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面楚歌的历史时期

2.在中国本土势力坐大为何不受待见

3.河南为什么没有被军阀割据

四面楚歌的历史时期

四面受敌的中国-四面受敌的中国人是谁

四面楚歌的历史出处和人物

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开始了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项羽败退到垓下,弹尽粮绝,被汉军团团围住。 为了彻底瓦解楚军的斗志,刘邦叫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使楚军以为汉军已经尽占楚地。

一天夜里,项羽听到四面都响起了楚地的歌声,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难道说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了吗?唉,这里的楚人为什么这么多?” 项羽深感大势已去,命人在营帐中摆酒,痛饮解愁。败局已定,项羽最放不下的便是他最爱的虞姬和骓马。

想到这里,他一边饮酒,一边悲哀激昂地唱道: “我的力气能拔山啊,勇气盖世无双。 时运不佳啊,骓不再前进。

骓不前进啊,该怎么办? 虞姬呀虞姬呀,该把你怎么来安排?” 唱了几遍,又让虞姬舞着剑跟他唱。项羽唱得热泪盈眶。

在旁的随从人员也跟着哭泣,谁也不忍心看这悲惨的景象。 当天夜里,项羽率领800多名骑兵,拼突破重围,向南逃去。

最后身边只剩28名骑兵,而追来的汉军有好几千人。项羽走投无路,在乌江拔剑自刎。

题 名: 四面楚歌 所属朝代: 秦代 拼 音: sì miàn chǔ gē 出 处 《史记·卷七》:“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解 释 "四面楚歌"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四面八方传来楚国人的歌声。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绝境。

楚歌:楚国人的歌声。 相关人物: 刘邦 司马迁 相关作品: 史记·卷七。

四面楚歌是什么朝代的

楚汉争霸时期,这个时期没有主要政权,所以不算秦朝也不算汉朝。

楚汉之争(历史事件) 编辑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之争(历史事件) 编辑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名 称楚汉之争(楚汉战争、楚汉争霸等)地 点今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地时 间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参战方楚、汉、九江、雍、塞、翟、韩、魏、代、赵、齐、衡山等结 果汉王刘邦胜利,建立汉朝主要指挥官项羽,范增,刘邦,韩信,陈馀等历史背景秦朝灭亡,项羽分封天下导火线项羽改封刘邦到汉中为汉王战争目的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政治口号还复关中,汉王为义帝发丧决定性战役暗渡陈仓,井陉之战,垓下之战秦朝 编辑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1] ,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辽阔的王朝。

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2] 。秦始皇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3-4] 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5] 。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6] 西汉 锁定西汉(前202年—8年12月[1]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2] ,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3] ,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4]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5] 对外则开拓了东并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的辽阔疆域[6] ,奠定汉地基本范围;又开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拓展对外交往,并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7-9]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10-11] ,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12] 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13] 8年12月,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1] 西汉的政治制度多沿袭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国制,而此时的牛耕和铁器普遍流行。西汉时期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3] ,同时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文学、史学、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成就辉煌灿烂,随着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

[4] 西汉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14]。

四面楚歌是什么时期,相关人物是谁

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最后一战垓下之战,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对阵楚军虽败,但汉军亦伤亡惨重,僵持中,汉军夜间高唱楚歌。

(传说中有称是张良用计,让汉军夜夜高唱楚歌以瓦解楚兵斗志,但《史记》中实际并无谁故意“用计”的记载,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同为楚人出身的刘邦部队看到数年征战,最后胜利在望,自发地唱起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

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史记》中交代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四面楚歌的历史背景

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

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

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在中国本土势力坐大为何不受待见

无论谁做大都不会受到待见,像英国革命、法国革命、俄国革命。都是在外国的干扰、反 动乃至战争下完成的。但是势力一旦成熟,外国一般不会直接付诸武力,而是通过合作或类似冷战的方式。而国家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动被他们融入了。

河南为什么没有被军阀割据

因为河南的地理位置在战时没有战略回旋余地,四面受敌。

河南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军阀作为根据地的地方,虽然这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是河南人。自从清亡以后,中国进入混战年代,而受伤最深的就是河南。

因为河南再和平时期是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便于与各地交流,但在战时,这就成了最大的缺点,没有战略回旋余地,四面受敌。结果就是,河南成为了各路军阀争霸的战场。

奠定霸主的战争不是北伐,而是中原大战,这里长期处在失控的状态,不是专属于任何一个 人的势力范围,自然没有人去经营。

扩展资料

1916年7月6日,大总统黎元洪重新任命中省军政长官,全国开始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黎元洪在北洋派控制的省份,基本沿用原班人马;在西南各省,则选用护国军领袖和地方军阀:奉天督军兼张作霖,吉林督军孟恩远、郭宗熙,黑龙江督军兼毕桂芳,山东督军张怀芝、孙发绪,湖南督军赵倜、田文烈,山西督军阎锡山;

沈铭昌,江苏督军冯国璋、齐耀琳,安徽督军张勋、倪嗣冲,江西督军李纯、戚扬,福建督军李厚基,胡瑞霖,浙江督军兼吕公望,湖北督军王占元;

范守佑,四川督军兼蔡锷,陕西督军兼陈树藩,广东督军陆荣廷、朱庆澜,广西督军兼陈炳璇,云南督军唐继尧、任可澄,贵州督军刘显世、戴戡,直隶督军兼杨增新,甘肃督军兼张广建。

百度百科---河南

百度百科--军阀割据

人民网--1916年7月6日 军阀割据的时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