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负重致远成语故事

2.系辞传下第二章的翻译

3.文言文中,哪句话中“服”通“扶”?

4.求一句文言文翻译!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服牛乘马以达陵陆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7篇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1

  负重致远的意思:

 解释: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负重致远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

 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子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负重致远造句:

 1) 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2) 新的领导班子充满朝气,相信一定能负重致远,把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3) 以他的能力与毅力,必能负重致远,为公司创造新契机。

 4) 老师让我当班长,说我可以负重致远!

 5) 他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心,如何能负重致远地扛起振衰起弊的责任?

 6) 今天让我来担任防疫处长,这是件负重致远的工作,我一定全力以赴。

 7) 我对他有份负重致远的期许,盼他尽心尽力扛起重任来。

 8) 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9) 办好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所以负责的官员必须要有负重致远的体认。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2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着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3

1 负重致远的故事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

 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2 负重致远的材料

 注音fù zhòng zhì yuǎn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解释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用法作谓语、补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近义词任重道远

 年代古代

  3 负重致远的点评

 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我们知道,成功是个艰难的过程,只有有勇气的人、有恒心、有信心的人,肯为成功付出血汗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人生路漫漫,然而奋斗的日子却很苦短,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为之付出真诚的努力,成功定会光顾我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4

 成语: 负重致远

 拼音: fù zhng zhì yuǎn

 解释: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成语故事: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能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处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负,背着,致,送到。亦作负重涉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子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5

 [成语拼音] fù zhng zhì yuǎn

 [成语解释]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典故出处] 《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成语故事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6

 注音fù zhòng zhì yuǎn

 典故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周易·系辞下》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解释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用法作谓语、补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任重道远

 同韵词风向草偃、枕戈饮胆、别具手眼、放鹰逐犬、志得意满、受益匪浅、破巢余卵、驼背羊髯、一身是胆、愁肠九转、......

 年代古代

 灯谜一一到边疆

 英语to bear a heavy burden and cover a long distance; to put in hard work and achieve one's goal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去世,庞统前去吊唁,东吴名士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为庞统设宴饯行,他们向庞统请教如何识别人才,庞统认为陆绩是一匹千里马,顾劭是吃苦耐劳能负重的牛,全琮也是一代人才。他们认为这比喻风趣贴切

 成语示列健犊须走车破辕,良马须逸鞭泛驾,然后能负重致远。宋·王谠《唐语林·文学》

 成语造句

 只要我们有古人"悬梁刺股"的干劲、毅力;只要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百岁期颐才算老"的负重致远精神与抱负,我相信三十岁后勤读书,不但不会劳而无功,相反,"大器晚成"也是不无可能的。

负重致远成语故事7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负”是背着;“致”是送到。比喻能肩挑重任。

 负重致远,比喻能挑重任.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负重致远瑜卒中的卒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代,周瑜病了,庞统到吴郡送葬,期间与吴郡文人畅谈论间,众人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文人.庞统对陆绩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 庞统又评顾劭,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牛,能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问庞统:“那么你是认为陆绩要胜一筹吗?”庞统说:“这匹马脚力强,可是只能载一人.这头牛跑得慢,却能载很多.”

 从上可知,瑜卒应指的是,周瑜病了

;

系辞传下第二章的翻译

原文《系辞传下·第二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译文:

古时包牺氏的治理天下,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现象,下则观察大地高下卑显种种的法则,又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和山川水土的地利,近的就取象于人的一身,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状。

编绳结网,做为捕捉鱼、鸟的工具,以猎兽捕鱼,是取象于离卦的。离中虚,像孔眼,又离为目,有网罟的象征。包牺氏后(数百年),神农氏兴起,砍削树木做成犁头,曲转木材为犁柄,以便耕种和除草,创作许多耕作器具,教导人民,使天下增加粮食,是取象于益卦。

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招致天下的人们,聚集天下的货物,互相交换所需要的货物,满足各人的需要,其取象于噬嗑卦的。神农氏后(数百年),黄帝、尧、舜氏兴起,由于社会的演进,日趋繁荣,旧日的典章文物制度,已不敷使用。

所以黄帝、尧、舜诸古圣人先王,为了使人民过安定生活,因此,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通达其变化,使百姓生活不致于板,而产生厌倦的心思。易学的道理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能循此变通的原则,何事不成?所以有如天助一般,当然吉无不利了。黄帝、尧、舜氏设立文物制度,百官分职,各尽其力,终致天下太平,以至于垂拱而治,无为而成。

