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突西子什么意思-唐突西子打一动物
1."刻"字和"耳"字两个字字义的演变过程,需要举例
2.汉字的演变,多举几个汉字的演变的过程!谢谢
3.出自于《史计》的成语
4.唐三彩的国语词典唐三彩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刻"字和"耳"字两个字字义的演变过程,需要举例
刻
拼音:kè, 部首:刂 笔划:8
部首笔划:2 汉字笔顺:41533422 五笔字型:ynt yntj
刻
kè
动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engrave〗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又
刻桓宫桷。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绘画;修饰〖draw;adorn〗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划,割〖cut〗。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严格要求〖rigorouslydemand〗。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限定〖restrict〗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伤害〖damage;prejudice〗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铭记〖engraveonone'smind〗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刻
kè
名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quarterofanhour〗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六点一刻
刻
kè
形
刻薄;苛刻〖unkind;sarcastic〗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急迫〖urgent;pressing〗。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刻苦〖assiduous〗。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刻板
kèbǎn
〖cutblockforprinting〗∶印刷用的雕刻底板
刻板印刷
〖mechanical;inflexible〗∶比喻处事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
刻本
kèběn
〖block-printededition〗刻版印刷的书籍版本
刻薄
kèbó
〖cutting;harsh;caustic;mean;acrimony〗∶待人处事挑剔、无情
那个人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刻薄话
〖makeaillegalcut;deductillegally〗∶克扣
实知留后,刻薄军士衣食,军士怨叛。——《旧唐书·李实传》
刻不容缓
kèbùrónghuǎn
〖allowofnodelay;brooknodelay;demandimmediateaction〗急迫之极,一刻不能迟缓
刻不容缓的任务
刻毒
kèdú
〖spiteful;venomous;malignant〗刻薄狠毒
老太太还有许多刻毒的话没说
对人刻毒
刻度
kèdù
〖graduation〗∶量具和仪表等上所刻或画的表示量值大小的记号和这些记号的总称
〖graduated〗∶有这些记号的
刻度瓶
刻骨
kègǔ
〖ingrained;deep-rooted;deep-seated〗形容永难忘记
刻骨仇恨
刻骨铭心
kègǔ-míngxīn
〖beengravedinthebonesandimprintedontheheart;rememberwithgratitudeconstantlyandforever〗指牢记心底
刻画
kèhuà
〖carvingandpainting〗∶雕刻和绘画
塔之基层四方各有一门,门楣原有刻画。——郭沫若《游西安》
〖depict;portray〗∶精细地描摹,塑造
刻画入微
刻画英雄人物形象
刻记
kèjì
〖engraveonone'smind;keepfirmlyinmind〗∶牢牢记住
刻记在心
〖engravedmark〗∶刻在器物上的标记
刻苦
kèkǔ
〖assiduous;hard-working;strenuous〗∶勤奋努力;不怕吃苦
刻苦学习
〖besimpleandfrugal〗〖生活〗∶俭省
生活刻苦
刻漏
kèlòu
〖waterclock〗漏壶,一种古代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一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从壶中水滴漏而显示箭上的度数而知其时刻
刻镂
kèlòu
〖carve〗∶雕刻
门窗刻镂精致
〖engraveonone'smind〗∶铭刻;铭记
那种情状,深深地刻镂在他的心头
刻期
kèqī
〖onasetdate〗克期,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刻丝
kèsī
〖silktapestrywithcutdesigns〗同“缂丝”。用彩色丝线织成图案的丝织品
刻线
kèxiàn
〖scribe〗用尖的器具(如划线器或圆规)在木头、金属或砖块上刻线条
刻写
kèxiě
〖cut〗∶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制板
一共刻写了十张蜡纸
〖express〗∶表示
那脸上,那眼神,分明刻写着焦急和痛苦
〖carveandwrite〗∶雕刻缮写
