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下一句是什么-兵贵神速的含义
1.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
2.烽火家人
3.求陈寿的《三国志》中的名句,谢谢
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
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
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 《三国演义》之所以是名著,除了描绘出三国时期魏蜀吴争霸的场景,里面的人物对话和语句也相当有激励人生的价值,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
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11、志当存高远。
2、竖子不足与谋!
3、既生瑜,何生亮!
4、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5、鞠躬尽瘁,而后已。
6、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7、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战?
10、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
11、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1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5、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6、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18、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19、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20、拚将一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2好词摘抄: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
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三国归晋、火烧连营
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好段摘抄 :
1、苍天已,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语
2、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辕门射戟前吕布语
3、拚将一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4、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关羽借吕蒙口骂孙权
5、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与蜀同盟,共分天下,缓缓图之--张昭对孙权语
6、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对表语
7、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刘备走天下的名片
8、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9、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隆中对
10、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关于宁不降张飞一事,后世对严颜的评价。
11、张飞见了,更不打话,直取于禁。两马相交,战到数合,玄德掣双股剑麾兵大进,于禁败走。张飞当前追杀,直到徐州城下。
12、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13、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14、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15、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16、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
17、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18、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
19、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20、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三国演义名句名段摘抄31、曹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把当今天下大势力都说了一遍曹操都不满意,最后来了一句只有你和我是真英雄。吓的刘备吃饭的家伙都掉地上了,一眼看出刘备的野心,真的`是诛心呀,同时也为三国演义的结局奠定伏笔。
2、诸葛亮:“鞠躬尽瘁,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纠结后出师表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写的专家请跳过),把一个臣子对国家的热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3、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出自吴国周瑜。周瑜也算是一代天骄,智勇双全,赤壁之战名扬天下,可惜最后因为妒忌落了个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4、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时曹操与孙权大军相持于须弥口,都不愿主动出击,后来孙权亲自到前线观看曹军阵容,回去的时候曹操感慨孙权治军有方,有勇有谋,故发此感慨。表达了英雄惜英雄的感慨。
5、许劭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当时曹操刚刚崭露头角,还没有表现出什么大的智慧和野心,就被许劭下了这么个评语。后来曹操灭二袁、吕布、马超等,“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统一北方,三分天下占其一,充分证明了乱世之奸雄的说法。
6、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这两句大意是:强手之中,还有更强的对手;用诡诈之术的人,还会碰到能识破诡诈之术的人。天外有天,人中有人,世上强手林立,强手还会遇到更强的对手。
善于使用诡诈之术的人,将来也会翻车在诡诈之术上。因此为将治兵者必须戒骄戒躁,行诡诈之术的人也不要肆无忌惮。此二句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
7、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一代枭雄本色跃然纸上,可敬可爱。
8、赵子龙:“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
此话放到现在也很有意义,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哪里怕讨不到老婆?一千多年前的英雄都这么说了,我们后人一定要切记于心,尤其是男性朋友要谨记。
9、诸葛亮:“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换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做最好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孙子兵法也有说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诸葛亮平生经历大小战役数不胜数,胜多败少,未出茅庐隆中对,三分天下占其一。蜀汉能有如此辉煌,跟诸葛亮密不可分,也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理念,所有才被称为天下奇才,后人无出其右。
10、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太史慈,孙策部下,随其扫荡江东,建不世功业。可惜英年早逝,病重之时留下此话,其心未泯,奈何天要亡他?