是取象于乾坤两卦的现象。将木材凿成舟船,削锐木头做为船楫,使两岸的人,能互相来来往往,且可航行至更远的地方,便利天下人,是取象于涣卦的。征服了牛,乘着马,用牛来拖载重物,用马来奔驰远地,以沟通有无,便利世人,是取象于随卦。

设置重门,击柝巡夜,以防御盗贼的侵入,是取象于豫卦的现象。发明杵臼,以利民食,是取象于小过卦。将柔韧的小木条做成绳索弓,把木材削成箭,用弓箭的利益,来威服天下,是取象于睽卦。

上古时候,冬天则藏身洞穴,夏天则在野外居住,后世圣人,为了防止洪水猛兽的侵袭,遂教民建筑宫室,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防御风雨,是取象于大壮卦。古时候的丧葬,用木材厚厚地堆在尸体上面,埋在荒野中,不设立坟墓,也不植树,居丧没有一定的期限。

后世圣人,制定丧礼,换用棺椁以殡葬,是取象于大过卦。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以后不敷使用了,圣人便发明文书契据,百官也利于治理,万民也赖于此书契,而有所稽察,不致于误事,是取象于夬卦。

扩展资料

《系辞》内容简介: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

《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

《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系辞》是《十翼》中的两篇。《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为《周易》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

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阴阳、动静、刚柔等相反属性的事物;提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的观点。认为相反事的“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

提出“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衍生观。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前途。同时又承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永恒性。

还阐释八卦来源、占筮方法、圣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义等等。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作用,传中提出的太极、两仪、道、器、神、几、意、象等,作为哲学范畴被后世广泛运用。文中以蓍求卦法成为象数学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系辞

文言文中,哪句话中“服”通“扶”?

“服”通“负”( fù)。负荷;驾驶,如“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服”通通“覆”( fù)。遮盖,掩蔽服不通扶,也没有搀扶的意思。

求一句文言文翻译!

《易传全文》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

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

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

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

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者Q袁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

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之说。精气为

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

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

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

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

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

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

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

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

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

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

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

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易曰:『负且乘,

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

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

奇於□①以象闰,故再□①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

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

乎!」

第十章

是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

占。

是以君主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

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马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致

变,其孰能与於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

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

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

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於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

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与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

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

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

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

之□②□②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执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

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

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

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

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③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

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

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

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

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返回

易经·系辞下传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

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

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

非曰义。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④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

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⑤,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

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⑥。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易经·系辞下传》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

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

虑,天下何思何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

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

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

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

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

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

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

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履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

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

桑。』」

「天地□⑦□③,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

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

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

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

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

之报。」

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

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

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

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注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

可为曲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曲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

其中爻不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

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

胜邪?

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

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

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

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②□②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

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8,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

其守者其辞屈。

□①=扌+为

□②=上亠中繁体字的丶兴'的上半部下且

□③=蕴-艹

□④=左上(留-田)左下亚右斤

□⑤=木+斥

□⑥=炔-火

□⑦=纟+因

□8=上斩下心

返回

易经·说卦传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

於命。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

位而成章。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

故,易逆数也。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①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

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

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

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

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

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

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

莫□②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

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

也。

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

之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

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

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

其於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③竹、为萑苇。其於

马也,为善鸣、为□④足,为的颡。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

其於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⑤、为弓轮。

其於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

其於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於舆也,为丁躜。为通、为

月、为盗。其於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於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

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於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⑥、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

属。其於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

其於地也,刚卤。为妾、为羊。

□①=日+亘

□②=火+繁体字的丶汉'去丶氵'

□③=上竹下良

□④=上马下廾

□⑤=车+柔

□⑥=上艹下瓜瓜

返回

易经·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

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①也。物□①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

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

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

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

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

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

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

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

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

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

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

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②;□②者退也。物不

可终□②,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

明夷;夷者伤也。伤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

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

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③;□③者

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④;□④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

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

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

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

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

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①=禾+犀

□②=辶+丶+豚

□③=炔-火

□④=女+后

返回

易经·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兑见,而巽伏也。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剥烂也,复反也。

晋昼也,明夷诛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咸速也,恒久也。

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

大壮则止,□①则退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亲寡旅

也。

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

大过颠也。□②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

终也。未济男之穷也。□③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愿采纳啊亲

自己找下!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