刻意
kèyì
〖controlone'sdesire〗∶克制欲望
刻意,则行不肆
〖sedulously;painstakingly;withintensiveattention〗∶用上全部心思
刻意求工
刻意求精
刻印
kèyìn
〖cutandmimeograph〗∶刻写和油印
刻印宣传品
〖have(wrinkles)〗∶有〖皱纹〗
脸上刻印着几道深深的皱纹
〖engraveonone'smind〗∶牢记
他的话深深刻印在人们的心头
〖engraveaseal〗∶雕刻印章
刻舟求剑
kèzhōu-qiújiàn
〖bestubbornlyunimaginativeasthemanwhomarkedtheboattofindhislostsword;takemeasureswithoutregardtochangesincircumstances〗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
刻字
kèzì
〖carve(或engrave)charactersonaseal〗用小刀在木、石等上雕刻出文字
刻字社
------------------------------------------------------------------------------------------------------
耳
拼音:ěr, 部首:耳 笔划:6
部首笔划:6 汉字笔顺:122111 五笔字型:bgh bghg
耳
ěr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senseof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耳状的东西〖anear-like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sprout(ofgrainonthe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耳
ěr
动
听到,听说〖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附耳而语〖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通“佴”。退后,居次〖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
ěr
语气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thatisall〗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即已,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
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耳巴
ěrba
[方言]
〖aslapontheface〗∶耳刮子
〖earflaps〗∶帽耳;耳扇
耳报神
ěrbàoshén
〖spy〗[方言]∶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遍地都是他的耳报神,他岂有不知之理。——《儿女英雄传》
耳背
ěrbèi
〖hardofhearing〗耳朵听力不大好。又说“耳闭”
耳边风
ěrbiānfēng
〖apuffofwindpassingtheear-unheededadvice〗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耳鬓厮磨
ěrbìn-sīmó
〖closeassociationduringchildhood〗两人的耳部与鬓角相磨,形容经常相处在一起,关系密切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我也不敢怠慢了你。——《红楼梦》
耳不离腮
ěrbùlísāi
〖intimate〗接近,亲密
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李文元《婚事》
耳沉
ěrchén
〖hardofhearing〗[方言]∶听力弱。也说“耳朵沉”
耳垂
ěrchuí
〖earlobe〗人或某些类人猿的耳廓的下垂部
耳戳
ěrchuō
〖bit〗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来识别牛)
耳聪
ěrcōng
〖havegoodauditorysensation〗听觉敏锐
耳聪目明
ěrcōng-mùmíng
〖havegoodearsandeyes;haveathoroughgrospofthesituation〗形容视听敏锐
巽而耳聪目明。——《周易》
耳朵
ěrduo
〖ear〗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与平衡器官
耳朵软
ěrduoruǎn
〖besusceptibletoflattery;credulons〗指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耳房
ěrfáng
〖sideroom〗与正房相连的左右两旁的小房子
原来主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红楼梦》
耳粪
ěrfèn
〖earwax〗[方言]∶外耳道分泌物的干**结节
耳根
ěrgēn
〖earroot〗∶耳廓的根端
〖theear〗[方言]∶耳
耳根前
耳垢
ěrgòu
〖cerumen〗来自外耳腺体的**蜡样分泌物,通称耳屎
耳刮子,耳掴子
ěrguāzi,ěrguāzi
〖aboxontheear〗耳光
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耳光
ěrguāng
〖aboxontheear;aslapontheface〗用手打在耳朵附近的部位叫打耳光
一记耳光
耳号
ěrhào
〖swallowfork〗在动物耳尖上切掉一个小三角而作成的耳记
耳红面赤
ěrhóng-miànchì