烽火家人
天下诸多故事,无非权钱利益或儿女情长,二者取其一,有的负了天下,有的负了一人,孰是孰非,无所定论。乱世苟且和浪迹天涯的选择虽然当时会传为一段佳话,但过后往往留下无尽的遗憾,沙场将军会渴望解甲归田,深山老林的眷侣也不时拿起木棍一较高下。世事本就如此,当日的一时热血,是要年月琐碎慢慢坚定的。
曲琴和刘胥芝的故事大致如此,京城曲家的千金,若是按照寻常大户人家的套路,不是被哪个皇子巡游看上,便是和藩王政要家中公子门当户对,可这名为琴字的姑娘偏偏熟读兵法,逢边境作乱,百城失守,万般无奈皇上昭告天下,寻能人访异士,但求一国平安。曲琴只从市井消息中分析出两军优劣,匿名书信一封几经辗转到了皇上手中,虽然此信并未提及如何取胜,但只凭这以小见大、管中窥天的本事就让朝中百官汗颜,自此曲琴以一位深山得道的谋士为皇上频频献计。再说刘胥芝虽然也是在边境危机中大放异彩,但却是和曲琴全然不同的路,既无富贵家事,也没有圣上亲点,父母双亡浪迹江湖,吃百家饭也学得百家功法,在江湖血泪中慢慢长大,每一次成长都是用命换来的,待到边境狼烟四起,刘胥芝无牵无挂也乐得有事可做。
京城千金和江湖俗子要是发生了什么肯定是一个绝美的故事,必然要慢慢道来的。
不觉战事三年已过,甚为焦灼。这一日边境八百里加急线报,直接越过城门守卫径直来到皇宫之中,千里快马行了几十里就要在驿站更换,只怕贻误战机。但这情报却到了一处胡同停了一刻,再经江湖异士几经传递到了曲家门下一处小店里,门客将满是汗渍还略带血迹的粗纸承到内门窗户,由一只纤纤素手接了过去,这便是曲琴隐居之处,既能隐藏身份 也方便查看情报。再说线报虽然只一刻,却让曲琴比皇上和朝中谋士都先一步看到边境近况。简断截说,别国近几日积攒兵力,图谋决战,虽然在曲琴等一众谋士出谋划策之下,慢慢挽回局面,但前期劣势着实太大,各个要塞都被敌人把控,此时决战,实在难为。如今大兵压境,箭在弦上,打既然不可避免,怎么打就尤为重要。曲琴能够让皇上接受匿名上奏,自然对于战事有十分的把控能力,面对如此情况,曲琴表现的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提出了边退边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此计一来消耗各方兵力,但是在退兵过程中,敌军兵将补充距离会越来越远,而本国虽然在退,实则兵力愈发充盈,更为妙哉在于运动战持续一阵之后,敌军已经偏离了要塞地位,合理调控,还可能让本军占据更为有利的地势,决战便有了一战之力,此计一出虽然诸多细节有待商榷,但已经指出了一条正道,在几位老将几日的共同复议下,万全对策已经在通往前线的路上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刘胥芝一队人马也在决战的队伍之中,几年战事,刘胥芝和几位同乡在各个战役中大放异彩,被封为了白虎军,和国字号的青龙、朱雀、玄武合为四支精英队伍,敌人无不闻风丧胆。
兵贵神速,将中收到了曲琴所献之计,马上开始行动,根据锦囊所言,军队各部分打点兵马粮草,趁夜退出城池,第二天凌晨派出人马佯装决战,吸引敌军追赶。白虎军将士大都是刘胥芝闯荡天下的江湖中人,虽然兵法知之甚少,但个人实力强劲,经过三年磨合,是军中最为强势的队伍,被派出寻找下一安营之处,按理说前线厮杀仍很焦灼,把手下精锐派出探路实属可惜,但是这一战实在太过重要,任何一点闪失都不容,下一处安营扎寨的地方,很可能是最后的决战,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胥芝也十分懂得这个道理,虽然现在作为队列的最后方,马背上闲庭信步一般,但所背负的压力绝不逊色于兵戎相见之时。
“胥芝哥!胥芝哥!”
缜密分析战况的思路被这声清脆的呼喝截住了,来人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偌大的盔甲让他跑过来的时候急不协调,偶尔踩到路边地埂,垮大的布甲鞋总让他差点摔倒,但这些丝毫不影响这少年飞奔而来,瘦弱的身躯比周围马背还矮了一点,猛的一停,盔甲的重量把整个人带飞了出去,“库拉”一声撞在刘胥芝大宛马的屁股上,引得众人哄笑。
“怎么了,元檬。”
刘胥芝身为先锋军首领,虽然满目沧桑铠甲见血,但要是除去了脸上的几道血痂,白皙的皮肤说是个秀才也有人信得,不过这只是外表而已,说上两句话就露了原形,言语虽然不似寻常将军沙哑,却英气十足,横眉一立,山中老虎也得避让三分。手松缰绳侧身一边,望向这少年,其实他只比这少年大了四五岁,但从小混迹市井江湖,见多了人情抵不过钱权,脑海中血流成河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画面,让刘胥芝格外的老成,别说这少年元檬,就是帐中元帅也不敢肆意轻佻。再说这少年,兵荒马乱,家住城边,受到战火牵连,和家中走失,幸得遇到了白虎军大杀四方,便收了作为送信差使,有时也本色出演流离孤儿去敌营打探,凶多吉少,说起来也是苦难的孩儿,但这烽火四起,如此难事几乎家家都有,见怪不怪了。
“哥!城外开打的那队人什么时候回啊,都三天了,赵大伯还说带我抓兔子呢!”
