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2.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3.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含历史故事的成语20个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是汉字文化的精华之一。许多成语都来自于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来看看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一、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故事讲述的是齐国的一位牧羊人,他发现自己的一只羊走丢了,于是他赶紧找回了这只羊,并修缮了羊圈,以防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过失,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本性》。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在画一条蛇的时候,为了让画面更加完美,他在蛇的脚上画上了一只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分追求完美,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杞国的人,他听说天要塌下来,于是他焦虑不安。但是当他到了齐国之后,发现天并没有塌下来,于是他感到非常惊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担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要学会放松心态。

四、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民,他在田地里发现一根很大的树枝,于是他决定坐在树枝旁边等待兔子撞上来。结果,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兔子,反而错过了耕种的最佳时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依赖运气,要学会努力工作。

五、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故事讲述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失败后,他决定放弃过去的荣誉和财富,重新开始。他在薪上卧了三天三夜,吃了自己的胆汁,以此来激励自己重新崛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在困境中挺过去。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含有历史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鞠躬尽瘁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主张联吴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后,一直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曹魏,为蜀国的生存争夺空间。

 过了一阵子,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统率人马,攻打魏国。出师前,他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师表》,劝刘禅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了,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时机。过了几年,诸葛亮又决定北伐中原。当时,很多大臣觉得蜀国力量太小,老是这样动用军队,不是国家之福,因此反对北伐。

 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又上表给后主刘禅,对当时的敌我形势进行详细分析,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会派兵来对付你,倒不如主动攻打他,说不定还会找出一条生存之路。后主刘禅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诸葛亮伐魏。

 这第二道表,史称《后出师表》。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表示他一心为国,鞠躬尽瘁,而后已。

?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二:囊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车胤,字武子,家住南平。车胤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可是家里非常贫穷,没有钱购买灯油,所以一到晚上就无法读书了。车胤心里非常着急。

 一个夏天的夜晚,车胤突然注意到尾部发出光芒的萤火虫。他见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传播光亮,心想要是把这些光亮聚拢起来,作为读书之用,该有多好啊。他受到启发,想了一阵,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回家做了一个纱囊,然后到处去找萤火虫,捉了数十只,将它们置于纱囊中,放在屋里。这样,屋里的纱囊就能放出光亮,起到小灯笼所能起到的`作用。到了晚上,车胤借着纱囊中透出来的光亮,一心一意地苦读诗文。

 车胤后来成为一个饱学之士,官至吏部尚书。有谁知道,他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学问,还多亏当初萤火虫给他出力呢!

 这个故事,被人们称做?囊萤?。

 晋朝时候,还有个读书人叫孙康,家里也十分穷。他白天必须到田里干活,只有晚上才有空闲读书。他也没钱买灯油作照明之用。为了能坚持学习,他经常在雪夜之中,坐在门口,借助积雪反射出来的月光读书学习。

 因为他学习非常用功,终于成为一名学者。

?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三: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事情办完了,回来时路过一个叫冀的地方。他的马车路过一块田地,天气十分好,晴朗无云。田里有一个农民正在锄草。

 碰巧,那农民的妻子送饭来了,她将饭碗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送给丈夫吃。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触地说:?夫妻之间如此敬重恩爱,说明这个青年是个有德之人,假如有这样的人帮助国君治理晋国,国家肯定会兴旺不衰。?

 于是,胥臣走下车,与那年轻人交谈,询问他的身世。

?

相关阅读经典的成语故事及名人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

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1、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角,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3、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4、卧薪尝胆

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国君,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前494年春,吴王夫差败越,勾践求和。夫差准和,将勾践夫妇作为人质留在吴国服苦役。夫差让其夫妇俩住在先王圆间的大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受尽了嘲笑和羞辱。

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忍耐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对夫差更加恭敬明服。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毛遂自荐,说自己能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不让勾践接近他,勾践只能尝夫差的屎来治病,果然,夫差的病被勾践治好了,这样过了三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于是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归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做褥子。

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勾践身自俭补,“出不敢,入不敢修”,“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于政,“未尝一日登玩”。他与百姓一起耕田而食,他的夫人自己织布做衣服穿。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税,让百姓“居有三年之食”。

并大力发展生产,繁衍人口。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左传》语,“生聚”意为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意为教育、训练,总意为积聚力量、发愤图强),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夏,越王勾践乘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成功,夫差求和。周元王四年(前473年),勾践再次大举攻吴,击败吴军,夫差自杀。此后,周元王封勾践为伯,即为诸侯之长,勾践遂称霸于诸侯。

5、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二十万大军向河边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奋战。潜伏的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