〖beredintheface〗赤:红。形容羞愧,也形容着急发怒的样子
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说岳全传》
耳环
ěrhuán
〖earring〗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耳机
ěrjī
〖earphone〗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
耳记
ěrjì
〖earmark〗在耳上作的,尤其在家畜的耳上作的辨认记号(如剪出的或划割的)
耳际
ěrjì
〖theear〗耳畔
一想到金牌,《国歌》就在我耳际回响
耳科
ěrkē
〖eardepartment〗专治耳朵疾病的诊室
耳廓
ěrkuò
〖auricle〗∶外耳部分,形如喇叭,有收集声音之功
〖pinna〗∶耳形突起,主要是外耳的突出软骨部分
耳力
ěrlì
〖hearingpower〗耳朵辨音的能力
耳聋
ěrlóng
〖deafness〗听不见声音
耳门
ěrmén
〖antilobium〗∶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
〖Erhmen〗∶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耳鸣
ěrmíng
〖tinnitus〗由于疾患而觉得耳朵里有外界并没有的嗡嗡声
耳膜
ěrmó
〖eardrum〗鼓膜
耳目
ěrmù
〖listenandsee;earandeye〗∶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onewhospiesforsbelse〗∶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耳目一新
ěrmù-yīxīn
〖refreshing〗所见所闻都有变化,令人感到新鲜
耳剽
ěrpiāo
〖hearinginformation〗指耳闻所得
亦且耳剽日久。——《汉书》
而敬亭耳剽口熟。——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耳热
ěrrè
〖earsflushfromexcitement〗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
怪不得昨天耳热,原来你说我了
耳濡目染
ěrrú-mùrǎn
〖beunconsciouslyinfluencedbywhatonefrequentlyhearsandsees〗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终日耳濡目染,不学自会三分
耳软
ěrruǎn
〖easilyinfluencedbyothers〗容易被别人的话说动,轻信
耳软心活
ěrruǎn-xīnhuó
〖becredulousandpliable〗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自己无主见
耳塞
ěrsāi
〖earplug〗一种用柔韧材料制成的可塞入外耳道的器件(如用来防水或挡音的)
〖ministureearphone〗塞在耳中的小型受话器
耳塞
ěrsāi
〖cerumen〗〖口〗∶耳垢
耳生
ěrshēng
〖soundunfamiliar〗由于从未或很少听见过而听着生疏(跟“耳熟”相对)
耳石
ěrshí
〖otolith〗∶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
〖otoconium〗∶脊椎动物的耳石或耳沙
耳食
ěrshí
〖believeallthatonehears〗轻信别人的话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史记·六国年表序》
耳屎
ěrshǐ
〖earwax〗〖口〗∶耳垢
耳饰
ěrshì
〖earring〗挂在耳上的饰物
耳熟
ěrshú
〖soundfamiliar〗以往曾听到过,声音很熟悉
这个地方很耳熟
耳熟能详
ěrshú-néngxiáng
〖haveheardsth.manytimesthatonecanmakeadetailedexplanationofit〗耳朵听得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顺
ěrshùn
〖sixtyyearsofage〗∶指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年近耳顺
〖pleasingtotheear〗∶顺耳
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耳顺
耳套
ěrtào
〖earmuff〗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
耳提面命
ěrtí-miànmìng
〖dinexhortationsintosb'sears〗《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后来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耳听八方
ěrtīng-bāfāng
〖havekeenears——bealert〗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兼顾八方,说明人精明机警。也可说人的消息灵通
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封神演义》
耳挖
ěrwā
〖spud〗挖耳垢的小勺儿
耳挖子
ěrwāzi
〖earpick〗掏耳垢用的小勺儿
耳闻
ěrwén
〖hearof(about)〗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耳闻不如目见
ěrwénbùrúmùjiàn
〖seeingforoneselfisbetterthanhearingfromothers〗耳听的不如眼见的真实
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魏书·崔浩传》