三日!按照锦囊之计过几日就要决战,粮草一定备的充足,那前线就要节衣缩食,本来就是假打,引诱敌人猛追,肯定没有带足三日战备,到现在还没有回来的消息,而且,这种吸引敌人的仗本来派出军中最快的朱雀营便好,此次却几大兵营各出几人组成了一支从未演练磨合的队伍,当时刘胥芝就觉得蹊跷,现在想来怕不是将军为了演足戏,要弃子保车了。只消刹那,刘胥芝就知晓了其中利害,为了大胜,难免要小败,这本是兵家常事,可真正要用鲜活的生命铺路还是让人胆寒。但这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了,刘胥芝虽然有所异样,但心中仍不为所动,太多血泪,他竟然有些渴望心弦被拨动的感觉,所以战场之上,他总是嗜血如狂,别人都以为他是个狂徒猛将,殊不知,暴虐却是为了寻求人性的奇点。看起来,前军已是凶多吉少,元檬的等待怕是无穷无尽了。
“元檬,军中无戏言,也没有承诺一说,只有军令,知道吗?”
刘胥芝留下一句,双股一紧,马儿几步甩开了这少年,他不想解释的太明白,不是因为怕伤了元檬,而是战场上,要面对太多的别,一个个细说起来,不用当将军了,都能改行说书了。少年虽然年幼,但也能也揣测一二,猛然伫立道旁,任行军人马撞得东倒西歪。
又是一天过去,白虎军先头探子摸到了前方一处峡谷,竟是先前地图上从未标出的,能够在决战中奇袭对手。刘胥芝赶忙派人传令元帅,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只消半日便有了回信,竟然还带回了元檬的赵大伯。与敌人短兵相接本就危险,赵大伯也人到中年体力不如壮年,加上各个兵营的凑拢板子,本是必之局,刘胥芝不相信这忽然的奇迹,多年在江湖险恶中游荡的他马上警觉起来,立马号令队伍停军造饭,在帐中召来了赵大伯。
“谢将军体谅手下,我听闻您对元檬那小子说不要过于牵挂属下。属下家中已无别人,只看中了元檬那小子,当做亲儿子一样,想来将军也是为了保护元檬才那么说的,拜谢了。”
其实刘胥芝虽然心中对元檬有所顾虑,但也没有那么多心意,大概因为元檬年少,没有十分理解其中道理,如今人人乐得其所,万事大吉,但是刘胥芝却发觉了不对。
“赵伯不用太拘礼,我是想来问问这几天的战况。”
“属下言无不尽!”
“敌军攻势如何,军中损失多少人。”
“敌军攻势很猛,这几天一刻不曾停过,我们作为先锋军只有五千人,一直在减员。但是在我们退兵时钱将军抓住了一个机会,以少打多打了回去,汇报了军情,而后收到改命,边撤边打,就回来了。”
改命!刘胥芝心中暗道之前的想法没错,元帅一开始的计划便是舍弃派出的先锋队伍,假戏真做,敌人才会相信,可之后因为什么变化了呢?两国交战,军中将士怎少的了几十万人,即便先锋队也不止万人,区区五千在绝对实力的差异下,况且敌军又占据地利,任何兵法布阵都是无用,这姓钱的是个莽夫,按此局面应该是摧枯拉朽的惨败,怎会是如此局面?
“赵伯,你先回去休整吧!来人,传令白虎营留下伤兵老兵继续探路,其他人百人一队就地分散,以箭令刻号联系。”
刘胥芝虽然只有几年沙场经验,但他敏锐的察觉到事情已经不在控制之中,原定计划固然重要,但身在明处是最为忌讳的,元帅把弃子回笼也是变计的信号,刘胥芝决定保留实力,再说这命令,各自为战是白虎营的特殊之处,在特定情况下,以分散的队伍各自为营,配合独特的江湖中令箭传号和树木岩石记号相互联系,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刘胥芝等人个体实力强劲的优势,这也是白虎营名字的由来,丛林中的老虎,总是独行。同样,几日之后,闺房中的曲琴也在战况中发觉异样,战场本就变幻莫测,一时变阵也是常态,关键是洞悉双方局势,曲琴在战报中找到了关键之处,此次战局除了出现以多打少局部小胜的异样,在敌军追赶过程中,虽然势猛,但短兵相接之时,敌军数量明显变少而且显示出冲击乏力的现象,如此重要的决战,敌人万万不能缩减兵力更不能心生懈怠,两军交战,妄图一战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多争夺几个城池,如今敌国仿佛不是很着急于此,敌人不想让我军退的太快,那就说明敌人在迂回保围,想到几日前发现的峡谷是此前地图并未标出的,更加坚定曲琴这种想法。虽然身穿轻纱,手拿绣针,曲琴仿佛已经置身于战场之中,四方兵动了然于胸,随之妙计演化而来,之前计策已经实施良好,敌人已经认为我们在退兵,所计划的决战仍然进行中,只是位置变了,既然敌人想争取更多时间布设保围,其目的在于前军试图决战,后方保围取将帅首级,我们不妨顺其行之,但要在后方设置集合精兵良将,敌军时间紧迫,取敌首级最多也只是一只亡命军,人数不会太多,先将其歼灭,此时两军应该已进入边境之内,四方来援,不战而胜。从德之身,将帅之才!
