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千里啥意思-皓月千里前一句
1.岳阳楼记和《黄州快哉亭记》两篇文章语言运用上有何不同
2.文言文戚同文
3.写景文言文主旨
4.岳阳楼记 百废具兴前一句
5.岳阳楼记注释,原文,翻译,古今异词,主旨
岳阳楼记和《黄州快哉亭记》两篇文章语言运用上有何不同
这两篇文章语言运用上的不同之处: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的写作手法融为一体,动静结合,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2、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
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
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
百度百科-黄州快哉亭记
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文言文戚同文
1. 戚同文传 翻译
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祖母卒,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
始,闻邑人杨悫教授生徒,日过其学舍,因授《礼记》,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不终岁毕诵《五经》,悫即妻以女弟。自是弥益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时晋末丧乱,绝意禄仕,且思见混一,遂以“同文”为名字。悫尝勉之仕,同文曰:“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悫依将军赵直家,遇疾不起,以家事托同文,即为葬三世数丧。直复厚加礼待,为筑室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
同文纯质尚信义,人有丧者力拯济之,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不积财,不营居室,或勉之,辄曰:“人生以行义为贵,焉用此为!”由是深为乡里推服。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颇有知人鉴,所与游皆一时名士。乐闻人善,未尝言人短。与宗翼、张昉、滕知白为友。生平不至京师。长子维任随州书记,迎同文就养,卒于汉东,年七十三。好为诗,有《孟诸集》二十卷。杨徽之尝因使至郡,一见相善,多与酬唱。
2. 范仲淹文言文翻译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二岁就成了孤儿,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从他们的姓。既然长,知道他家世代,就含着眼泪告别母亲,他应天府,依照戚同文年学。昼夜不息,冬天非常疲惫,用水洗脸;吃饭不给,至于用粥继承的,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痛苦啊。考中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刚回姓。
晏殊应天府知府,听说范仲淹著名,请设置府学习。范仲淹泛通晓《六经》,擅长《周易》,学者多从询问,为执经讲解,无所累。曾经把他的俸禄用来吃四方游士,他的几个儿子到了换衣服而出,范仲淹平静的。
河中府通判,改道陈州。当时朝廷正在修建太一宫和洪福院,木材在陕西市场。范仲淹规劝的话:“现在兴土木,破产业,不是顺民心、合天意啊。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市场上木材的数量,以免除这被拖欠。”
任参知政事。会司马伦⑶侵犯淮南,州县官有守不住的,朝廷想要杀了他。范仲淹说:“平时话不说军备,敌人来了而专门要求守臣,可以吗?郡守县令都可以不杀”。
3. 宋史列传戚同文翻译戚同文字同文,是宋州楚丘人。世代为儒生。他幼年失去父母,祖母把他带到娘家养育,同文奉养祖母以孝著称。祖母去世,他日夜悲哀号哭,几天不吃饭,乡里人为之感动。
开始,戚同文听说乡里人杨悫教授学生门徒,有一天去拜访他的学舍,于是被传授《礼记》,同文随即就能背诵,每天背诵一卷,杨悫感到惊异就把他留焉学习。不到一年同文就将《五经》背诵完毕,杨悫就将妹妹嫁给他为妻。从此同文更加勤奋读书,多年毫不懈怠。当时后晋末年丧乱,他拒绝做官,却希望统一。于是就用“同文”给自己取名。杨悫曾勉励他做官,同文说:“先生不做官,我同文也不做官。”杨悫依附将军赵直家,后来赵直染病不起,就将家事托付同文,同文便替他安葬三代数人。赵直对同文又厚加礼待,替他修筑室屋舍聚集门徒,请教的人不远千里而来。向他请教的人中考取功名的有五六十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等都做了台阁的高官。
戚同文纯正质直崇尚信义,别人有丧事他都尽力拯救接济,宗族乡里贫困的人也矛以周济。冬月时,多次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贫寒的人。他不积聚钱财,不营建住房,有人劝他,他总是说:“人生应把行义看得贵重,哪里用得着积财买房!”由于这样,他深受乡里人推崇敬佩。(乡里)有不遵守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同文必定用好的方法去劝说。他很有知人之明,与他交游的人都是当时名士。他喜欢听人家的好处,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与宗翼、张昉、滕知白是好朋友。他一生没有到过京城。长子戚维担任随州书记,迎接同文去奉养,同文去世于汉末,享年七十三岁。同文喜好作诗,著有《孟诸集》二十卷。杨徽之曾经因为出使到达该郡,一见同文就相互友好,与他有很多诗文相互赠答。
4. 《范仲淹上疏》文言文翻译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
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
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
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
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
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
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
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
“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
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
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
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
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
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
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5. 范仲淹劝学文言文翻译是什么岳阳楼记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劝学 文言文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全文: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摘自《百度·》。
6. 求宋史郭逵传的翻译如题郭逵郭逵字仲通,他的祖先从邢州移居洛阳。
康定年间,哥哥郭遵在对敌作战中去,录用郭逵任三班奉职,编属於陕西范仲淹麾下。范仲淹用学问劝勉他。
延安清刚社募兵误杀了内属的羌人,即将定为罪,郭逵请求赦免了他们,使十三名壮士活了下来。 刚议论夺取灵武,郭逵说:“路途远粮草就接济不上,城市大兵却不多,不会得到好处。”
没多久,泾原任福全军覆没,人们都佩服他有先见之明。陈执中安抚京东,上奏让他任驻泊将。
陈执中同宾客辅将议论当今的名将,共同推崇葛怀敏。郭逵说:“葛怀敏很好对付,日后一定败坏朝廷的事情。
”陈执中开始很生气,过了几天,问也说:“您从哪儿知道葛怀敏不是名将并要败坏事情呢?”回答道:“喜好功劳心存侥幸,只有勇力没有谋略,是可被擒获的。”陈执中感叹道:“您真懂得军事,葛怀敏已经全军覆没了。”
任真定兵马监押。保州的士兵叛乱,田况派郭逵去招降他们。
郭逵和叛将侍其臻曾一同事奉范仲淹,驱马跑到城下,出示他以前佩带的紫囊。侍其臻认得它,就和他的党羽韦贵、史克顺都拜了两次,邀请郭逵登上城墙。
相见以后,向他们讲明祸福,人们有的不能立即打消疑虑,说:“如果投降,恐怕不被免罪。”郭逵请求用自己作人质,於是开城投降。
评功加官合门祗候、环庆兵马都监。遭遇母亲的丧事,不能解除官职,共请求三次才允许。
庆帅杜杞赠给他四十万钱送行,他谢绝了。丧事完毕,任泾原都监。
攻下古渭城,转任通事舍人,徙河北缘边安抚都监。辅助吴奎出使契丹,正赶上它的君主接受尊号,他进入观礼。