耳闻目睹
ěrwén-mùdǔ
〖whatoneseesandhears〗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耳闻目睹,司空见惯
耳蜗
ěrwō
〖cochlea〗内耳骨迷路的一部分,形如蜗牛壳,主要由缠绕骨性中轴约两圈半的蜗螺旋状骨管组成,具有感音、传音和初步分析声音的功能
耳熏目染
ěrxūnmùrǎn
〖beunconsciouslyinfluencedbywhatonehearsandsees〗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耳炎
ěryán
〖otitis〗耳的炎症
耳音
ěryīn
〖hearing〗耳朵听到的声音;耳朵辨音的能力
耳语
ěryǔ
〖whisper〗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低头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耳针
ěrzhēn
〖ear-acupuncture〗在耳穴上扎针治疗疾病;带有环状柄的短头针灸针,专用于耳朵,多用胶布粘贴长时间留针
耳轴
ěrzhóu
〖trunnion〗∶为旋转或倾斜某物而装在支承上的枢轴或心轴
〖gudgeon〗∶连杆在其上旋转的十字头轴销
耳坠子
ěrzhuìzi
〖eardrop〗又叫耳坠儿,多指带着坠儿的耳环
耳子
ěrzi
〖ear〗金属板在冲压成形时因疏忽而形成的突起的端部缺陷
〖ear-likething〗物件两边似耳朵样供人提的突出部分
汉字的演变,多举几个汉字的演变的过程!谢谢
刻
拼音:kè, 部首:刂 笔划:8
部首笔划:2 汉字笔顺:41533422 五笔字型:ynt yntj
刻
kè
动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engrave〗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又
刻桓宫桷。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绘画;修饰〖draw;adorn〗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划,割〖cut〗。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严格要求〖rigorouslydemand〗。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限定〖restrict〗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伤害〖damage;prejudice〗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铭记〖engraveonone'smind〗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刻
kè
名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quarterofanhour〗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六点一刻
刻
kè
形
刻薄;苛刻〖unkind;sarcastic〗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急迫〖urgent;pressing〗。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刻苦〖assiduous〗。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刻板
kèbǎn
〖cutblockforprinting〗∶印刷用的雕刻底板
刻板印刷
〖mechanical;inflexible〗∶比喻处事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
刻本
kèběn
〖block-printededition〗刻版印刷的书籍版本
刻薄
kèbó
〖cutting;harsh;caustic;mean;acrimony〗∶待人处事挑剔、无情
那个人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刻薄话
〖makeaillegalcut;deductillegally〗∶克扣
实知留后,刻薄军士衣食,军士怨叛。——《旧唐书·李实传》
刻不容缓
kèbùrónghuǎn
〖allowofnodelay;brooknodelay;demandimmediateaction〗急迫之极,一刻不能迟缓
刻不容缓的任务
刻毒
kèdú
〖spiteful;venomous;malignant〗刻薄狠毒
老太太还有许多刻毒的话没说
对人刻毒
刻度
kèdù
〖graduation〗∶量具和仪表等上所刻或画的表示量值大小的记号和这些记号的总称
〖graduated〗∶有这些记号的
刻度瓶
刻骨
kègǔ
〖ingrained;deep-rooted;deep-seated〗形容永难忘记
刻骨仇恨
刻骨铭心
kègǔ-míngxīn
〖beengravedinthebonesandimprintedontheheart;rememberwithgratitudeconstantlyandforever〗指牢记心底
刻画
kèhuà
〖carvingandpainting〗∶雕刻和绘画
塔之基层四方各有一门,门楣原有刻画。——郭沫若《游西安》
〖depict;portray〗∶精细地描摹,塑造
刻画入微
刻画英雄人物形象
刻记
kèjì
〖engraveonone'smind;keepfirmlyinmind〗∶牢牢记住
刻记在心
〖engravedmark〗∶刻在器物上的标记
刻苦
kèkǔ
〖assiduous;hard-working;strenuous〗∶勤奋努力;不怕吃苦
刻苦学习
〖besimpleandfrugal〗〖生活〗∶俭省
生活刻苦
刻漏
