石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研究牛梁河遗址其他遗迹,比如以下两件文物,那么就能让人看到真相了。
在对30多座石冢群址挖掘时,考古专家挖出了一件玉龟,但这些玉龟极为奇特,因为“无头无尾无足”(见上图),与文献中女娲补天的“断鼇足以立四极”极为相似。为何牛梁河遗址中会有这样的玉龟?
在牛梁河遗址女神庙中,专家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找到了一件陶土制成的女神像。然而,研究确认女神像“上臂塑件空腔内带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专家推测有可能是人骨”,即陶土混合了人骨,最终制成陶像。这和传说中的女娲“抟(tuán)黄土做人”有何关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物不语,已揭真相。“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和女神像的出现,尽管没有100%的说明与女娲的关系,但结合1500个坩埚极为奇怪的炼铜(所谓“炼五色石”,其实就是冶炼金属),不难证实这就是女娲补天的场景。
尤为奇怪的是,在牛梁河与周边遗址中,都没有发现什么铜块,那么1500坩埚炼制的红铜去哪了?答案很简单,就是用于“补天”了!
当然,所谓女娲补天,不是真的补天,而可能是一种宗教活动,祈祷苍天不再降下灾难,或其他意义上的补天。但从牛梁河遗址来看,女娲补天这一举动的确并非虚构,只是有没有补天成功,这就另说了。因此,牛梁河遗址其实也是女娲补天的遗址!
值得一提的是,天文学家提供了一条消息,可能佐证了女娲补天的真实性,即在5000多年前,有一颗彗星闯入地球,最后在山西北部上空爆炸,对北方大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专家认为这一破坏力犹如“天柱折,地维缺”。或许正因这一天灾,所以女娲做法祈祷或开始补天,由此留下女娲补天的千古传说。
《聊斋志异》里哪个故事最吓人?
个人最喜欢的是《画皮》尤其是当年的画中仙简直惊艳到我,特别是最后那一声惨叫,久久不能忘怀。里边的故事告诉我们了最黑暗的一面,利益至上。
当然这里我在介绍一下其他网友的看法:我觉得《喷水》是聊斋恐怖之最,原因有二,其一是这个故事无头无尾,不见寄托,不见因果,不符合蒲公作文的特点。章培恒先生把这篇和《尸变》一起归类为“完全是宣扬迷信思想,别无其他含义”(《新序》),我其实并不太信服这一说法,不过相比一些“用借宿被鬼袭击指代外族入侵创伤”的脑洞,我们还是暂且听章先生的吧( ? ▽ ` )童年的我想象力无穷,从一句“所僦第甚荒落”想去,配合“掘深三尺余,渐暴白发。又掘之,得一尸如所见状,面肥肿如生。”已经开始设想这老妪因了,看描述倒是蛮符合巨人观的一些特点,又与喷水相关,难道是被这里的前户主溺后新埋?留白绝对是恐怖作品的杀伤利器,反正使这篇一度成为了我童年的阴影。
(王生)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这篇里的人皮梗特别吓人,小时候麻麻吓唬我:“你要是再不听话,就会有妖怪来剥你的皮当衣服穿!” 吓得我赶紧提议:“那咱俩先对个暗号,这样万一有妖怪披我的皮来,你还可以跑掉”,整得娘亲不好意思训我了。啊!我曾经真是一个机智勇敢又充满了奉献精神的小朋友啊!另外还有一个地方恶心得毛骨悚然,就是王生的夫人为了救王生吃了一口仙人的浓痰( ̄ェ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据说这是为了突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忠贞以批判爱好女色的王生…卧了个大槽!批判王生所以陈氏要吃浓痰啊!真真是感动中国的逻辑。(作者:双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