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明月是扬州-二分明月是扬州前一句
1.“天下三分明月夜”,出自哪里?
2.二分明月楼的介绍
3.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写的是什么地方?
4.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中无赖是什么意思啊
5.“天下二分明月夜”的下句是哪句?
6.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出自哪里?
忆扬州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徐凝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1) 桃叶眉尖易得愁。(2)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3)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2)桃叶:晋代王献之的爱妾。此处也代指青楼女子。 (3)无赖:可爱、可喜意。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 [1]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他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张泌的《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与《忆扬州》几乎写同一内容。而在写法上,却是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选。张泌诗的谢家、曲栏,同于徐凝诗的愁眉、泪眼,意指所思之人。后两句,也同样以夜月寄怀。一个说春月多情,一个说明月无赖。虽然语言各异,但却诗意相同。 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谢灵运的名言。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逊色。这些数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而论的,而它的艺术效果却是惊人的。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的读者读了这首诗以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读者为之惊叹的。 [
二分明月楼的介绍
扬州二分明月楼,以著名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而得名的。建于清代中叶,其主先为员氏、后为盐商贾颂平。园中有山林一区、长楼7间, 楼上悬清代钱咏书题二分明月楼匾额。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写的是什么地方?
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写的是明朝大忠臣史可法
二分明月,那就是唐代诗人徐凝的“萧娘脸上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无奈的意思)是扬州。”说的是扬州独占了天下三分之二月色美景,联里用二分明月指代扬州,也暗指当时的明王朝失掉了半壁河山。也指不是圆月,而是半月,残月
全联的直接解释的意思就是,残落的梅花瓣就像亡国者留下的血泪,明朝老臣的心也如同残月一样
史可法、字宪之,祖籍直隶(河北)顺天府(北京)大兴县,于祖父时移居河南祥符县后史庄(中牟县狼城岗乡后史庄)。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任右参议(军职),受命驻守安徽池州、太平一带,秋任卢象升(崇祯时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当时任佥督御使)副使,负责安庆、池州一带防务,指挥江北。崇祯十年晋右佥督御史,巡抚安庆、卢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山,湖广蕲州、广济、黄梅及江西德化、湖口等地,督导各地军务,有兵万人。
史可法重信义,能与部卒同甘苦,行军中总是等士卒都吃到饭他才肯吃,士卒都穿上棉衣他才换棉衣,所以很得军心,都愿为他效命。
崇祯十二年夏,因父丧去职,回乡首孝,期满复官,任户部右侍郎(尚书副职)兼右佥督御史,代朱大典总督漕运。他奏请罢免不称职的督粮道员二人,增设漕储道员一人,疏通河道,漕政大为改善,并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积功升南京兵部尚书,参与军国大事。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逼北京,他率师渡江北征,至浦口,北京陷落,崇祯帝自杀身亡,遂止。南京群臣议立潞王常芳监国(代行权),吏可法同意此论。四月间,马士英、阮大铖等为争拥立之功,擅自拥福王由嵩至南京,史可法等不得已,才同意既成事实,立福王监国,以史可法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次年福王称帝,改元弘光。
为拥立事,弘光帝及马、阮等对史可法心怀疑忌,加之弘光帝昏庸,马士英等专横,史可法遭受排挤,不安于位,自请出京督师扬州,镇抚淮、扬一带,被加封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又加封为太子太师。
从福王被立到扬州陷落近二年间,由于朝廷昏聩,权臣当道,南明王朝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史可法竭尽全力,苦心支撑,无奈权臣只知勾心斗角,将帅各霸一方,不听调遣,以致疆土日削,大局终难挽回。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日,清兵围攻扬州,史可法调兵不至,城内守将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城孤势单,史可法亲率部属分段拒守,决心与城共存亡。他写信给母亲和妻子说:“,葬我高陵侧”。围城期间,清将多铎多次诱降,均被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二日清兵陷城,史可法自刎未,命副将史德成补他一刀,德成痛哭,不敢仰视。部属拥他潜出小东门,不幸被俘。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奋然高呼:“我史督师决无降理”,遂被害,时年45岁。
清兵血洗扬州长达十日,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一年后扬州人民及其家人以袍笏招魂,葬在扬州郊外梅花陵,人称“史阁部”,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帝南巡至扬州,赠谥“忠正”。乾隆四十九年(1786年),他的玄孙史开纯汇集他的遗稿,刊成《史忠正公文集》四卷。