kèlòu
〖waterclock〗漏壶,一种古代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一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从壶中水滴漏而显示箭上的度数而知其时刻
刻镂
kèlòu
〖carve〗∶雕刻
门窗刻镂精致
〖engraveonone'smind〗∶铭刻;铭记
那种情状,深深地刻镂在他的心头
刻期
kèqī
〖onasetdate〗克期,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刻丝
kèsī
〖silktapestrywithcutdesigns〗同“缂丝”。用彩色丝线织成图案的丝织品
刻线
kèxiàn
〖scribe〗用尖的器具(如划线器或圆规)在木头、金属或砖块上刻线条
刻写
kèxiě
〖cut〗∶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制板
一共刻写了十张蜡纸
〖express〗∶表示
那脸上,那眼神,分明刻写着焦急和痛苦
〖carveandwrite〗∶雕刻缮写
刻意
kèyì
〖controlone'sdesire〗∶克制欲望
刻意,则行不肆
〖sedulously;painstakingly;withintensiveattention〗∶用上全部心思
刻意求工
刻意求精
刻印
kèyìn
〖cutandmimeograph〗∶刻写和油印
刻印宣传品
〖have(wrinkles)〗∶有〖皱纹〗
脸上刻印着几道深深的皱纹
〖engraveonone'smind〗∶牢记
他的话深深刻印在人们的心头
〖engraveaseal〗∶雕刻印章
刻舟求剑
kèzhōu-qiújiàn
〖bestubbornlyunimaginativeasthemanwhomarkedtheboattofindhislostsword;takemeasureswithoutregardtochangesincircumstances〗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
刻字
kèzì
〖carve(或engrave)charactersonaseal〗用小刀在木、石等上雕刻出文字
刻字社
------------------------------------------------------------------------------------------------------
耳
拼音:ěr, 部首:耳 笔划:6
部首笔划:6 汉字笔顺:122111 五笔字型:bgh bghg
耳
ěr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senseof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耳状的东西〖anear-like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sprout(ofgrainonthe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耳
ěr
动
听到,听说〖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附耳而语〖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通“佴”。退后,居次〖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
ěr
语气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thatisall〗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即已,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
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耳巴
ěrba
[方言]
〖aslapontheface〗∶耳刮子
〖earflaps〗∶帽耳;耳扇
耳报神
ěrbàoshén
〖spy〗[方言]∶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遍地都是他的耳报神,他岂有不知之理。——《儿女英雄传》
耳背
ěrbèi
〖hardofhearing〗耳朵听力不大好。又说“耳闭”
耳边风
ěrbiānfēng
〖apuffofwindpassingtheear-unheededadvice〗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耳鬓厮磨
ěrbìn-sīmó
〖closeassociationduringchildhood〗两人的耳部与鬓角相磨,形容经常相处在一起,关系密切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我也不敢怠慢了你。——《红楼梦》
耳不离腮
ěrbùlísāi
〖intimate〗接近,亲密
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李文元《婚事》
耳沉
ěrchén
〖hardofhearing〗[方言]∶听力弱。也说“耳朵沉”
耳垂
ěrchuí
〖earlobe〗人或某些类人猿的耳廓的下垂部
耳戳
ěrchuō
〖bit〗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来识别牛)
耳聪
ěrcōng
〖havegoodauditorysensation〗听觉敏锐
耳聪目明
ěrcōng-mùmíng
〖havegoodearsandeyes;haveathoroughgrospofthesituation〗形容视听敏锐
巽而耳聪目明。——《周易》
耳朵
ěrduo
〖ear〗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与平衡器官
耳朵软
ěrduoruǎn
