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什么冰什么四子成语?

2.名人名言加哲学道理

3.勉励他人刻苦读书,明白读书的好处的文言文和成语故事

4.大姜蹿苗子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治?

5.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晦养厚积的道理

铁什么冰什么四子成语?

根深叶茂的下一句-根深叶茂的道理

一 形容冰碴子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每种要两个

定语。 [结构] 兼语式。 [语出] 宋·钱易《南部新书》滴水成冰 dīshuǐchéngbīng [释义专]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属“严冬冱寒。” [近义] 冰天雪窖 冰天雪地 [反义] 骄阳似火 赤日炎炎 铄石流金 风和日丽 [用法] 一般作谓语。形容天气非常寒冷;滴水成冰。 [例句] 我国赴南极的英雄们;在~的严寒情况下按时建成了“长城"站

二 四子成语

提心吊胆 耳聪目明 心灵手巧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五脏六腑 心肝宝贝 浓眉大眼

首屈一指

三 什么什么四子成语

四海为家sìhǎiwéijiā

[释义]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版到处都可以当成权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语出] 《汉书·高帝纪下》:“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为;不能写作“围”。

[近义] 浪迹天涯 远走高飞

[反义] 安土重迁

[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人志在四方。一般作谓语。

四 什么四子成语

落草为寇luò cǎo wéi kòu

[释义] 〖解释〗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语出]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五 四子成语

四海为家

sì hǎi wéi jiā

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专在四方,不属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形容人志在四方。一般作谓语。

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为;不能写作“围”。

近义词浪迹天涯、远走高飞

反义词安土重迁

例句

(1)革命青年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建筑工人;~;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营扎寨。

六 丝绸之路 戈壁 青藏铁路 冰碴子 看到这些词 你联想到什么成语或四字词

渺无人烟 寸草不生

黄沙漫漫 大漠孤烟

千古往事 千辛万苦

冰天雪地 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雪窖冰天

七 四子成语冰什么玉骨

冰肌玉骨 _读音_释义_出国留学网

[拼音]

bīng jī yù gǔ

[释义]

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八 四子成语什么深什么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恩深义重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根深柢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根深叶茂 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更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更深夜静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钩深索隐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钩深致远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形容钻研深刻、细致。

计深虑远 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利深祸速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临深履薄 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情深潭水 比喻友情深厚。

殊深轸念 非常悲痛地怀念。

水深火热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思深忧远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忧深思远 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资深望重 资格老,声望高。

感深肺腑 犹言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根深本固 指根基深厚牢固。

根深蒂结 犹根深蒂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根深枝茂 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同“根深叶茂”。

钩深极奥 指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钩深图远 指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汲深绠短 指井深而吊绳短。后比喻力不胜任。

极深研几 研:研究,审查;几:细微。指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艰深晦涩 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年深岁久 深:久。形容时间久远。

年深月久 久经岁月。指时间长久。

情深骨肉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情深似海 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情深一往 指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情深义重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情深友于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痛深恶绝 极端痛恨、厌恶。

文深网密 用法严刻,法网严密。

雄深雅健 指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九 四子字成语大全

1、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一暴十内寒 、 一目容了然 、一窍不通

2、一心一意、一败涂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尘不染、 一见如故 、一箭双雕、 一脉相承 、 一视同仁

3、 一泻千里 、一草一木、一成不变 、一鼓作气、 一哄而散 、一如既往、 一丝不苟 、一言难尽 、一衣带水

4、一朝一夕、 一针见血、一知半解、 一表人才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 一刀两断

5、 一技之长 、一蹶不振 、一劳永逸 、一鸣惊人 、一念之差 、一贫如洗、 一气呵成 、一清二白 、一扫而空

十 带鱼子的四子成语有哪些

鱼传尺素、 鱼网破、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鱼游釜中、丛雀渊鱼、临川羡鱼、临河羡鱼、临渊羡鱼、为渊驱鱼、以筌为鱼、以蚓投鱼、

缘木求鱼、

鱼跃龙门、

沉鱼落雁、

鱼龙混杂、

如鱼得水、

鱼目混珠、

鱼米之乡、 、

得鱼忘筌、

鱼贯而入、

鱼贯而出、

浑水摸鱼、

白龙鱼服、

枯鱼之肆、 混水摸鱼、

殃及池鱼、

池鱼之殃、

鲍鱼之肆、

鱼与熊掌、

鸢飞鱼跃、

鱼网破、

漏网之鱼、

自相鱼肉、

鱼烂河决、

鳄鱼眼泪、

羊续悬鱼、

鱼肉百姓、

水清无鱼

名人名言加哲学道理

成语、俗语哲理浅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

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认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观和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①做事情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②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唯心主义观点)

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生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①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①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②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①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②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时间上的纵向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片面的观点)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满招损,兼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现象和本质的关系)——①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②联系的观点。