出使回来,贬黜为汾州都监。 庞籍镇守河东,让他代理忻州。
契丹来索求天池庙的土地,庞籍不能决断,把它推托给郭逵。郭逵访求得到太平兴国年间的旧文书,证明它是朝廷的土地,契丹惭愧屈服。
湖北溪蛮彭仕羲叛乱,加官带御器械,为湖北路钤辖兼澧州知州。 得到蛮人的亲信做向导,全部平定了各险要地区,於是攻下他们所居住的桃花州,彭仕羲弃城逃跑,手下的人全部投降。
迁任礼宾使,徙南路钤辖、邵州知州。武冈蛮谋反,郭逵讨伐平定了它。
累积迁官为容州观察使。仁宗的山陵,让郭逵执掌值宿守卫。
迁任殿前都虞候,出朝为泾原路副都部署。 治平二年,以检校太保同签书枢密院,随即出朝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
郭逵虽然立下了军功,但是突然跻身於政治领域,议事的人心中不服,谏官、御史交相议论他,没有依从。神宗即位,迁任静难军留后,召回朝。
谏官再次竭力争辩,才改任宣徽南院使、判郓州。 到郓州七天后,徙镇守鄘延。
种谔接受嵬名山投降,取得绥州,夏人於是杀了杨定。朝中的议论认为就要发生边界争端,想放弃绥州。
郭逵说:“胡虏已经杀了朝廷的官员,而我们又放弃绥州不守,显得软弱已经过分。而且嵬名山带领全族来归服,应该怎样安排他呢?”不久夏人想用塞门、安远两寨来交换,朝廷答应了。
郭逵说:“这正是商於六百里的计策。除非先交付两寨,不能给他们地。”
派他的部属赵。
7. 有谁知道这篇文章的译文,谢谢了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戚同文,字同文,宋地楚丘人。
家中世代是读书人,小时候成了孤儿,奶奶带着他在别人家长大(奶奶可能改嫁别人),因为奉养奶奶十分孝顺而闻名。奶奶去世时,十分悲伤,整日大哭,几天没吃一口饭。
周围的人对他这种行为十分感动。 起初,听说同乡的杨悫在教学生读书,一天路过杨悫教学生的地方,杨悫给他讲了《礼记》,当时就能背诵出来,一天下来便学会了一卷,杨悫感到惊奇便收他做为自己的学生。
没到一年,便把《五经》都读完了,杨悫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从此以后,戚同文更加努力、勤奋的读书,有好长时间因为读书,睡觉时都不脱衣服。
当时这时东晋末年,天下大乱,他对当官没有兴趣,常想看见国家的统一,于是用“同文”做自己的名字。杨悫曾经劝他出去当官,他说:“你不去当官,我也不去。
”杨悫后来为将军赵直做事,生病下不了床,把家事托付给同文,杨悫家中三代人的几次丧事都是他负责办理的。赵直更加尊重他,给他盖房子以便招收学生,来请教学习的人从千里之外都来到这里。
同文性格淳朴讲求信义,遇见家中有丧事的人便尽力帮助,宗族乡亲有贫穷的便会给以帮助。 冬天,经常脱下自己的衣裘给穿的少的人,不积攒财务,不多盖房屋,有人劝他,他常说:“人生以行义最重要,用那些东西能做什么!”因此周围的人对他十分钦佩。
有不孝敬父母、兄弟反目的,同文便会给他们讲好的道理。他对看人也很准,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喜欢听别人的长处,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和宗翼、张昉、滕知白都是友。
一生不去京城。长子维担任随州书记,把他接去养老,他在汉东,享年七十三岁。
喜欢写诗,留下《孟诸集》二十卷。杨徽之曾经因为公事到他所在的那个郡,与他一见如故,经常与他互相写诗吟诵。
(朋友太长了,不多给几分就有点不够意思了!哈哈!)。
写景文言文主旨
1.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主旨
《童趣》本文是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几件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童趣》主旨句为: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论语十则》倡导好学,包括读书,治学,做人,增长学识与修养道德统一。
《山市》本文作者以变幻之笔描写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将人们难得一见的山市蜃景描写得惟妙惟肖,历历如在眼前,语言生动形象。 《咏雪》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而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两人的比喻各有好处。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在最后的公大笑乐, 表示谢太傅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而最后还特别介绍谢道韫证明他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启示: 这说明天才也要有好的成长环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我们也不要对大人不讲礼貌。
《智子疑邻》告诉我们,如果心存私爱,偏信偏听,就听不进别人有益的忠告。反而会把提出忠告的人当成损害自己的人;《塞翁失马》告诫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祸可以变成福,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福反而变成祸,说明事物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伤仲永》通过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能单纯地领先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孙权劝学》本文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当涂掌事”的重要作用。
《口技》主旨句:京中人有善口技者。中心思想:感受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与口技人高超的技艺。
《夸父逐日》写了人敢于与自然事物做斗争 写出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
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 《桃花源记》向往者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平与与世无争的意境,和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 《陋室铭》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也就是陋室铭的主旨所在。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就是体现作者通过赞美莲而体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高贵品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是一篇写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的说明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表达的应该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不独亲齐亲 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三峡》本文通过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写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作者对山川美景的独特情感,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用美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 本文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作者以十分精炼的笔墨,描写了海潮的壮观、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盛况。《湖心亭看雪。
2. 文言文主旨主旨,一句话: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文中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气盛言宜”(内容决定形式)、“务去陈言”(致力于创新)的文学主张,表现了作者排击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译文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
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
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
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
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