如此关键时刻冷静如厮,排兵布阵也兼顾其他,不多日就传令下去,待到四散的白虎军收到这条命令的时候,刘胥芝已经找到敌军所埋伏的地方,但由于不便集合只能瘾伏各处的白虎军不能妄动。得到命令之时,刘胥芝心生好奇,只凭几张纸就能把局势运转如此恰当,是个值得绝交的朋友。但此法也有其坏处,明知峡谷埋伏,要硬打还要速战速决,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命堆起一条血路,让前队用身体抵消峡谷上方万箭齐发,而白虎营一般是要作为攻坚利器的,这时因为探路一事变成了先锋,虽然白虎营凶猛难得,但如此决战之时想来是不会再变阵了。刘胥芝虽然看出这是很好的计策了,但手下很多都是此前混江湖的好友,兵荒马乱,无非为了荣华富贵家仇国恨参军,如今要做了人肉挡箭牌,实属不甘。家国天下,刘胥芝认为活着比较重要,所以他做了另一个决定。
胜利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活着胜利是不是更好。敌军布置峡谷想要奇袭帅部,必是精兵良将,前方决战,也要骁勇善战,这场仗已经十日有余,早已来到国境之中,为了保持传令有效,敌人的帅部也必然离得不远,方圆百里白虎营霎时便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可谓不可为。但也风险极大,偷袭敌营总部不成,,偷袭不能全身而退,,全身而退我军败了,也是,就算退一步,我军势如破竹先行取胜,也得落得个抗旨不尊战场逃兵的罪责,其中权衡,各有得失,白虎营也分成了两部分,一方坚持军令等待队伍冲击峡谷,而那些江湖兄弟,加上一些信任他的人比如元檬和赵大伯在刘胥芝的带领下撤出行军队伍,从旁快马加鞭寻找敌军大营进行斩首计划。
真正的决战在两军各自心思中由峡谷处展开,敌军被猛烈攻势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占据峡谷地势险要,苦苦支撑,而曲琴由于刘胥芝擅自出逃错误估计白虎营实力也短暂失神,双方各有进退。曲琴在闺中摔杯子骂刘胥芝的时候,刘胥芝也已经找到了敌军但所剩残部实在不足以取敌首级全身而退。三方人马就此僵持下来。曲琴再一次展现了将领风范,敌军深入肯定寻求速战速决,曲琴荐书峡谷兵马不图攻克,拖住就好,大军从旁绕行,引敌军继续深入,虽然短期损伤国土,但不消数月我军积攒人马,延边境再图决战,敌人孤立无援,战必胜。曲琴这一步也是足够明了,就是让你进来出不去,地可以暂且给你,但能不能站得住就是另一回事。此计一出明摆了要跟你拉锯战,对于刘胥芝却是个天大的机会,敌营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派出快马回国报信,这时刘胥芝等人在敌营周围层层保围,无论快马信鸽在几位轻功高手下都逃不出百里,几日来回,敌军派出的上百名信使,无一生还,敌军人心惶惶,趁一雨夜,雷声助军威,一举击退了敌阵将军,虽然没能取其性命,但对于决战中的两军有致命打击。
一场大胜,悄无声息的来临了,敌军后方失守,前军自然溃败。刘胥芝虽然战场上抗命不遵,但民间只知道他率兵屠戮敌军,曲琴虽不为百姓知道,但朝中无不敬畏三分。
连年战火硝烟,天下安定来之不易。庆功宴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纷纷受赏,除了刘胥芝,他擅自抗命,还勾结众人,还好最后一击致命,勉强将功补过,这庆功宴本来也没他的份,不过刘胥芝想看看那位只看了前军一战就知道后军埋伏的谋士是何等高人,同样,曲琴更想知道哪个该的混蛋那么危险的时刻竟然临阵脱逃,虽然最后奇袭也算精彩,但这在曲琴眼中就是脱裤子放屁,人家安排好好的,非乱要搞什么。庆功宴这一开就是几个时辰,皇上除了开场封赏敬了一杯就不知去向,底下百来名将士文官慢慢敞开了肚子开喝,征战几年老久尝不到美酒佳肴,人人都摔了几缸子了,文官也四书五经乱了套了。
刘胥芝在开宴之前就看到了曲琴就在文武百官的第一排受了皇上的赏,可惜他戴罪之身只排在了大殿门口,差一步就出了这庆功宴了,并没有看清曲琴,甚至都看不出她是个女儿身,只是看到百官庆祝之时,没有一人敢接近曲琴,都避让而行,说来也是,皇上亲赏的谋士,还是个女儿身,不免让人有些疑问,又怎么敢上前劝酒呢。可刘胥芝不管,贴着人群向前靠拢,慢慢蹭到了曲琴身旁,吓了刘胥芝一跳。
“烽火佳人”
刘胥芝怎么也想不到一直在背后如此谋士会是个女子,之前还想的要见面痛饮三大碗,把酒言欢,看来是不能了,那要说些什么呢,诗词歌赋自己知之甚少,而和一个女孩子说江湖战场总觉得有的不对劲。一时间呆住的刘胥芝只想到了这个词,不觉脱口而出。
“什么?”
