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相矛盾译文

2.自相矛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3.我要想三国时期各武将的技能名字,最好带典故的。不要和三国杀重叠。求。

4.懈的组词大全(约50个) 懈的词语解释_懈是什么意思?

5.100个成语及意思

6.夜郎自大文言文译文

自相矛盾译文

无懈可击,的意思-无懈可击的意思和典故

成语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出处

《韩非子·难一》

解 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在后,不是~吗?”。

近义词

相互抵触 前后抵触

反义词

天衣无缝 自圆其说 无懈可击

灯 谜

开封;尺短寸长。

英 译

1.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paradoxical

2.self-contradiction; antilogy

3.to argue against oneself; to contradict oneself

典故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

注释

①鬻(yù)——卖。

②誉——赞美。

③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④或曰——有的人说。

5之——助词

6应——回答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斥。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

英译

His Spear Against His Shield (Zi Xiang Mao dun)

A man of the state of Chu had a spear and a shield for sale. He was loud in praises of his shield.

"My shield is so strong that nothing can pierce it through."

He also sang praises of his spear.

"My spear is so strong that it can pierce through anything."

"What would happen," he was asked, "if your spear is used to pierce your shield?"

It is impossible for an impenetrable shield to coexist with a spear that finds nothing impenetrable.

The Man Who Sold Spears and Shields

In the State of Chu lived a man who sold shields and spears.

" My shields are so strong, "he hoasted, "that nothing can oierce them. My spears are so sharp that there is nothing they cannot spierce."

"What if one of your spears strikes one of your shields?" someone

asked him.

The man had no answer to that.

比较

自相矛盾:形式逻辑中被认为是错误的,是不允许出现的。

辩证矛盾:在辩证法范围内是允许出现的,是由事物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自相矛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说过矛和盾的故事,而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也是出自这个典故。每个成语都有和自己意思相近或是相反的成语,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自相矛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吧。

近义词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的意思是两个的意思相反的词。自相矛盾的近义词是格格不入、前后抵触、相互抵触、首尾乖互、鬻矛誉盾。反义词是自圆其说、无懈可击、滴水不漏、顺理成章、天衣无缝。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段话的翻译为: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而自相矛盾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事情和说话都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因为世界上是不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

我要想三国时期各武将的技能名字,最好带典故的。不要和三国杀重叠。求。

不算EX牌:

杀共有30张,黑桃7张,梅花14张,红桃3张,方块6张

闪共有15张,红桃3张,方块12张

桃共有8张,红桃7张,方块1张

群体锦囊共有7张,其中:

南蛮入侵3张,2张黑桃,1张梅花

万箭齐发1张,红桃

桃园结义1张,红桃

五谷丰登2张,红桃

延时锦囊共5张,其中:

闪电2张,黑桃,黑桃各一张

乐不思蜀3张,黑桃1张,红桃1张,梅花1张

单体锦囊共26张,除了3张乐不思蜀外,其中:

无懈可击3张,黑桃1张,梅花2张

顺手牵羊5张,黑桃3张,方块2张

过河拆桥6张,黑桃3张,梅花2张,红桃1张

决斗3张,黑桃1张,梅花1张,方块1张

无中生有4张,红桃

装备牌共18张,其中:

-1马3张,黑桃1张,红桃1张,方块1张

+1马3张,黑桃1张,红桃1张,梅花1张

防具2张,八卦阵2张,黑桃1张,梅花1张

武器10张:

红桃1张:麒麟弓

梅花1张:诸葛连弩

方块3张:诸葛连弩,贯石斧,方天画戟

黑桃4张:雌雄双股剑,青釭剑,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

懈的组词大全(约50个) 懈的词语解释_懈是什么意思?

懈的拼音 懈的解释 懈是什么意思

1、懈字的拼音是xiè ; 2、 懈字的解释:(形)松懈:~怠|无~可击。

精选部分懈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松懈造句:由于贫乏的港口维护、官僚的繁文缛节、松懈的安全戒备、匮乏的基础设施

非洲港口很难位列世界上创造经济价值最多的70个港口名单之中。

解释:(1)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2)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密切,动作不协调。

2、懈怠造句:如果你在90多岁的时候还能锻炼身体,改进肌肉的力量,那么,无论你现在是30多,还是50多,甚至是70多,都没有理由懈怠!