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的辩证关系。

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田忌赛马—①事物在总体上的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②当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古诗与哲学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2、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风貌的秋江晚景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统一的。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分析矛盾时,既要看其共同点(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各自的特点(矛盾和特殊性)

6、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联系的观点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矛盾的普遍性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0、古歌新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可因循守旧

(好难收集啊,希望采纳)

勉励他人刻苦读书,明白读书的好处的文言文和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点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

匡衡就是这样在学习条件很差的客观环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到了知识,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这说明,外界环境和条件,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一个人要取得成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1、天道酬谢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2、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成语出自 《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3、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5、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6、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7、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8、雪中送炭

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9、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10、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解释:“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11、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12、后生可畏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13、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14、力不从心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至汉朝,请求和帝刘肇把他调回。此信未见反应。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刘肇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胸胁病加重而支世,终年71岁。

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成语释义: 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

15、取长补短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1、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成语出自 《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3、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5、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6、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7、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8、雪中送炭

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大姜蹿苗子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治?

一株正常生长的大姜株高多少最合适呢?我想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大家也许都认为,生姜植株越高,生长的越旺盛,产量越高,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生姜因品种不同,株高差别很大,按正常情况来说,大肉姜如山农1号,山农2号,莱芜大姜,绵阳生姜等,株高应在80?100厘米,而莱芜小姜,浙江红爪姜,四川竹根姜等,株高一般是在65?80厘米。而我们常会看到有的生姜高达1.2?1.4米,大棚姜更有甚者,能达到人的腰部以上,高达1.5米左右。对于这些情况,姜农称之为"蹿苗子",实际上就是徒长。生姜蹿苗子有什么害处呢?

一,生姜蹿苗子的四大不良影响

生姜蹿苗子的不良影响归纳为以下四点:

1,易倒伏

大姜的茎实际是根假茎,就像大蒜的茎一样,是由叶鞘合抱而成的,主要就是起到保护,防寒和防止水分散失、及营养输送、支撑的作用。

大姜出苗后,在正常的情况下,茎秆生长速度是比较均匀的,在9月上旬后基本就会停止生长了。而每一根茎秆下面就连着一个姜球,它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姜球的生长发育,当某些原因导致茎秆因徒长而倒伏时,那它下面的姜球就不再膨大,造成产量的下降。

2,降低抗性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了大姜茎秆徒长,必然会造成茎秆细弱,叶片瘦薄,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及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大姜炭疽病,斑点病,叶枯病等的发生。

尤其是在幼苗期,如果发生蹿苗子,很容易造成风倒,立枯病发生严重。特别是当撤去遮阳网时,很容易因高温烈日而发生萎蔫现象,最终都会因病害和生理害影响产量。

3,营养侧枝生长

在生姜幼苗期如果发生主茎徒长,会吸收营养过多。而主茎所制造的营养主要是往左右两侧的分枝输送,而大部分的营养被主茎吸收后,往左右两侧输送的营养少,就会影响侧枝的生长,导致侧枝细弱,矮小,又会进一步影响到二级侧枝的分生,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到产量的形成。

这在大姜的实际栽培中有很多实例,发生徒长的生姜其片形都比较瘦小,不紧凑,有的会出现一旁大一旁小的问题。

4,黄弱苗严重

俗话说根深叶茂,同样的道理,叶片茂盛,根系才能发达。当地上植株发生徒长蹿苗之后,生姜叶片瘦小,茎秆细弱,必然会影响到根系的生长。根系不良,吸收能力就会下降,就会导致叶片发黄,形成黄弱苗,最终导致产量的下降。

这就是大姜蹿苗子的四大不良影响,最终的结果都会影响到产量的形成。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生姜蹿苗子的三大原因

以我多年种姜的经验,我分析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1,氮肥用量过大

氮素具有促生长的作用。大姜属于浅根系作物,对土壤深层的营养吸收很少,加上大姜产量高,所以对肥料的需求多。在多年重茬种植的地块,因氮肥累积多,如果又按照往年的施肥量追施,会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再就是,如果你是第一年栽培生姜,氮肥如果用量太大,这都会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而生姜对氮肥的需求并不是最多的,当氮肥太多,而钾肥不足时,必然会发生徒长。

2,遮阴过度

生姜不耐高温强光,耐阴性较强,所以在高温季节都会采用遮阴的方式来营造花阴环境,以利于大姜生长。现在大多是采用上遮阳网的方法,有的人就怕大姜被晒厉害了,上的遮阳网又多又厚,导致遮阴过度,姜田内光照不足,姜苗长期处于光照缺乏状态,就会表现为徒长现象。植株虽然高,但产量反而下降。

我曾经见过一个人上双层遮阳网,他的大姜苗子细弱瘦长,弱不禁风的样子,最后撤掉遮阳网后,姜苗叶片发蔫,耷拉。

现在这个时候,大姜都开始上遮阳网了,提醒大家注意,遮阳网不要用太密的,遮阴率能达到60%左右为宜,超过80%会蹿苗子,过稀起到的作用很小。

3,激素导致

大姜因根系稀少,不发达,我们为了促进其根系的发育,会冲施或喷施一些生物菌剂,生根剂等,但很难保证这些产品中是否含有激素,或者是激素含量过多,如果误用了这些含有激素的冲根剂或叶面肥,都可能会造成大姜蹿苗子。

知晓了造成大姜蹿苗子的原因,也了解了大姜蹿苗子对产量的影响很大,那我们如何进行防治呢?

