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怪论的词语怪论的词语是什么

2.离奇古怪不合常理的词语有哪些?

3.《上李邕》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怪论的词语怪论的词语是什么

奇谈怪论-奇谈怪论和奇思怪想的区别

怪论的词语有:奇谈怪论。

怪论的词语有:奇谈怪论。2:拼音是、guàilùn。3:结构是、怪(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4:注音是、ㄍㄨㄞ_ㄌㄨㄣ_。

怪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奇怪的论调。

二、引证解释

⒈奇怪的论调。引宋苏辙《祭欧阳少师文》:“公为宗伯,思_正始,狂词怪论,见者投弃。”

三、网络解释

怪论怪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uaìlùn,是指奇怪的论调。

关于怪论的诗句

莫怪论兵少

关于怪论的成语

怪声怪气怪形怪状奇谈怪论怪模怪样论千论万怪里怪气

关于怪论的造句

1、在此之前,中国的一位还算客气的统治者曾经向一位基督教牧师吐露,如果这位传教士想在中国赢得信徒,最好免提他那些关于圣灵感孕和复活之类的奇谈怪论。

2、他喜欢标新立异,常发表些奇谈怪论引起大家注意。

3、没人理睬他的奇谈怪论。

4、你最好去调查一下,不要尽发些奇谈怪论。

5、经我们调查,你说的这些奇谈怪论,都不符合事实。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怪论的详细信息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的词语有哪些?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的词语有:怪诞不经、奇谈怪论、千奇百怪、怪诞诡奇、天方夜谭、诡谲怪诞。

怪诞不经解释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奇谈怪论解释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

千奇百怪解释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怪诞诡奇解释怪诞:荒唐,离奇;诡奇:诡诈,奇异。形容荒唐离奇的`事物。

天方夜谭解释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诡谲怪诞解释怪诞:奇异古怪。形容十分古怪离奇。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部分词语出处:

怪诞不经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听经猿记》∶“乌公以为诗虽奇妙,而怪诞不经,不许。”

奇谈怪论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毕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为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千奇百怪出处明·凌朦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竟不偿命,不到要偿命,者生者怨气冲天,纵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鉴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机会来了此公案。”

《上李邕》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上李邕》全文翻译: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上李邕》赏析: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全诗开篇激昂高调,前四句均以“大鹏”自比。“大鹏”这一意象经常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上李邕》原文:

《上李邕》

李白?〔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闻 一作:见)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词句注释:

上:呈上。李邕:唐代书法家、文学家,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人。

抟(tuán)摇:乘风。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却:激起。沧溟:大海。

恒:常常。殊调:特殊论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闻:一作“见”。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安旗《李白年谱》将此诗系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如元人萧士赟说:“此篇似非太白之作。”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表达主题:

《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名家点评:

朱谏《李诗辨疑》:按李邕于李白为先辈,邕有文名,时推重,自至京师,必与相见。自必不敢以敌体之礼自居,当从后进之列。今玩诗意,如语平交,且辞义浅薄而夸,又非所以谒大官见长者待师儒之礼也。白虽不羁,其赠崔侍御、韦秘书、张卫尉、孟浩然等作,辞皆谨重而无亵慢之意,次及徐安宜、卢主簿、王瑕丘、韦参军、何判官,虽有尊卑之殊,各尽欢洽之情,无有谩词,矧李邕乎?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这诗不妨作如是观,但解作是李白对李邕诉说衷肠、慨叹自己不为世俗大人先生所重,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