曲琴听到了呆呆的刘胥芝的话,但一时间没懂这是什么意思。
“你是?”
“啊?我叫,刘胥芝”
刘胥芝难得的愣神了,两个问题的时间才让他的心情平复了一下,不知道是因为曲琴女子的身份让他惊奇,还是终于见到绝顶智谋曲琴的真身,可以肯定的是,刘胥芝找到了心弦颤动的感觉,没在战场的鲜血淋漓中得到的感觉,却在歌舞升平中如愿以偿。而曲琴却气的有些不知所措,这家伙我还没找呢,自己还带主动来的,可又没什么能说的,毕竟没了刘胥芝这仗也赢不了,而自己的计策虽说有十足把握能赢,但没能实施,也无从罪责。一时间,小脸憋的通红,却只能生闷气。还是刘胥芝再说了话。
“我,我知道你,本来有好多想说,可没想到你……你”
“我是一介女流,不配沙场点兵?”
“不,不,没想到你是个烽火佳人。”
刘胥芝又说了一遍这个词,让曲琴有点不知道是哭是笑。俩人虽然第一次见,但一直在战场上靠着兵法相互了解,一下子有了不少话题,这一谈就是半天,庆功宴都结束了,俩人还依依不舍。弱冠年岁,俩人心照不宣,一来二去虽然几天,都心生情愫,可一个是大户人家,一个是江湖草民,俩人也都明白,却不知道怎么结束,或者说,开始了吗。
儿女情长的故事很美好,曲琴和刘胥芝趁着皇上大赦天下巡游百天之际,一直在一起,无事不做,无话不谈,这百天就像是夜行流萤一般,美好而短暂。曲琴再怎么才华横溢也是女子,受皇上钦点谋士,更难舍家世种种,而刘胥芝战事一过便没了理由留在京城,天下之人都知晓白虎营的名号,没了刘胥芝白虎营就只剩下抗旨的罪过了。本以为两个世界的人如此特殊不惧世俗,因为如此机缘冲破蛭浩,经历一个奋不顾身对抗世界的故事,可正是因为两人知道的看过了太多,明白和世界对抗并没有什么,只是背叛了从前的一切换来的也许并不是那么美好,太过精彩的前奏,让之后的一切都是乏味,只靠回忆生活才是最大的难熬,扪心自问,曲琴和刘胥芝都没有这个勇气,两个人是如此孑立,又如此平凡。
百日已过,刘胥芝同白虎营回了边境,下榻曲家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行商交际的确不是一个猛将几日可学会的,以一个家丁保镖的身份实在不妥,曲琴呢,放弃了朝中丞相的位置,放眼千年,一代女相,前无古人,难来继者。但,最后她也没随他而去,曲家虽门丁兴旺,却没几个子嗣有雄才大略,能撑起大家大业的只有曲琴,也算是曲家有得有失,曲琴难以留下家中老小看着一个家族因自己倒下。流传的故事都是骗人的吧,钟情的两人能为了对方放弃一切,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团圆,却毁了两个世界的种种,那这爱该是多么不堪。
离别时刻,刘胥芝留了一封信给曲琴,沿着当初传送战报的路线,待到曲琴从窗户旁边看到信件的时候,刘胥芝已经在和赵大伯陪着元檬打兔子了。经历过战场生的曲琴在离别上表现的极为淡然,玉手轻抬缓缓展开,只一页纸,几行字。
“琴,你我缘分未了,奈何世事如此,你有你的家国,我有我的天下,烽火佳人,只有烽火燃起时才能见佳人。从此我只歃血灭烽火,只待你成家人。
求陈寿的《三国志》中的名句,谢谢
《三国志》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兵贵神速。——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要言不烦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到他家,邓飏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不求备于一人。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求备:要求完备、全美。本句大意是:不能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完备无缺。人不可能全美,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吹毛求疵地求全责备于一人,那么这样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如果“此作为任用人的标准,那么就一定找不到可以任用的人。这句用于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集众思广忠益。——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野书·董和传》。集:集中。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本句大意是: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这是诸葛亮教育他的部属时说的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诸葛亮却不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句名言,被缩写成成语“集思广益”,流传至今。
厚葬无益于者。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者没有好处。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蒜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旬古语。
为国者,以民为基。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橙松之注引《江表传》。长(zhǎng掌):滋长。这两句大意是: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一两件坏事或有微小的过失看来算不得大问题,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是,如果不引以为戒,不防微杜渐。而任其发展,就会积小恶为大罪,积小过为大错,最后不可收拾,引起了质变。因此,~和《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都有劝诫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由:原因。渐:渐进,逐渐。这两句大意是:幸福的到来都有原因,灾祸的到来都有从开端到发展的渐进过程。任何幸福的来临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定的条件造成的;任何灾祸的到来也不是突发的,而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别人有了幸福,不必羡慕人家的命运好,那是他们努力创造的结果;自己有了祸灾,也不必一味归之于晦气,那是自己不注意防微杜渐的结果。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于祸福不可怨天尤人,而要自己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幸福,努力防微杜渐避免灾祸。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晋·陈寿《三国志·邴原传》。规:准则。这两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志向,每个人所遵循的准则有所不同。~二句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是因为他们遵循不同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所致。其“所规”不同,则其政治态度、道德规范就不同,自然其节操、志向就有所不同,故看其志向,便知其人如何。可以此二句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的关系,也可以“人各有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强求一律。