〖besusceptibletoflattery;credulons〗指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耳房
ěrfáng
〖sideroom〗与正房相连的左右两旁的小房子
原来主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红楼梦》
耳粪
ěrfèn
〖earwax〗[方言]∶外耳道分泌物的干**结节
耳根
ěrgēn
〖earroot〗∶耳廓的根端
〖theear〗[方言]∶耳
耳根前
耳垢
ěrgòu
〖cerumen〗来自外耳腺体的**蜡样分泌物,通称耳屎
耳刮子,耳掴子
ěrguāzi,ěrguāzi
〖aboxontheear〗耳光
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耳光
ěrguāng
〖aboxontheear;aslapontheface〗用手打在耳朵附近的部位叫打耳光
一记耳光
耳号
ěrhào
〖swallowfork〗在动物耳尖上切掉一个小三角而作成的耳记
耳红面赤
ěrhóng-miànchì
〖beredintheface〗赤:红。形容羞愧,也形容着急发怒的样子
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说岳全传》
耳环
ěrhuán
〖earring〗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耳机
ěrjī
〖earphone〗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
耳记
ěrjì
〖earmark〗在耳上作的,尤其在家畜的耳上作的辨认记号(如剪出的或划割的)
耳际
ěrjì
〖theear〗耳畔
一想到金牌,《国歌》就在我耳际回响
耳科
ěrkē
〖eardepartment〗专治耳朵疾病的诊室
耳廓
ěrkuò
〖auricle〗∶外耳部分,形如喇叭,有收集声音之功
〖pinna〗∶耳形突起,主要是外耳的突出软骨部分
耳力
ěrlì
〖hearingpower〗耳朵辨音的能力
耳聋
ěrlóng
〖deafness〗听不见声音
耳门
ěrmén
〖antilobium〗∶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
〖Erhmen〗∶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耳鸣
ěrmíng
〖tinnitus〗由于疾患而觉得耳朵里有外界并没有的嗡嗡声
耳膜
ěrmó
〖eardrum〗鼓膜
耳目
ěrmù
〖listenandsee;earandeye〗∶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onewhospiesforsbelse〗∶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耳目一新
ěrmù-yīxīn
〖refreshing〗所见所闻都有变化,令人感到新鲜
耳剽
ěrpiāo
〖hearinginformation〗指耳闻所得
亦且耳剽日久。——《汉书》
而敬亭耳剽口熟。——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耳热
ěrrè
〖earsflushfromexcitement〗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
怪不得昨天耳热,原来你说我了
耳濡目染
ěrrú-mùrǎn
〖beunconsciouslyinfluencedbywhatonefrequentlyhearsandsees〗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终日耳濡目染,不学自会三分
耳软
ěrruǎn
〖easilyinfluencedbyothers〗容易被别人的话说动,轻信
耳软心活
ěrruǎn-xīnhuó
〖becredulousandpliable〗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自己无主见
耳塞
ěrsāi
〖earplug〗一种用柔韧材料制成的可塞入外耳道的器件(如用来防水或挡音的)
〖ministureearphone〗塞在耳中的小型受话器
耳塞
ěrsāi
〖cerumen〗〖口〗∶耳垢
耳生
ěrshēng
〖soundunfamiliar〗由于从未或很少听见过而听着生疏(跟“耳熟”相对)
耳石
ěrshí
〖otolith〗∶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
〖otoconium〗∶脊椎动物的耳石或耳沙
耳食
ěrshí
〖believeallthatonehears〗轻信别人的话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史记·六国年表序》
耳屎
ěrshǐ
〖earwax〗〖口〗∶耳垢
耳饰
ěrshì
〖earring〗挂在耳上的饰物
耳熟
ěrshú
〖soundfamiliar〗以往曾听到过,声音很熟悉
这个地方很耳熟
耳熟能详
ěrshú-néngxiáng
〖haveheardsth.manytimesthatonecanmakeadetailedexplanationofit〗耳朵听得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顺
ěrshùn
〖sixtyyearsofage〗∶指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年近耳顺
〖pleasingtotheear〗∶顺耳
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耳顺
耳套
ěrtào
〖earmuff〗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
耳提面命
ěrtí-miànmìng