史可法一生俭朴,身为兵部尚书、大学士、扬州督师,但行不张盖(伞),食不兼味,夏不扇扇,冬不衣裘,寝不解衣。年已四十多岁,仍无子息,妻子劝他纳妾,他说:“王事方殷,敢为儿女乎”!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中无赖是什么意思啊
中唐诗人徐凝的一首《忆扬州》,给扬州古城增添了朦胧而又永远也抹不掉的诗意。许多没有到过扬州的人就是从这首古诗中知道扬州的美丽的。可惜的是,数百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都不够确切,尤其是对其中“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流行解释牵强附会,望文生义。徐凝的原诗是:“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关于此诗,古汉语家王曙解释:扬州的少女们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也挂不住一点忧愁。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萧娘在唐诗中常用指少女,桃叶本为晋代王献之的侍妾,此处也借指少女,诗的头两句说的是反话,扬州少女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可诗人偏偏故意写她们藏不住眼泪,且容易将忧虑挂在眉梢上。眼泪流了,忧愁挂了,就很快过去了,不会长期郁在心中。诗人在这里将扬州比作可爱的少女,说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辉(见王曙《唐代故事集四?唐代长江流域诗》第1585页,1992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王曙文在中把这四句诗解释得再清楚不过,既有串讲又有解析,但遗憾的是“无赖”这个关键性形容扬州的词却滑过了。学者李凤仪也认为“无赖”一词王曙没有给以明确的解释,他在考证了《西厢记》里的一些有趣的曲词反语运用后说:受《西厢记》那么多反语运用的启发,既然徐凝是把扬州比作可爱的少女,那么“无赖”的扬州就应是美丽的扬州的意思。
对此诗中“无赖”二字最常见的解释大致是:无奈、可憎、可爱和可喜。这些解释都没有把“无赖”一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徐凝诗句中的“二分无赖”四字是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离开“二分”孤立地理解“无赖”是很难说清楚的。另外,“二分无赖是扬州”是承接“天下三分明月夜”写来的,这两句也是不能割裂分开理解的。笔者认为“无赖”恰恰不是“反语运用”,而是用其本意。如果把“无赖”理解为“可爱”或者“无奈”等义,那么“二分”和“无赖”就失去了两词之间内在意义上的关联。“无赖”一词里“赖”字的本义是“依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第2354页对“赖”的解释是“依赖;倚靠”。在徐凝诗里“赖”是“占有”的意思,是由“依靠”转义而来的。在民间俗语中把“赖”字当“占有”使用十分常见。比如欠账不还可以说成“赖人家钱”,即占有人家钱的意思。也有说“你赖人家的东西”,也是把“赖”当作“占有”用。“无赖”一词中的“无”应是“不”,“无赖”一词应是“不占有”的意思。这样来解释“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思是天下明月的光华如果只有三分的话,扬州占有的不能说成是二分。不是二分是多少呢,也就是说三分她都占尽了。两句诗极言扬州之美,是天下第一,不可以解释为“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辉”(这是流行最广的说法)。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一种十分幽默的夸张修辞方法,足见徐凝的深厚语言功底。这种夸张的修辞方法在民间俗语中也是常见的,如果一人花钱大手大脚,说成“有仨大钱,他不花俩”。是说他俩钱都没花吗?不是,是说他“仨大钱”都花光了。又如一人不谦虚,就说这个人“有三分成绩,他不说两分”。
故此,“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这两句是说扬州女人极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说扬州夜景极美,且是天下第一美。细读《忆扬州》一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境是多么美好愉快。扬州女人是美的,已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美好回忆里扬州的那一轮明月更是天下最亮最美的明月,是占尽了天下的光华的。
“天下二分明月夜”的下句是哪句?
出自唐·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无赖:即无奈。诗人本因见明月而思念意中人,但又不能见,故有抱怨明月之意。
这两句写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扬州独得其二。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在扬州城的东南角,有一座徐凝门。城门自然早已不存,但还有一条徐凝门路和徐凝门桥横亘在穿城而过的运河之上。?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此诗一出,一片赞叹。天下的月光一共被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两份都照在了扬州城里,而其他的地方则只能共享剩下的那一份了。这是何等惊艳的诗句,其时其景,大概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吧。虽然后来又有了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张祜的“月明桥上看神仙”等诗,但在题写扬州的唐诗之中,徐凝的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魁首之作了。?
后来到了清朝,有一位姓员的富商在扬州修了一座园林,里面有一座楼,便取名为“二分明月楼”;还有一位叫陈素素的才女,自称“二分明月女子”,并把自己作的六十余首诗词结集,取名便是《二分明月集》。?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自此以后,凡是提起扬州,便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徐凝和杜牧了。这徐郎杜郎两位公子,在世之时,或是穷困潦倒,或是仕途坎坷,总之是不太如意,谁知百年之后,却能被一座城市牢牢记住,不可分割。若他们地下有知,想来也必是颌首含笑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