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溺:没入水中。这两句大意是:等到没入水中才呼叫船只营救,后悔也来不及了。不会游泳就不能下水,想要过河就得准备船只。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毫无预见,毫无准备,等到溺水以后再找船营救,自然来不及了。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人人明白的道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度(duó夺)德:考虑自己的才德。这两句大意是:考虑自己的才德,把位置让给胜于自己的人,这是古人所看重的行为。度德而让,有自知之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是古人所宝贵的,也会得到时人的敬仰。那种嫉贤妒能,占着茅厕不拉屎的人才是最可鄙的。这两句可用于让贤。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时务:客观形势。俊杰:英俊杰出之士。这两句大意是: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此话精粹、简约,话中有话,而又通俗易懂,因而使用率很高。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这两句大意是:街谈巷议,一定有可采纳的内容。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事实也是如此,人民的街谈巷议,常常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从中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听到人民的心声。所以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有“不毁乡校”之举,唐朝人韩愈还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都可说明应从街谈巷议中撷取有用的成份,以改善自己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批评和建议。
若卵投石,岂可得全。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卵:蛋。投:击。全: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像用鸡蛋去撞击石头一样,鸡蛋怎能得以保全?“若卵击石”语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现在人们常用~说明在敌我双方的斗争中,要正确地估量彼此的力量,切不可不自量力,盲目行动,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自取毁灭。“若卵投石”现也常写作“以卵投石”、“以卵击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韶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不居:不停留。这两句大意是:岁月不停留,时光似流水。此句感叹光阴似箭,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方法。两句于客观描述中暗露主观感情,看似“无我”而“我”在其中。这种以间接方式表现主观情志的手法,巧妙自然,而且使文意耐人咀嚼,字面上又不影晌行文的流畅,可谓一举几得。
人命至重,难生易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这两句大意是:人命关天,难生难养,杀之却很容易。此二句强调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处人以刑。因为误判、错判尚可以改判;一旦误处极刑,想改正也来不及了。故古人有“重刑再覆”(见《旧唐书·刘宴传》)之说,就是要重调查,重证据,一审再审,获得确凿罪证后,当杀者再杀。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从令:墨守成令。这两句大意是:在战斗中,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贻误战机,放走敌人,决不是好的将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而军令条文是的,以的条条来应付万变的形势,自然不行,故前人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应不拘于命令条文,相机行事。这才是好的将领。
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屈人:使人降服。本句大意是:兵法最可贵之处在于可以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降服。兵法本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使用异法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使敌人胆战心寒。如巧妙的布阵,可使敌人眼花缭乱,整齐的军容,可使敌人感到震慑;神出鬼没的战术,可使敌人不知虚实。所以,使用兵法可以取得意外的胜利,甚之可以不动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可以此二句说明学习和使用兵法的重要。
兵有利钝,战无百胜。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录》。兵:兵力。利钝:指强弱。这两句大意是:兵力有强有弱,战争没有百战百胜的道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永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兵力有时我强敌弱,有时敌强我弱,战争不会百战百胜。因而良将对战争的胜败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偶有失败,切不可气馁,一定要鼓足勇气,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可以此劝慰失败者,或强调战前作好各种准备的必要性。
计投府库,量入为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卫靓传》。计较(jiao叫):计算校棱。府库:官府储存财物的仓库。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这两句大意是:计算核查仓库中所储存的财物,根据收入多少汁计划支出。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还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积贮并遵循“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这样才不致在经济上出现赤字,陷入围境。也可只引用“量入为出”一句,表达同样时意思。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这两句大意是:凿开石头索取宝玉,跑剖开河蚌寻求珍珠。玉藏于石中,不凿石则不能得美玉;珠产于蚌中,不剖蚌则不能得宝珠;人才隐于百姓之中,不深入寻求则不可得人才。这两句用于比喻要深入探求和发现人才。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两句大意是: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短:短处。长:长处。本句大意是:不因为人的短处而弃去人的长处。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有的人短处多一些,有的人短处少一些。若看人、用人只取人的短处,而看不到人的长处,就会把人看得一无所是,而埋没了人的长处。这样看人、用人,就很少有人可用。这是一种片面化、绝对化的取人方法。