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
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人采用的见解,难道就像器具一样吗?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别人。
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象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
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
韩愈语。文章赏析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
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
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
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5313064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
3. 中学生古文写景的并加以评析《岳阳楼记》 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
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远)无际(边)涯;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持)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
《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教学此文,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来寻这个根。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
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
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
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
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
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
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
4. 34首古诗词及其主旨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5. 这篇谢灵运的古文的主旨是什么是怎样以景写情的主旨: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是怎样以景写情的: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 “衾枕昧节候”紧承前一句”卧疴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登临”。
“暂”谓短时间,有抱病强起之意。“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
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
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 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
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看法: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
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 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
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岳阳楼记 百废具兴前一句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注释,原文,翻译,古今异词,主旨
1)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开元年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名曰“岳阳楼”。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金在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了。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俱兴:各种废弛的事都兴旺起来了。废,荒废。俱,全、都。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作文,写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是。大观,宏伟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6)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极点,此指直达。 (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职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览,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19)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霪(yín)雨,连绵的雨。霏(fēi)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霪,过多 (20)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2)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潜藏。形,形迹。 (24)樯(qián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6)斯:这。 (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去,离开。国,京都。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谗言。讥,讥讽。 (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凄凉的样子。感,感伤。极,到极点。而,顺接连词。 (29)至若春和景明:又如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普照。至若,又如。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澜不惊:没有惊涛骇浪。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33)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花草(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38)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印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璧,圆形的玉。 (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40)何极:哪里有尽头。 (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2)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此指端着。临,面对。 (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5)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1)是:这样。进退,这里指前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大概。必:一定。欤(yú):有版本作“乎”。还有版本是"耶" (5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非,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