三,两项防治措施

大姜蹿苗子可预防,也可防治。

1,预防

预防大姜蹿苗子可以通过降低氮肥的施用量,使用合适的遮阳材料,防止遮阴过度,特别是棚内栽培的大姜,一定要采用稀的遮阳网,再就是冲施生根剂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激素含量低或者是不含激素的产品。

2,防治

一旦发现生姜有蹿苗子的迹象,可采取以下2种方法控制。

第一,要注意钾肥的施用,促进养分向根茎运输,减少地上部营养的输送。如冲施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等,补磷钾,控旺长。

第二,适度喷施控旺剂,如烯效唑,丰万钾肥胖墩等大姜控旺剂。现在市场上的控旺剂很多,大家可以选择购买。只说一句,凡是保花保果的药剂都具有控旺的作用。

总之,大姜旺长蹿苗子是有很多害处的,现在又到了上遮阳网的时候了,希望大家要注意选购密度较稀的遮阳网,不要遮阴过重,特别是棚姜,更要注意,有的人刷泥浆,喷遮阴剂后又上遮阳网,更要注意选购低密度的遮阳网。同时建议大家注意叶面钾肥的喷施,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营养的往下输送,以防蹿苗子。

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树叶和树根》让我懂得的道理是:植物也好,人也好,不能只看外表。玫瑰的树根是丑陋,却能开出那么娇艳美丽的花朵。“人不可貌相”,虽然一个人可能长得丑,但如果她的心灵、道德都是美的,照样是美丽的;相反,如果一个人长得如花似玉,但是没有同情心,道德也不好,那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一个树叶跟风、跟树根对话的故事。树叶自认为在这个山谷里它最美丽,路人、村姑、夜莺都喜欢它,到它这里乘凉、跳舞、歌唱,风也喜欢和树叶玩。可树叶责骂树根是无礼地跟它们“争一个短长”。树根心平气和地跟树叶讲了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告诉树叶:树根“埋在见不到阳光的地底下”,是“养育你们的”,春天来临,树叶新生,迎风飘动,是树根在供养料;如果树根枯萎了,整个树木,包括树叶都要去的。

二年级阅读树叶和树根

树叶和树根阅读答案如下:

1、给第一段添加标点符号。

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它常常唱着:“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会长大,全靠我们啦!”

2、文中讲到树叶前后态度变化时,用了一对反义词即和。

3、对于大树来说,树叶的功劳是,树根的功劳是,把它们送到树梢。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事业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光看到自己的功劳,更不能因此骄傲起来。

故事内容:

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它常常唱着:“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会长大,全靠我们啦!”

这一年,天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了下来。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们送到树梢。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它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

树叶和树根读后感100字

《树叶和树根》故事读后感:

中国有句熟语:“根深叶茂”。它的本义在强调根叶的依存关系。《树叶和树根》则隐蓄着一个重大的主题:它触及了贵族的寄生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价值问题,从而表达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如树根养活了树叶一样,劳动人民养活了那些寄生的耀武扬威的贵族。寓言包括寓体与本体两个组成部分。优秀的寓言应是二者“似与不似”的统一。说它“不似”,是因为寓体,本体毕竟不是一回事;说它“相似”,是因为寓体与本体之间在“神理”上有那么多契合点。因此,读者一经接触寓体就很容易触发

读了树叶和树根懂得了什么道理

《树叶和树根》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已有的成就骄傲自满。要看到成功背后的每份付出,珍惜所有人的劳动成果与辛勤付出。一棵树的成长不仅仅依靠树叶,也需要树根的作用,只有协力合作,才能帮助树木茁壮成长。

《树叶和树根》

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它常常唱着:“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会长大,全靠我们啦!:

这一年,天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了下来。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们送到树梢。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它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

晦养厚积的道理

“晦养厚积”是阳明先生这封书信的核心。

“晦养厚积”道理是一个人晦养厚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我们对自己整个的人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设计,而不能只设计局部。所以,从人生整体看,年轻时应该深深扎根、积聚能量,才能为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打下基础。根深叶茂,才能大器晚成。晦养厚积是不论年龄的。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在哪个年龄段,我们都需要涵养自己的心,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样,才能不断超越事业的峰顶,成就人生更大的成功。

晦养厚积,不仅仅要积蓄能量,还要能够把握时机。本质上,建设心灵品质才是我们最重大的需要,没有心灵品质的建设,哪有事业的真正成功?所以,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一阶段,无论在哪一个事业岗位上,我们都不能忘记对自己心灵品质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