解释:松懈懒惰。

3、始终不懈造句:品牌即承诺,这不是空洞的期许,而是渗透在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上,这正是海富士的始终不懈的追求与品牌精神。

典故:自始自终一直不松懈。

4、坚持不懈造句:也许个性导演已成风尚,如果你看过蒂姆的一部**,那么事实上你就已看过他所有的**,这种说法可能会受到争议,因此,截然不同与坚持不懈成了蒂姆.波顿的风格。

典故: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5、无懈可击造句:不仅因为他将一个极难把握的角色演绎得无懈可击,而且**本身在取材于历史的同时又加入了许多原创因素,将汉克斯真真正正打造成一个超级巨星。

典故:懈:松懈,引伸为漏洞、破绽。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6、常备不懈造句:理想的做法是联合国建立一支短小精悍、训练有素、常备不懈的快速反应部队,一旦某地发生,而安理会决定干预,即可派上用场。

典故: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有关懈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懈的组词 懈怎么组词 懈的多音字组词 懈字组词

嬉懈、淹懈、懈骨、懈慢、懈笔、懈涣、懈劲、酥懈、替懈、松懈、疏懈、轻懈、疲懈、沮懈、隳懈、堕懈、弛懈、不懈、懈意、懈场、懈气、懈沮、懈弛、懈话、懈息、懈怠、懈堕、懈忽、懈倦、懈忒、懈惰、虚懈、匪懈、惰懈、放懈、怠懈、离懈、宽懈、恪勤匪懈、坚持不懈、夙夜匪懈、孜孜不懈、倾摇懈弛、始终不懈、常备不懈、夙夜不懈、无懈可击

100个成语及意思

1.?惨淡经营: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公开审问、争讼,以辨是非。

2.?便宜从事: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

3.?嗷嗷待哺:哀嚎着等待喂养,比喻饥饿时渴望得到食物的情景,多形容灾民饥饿的惨状。

4.?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来指生活简朴,现形容贫穷。

5.?不寒而栗: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6.?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7.?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因此将得到援引,有官可做,也互相祝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

8.?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9.?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10.?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11.?贻笑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12.?万人空巷:意识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3.?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14.?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15.?不期而遇:意思是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16.?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

17.?陈词滥调:形容语言陈腐、空泛。

18.?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9.?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20.?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21.?登峰造极:登上顶峰,指达到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经达到最高的境界。

22.?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23.?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4.?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到。

25.?改弦更张: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做法等。

26.?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27.?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28.?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29.?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30.?鬼斧神工:原义是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31.?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32.?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的笼统接受。

33.?讳疾忌医: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34.?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35.?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

36.?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37.?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38.?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也会眯上眼睛,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39.?前车之鉴:意思是吸取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作为以后的教训。

40.?杀鸡取卵:意思是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41.?矢志不渝:意思是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

42.?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益小。

43.?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44.?脱颖而出:才华像禾碎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

45.?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缝隙,形容非常严密。

46.?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47.?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48.?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49.?循规蹈矩:原来指遵守规矩。现在多指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50.?偃旗息鼓: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或停止做某事。

51.?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52.?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圈子。

53.?作茧自缚:意思是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

54.?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55.?白璧无瑕:本义是指没有斑痕的白玉,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完美,无可挑剔。

56.?杯弓蛇影:比喻因为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57.?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同创业的艰苦。

58.?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切中要害。

59.?鞭长莫及:意思是指代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60.?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

61.?束之高阁: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62.?望其项背:意思是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63.?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64.?文不加点:意思是说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比喻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65.?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66.?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含贬义。

67.?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68.?蓬荜生辉:形容贵客来访使主人感到增光不少。

69.?不可理喻:指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

70.?差强人意:大体上能够令人勉强满意。词性为褒义,包含满意的意味。

71.?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72.?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

73.?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74.?不耻下问:意思是指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75.?石破天惊:用以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76.?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77.?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

78.?晨光熹微:形容早晨天色微明。

79.?千钧一发:形容情况极其危急。

80.?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81.?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82.?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83.?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84.?赤膊上阵:意思是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形容作战英勇,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地从事。

85.?乌合之众:意思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86.?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87.?坚壁清野:意思是指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88.?引颈受戮:指不作抵抗而等。

89.?如鲠在喉:意思是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90.?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91.?人定胜天:从广义上来讲,人类可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克服改造自然。从狭义上讲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92.?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93.?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94.?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95.?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96.?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97.?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98.?卷土重来:意思是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

99.?投笔从戎: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00.?前车之鉴:意思是吸取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1、紫玉成烟成语故事

春秋时,吴王夫差之女紫玉因想嫁给韩重不成郁闷而。韩重游学归来吊唁,紫玉现形并送他一颗明珠。夫差得知韩重有颗明珠,认为他是发冢取物要拘捕他。小玉为洗脱韩重罪名亲自向夫差说明原委。夫人听说小玉归来,想拥抱她,小玉已化作青烟。