〖dinexhortationsintosb'sears〗《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后来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耳听八方
ěrtīng-bāfāng
〖havekeenears——bealert〗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兼顾八方,说明人精明机警。也可说人的消息灵通
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封神演义》
耳挖
ěrwā
〖spud〗挖耳垢的小勺儿
耳挖子
ěrwāzi
〖earpick〗掏耳垢用的小勺儿
耳闻
ěrwén
〖hearof(about)〗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耳闻不如目见
ěrwénbùrúmùjiàn
〖seeingforoneselfisbetterthanhearingfromothers〗耳听的不如眼见的真实
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魏书·崔浩传》
耳闻目睹
ěrwén-mùdǔ
〖whatoneseesandhears〗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耳闻目睹,司空见惯
耳蜗
ěrwō
〖cochlea〗内耳骨迷路的一部分,形如蜗牛壳,主要由缠绕骨性中轴约两圈半的蜗螺旋状骨管组成,具有感音、传音和初步分析声音的功能
耳熏目染
ěrxūnmùrǎn
〖beunconsciouslyinfluencedbywhatonehearsandsees〗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耳炎
ěryán
〖otitis〗耳的炎症
耳音
ěryīn
〖hearing〗耳朵听到的声音;耳朵辨音的能力
耳语
ěryǔ
〖whisper〗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低头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耳针
ěrzhēn
〖ear-acupuncture〗在耳穴上扎针治疗疾病;带有环状柄的短头针灸针,专用于耳朵,多用胶布粘贴长时间留针
耳轴
ěrzhóu
〖trunnion〗∶为旋转或倾斜某物而装在支承上的枢轴或心轴
〖gudgeon〗∶连杆在其上旋转的十字头轴销
耳坠子
ěrzhuìzi
〖eardrop〗又叫耳坠儿,多指带着坠儿的耳环
耳子
ěrzi
〖ear〗金属板在冲压成形时因疏忽而形成的突起的端部缺陷
〖ear-likething〗物件两边似耳朵样供人提的突出部分
出自于《史计》的成语
焚书坑儒
指鹿为马
围魏救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唐三彩的国语词典唐三彩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唐三彩的国语词典是:一种唐代彩色的釉陶。多为贵族陪葬的明器。造形繁多,三彩俑可为代表。以白、绿、黄三种颜色为主,另加上褐、蓝、黑及少量茄紫色。胎体先素烧,再多次上釉,于窑中低温烘烤,釉药流动互渗,产生丰富多彩的色泽变化。颜色艳丽,简洁高雅,富含西域色彩,和贵族的豪华作风相符。盛行于初唐至开元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渐衰。词语翻译德语Tang(S)_法语Sancai。
唐三彩的国语词典是:一种唐代彩色的釉陶。多为贵族陪葬的明器。造形繁多,三彩俑可为代表。以白、绿、黄三种颜色为主,另加上褐、蓝、黑及少量茄紫色。胎体先素烧,再多次上釉,于窑中低温烘烤,釉药流动互渗,产生丰富多彩的色泽变化。颜色艳丽,简洁高雅,富含西域色彩,和贵族的豪华作风相符。盛行于初唐至开元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渐衰。词语翻译德语Tang(S)_法语Sancai。注音是:ㄊㄤ_ㄙㄢㄘㄞˇ。结构是:唐(半包围结构)三(独体结构)彩(左右结构)。拼音是:tángsāncǎi。词性是:名词。
唐三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唐代陶器和陶俑的釉色,有黄、绿、褐、蓝等多种颜色。也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现多为仿制品。
二、引证解释
⒈唐代陶器和陶俑上的釉色,亦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所谓“三彩”,并不只限于三种色彩。除了白色(一般微带**)之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蓝色,也有少量茄紫色的。三彩釉的器物,多仿金属器,有些用作冥器。盛行于初唐以后,辽代仍流行,以后逐渐衰落。
三、网络解释
唐三彩(唐代陶器)唐三彩(TangTri-ColorGlazedCeramics),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关于唐三彩的成语
冯唐头白唐突西施冯唐已老唐临晋帖刻画唐突求马唐肆唐哉皇哉唐突西子荒唐无稽唐虞之治
关于唐三彩的词语
刻画唐突冯唐头白云散高唐荒唐无稽冯唐易老唐虞之治唐突西施冯唐已老唐突西子求马唐肆
关于唐三彩的造句
1、他们不仅使精美的唐三彩享誉世界,而且唐三彩产业使他们的生活日益富裕。
2、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
3、唐三彩上釉马以其造型精美和形态生动而著名。
4、而在视觉表现上,唐三彩是能够代表唐朝的特色符号之一。
5、是他亲手把辛辛苦苦烧制成功的举世无匹的王国“唐三彩”,高高举过头顶再轰然砸个粉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唐三彩的详细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