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步骘传》。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烦扰百姓就多。习俗因此产生弊端。政府各级官员直当提高办事能力,以精简为宜。官员过多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官多事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生事扰民,百姓当然要反对。这两句用于说明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察:洞察。眩:使目迷。伪:假象。这两句大意是:了解人并善于洞察事物,就很少被假象所迷惑。了解人的才能、性格和为人,就能对人的所作所为傲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加上善于洞察事物,如果所了解的人制造了假象,或者他人为所了解的人身上蒙上了一层假象,就难以被迷惑,而易于看透事物的客观本质。这两句用于说明知人善察,就易于看穿伪装。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孙盛《杂记》。负:亏欠,背弃。毋(wù无):不可,不要。这两句大意是:宁肯我负别人,不教别人负我。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京都大乱。董卓荐曹操为骁骑拉尉,欲共计大事。曹操料董卓必败,就逃归多里。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不在,其五子皆在,备宾主之礼。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图谋自己,就把伯奢的五个儿子杀掉,并说“~!”《三国捕义》上这两句话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人常以此话形容极端自私狠毒的处世态度。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三国志名言好句
纲范万度,永垂不朽。
非常之事,何得因循。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三国志经典语录
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
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这两句大意是:打了胜仗后,常常苦于轻敌情绪难以消除。打了一场胜仗后,便轻敌自负,骄傲自满者,必败,即所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远见的指挥员常常为胜利后部队中的轻敌自满情绪而发愁,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种情绪,是失败的种子,是灭亡的祸根。要防患于来然,必须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克服麻痹轻敌思想。
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名言好句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载刘备语。这两句大意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三国时蜀国的马谡(sù粟)丢失街亭而误军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不可重用夸夸其谈的人;也可用“言过其实”说明某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
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戢(Jí急):收敛。这两句大意是:战争像烈火一般,该停止时不停止,必然自己烧自己。此二句源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发动战争给别国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米灾难。若当停不停,势必像玩火者一样自己烧自己。以此二句强调好战者必亡,具有警戒意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刮目:擦眼精。待:看待,对待。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东吴将领吕蒙以军务繁忙不肯读书,孙权劝他好好学习,他才开始就学,笃志不倦,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奇。吕蒙对鲁肃说:“~”。这句话现在还常引用,赞扬某人时间不长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有时也用作作讽刺性的反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魏未权臣司马懿的儿子。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专国政,蓄意夺取政权。这两句大意是:司马昭的用心何在,连不相干的人也知道。曹髦即位后,看到皇权一天天被司马昭篡夺,很不满意,对侍中王沈等说了~的话,然后亲率数百憧仆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弑。此句直言其事,旗帜鲜明,但其揭露司马昭狼子野心的意义,字面上并没有点破,这一层意思全凭直觉把握,显得十分含蓄,形成独到特点,成为后世揭露人所共知的祸心、野心的习用警语。后一句在沿用中已简化为“路人皆知”。
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名:名声。啖(dàn淡):吃。这两句大意是:名声如同地上画的烧饼,不能吃啊。三国时期,荐举官职常以某人名声的大小而决定其官位的高低,这种重名不重实的选官方法带来许多弊端。魏文帝曹丕在举中书郎时下诏说“选举莫取有名,~。”成语“画饼充饥”即从此而来,现多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或比喻凭借空想来自我安慰。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谏:臣下的劝谏。这两句大意是: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臣下的劝谏毫不厌烦。如饥似渴,可见其求取贤才的急切心情;毫不厌烦,可见其听取臣下批评和意见的真诚态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古之君王或今人最高领导应广开求贤之路,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和意见。“求贤若渴”已成人们口头常用的成语。