释义: 指少女逝世。

2、乐昌之镜成语故事

南朝陈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估计不能相保,就将铜镜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分开行动,相约于正月十五日当街卖破镜来取得联系。陈朝灭亡,妻没入杨素家。到期,徐德言辗转依约至京,找到卖破镜的妻子,夫妻团聚。

释义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3、心悦诚服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心悦诚服的意思是: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4、野人献曝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释义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5、狼狈不堪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骗杀西凉刺史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率军为父报仇,被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马超杀凉州刺史韦康自立为“征西将军”,韦康的部下联合曹操进攻马超,让马超腹背受敌,十分狼狈,只好投奔刘备。

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夜郎自大文言文译文

1. 跪求夜郎自大的文言文

原文: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现代文详解: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有抬起头来,望了望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有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这只能说明因为来往不方便,不知道其他的地区,所以滇王和夜郎王都以为自己的国家最大,却不知道汉朝有多么的辽广。

司马迁在这个故事里叙述了夜郎国和汉朝的一个外交事件,其实当时夜郎王和颠王都只是因为没有信息的朴素的发问。就象一个农民,第一次进成里,然后问,城里粮食产量高还是我们乡下产量高啊?这样的问题虽然有点可笑,但更多是含有无知的成分。

后世“夜郎自大”之谓,主要还是真对因无知而妄下结论者的讽刺。

成语“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夜郎,今贵州省赫章县。

2. 夜郎自大

译文: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

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

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夜郎自大》,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

原文: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扩展资料

《西南夷列传》是一篇民族史传,记述了我国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西部)地区在秦汉时代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记述了汉朝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和王然于等抚定西南夷的史实。

描述了夜郎、滇等先后归附汉王朝,变国为郡,设官置吏的过程,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最终将形成一个和睦的多民族国家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司马迁民族一统的历史观念,表现了他的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思想,有其进步意义。

文章头绪甚多,但结构安排却井然有条,前后映照,重点突出(主要写夜郎和滇),“文章之精密”,达到“无隙可蹈,无懈可击”的程度,有较高的艺术性。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搜狗百科--夜郎自大

3. 文言文:夜郎自大的课文全稿您能给我看就给谢谢司马迁的一段文字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大约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

夜郎国的具 *** 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江”,其西是滇国。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

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 汉廷新上任的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

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多次在诗作中提到过夜郎: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还。”

(《流夜郎赠辛判官》)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所说夜郎,为唐玄宗天宝年时在今贵州桐梓一带所设的夜郎郡,时间上距夜郎灭国已700多年。

此前晋朝也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地点大约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距夜郎灭国也已300多年。 历史上用夜郎作县名更出现过多次,上述前后两夜郎郡的首邑都叫夜郎县。

此外,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不久在今湖南新晃一带又设置过夜郎县。

宋代也短时间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 。

4. 夜郎自大的词语解释

词义:比喻盲目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反义: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妄自菲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实例:驾炮车之狂云,遂以~。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典故:“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到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英文解释:Extremely arrogant

例句:

而且巴西面对的最大的危险可能是:夜郎自大。

And perhaps that is the biggest danger facing brazil:hubris. the conceited King of Yelang. 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 A cock is valiant on his own dunghill. Every cock crows on its own dunghill. play the great man. stop acting as though you were it.

5. ”夜郎自大”这个典故的意思

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成语解析:

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释义: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示例:驾炮车之狂云,遂以~。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命不凡、旁若无人、目中无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鷽鸠笑鹏、目无余子、惟我独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语海、唯我独尊、自高自大

反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自暴自弃、自惭形秽、虚怀若谷

扩展资料

典故:

据汉书记载,在汉朝时期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431376666,我国西南地区有一个小国,名叫夜郎国,它的疆域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一带,国王姓竹。相传从前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水上飘来一根三节长的大竹筒子,并且隐隐约约听见竹筒里似乎有小孩的啼哭声。

她连忙放下衣服,把竹筒捞上岸来,剖开一看,里面果然有一个小男孩。于是便欢欢喜喜地把这个小男孩抱回去抚养,并以“竹”字作为他的姓。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了,居然当上了夜郎国的国王。

夜郎国地处偏远的山区,交通很不方便,消息也十分闭塞。在当时,它虽然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它的国土却小得可怜,充其量不过与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而且出产很少,连牲畜也不多。

但是,这个国王却很骄傲,自以为他统治的国家很大、很富裕。因此,当汉朝的中央政权派出使臣前去夜郎国访问时,他竟不知高低地问:“汉朝和我的国家相比,哪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