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机权: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权。多门:许多部门。原:“源”的本字,根源之意。这两句的大意是:重要事务的管理权由好几十部门掌管,这是引起纷乱的根源。这原是夏侯玄与司懿议论政事时说的话,意思是人事大权要集中到中央。现在用这两句话多强调要政归于一,以免政出多门。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这两句大意是:蛟龙得到云雾雨露,最终将不会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战后,孙权拜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不以为然,上疏劝孙权调刘备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关羽、张飞等臂膀调离,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认为:给刘备土地,使他独占一方,又让刘、关、张三人凑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机会就会飞走。后刘备果建蜀汉,形成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写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见长,以蛟龙比刘备,云雨比机遇,池中物比无大志之人。该句语言精粹,比喻贴切,暗含哲理,发人深省,很为后人乐道。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阮籍《咏怀诗》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患名之不立,不息年之不长。——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逵传》。患:忧虑.害怕。名:美好的名声。年:指年齿,涛命。这两句大意是: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曹操东征时进人贾逵的祠庙,回想起他部下这位大将的业绩,怆然有怀,发出了这番感慨。人活在世上,不仅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更要珍视自己的名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虽然寿命并不长,但却能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如果一个人混混噩噩地活着,对杜会没有一点积极的贡献,那么即使长命百岁,也没有任何价值。这个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争取立名时引用。
人谁不?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国:为国捐躯。这几句大意是:谁能不?为国而,是大忠大义。人谁也躲不过,但有不同。有为己,有为友.而唯以为国而最为高尚.是大忠大义之。这几句表现丁对为国而者的极高赞扬。
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之囚。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治晋:掌管司法。得其情:调查到真实情况。这两句大意是:掌管司法的人调查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含冤而的囚犯了。这两句强调执法者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而不靠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冤假错案。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避得真实情况,才能对案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笃:病重。患:祸患。这两句大意是:治疗疾病要赶在病未重之时,消除祸害贵在祸殃未深之时。人有病,一发现就要及时治疗,拖延时日,病变转移,病入膏肓就难于诊治;祸患一有苗头就要抓紧时机消除,怠慢迟延,祸深则不易根绝。两句以治病之理喻除祸之理,通俗易明。可用于告诫人们除祸要及时。
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锺繇传》裴松之引袁宏语。察:调查。彰:明显。这几句大意是:了解和掌握了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是好人或是恶人就清楚了。言和行是一个人的品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品质又主要是通过其言和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了解一个人品质的善与恶,只需认真地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就行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如何知人。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经典语录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致:达到。这两句大意是: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才,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这两句一从用人,一从务实着眼,说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重贤重农的传统政治思想。
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裴松之注引孔衍《汉魏春秋》。遗:遗弃。戮(lu路):刑罚。违:避免。这两句大意是:该奖赏的连自己的仇人也不能漏掉,应判刑的就是自已的亲戚也不能避免。《左传·昭公五年》有“为政眷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之说,提出“为政者”不应如何,此二句则提出“为政者”应该如何。“应“与“不应”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同一命题,即为政者当秉公刑赏,不得以个人恩怨为转移。果能如此,人们自然会心悦诚服。
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三国志名言好句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两句大意是:我们这里只有甘愿掉脑袋的将军,没有屈辱投降的将军。刘备起用诸葛亮之后.把立足的目标定在蜀地。当时,蜀汉军所向披靡,张飞军定江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喝斥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答道:“我州~也。”张飞为他的英雄气概所动而义释了他。此句可用来表现军人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如归的气概。它以直抒胸臆的斩钉截铁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坚强意志与信念.塑造出一个铮铮硬骨的英雄形象,成为军人理想中的楷模。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